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为艺术而艺术之唯美主义

为艺术而艺术之唯美主义

内 容 提 要:

唯美主义 Aestheticism一词源于希腊文 aistheta ,意为可感觉到的东西。其最主要的文学理念是为艺术而艺术, 认为艺术本身就是目的。但由于对形式的重视,对现实生活的疏远,对世俗的嘲弄,对感觉的极端实验,唯美主义自诞生以来,就被冠以颓废主义decadence)的称号.而我却对唯美情有独衷.也许生活中,完美的东西是稀之又稀吧,于是渴望唯美--一种至真至纯的美.

关 键 词:

唯美  唯美主义  形式美  艺术

 

.对唯美的理解

我觉得,唯美强调的应该是一种极致的,纯粹的,没有杂质的美.

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美的至上主义"。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认为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 唯美主义发展的脚步 

唯美主义思潮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最初起于诗坛,后来渐及小说、戏剧,主要流行于英国。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他说:"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法国作家戈蒂耶是由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作家。他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主张纯艺术,追求形式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戈蒂耶成了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1832年,戈蒂耶在诗集《阿贝杜斯》的序言中提出艺术至上的思想。1834年他在写作《莫班小姐》之前写了一篇序言,抨击了艺术从属于任何道德、功利目的的看法,这篇文章标志着唯美主义思潮的诞生。

法国拿破仑战争以后贵族阶层没落,中产阶级的市民社会崛起。中产阶级的社会思想背景是工业文明及启蒙主义,相信社会发展,生活进步,历史前进。但是唯美主义者和后来的现代主义者对于这种基于工具理性的生活观、历史观并不认同,对奉行实用主义的中产阶级不屑一顾,视之为市侩、庸众。他们认为工业文明的发展并没有为人类带来幸福,理性之光也没有使人类摆脱野蛮与愚昧。相反,战争、杀戮、疯狂仍然主宰着世界。启蒙主义所允诺的美好未来非但没有实现,而历史还不断重复过去的邪恶。而唯美主义对理性不屑一顾,对启蒙理想百般嘲弄,对审美感性顶礼膜拜,对感官享乐疯狂追求。这正是历史虚无主义在文艺思潮中的回响。

惠斯勒、斯温伯恩把法国的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思想带到英国,佩特和王尔德使之发扬光大,成为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先声。佩特对感性和艺术瞬间的礼赞影响深远,奠定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他在1873年出版的《文艺复兴史研究》一书起到了重要作用。佩特重视艺术技巧上的精雕细刻和艺术风格上的精细微妙,大力张扬美的价值至高无上和为艺术而艺术。他认为成功的艺术有了一种形式,也就有了一种精神。佩特对生活与艺术的有过充满诗意的论述:让生活燃烧成炽烈的、宝石般的火焰的观点是对生活艺术化观念的最出色、最富于激情的表述。   王尔德就形式问题认为,艺术家首先必须凭视觉感受形式之美,观赏者则必须首先拜倒在形式的脚下,这样,艺术的任何微妙之处才会公开出来。不是艺术再现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镜子,生活仅仅是艺术的学生,艺术是至高无上的。

 

. 被批判着又被迷恋着的唯美主义

由于对形式的重视,对现实生活的疏远,对世俗的嘲弄,对感觉的极端实验,唯美主义自诞生以来,就被冠以颓废主义decadence)的称号。有人批判王尔德的文艺思想荒谬,认为其颠倒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有人认为唯美主义片面地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美的超功利性,导致对艺术的思想性和功利性的否定,使艺术走上反理性主义、形式主义和耽乐主义的迷途.

但是唯美主义是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看法, 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所认为的美的东西 。生命是短促的。我们所追求着的无非是流向快乐之途上的汹涌奔腾之潮和活现现地呼吸着的现代,今日,瞬间和生活中至纯的唯美。 唯美让人着迷,让你说不清,道不明,这就是它的美之处。那是一种极致的美、纯粹的美,没有杂质的美。在唯美主义看来,艺术并不是一面镜子,也不是教化的舞台,它并非生来负有社会性和功利性的使命——这些使命完全是人为和出于某种意识形态目的。唯美主义的使命就在于恢复艺术的本来面目,即作为美的存在,并且仅此而已。唯美主义者佩特以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现实生活时常是苍白的,无味的,但若在这苍白与无味中添加一丝唯美,生活的色彩定会更丰富.唯美跟完美一样,稀之又稀,但只要我们去追求它,那么追求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就已经是唯美.追求唯美的人生又怎能说是颓废?追求唯美,是一种信仰.我不支持某些人为了拥有完美的脸蛋而去整容,那整出来的美不是唯美而是伪美”,它已经充满杂质又何来纯粹与极致,又何言唯美?

诗人叶芷的作品,带着浓郁的唯美主义倾向和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是整个爱尔兰声音的代表,是一片来自岛屿的热风。我为他所追求的唯美爱情而倾倒.

 

(1)WHEN YOU ARE OLD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EELP 
  AND NOO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K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N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A LITTLE SADLYHOW LOVE FI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1893年,叶芝写这首诗的时候,她深爱的茅德·26岁,1903年她36岁嫁给了一名军官。叶芝那年37岁,以一个37岁中年人的理智又爱了她36年。从23岁的懵懂少年,到37岁的成熟男人,直至一个75岁的古稀老人,即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履行自己的诺言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很多年以后,水木年华写了那首歌,<<一生有你>>,用叶芝的唯美爱情,叶芝的声音感动了一大批校园青年。

 

(2) 因为梦见你离开
我从哭泣中醒来
看夜风吹过窗台
你能否感受我的爱
等到老去那一天
你是否还在我身边
看那些誓言谎言
随往事慢慢飘散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这位一生写诗的诗人对于她的爱慕终身不渝,因此,难以排解的痛苦充满了叶芝一生。如果不是真实,又有谁会相信它的存在,只不过是一个故事,只不过是一首诗。

唯美,就是以那种极致,纯粹感动着我,让我迷恋.喜欢唯美的爱情,唯美的艺术,唯美的文学,唯美的画,唯美的音乐,唯美的摄影,唯美的诗歌……

. 结语

    唯美,让人着迷,却让你说不清,道不明.就像一见倾心,一见钟情,是一种解释不清的内心体验和美感.它是一种极致的美,纯粹的美,没有杂质的美.抛开一些严肃的主义,唯美,就是那么一种美好的尤物.

   

参考文献:

(1)[爱尔兰]叶芝,<<叶芝诗集>>

(2)水木年华,歌曲()<<一生有你>>

上一篇:中国需要力量 下一篇:广东生态旅游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