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广东生态旅游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传统旅游业是文化性的经济事业,而生态旅游业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强调了生态性,是兼有经济性、文化性和生态性的事业。对于广东这个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冬暖夏凉,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的沿海省,目前的生态旅游环境状况如何呢?又应当采取怎样的保护对策呢?

 

一.   何谓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1983年首次提出。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二十三年后的今天,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生态旅游是对保护自然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其实质是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目标,谋求三者结合的综合效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可以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它不仅丰富旅游的内涵,拓展旅游的外延,并能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因此,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广东生态旅游环境现状.

我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在已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中,有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声污染,3%有空气污染,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受到损害,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广东的生态旅游资源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冬暖夏凉,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大陆岸线3368公里,居全国第一,有著名的海陵岛、小梅沙等30多处滨海沙滩;与同纬度的世界沙滩带相比,这里有中国第一自然保护区———鼎湖山等多处茂密苍翠的森林,有以丹霞山为代表的丹霞地貌等多样的地貌景观,有清新温矿泉、金山温泉、五华泥矿浴等多种温泉组合的度假资源,还有许多具有地方生态环境的旅游景区,如新会小鸟天堂、湛江灯楼角海底礁群、惠州西湖`博罗罗浮山`深圳湾红树林等等,此外,还有一些文化品位高、参与性较强的新景区,如河源苏家围、深圳西部海上田园、广州番禺百万葵园、清远大旭山、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等。

目前,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广东省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到郊外旅游、海滨度假、鼎湖品氧、清远滑草、粤北攀山则成了不少广东人的主要选择。

 

 ()广东省生态旅游比较普遍的问题

旅游功能单一,游客停留时间短;经营粗放,资源破坏严重; 环境保护设施滞后; 过多的人工化、城市化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不当开发模式,造成山体的滑坡,水土的流失、植被的破坏、濒临绝种物种的消失;过强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开发动力与政府管理缺位并存(资源开发市场化、商业化的动力很大,但是政府的管理缺位,就会使得公共利益受损)等等。.

掠夺式开发,已成为不少景区的通病。去年,国家环保总局对2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检查时发现,有82个存在违规开发活动;其中,在25个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存有旅游开发活动。面对景区的过度开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办事处官员曾经斥之为: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被逼着乔装打扮出去赚钱。据省环保厅自然生态保护处的同志分析,这种过度开发主要表现在:有的景区游客严重超容量、超负荷运作;有的景区置植物发芽、动物繁殖的生态敏感期于不顾,仍然照常开展旅游活动;一些自然保护区违反有关管理条例,在缓冲区甚至核心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有的只考虑商业需要,在旅游区大造道路、索道、宾馆饭店、停车场、桑拿、歌舞厅及人文景观,降低了植被覆盖率,破坏了自然美;还有的过度使用景区水资源造成溪流泉水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加剧了对生态的破坏。由于部分游客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行为不文明,如乱扔垃圾、随意踩踏花草、攀摘树木、戏弄野生动物等,加之景区硬件设施及管理不到位,常常使景区里垃圾遍地,一些生态风景区、风景带因此被糟蹋成岌岌可危的生态碎片!另外游客超载,过多地干扰了动植物生存繁衍的环境,造成了土地板结、物种消失和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我国许多公园,包括北京圆明园都出现了这个问题,开发利用方式违反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基本原则。。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全面开发建设和快速发展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但是,中国的生态保护面临不少的问题:除生态环境脆弱和生态环境压力大之外,生态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不完善,中国已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侧重点不同,缺少综合性的生态保护法;生态保护投入不足,资金投入少、投入渠道单一,生态治理工程效益有待继续提高;生态保护的科技及信息支撑薄弱,生态保护科研力量有限,难以为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就广东而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省污染排放总量也呈上升趋势,大部分城市的空气污染浓度有所上升,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保护压力。随着能源工业特别是火电行业的发展,广东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酸雨污染愈来愈大,对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想要生态旅游发展起来就必须保护好环境.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对策

()经营方跟游客方面

作为经营方,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服从保护、开发促进保护的基本原则。对景区要实行严格的功能分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应禁止任何活动,缓冲区只允许进入从事研究观测活动,只有实验区才可允许从事旅游等活动;同时,要科学确定、严格控制生态旅游容量,把游客数量确定在自然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像四川九寨沟规定每天最多接待1.2万人,这样做,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游客而言,参加生态旅游,要确立生态保护意识,善待自然。见到鸟虫鱼兽不要去打扰,学会静观默察、敬天悯物,并通过摄影、写生、自然探究等活动,充分感悟和审美自然。绝不能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这才是一个成熟、文明的游客应有的行为。

()法制宣传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需要开展广泛宣传,要把生态教育贯穿始终,让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认清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可以考虑在一些重要景点建立生态展览馆,向旅游者介绍生态旅游的内容、特色、及其在生态学和地学上的价值,并将环境保护法制教育融汇于游乐中,提高旅游者的生态环境意识,引导旅游者按照生态旅游的要求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度过高质量的旅游历程。

 

()合理设计规划生态旅游模式

对于生态旅游模式的设计规划,首先应突出区域独具特色的自然美,严禁人工曲意雕琢。即生态旅游必须将生态保护作为首要前提,其核心内容为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应在科技的密切参与下运作。其次,必须实施精品战略,坚持高标准、高档次、高效益,积极发展在法律严格管理和控制下的有组织的生态旅游,摈弃大规模大众化的粗放型的低档旅游,把旅游观光、休憩疗养、科学探索、生态教育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另外,生态旅游不应仅仅理解为以自然保护区为旅游地的旅游活动,它的范围应该相当广泛地包括各种生态环境均极少受到破坏的自然景区。尤其重要的是,生态旅游地的选择、规划、开发及其经营等都应服从于更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构想。因此,旅游规划设计制定必须建立在长期效益上,切忌任何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为更好的利用生态旅游景观,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生态目标管理等,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根据地方特点制定关于生态保护方面的政策、规章,旅游主管部门应通过法律杠杆来整顿市场秩序,逐步建立完善的旅游市场竞争规则。同时通过这些管理条例使旅游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提高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
)利用好环保民间组织

环保民间组织是以环境保护为主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具有行政权利并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性服务的民间组织. 近10年来,环保民间组织在我国环境保护历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环保民间组织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和世界环境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开展的最普遍的工作就是宣传教育工作, 此外,扶贫解困发展绿色经济,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众的环境权益也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长期致力的工作。而作为一种民间力量,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责任开展社会监督,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从广东生态旅游环境的现状来看,应该加强生态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的环境责任感,意识到生态旅游是一种保护旅游, 是对保护自然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而政府方面应该加强对生态旅游开发与经营的管理,也要为环保民间组织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的作用更好地发挥.

上一篇:为艺术而艺术之唯美主义 下一篇:走进热带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