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应师论

 《粤阳冰崛文集》

                                         

                                    应师论

 

亚里斯多德说:“吾爱吾师,吾犹爱真理。”

而我要说:“师之所育生,皆因生之落寞凄惨之无知,吾谨而慎行则为求师之乐而乐吾乐矣。”

再小一点的年纪,我少有遇到外省老师,原因是学校都是全部的本地人。现在回忆起来,童年的时光真的缺少很多动感的旋律,原因是少了许多思想火花的撞击。仅当外省老师接任我的班主任一职,我才发觉我从前的无忧无虑是绝对幼稚的,而如今向往思想多元化和思维多极化的阶段目标,便告诉我洗脑的日子到了。

本地老师喜欢将吹牛作为一项本事,教授学生多学些吹牛的本领。这当然是我的一个另类感受,可就是它一直让我处于不断改变的状态。吹牛吹得好,不等于学习棒,学习帮不等于万事无忧。那么,吹牛的度就应该好好把握了。

真知识是为真理而服务的,假现象是替伪科学者造孽的。在我的印象里,外地老师形象与本地老师差的不远,而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有些是大相径庭的。我的一位朋友向我倾诉,再也受不了本地老师讲语文课本了,我对于他的这种反应抱以平常不过的态度,只因各自有各自的教法,只不过有好有坏,要骂人得讲求证据,不想要表扬人不用过多的搜集论证来指正自己的立场。

过来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没有新事物的诞生,新日子就会向后倒退一般难过。现实确实如此,师之堕,非生之过,生之落,师之过定存矣。

一个苹果,一个雪梨,一个小朋友。小朋友干掉水果的思路原本是这样的:上午先吃苹果,中午不吃,下午再吃雪梨,然而由于嘴馋,加上确实好长时间没有润口了,不用几分钟,大口大口地便全都干掉了。而后小朋友到了下一位新外省老师门下,老师授予两种水果一起夹杂着吃的观念,结果小朋友飞快地接受了,吃得更加津津有味了。这个比喻许多处存在着光芒点,一是小朋友为什么会接受得飞快,二是新老师为什么会分享经验,三是这样的结局真的和谐还是令人吃惊。

一个人,一句话;两个人,两句话;万亿人,万亿话。万亿乘以万亿,便不再等于万亿次方,而等于万亿的指数函数最值。师之醒吾身也,吾之今生有幸。

我的文学启蒙老师是江苏的何老师,记得和谐的初中课堂,她曾给我们全班带去无尽的欢乐。而我,一个受益于何老师最大的学生之一,深深感觉着省份夹杂省份的精彩,那是一种美不可言的绝妙。让我大受启发的说课方式,还有印象深刻的不灭烟云,燃烧飘散在从前的年青华丽里,久久地鼓动着蠢蠢欲前行求知的心囊。

要让知青迸发与突然之间,不如早日准备好自己的行程。新老师给我的新力量,无法言喻的强大。理科方面,最需要思维的发散的收缩。而我总算悟出了点点札记,也是外省新老师未教给我却让我模仿到的个个动作。

尤其在应用理科学方面,每个人分析方向和角度不定相同,于是老师的非工具化和非机械化的教说,让像我这样的渴求知识一分子无比欢欣。不可否认,人需要交流是最起始的缘由。每个老师都是一座无比吸引人的宝藏,只要多点花些时间和精力,定能将老师的作用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班主任曾和我们探讨几十年本地区仍无一人能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新鲜问题,大家的意见丰富多样,班主任分享我们的思索成果的同时,也毫不吝惜地将自己对于现实问题的集大成意见脱口而出,让我们听得两耳欲振,心里发弹。将子弹指向那些最该挨骂的靶子,击穿目标便能将一切都释怀。再多对于现实的怪罪,再多对于策略的崩溃,倒不如多些对真理的灼炼与锤击。

这样的诗句般的思想,思考的不仅仅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更多的还是政治变革与传统禁锢,对于理想环境和自由世界的恳求。这些,有好的元素存在,有好多的希望点亮,便会永不休止,歌声恒荡,故事逸成。

 

上一篇:答题还须会题主 下一篇:哀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