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三下乡,不一样的收获

为期九天的三下乡生活在队友们和孩子们的依依不舍中拉下了帷幕。

这九天,我身兼两职——新闻组的组长和二、六年级的安全教育知识科任老师。回忆这段三下乡的日子既深刻又感动。

师者,所以授业解惑也

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况且是刚过完大一,我承认我的师范生技能的确还有待提高,但是在这几天里,与孩子们的接触,与队友们的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教学方面我有了不少的收获。

第一,要善于引导学生。一个学生思维的好坏与否和老师必定有关联,思维是活的,上课应该懂得举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积极去引导学生思考,慢慢地孩子们就会容易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第二,要给学生最需要的东西。短短的几天上课时间很短。很难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所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应该带给他们一些新鲜有用的东西,大家学起来的兴致很高,课堂气氛活跃。第三,要懂得举一反三。讲一百道题也不如学会一种方法,教会他们在学习中举一反三,那学习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就可以学得认真,学得轻松。

新闻人 新闻事

虽然我不是新闻专业的学生,但是我对新闻的热情并不亚于他们。一开始选择当一个新闻人,绝对不只是凭那一腔热情,还有我那不折不扣的实干精神。

在一支三下乡队伍里面,新闻工作和支教工作、调研工作是一样的,需要用心铭记自己的责任,然而,新闻组的工作又跟其他组的工作不一样,每天的工作就是发现和记录,和形形色色的基地领导、实践队员、村民、学生打交道,见证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发生的一幕幕。

我们每天还负责收录队员们的实践心得,挖掘新闻素材,往往最引人入胜的是他们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深情意。似乎已经习惯了沉浸在队员们的深刻难忘体验之中,在短短的支教生涯当中捕捉与感动有关的体会……细腻的感情,百感交集,各类动人心弦的小事件带给我们动人的回忆。

新闻稿的生命是真实性,同时强调时效性,因此我学会了与时间赛跑,尽量及时写好新闻稿。几天下来,随着新闻组工作的开展与深入,我基本弄懂了新闻由事件发生到报道发表的流程。流程里的摄影,撰稿,筛选图片,发稿等每个环节都很重要,而且环环相扣,因此新闻工作很讲究团结协作。短短十天的共同努力与奋斗,我们来自不同专业的姐妹不仅在新闻工作上佳绩累累,而且收获了深厚的友谊。  

团结协作 友谊深厚  

三下乡的日子里,有师生情,更多的是我们的队友之间的友谊。从加入这支队伍那天起,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一起筹备三下乡的活动,一起吃饭交流,每天一次的例会反馈工作,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多,但是我们感触良多,收获更多。看到后勤组忙忙碌碌为队员们准备饭菜的背影,我们知道有一种东西叫感动;看着每次面对难题时,队长的一筹莫展和大家积极献策的情景,我们有一种东西叫齐心协力。还记得那次和队友们一起帮村民割水稻的情形,烈日当头,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相互帮忙,用一个下午就把村民的一亩水稻收割完了,看着我们的成果,大家都笑得很开心。还记得那次和队友们一起去看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大家的温情,给他们带去了关怀。  

三下乡结束了,我们依然在一起。  

【编者按】

幸福,是用来感觉的;生活,是用来经营的。所以生活中的幸福就是时刻的经营着各种感觉,像春风轻柔的拂面,亲人温柔的抚摸,朋友真挚的拥抱。

问好作者,期待更多的佳作!

——小小丫

2012.8.20

 

 

 

上一篇:六祖寺 下一篇:特别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