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还须会题主
《粤阳冰崛文集》
答题还须会题主
答题,不是简单地将想起来的东西拼凑起来,而是一项技术活。
题主,是既具有主观意念,又有客观意识的命题者。
试卷,貌似越高级的部门出的就越少漏洞。其实,每张试卷都有漏洞。要说出题者高明,他们高明在给答题人设置陷阱。而这些漏洞往往就会成为最后的垫脚石。为何这样说呢?
一张试卷,能容得下多少文字、数字和符号?一册册书,又有多少的知识点,又有多少的信息?对比起来,前者注重应用,后者更注重感知。平时有些学生吊儿郎当,到了考试却能行云流水地填满考卷,分数出来比勤奋的学生可能要高。简单地说,他们不仅运气好,而且他们很聪明。但这不是整体情况,这只是个别问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留下多少汗水,就浇灌多少的植株幼苗;吃下多少辛苦,就酝酿多少幸福美酒。谁多谁错,参考答案见分晓,无须太多讨论。
这表面上挺工整,没有半点弊端嫌疑。可是,学习是一件终生大事,他不仅仅在答题上,在为人处世方面照样行得通。我们知道,炒菜要用到油,洗澡要用到谁,蒸饭要用到热,那些凭靠单纯的运气取胜的人,在痛快过后,会留下比一般人更大的缺憾。这类人就像今天刚好够油炒菜,刚好够水洗澡,刚好够热蒸饭,而以后就不用顾及了,至于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另外一边,那些今天愁眉苦脸的,要是拥有忧患意识,实施忧患计划,以后的日子总会比那类人好过得多。
试卷上反映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生的。学生犯错很正常,因为有人次次都全对,那是不太正常的,除非那人是超级机器人。命题人也是为了全部学生会着想,不能太难,又不能太简单。这种种因素,会促成最后漏洞的百出。
遇到怪题的脑瓜,不镇静的人便会发生不可预测反应。及时将一道题目的信息点都撕烂了,没有搞懂题目作者意思之前,是很容易陷入误区的。就像文字游戏,没有谁能永远地掌握节奏。
要是去年的期考题和今年的期考题百分之八十相同,而且参加今年考试的学生大都在课余时间做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过去年的全部题目,会出现什么现象?有的同学乐透了,边考试边哈哈大笑,不时地还交头接耳,对于监考老师的注意不顾一屑,那也许监考老师当时把眼睛给闭上了。而有的同学很扫兴,即使很有把握做全对,但是很不甘心,这些命题人到底是干什么的,怎么懒成这般模样,竟敢将去年的试题复制粘贴来考察今年的考生,大概是吃了豹子胆了。
积极和消极的面面观,是每个人都有自主权利选择的。如果硬要被他制所禁锢,也无他事,损失的利益终究要找你算账。数学老师问壹加壹的问题,以生物老师问壹加壹的问题,答案只要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然就会出现多极化,谁又能阻止这种趋势发展呢?没有,要说有那至多只能撒谎。
不想吃亏的,还想继续赢下去的,就必须领会题主的一番心意。每个人都有不尽相同的欲望,有利于世界发展的,有破坏世界宁静的,而这些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自己,大量些的还有家人亲戚罢了。
既来之,则安之;既安之,则善之。答题,需要我们的悉心,还有一只极为敏感的鼻子,一具极为灵敏的体格,这些再加上平时的积累足够矣。认识到这个地步,我们还不清晰漏洞处在何处,那就叫你妈打你屁屁好了。
呜呜呜——火车启动的声音响起了,震裂了冬日里结下的冰雪,给人们带来一阵阵的温暖。坐在火车上听着车轮挤压并滚过铁轨的节奏,抛洒掉所有的不痛快,浸泡在那一本本题海里,去探悟想要让我们陷入深阱的命题人的种种思想精华。
编者按
文风朴实,情感真挚。
能反映生活问题,胆大却不称为妄为。(张文胜,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