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更激发人的利他性之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
对方辩友是嘈嘈切切错杂谈,大错小错落一盘,浮云岂能遮望眼,且听我等慢细言。
第一 要知道我们无法精确衡量人们心理上的变化,所以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被
激发都是一个行动的过程,而判断哪者更能被激发,就要看哪种行为更长久,更稳定。而对方一味的夸大主观判断性,不把行为作为判断依据,就能一眼看穿别人的心理,确实厉害,佩服佩服。
第二 对方辩友一再强调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为地切割我的心,你的力,我的力,千钧之力!面对灾难,我们守望相助,让灾难中没有孤岛!
第三 对方辩友将“己”的外延扩大,认为与自己有亲缘或利益关系的人就是“己”,而忽视了人的个体性,那么按照对方的逻辑,你的是我的,我的也是我的,整个世界都是我的,那么我们何必还分你我他?今天的辩题还有什么意义呢?
第三, 对方辩友在逻辑上的错误在于企图以两点关系的论证代替三点关系,利他性和利己性是两种影响人行为的主观心理。我们要辨证同一的分析,举例来说,我现在需要比较利己性和利他性对人的影响,而对方一直在说利己和利他的关系,没有涉及“人”,请问这样的逻辑能成立吗?
第四, 今天辩题中的灾难是个不含时态的名词,对方把目光局限于灾难发生时,忽视了隐蔽性更强,量变时间更长的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灾难,请问对方如何解释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这种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事实呢?
第五,对方辩友认为灾难来临之际,人必先满足其趋利避害的生理需要,而这一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在“似本能”论这一基本假说之上的,对方辩友怎能以一个尚未证明的理论来作为支持观点呢?这无异于在沙地之上建高楼啊!
接下来我将针对我方观点进行总结陈词:
灾难,是我们不愿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大家都熟知人性中最根本的要素是对生命的珍爱和追求,而这种要素在灾难的激发作用下,便表现出对人类这个群体的关怀。当面对灾难中那一幕幕悲惨的画面时,又有谁不会引动心中善良与悲悯呢?因此,我方坚持认为:灾难能更激发人的利他性。综观对方辩友的辩词,我不得不遗憾地指出对方辩友的几处漏洞。
首先,我们从哲学上看,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而对方辩友所举的都是一些极少数的个例,企图以偏概全,不足以作为判断利己性的依据。
其次,从心理学来看,面对灾难人会产生共情。即目睹他人痛苦而产生同情与怜悯,进而会产生想减少他人痛苦的利他动机,最终可能采取利他行为。利他性的强弱是衡量人格健康程度的重要标准。因此,作为一个人格健康的人,面对灾难我们都会因共情表现出利他性。
诚然,我们无法阻止灾难的发生。但是,只要人们的主观意识里保留着一种强大的利他观念,人们就能够团结起来抵抗灾难。只要我们的社会坚持倡导着一种利他的崇高精神,人们的利他行为就会长久而稳定的保持下去。
综上所述,我方坚决认为灾难更激发人的利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