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异样的上进

异样的上进  

周潜润和徐晓平在读高一时成为同班同学,两人一起参加了班长竞选,其中周潜润因为普通话比徐晓平要夹杂多一点本地音,所以周潜润只能竞选到副班长一职,徐晓平凭借突出的演讲能力打败了周潜润以绝对实力地当上了班长。

徐晓平当上班长后,十分尽心尽责,把班上的每一件琐事都管理得非常漂亮。但这只是他一个人的漂亮,因为副班长的管理能力的确很次,徐晓平一个人便可以揽下所有的班长职务。

其实,自从周潜润竞选班长失败开始,他就非常嫉妒徐晓平,而不是虚心地向徐晓平学习,更不可能协助徐晓平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他是名副其实的“副”班长,很多时候都起到副作用。

徐晓平尽管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揽下班长的所有职务,把班级管理得有条不紊,但他学习却比班上任何同学都要刻苦,每天学习都要比其他同学多几个小时。他经常告诉班上的同学,他的智商平平,只能靠勤奋去补拙了。徐晓平在班上是一个除了周潜润之外,大家公认的好班长。

而周潜润也不甘落后,他的嫉妒让他逼迫自己每天都要比以往学习多几个小时,他的成绩紧紧地跟随着徐晓平。高一期末文理分班的时候,徐晓平和周潜润分别以理科第一和第二被分在了同一个理科实验班,两人注定了要成为三年的高中同学。

高二的时候,学校要挑选一个最优秀的理科生参加全国高中生奥林匹克竞赛,能够获奖的话,便可以直接保送到名校。这对于所有的理科生来说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但几乎大部分人都似乎心里有数,这个名额有近八成是属于徐晓平的。

即使周潜润的成绩也紧跟徐晓平之后,但大部分同学对于他的印象很不深刻,这就像大多数人只记得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却不知道第二高峰的名字,周潜润深知这一点,所以要得到参赛名额,他必须想到可行的办法。

周潜润从小就诡计多端,人称“人小鬼大”,为了争取名额,他想到两个办法,一个是在成绩上超越徐晓平,但必须经过头悬梁锥刺股般的艰苦磨练,才可能实现,另一个办法是在学校举行选拔赛的当天,在徐晓平的早餐或者水杯里下药,当然,最好的药物,周潜润很早就懂得了,非泻药莫属。

为了让胜算更大,周潜润选择了第二种办法,他实在是太想拿到名牌大学的保送资格了。于是,在选拔赛当天早上,周潜润用心谋划,非常静明利精明利落地在徐晓平的被子里放了泻药,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泻药果然起作用了,徐晓平平时训练积累起来的各种经验和技巧都无法得到施展,他真实的水平被不舒服的肚子严重地限制了。但徐晓平不可思议地强硬撑了过去,没有到厕所里解决肚子痛的问题,直到将试卷都做完了,才飞奔到厕所。对于自己究竟是吃错了什么东西,徐晓平没有明确的答案,也没有思考过是否有人在背后做了什么手脚,他只觉得自己运气欠佳,或者是上天在考验他。

选拔赛的结果出来了,徐晓平得了第二名,周潜润成了黑马,夺得了第一名,周潜润成为最优秀的理科生代表,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高中生奥林匹克竞赛。

让人非常惊讶的是,周潜润在全国比赛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获得了一等奖,很快就取得了保送名牌大学的资格。这在徐晓平看来,的确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但他相信属于自己的终究会属于自己,他对班上的同学还发过毒誓,如果第一次高考不成功,他就不会在读第二次高三,这足以看出徐晓平对自己的苛刻要求,同时又是那么的自信。

可让人更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高考那两天,徐晓平发起了严重的高烧,鼻水是一个劲地流个不停,脑袋很不好使,他那坚强的心理防线也被打破了,再加上那一年的考试确实很难,他把高考考砸了,只考到一个三流的技术学院,这让他对于自己感到非常的难以理解。可他仍然记得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过的毒誓,他只能履行他的誓言,不再参加第二次高考。

徐晓平在技术学院里学的是汽车修理专业,他非常善于适应生活,用了三年时间,他就跟师父学到了许多修车的真本领。至于被保送到名校的周潜润,他也非常求上进,在大学里担任学生会主席,可就是跟同学的关系弄得有点僵,跟老师的关系却像是晴空万里,整一个官味十足却又能精巧地替上级擦皮鞋的代表。

毕业之后,徐晓平在自己家乡所在的县城开了一间汽车修理厂,一点一点用精炼的技术和诚信的态度赢得越来越多的客户,经营的规模便一步一步逐渐扩大,他渐渐过上了自己想要的那种踏实的日子。

而周潜润还在背后关注着当年自己的正班长徐晓平,如今他已成为汽车修理厂的老板,周潜润告诫自己也不要甘于落后。于是,他也利用专业技术和人脉关系,开了一家能源开发加工厂,他渴望垄断一些小地区的能源行业,便想到了一个小伎俩,那便是官商勾结,他逐渐用经济收入贿赂一些官员,打通各种关系,不用多久便对一些小地区的能源行业形成垄断势头。

可是,俗话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周潜润的罪证被一些非常厌恶官商勾结的社会人士告发了,周潜润和涉事的官员最后还是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徐晓平在报纸新闻上看到当年和自己共事的副班长周潜润被抓的消息时,又回忆起了高中时候的奥林匹克选拔赛,内心静静的他暗自沉思:这个年代,很多比赛比的不是真本事,即使在比赛中获奖,也难以保证能够管得住自己不逾越法律的底线,有些人注定要为得到一种看似美好的结果而付出意想不到的沉重的代价。

   

上一篇:这才是你 下一篇:听说爱情需要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