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落泪是金》读后感

《落泪是金》读后感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3班  潘婉霞 

    

当我手中拿着这本何建明著的《落泪是金》的时候,我是满怀疑惑的,俗话不是说:“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吗?为什么他的书名却是“落泪是金”?究竟是谁落泪?为何要落泪?为什么落泪反而是金?我带着一连串的疑问翻开了这本书。

  粗略一翻,我已大致窥得作者的用意。此书没有《史记》如此荡气回肠,也没有《三体》如此变幻莫测,更没有充斥市场的快餐小说如此低俗无趣。这本书的作者用一种写实的手法向读者们讲诉了九十年代的贫困大学生们如此追求他们的大学梦及他们为之付出的血泪史。

翻开目录,不难发现这本书分成四部分来叙述的,分别是第一部分是失泪大学城,第二部分是生存自救歌,第三部分是感受阳光与热爱,第四部分是中国大学“希望工程”咏叹。不难看出“泪”是贯穿整一本书的线索,有失望之泪,也有欢乐之泪,更有感动之泪,带着好奇之心,我开始阅读这本书……

“失泪大学城”第一章中的金石开、唐丽霞等人虽然披荆斩棘,突破千军万马终于如愿以偿地闯过了高考这座独木桥,但阻拦他们这些踌躇满志的状元郎跨入梦想学府的脚步却是很现实又让人很无奈的问题——钱。虽然是状元,但出身贫困的他们却无法从家中获得足够的支持来圆梦。哪怕是读上高中都已经是债台高筑了,就算再怎么优秀又能怎么样呢?李骏,1997年以672的高分斩获盐城市状元,当老师、同学们都向他庆贺的时候,他满脸的酸楚和无奈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他知道家里能供他上完高中已是极限,母亲又先天性残疾,他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了。他看着录取通知书上的学费一栏,他就知道他的大学梦已烟消云散。然而幸运之神却站在了李骏身边,复旦大学学工部在了解情况后给予了资助,圆了李骏的大学梦。

但并不是每个状元都那么幸运的,更多的贫困大学生不得已地去干各种苦力活来挣取学费,或是求爷爷告奶奶地去亲戚家借钱。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没有多么戏剧的变化,作者仅用寥寥几笔就让我们强烈地代入故事中去,仅用区区几个细节就使我们心中深感同情,仿佛文中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们可以很轻易地走入上不起大学的状元们的内心之中,看见他们的痛苦与泪水、无奈与失望,并且激起了我们的怜悯。

第二部“生存自救歌”,乍一看标题还以为是公共安全自救方法之类的。其实不然,为了在大学学院中更好地学习,为了能自立自强自助,大多数贫困生走上了打工兼职之路,但也有少部分贫困生过不了自尊这一关,背地里宁肯去借钱或者接受别人的资助。通过强烈的对比,作者表达了那些自立自强的贫困生的赞扬与鼓励,并且对那些好吃懒做、心中永远有高人一等的思想的贫困生的怜惜与否定。

而让我最印象深刻的则是第二部的“女生有点哭”。一位品学兼优的女大学生,原本为自己找了一份体面、高工资的家教而兴奋,殊不知男主人却是个衣冠禽兽,令那女学生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男主人去了,而女学生也走了……女学生一开始是想生存自救的,最后却让自己陷入牢狱,这是社会的悲哀,更是人性的悲哀。

第三部是“感受阳光与热爱”,作者把团委中央的照顾、陌生人的关心、父母之爱比作温暖的阳光,这写出了这些让贫困生们感到温暖。没有太多传奇的经历,唯有朴实无华、日复一日的简单却枯燥的工作,他们却为了自己或他人的贫困大学生儿女撑起了一片天。

第四部则是中国大学“希望工程”咏叹。作者以时间为轴,为我们诠释了“何为大学”,又连续三次咏叹,引发了读者的深思。

读到最后一页,我内心仍充满沉重。大多贫困大学生们都是自立自强、无俱困难,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为此他们付出了太多的泪水与汗水,我们生活在这幸福的年代,还有什么资格浪费父母的血汗钱去厌读甚至弃读?我想,我们这些大学生是时候应该认真思考上大学你努力朝着你的目标前进过吗?


上一篇:寒门学子论--读《落泪是金》有感 下一篇:虽无法改变命运,但可以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