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死
在西方处于封建迷途之际 ,最先提出“上帝已死”这一说的,是尼采。而今,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哲学家,而且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上帝或天堂。我至今清晰记得,在高一班主的眼里,他只是个“对女人举起鞭子”的人。在老师这么自信宣布的时刻,我的抽屉里赫然放着一本《尼采生存哲学》。
说起上帝,问题就会变得很严肃,即使在当今这个言论自由的年代。因为这涉及到信仰。从古自今,人们为之不惜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十字军东征,圣徒的狂热变为血腥,对异教徒的残害,这是一部不堪入目的杀戮史。于上帝,哥白尼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因为他挑战了上帝的权威,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宗教,更可能是权利与利益的博弈。犹如美军当初举着消灭核武的旗帜进入伊拉克,教徒们也是在口是心非地上演一场闹剧,有时明知事实并非如此也不得不让自己走上人格分裂的道路。
在如今,信仰甚至影响着世界格局。阿拉伯之春使穆斯林兄弟有了抱团取暖的机会,伊斯兰革命使内贾德登上领袖之位,成为中东地区唯一一个敢跟美国叫板的国家。因宗教引起的民族矛盾延续了上百个日月轮回,先知们永远也想不到他们的思想会在当今世界以1·0的的形式在网络中传播。会使得人们无缘无故的丧生在某一次不知名的恐怖活动中。
从小,我就对恐怖袭击深感疑惑,为什么每次都有组织出来对事情负责,袭击却屡禁不止,警察难道不会行动抓人只会坐视不理。是的,原来这个世界并不像想象中的和平,原来国家也不是万能,原来人类并不总是善良,而对此我却无奈地难以适应至今,有如《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一种来自深处的哀伤与无助。
生活在中国 是幸福的,这是一片宁静而富饶的土地,至少与恐怖活动相距甚远,无论贫穷富有,生命都是唯一而珍贵的。当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打下江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当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守着江山,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甚至有人建议将天安门广场上的毛泽东头像换为邓小平。在广轻的学员教育上,一位讲师对此记忆犹新:‘’当新华社宣布邓小平故去时,全国人民的心情,可以说都是相当沉重的。“而当时,我忽然体会到古代西方人面对”上帝之死“的心情,心中信仰的轰然倒塌,这该是多么无助而悲望。
古有儒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信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民立命,为君尽忠。而今,人无格,何以修。家无本,何以齐。国之泱泱,奈何能治。世界之大,吾辈卑微,当自安之。这是个信仰缺失的年代,当我们在面对极端行为呲之以鼻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反省,自己是否缺少些许信仰,些许激情,哪怕有时会显得有些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