1.鸡乸㙟村:这条村是广东省最富渔村,人均年纯收入达13万元,村里所拥有的船队规模堪称广东之最。自身的产业发展非常好,有自己完整的产业链,从捕捞到加工到运输。一条村不仅带动了自己村,还带动了周边乡村的产业发展以及解决就业问题。该村获得了“广东省改革开放示范百村”等荣誉并在近期的《乡村振兴大擂台》节目中拿下当期第一名。2.大洲村:这条村是广东省首批传统古村落,村里的恬斋公书室是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附近几条村在古时候唯一的教学的地方。在古时候这条村里得人都非常注重教育,在那时就明白了“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道理。这条村如今正在规划建设大泉山海项目,投资上百亿,到时会让这条村子焕发不一样的生机。3.红光村:程村的蚝,相信不用多介绍,它已经远近闻名了。程村镇的蚝,又属红光村最为出名也最为厉害。是中国第一蚝乡,整条村蚝排规模4万亩,将近40个岭南师范学院,年产值2.7亿。这里还有6000亩的红树林,天然的红树林与生蚝在这片水域共同生长,相得益彰。4.那蓬村:这条村是关山月先生的故居,整条村具有浓厚的山水田园气息,这里经过新农村建设,已经变得焕然一新。每一面墙上都有墙绘,美不胜收。这里还有关山月先生的故居与作品馆,是了解关山月先生必去的地方。
8月5日,我们来到了那蓬村。可能有很多人听过关山月先生的名字,但不知关山月先生的故乡在阳江市的那蓬村。幸好,因为有新农村建设,在政府的支持下,重新修缮了关山月故居并建起了关山月作品馆。整条村子在慢慢规划建设,在慢慢变美丽,将来还会有关山月博物馆。整条村子在建设关山月故居与关山月作品馆后,吸引外力游客,也在去年底成功脱贫。说起那蓬村的脱贫,可谓算的上是历尽艰辛。先前的村民只依靠耕地为生,收入不高。在那蓬村村长倩姨的努力下,当地的面貌才一点点变好。她积极说服当地的乡贤,希望乡贤出钱修建篮球场与文化活动中心,又积极带领村民,把整条村子的卫生搞好,劝导村民垃圾分类。当地的村民其中有大部分都已经是年过花甲,倩姨也不例外。在这过程中,会有村民不了解垃圾分类造成倩姨工作的困扰,但好在村民都理解倩姨,愿意配合。所以现在村子里非常干净整洁。
在8月5日,我们来到了程村镇的红光村。红光村是远近闻名的蚝乡,养蚝历史已有一百多年,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更是中国吊养蚝的示范区。是中国当之无愧的蚝乡。跟红光村书记说明来意后,他热情邀请我们去往码头和蚝协会。蚝协会是当地民间自发组织的协会,五湖四海的人都可以在这里交流养蚝经验,沟通养蚝技术。蚝协会可以说为当地生蚝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上午涨潮的时候,书记用自己的船只带领我们出海,我们近距离看到了蚝排,那里的蚝排不愧是中国吊养蚝示范区,生蚝又大又靓。一串生蚝的重量一个成年人用尽全力才能拉上来。我们还近距离看到了红树林,6000亩的红树林,是红光村海域水质的卫士,为生蚝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水质保障。
我们在10点半到达了大洲村,见到了大洲村书记詹其茂。詹书记对于我们的到来非常欢迎,当即拿出了大洲村的简介文档。书记说:“其实往年也有很多大学生队伍来到大洲村了解,不过今年你们还是第一支。”书记随机带领我们去往恬斋公书室。恬斋公书室至今已经千年的历史,里面的文物还保存完好,是阳西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书记还带领我们看了几株银面红树林,全广东仅大洲村存活着。几株红树林已经生长了3500年,正如大洲村一样,保持自己并屹立不倒。在这次走访中,我们还得知了大洲村已经在规划“大泉山海项目”,投资上百亿,今年动工,预计五年后完工。到时在码头那边将建设欧洲小镇,将小镇与传统民居结合起来,当地的传统民居与恬斋公书室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谢过书记的带领后,我们走访了当地村民。大洲村的环境山清水秀非常适合养老,所以整条村子的人都非常健康长寿。
8月3日,下午3点,队伍出发前往鸡乸㙟村,不巧的是,当地的文化馆没有开门,我们只能与村长约在8月4日上午来参观采访后,就按照计划参观当地的特色建筑。鸡乸㙟村村口有一幅数米长的画卷,画上描述了渔民古时候的捕鱼织网的场景,画卷旁边是一尊渔女雕像,表现除了渔家人的勤劳勇敢。8月4日:早上8点,我们如约来到了鸡乸㙟村,见到了鸡乸㙟村村长林振如。村长首先带队员看鸡乸㙟村所获的荣誉。书记笑着说,希望能再拿多点奖,把这面墙都填满。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文化馆,村长热情的为我们介绍了当地的发展,从小渔船到可以远渡重洋乘风破浪的大渔船,当地用了20年。从2000年村民集资建设码头,在林氏兄弟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当地的人均年收入已经可以达到了13万。鸡乸㙟村的发展,离不开村民的齐心协力,离不开林氏兄弟的用心,更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
前言: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财富,在各种文化中,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是传承保护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方式。安徽省具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比如皖东烈士陵园、藕塘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点,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要重视历史,珍惜现今,学习革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因此,我们团队依托GIS等相关知识结合红色旅游景点地理位置设计出方便的红色旅游路线,以大力推广安徽省红色旅游景点。 一:线上协作,云游经典疫情当下的我们更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事情,恰逢“三下乡”活动,我们五人团队进行设计红色旅游路线,一方面响应学校的号召,更一方面增添团队成员自身的实践和动手能力。按照所规划的时间节点一步步去完成所需要做的工作,通过QQ群进行沟通交流,活动最后进行沟通汇总,反思不足,认可进步。二:实地走访,踏浪前行在疫情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到处乱跑,不给社会添乱,受此限制我们经过深思熟虑过后选择低风险地区进行实地走访,位于滁州的两位同学在滁州市博物馆进行实地探寻,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组员开启了“红色之旅”。博物馆里陈列了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战地实物,再现了当年抗日战争老一辈革命家们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仔细地观看着每一件文物,浏览每一篇历史资料简介,仿佛被带回到当年的烽火岁月。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都表示能实地观看革命先烈的史料和实物展览,更加详细了解了那段难忘的历史,增强了爱国主义观念,感觉非常有教育意义,受益多多。经过实地走访再设计出一条合适的红色旅游路线,设计也不是一昧的通过想象去设计,设计者透过切身感受更能了解路线是否合适是否可行,期间增强的不仅是思维能力,更多的是对问题的多维思考,受益颇多。三:思想感悟,未来可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历是最好的学习,实践是最美的相遇。只有自己亲身尝试而得来的结果才显得格外的有意义记忆才会更深刻。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交流沟通后总结了几点心得体会:首先就是将书本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切身体会到了知识就是力量,未来的未来我们也会好好学习,将自身才能发挥到淋漓尽致;其次就是实践过程中对红色景点的了解更加深刻,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对中国过往经历的心酸感悟,对国家和党更加致以崇高的敬意,坚定维护国家和党的未来的决心;然后就是增加了团队每位成员团结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最后能为红色经典被更多的年轻人所了解熟悉而感到无比的荣幸。写稿人:梅雨晴写稿时间:2020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