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折纸艺术设计》设计
授课对象 :二年级在校学生
教学材料 :自编
授课时间 :六个课时(每课时40分钟)
一、课程目标、意图
围绕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一起学习折纸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方式。
2、通过折纸学习培养学生动手、生活自理能力。
3、通过折纸学习增强学生创新、审美能力,丰富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感受生活的美。
4、通过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我校整体规划了此校本课程,希望学生在动手的课程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兴趣,学会耐心、细心,提高观察力、创造力,开发潜能,丰富生活。
二、课程内容、活动安排
第一讲:折纸艺术介绍(1课时)
1、教师简述折纸艺术及用途:一张完整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而成就的各种人物、动物或草木的形态的方法。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折纸作品。
2、介绍折纸需要的材料:一把剪刀(告诫学生们使用剪刀时务必要小心)、一瓶胶水或一支胶棒、一支水彩笔和一袋正方形、长方形的彩纸,一个材料袋。并说明材料的用途,使用方法。
3、展示以前学生的实物作品,让学生自由欣赏,使其对折纸从中产生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折纸了解的程度,希望老师如何教学展开讨论。
4、课后作业:学生准备材料。
第二节: 折纸基本方法(1课时)
1、讲解小草,花儿等折纸的方法且示范如何做,借助多媒体辅助,展示折纸方法步骤。
2、学生练习:首先让他们跟着讲授教师以及课件步骤一起学,然后走下讲台观察哪位学生哪步不会做,就手把手地、耐心地教导。
3、请同学们回家练习课堂讲过的内容,且让他们可以与家长一起动手,让父母也感受童真同时也增进亲子间感情。
第三讲:平面到立体艺术(3课时)
1、展示学生课后成果,且表达自己在这过程中的感受,同学们分享学习成果。
2、讲解如何将同学们做出来的一个一个图形拼凑在一个平面框架里,然后示范,同学们跟着一起做。
3、将同学们分成几组,将他们不同风格的作品拼凑在一起,这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争议,此时教师要恰当地解决,让每个人都开心。
4、平面艺术教完接着到立体,全方位展示艺术的多元化,创造性,开放性。立体教学与平面教学一样。
5、接着学一段时间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图形然后折出来,形成自主学习,增强创造性,期间老师个别指导。
6、学生作品展示,讲解作品意义以及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第四节:总结班会(1课时)
1、教师总结此次折纸教学的收获,然后请同学们一起分享感受。
2、学生谈感受,介绍其中经验,自由发言。
3、由于时间不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写体会日记。
三、评价设想
1、对学生的评价
制定《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2、对教师的评价
① 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 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③ 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④ 期末按学分制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3、评价结果向家长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