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短信
岭南师范机电工程学院三下乡支教感悟
七月份疫情的肆虐,洪水的泛滥,无情的击打着我们的生活,刚刚经历了与众不同的一个学期,或许真是百年一遇的情况,想有机会可以为社会奉献,贡献自己的力量。三下乡活动是每年暑期学校都会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正好给我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次真正体会到了身为一个老师的不易。从前的我,从未站在老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走到学生的面前教导他们。而本次活动我通过线上教育的方式,一对一的教导了初一和初二两个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要想教好学生切实的帮助他们,对于知识要掌握的充分,对于表达要清晰。每次要提前去备课,上课要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同时要反思自己。这次的经历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也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价值。从前没有想过作为教师的自己,而现今确实的庆幸可以帮助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活动结束了,由衷的感谢学校提供的机会,让我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爱。
2020-08-09 20:03:55 作者:淽汀 9611 0
三下乡之云支教
为期15天的三下乡云支教活动结束了,回想这15天的生活,感想颇多,有快乐、有辛苦。7月26号我们这支岭南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万人志愿三下乡线上支教实践队出发啦,开始了我们的第一次不一样的三下乡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心情是兴奋地,期待的。由于不熟悉线上辅导的方式,知识不够牢固,会经常犯一些低级的错误。有时候会感觉到很累,但是我一直坚持了下来,完成了任务。我的学生是一名即将升高三的学生,他面临着上高三的困恼,我在教他知识的同时也在鼓励他,让他有勇气踏入高三生活。在这15天里,我们慢慢的从不认识逐渐到成为很好的朋友。我们互相对彼此都有了信任,逐渐的我讲课也越来越熟练,看着他一天天的进步,我也很开心。支教活动是无私的,我们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一些自己经验,让他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这次的支教活动,不仅仅锻炼了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是个让我回报社会的机会。这次的三下乡结束了,但是我的热情没有结束,我会抓住机会参加下一次的三下乡,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充实自己。
2020-08-09 19:56:10 作者: 9613 0
“浮迹行”实践队的微故事
2020年8月8日,“浮迹行”多彩乡村主题教育社会实践队照常进行三下乡活动。目前,实践队伍的主要工作就是撰写新闻稿并向各级各类网站投稿。负责撰写新闻稿的队员有四位:孙驰曦、黄美玲、姚媛元和黄森淼;冯家辉负责投稿,华敏敏负责推文排版,其他队员则负责处理活动中的其它工作。以下是队员们的实践细节分享。队员孙驰曦在写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共同写稿的三位队员时间安排不统一。但是三位队员通过协商、磨合,决定轮流担任组长,进行组织规划,最终顺利地完成新闻稿写作。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位成员都应该懂得让步、主动、不怕麻烦,事情才能够顺利完成。队员姚媛元连续两天编写新闻稿,慢慢积累了经验,她认为写新闻稿最重要的是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写作者能够从大量的采访资料中挖掘出具有价值的事物的能力。倘若面对同一件事物,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闻价值,就会变成自身的优势。没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性,就很难发现写作对象的价值,更别说写出一篇好的新闻稿了。新闻敏感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经过不断的写作实践培养出来的。只有经过刻苦学习、笔耕不辍,才能慢慢培养出善于发现的眼睛,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性。队员黄美玲对工作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她的工作从刚开始的写调研报告摘要,再到后面的排版、写新闻稿,每一步都是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她虽然初次接触工作任务时显得手忙脚乱,但现在已经慢慢变得熟练了。队员黄森淼已经撰写了多篇新闻稿,他明白:要想写出更加优秀的新闻稿,一定要不断地练习。所以他平时会找一些优秀的新闻稿进行欣赏学习。他认为这个任务让他很好地地锻炼了自己对文字使用的能力。在学院的培训会议中,他也学习到了如何将一篇新闻稿写好。队员华敏敏曾经担任过班级宣传委员,所以她负责队伍推文的排版。她深刻地认识到:过去的努力总会在某一个时间,给现在的自己带来回馈。在这份工作中,她在团队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制作和排版推文的技术更加熟练了。负责向各级网站投稿的队员冯家辉将查阅新闻初稿之后,仔细插入图片、核对格式,然后投稿到各个网站,最后填写投稿进度表。副队长李炜玲给队员安排任务时,体验到了队长的工作,发现在做安排的时候,要做到考虑周全、平均分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非必要的情况下,任务应适量,不能过多,否则只会造成有量无质的结果。并且要清楚每位队员的长处,合理安排工作内容,才能使全队的实践结果质量双全。副队长陈水凤的工作是收集照片和视频材料,并上交给学院干部。她看到队员们发来的活动记录的图片,知道每位队员都有各自的工作,努力参与其中。队长王慧敏从接到活动通知那时起,不断地填写各种表格文件、安排工作、组织会议。每一位队员都非常配合,整个队伍团结一致,努力把作品做好,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即使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出现各种问题,但大家都互相看到了队友们的进步。实践过程中,对于斗山镇的浮石村和浮月村,队员们从一无所知到逐渐了解;对于各种工作,大家从懵懂到逐渐熟悉;整个队伍从磨合协作、磕磕碰碰到熟能生巧……这点点滴滴都是“浮迹行”实践队成长、探索路上的一个又一个脚印。在这一段时间,队员们最大的感受不是任务有多难、多繁重,而是队伍的每个人都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是祈求得到谁的表扬,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团队争光添彩。这是一种种亲密无间、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020-08-09 19:36:24 作者:浮迹行 9621 0
台山浮月村:发展乡村旅游,让古村落活起来
7月25日,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浮迹行”多彩乡村社会实践队派两名队员赴台山市斗山镇浮月村进行调研。本次调研活动是该社会实践队深入开展多彩乡村社会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以“参观新农村建设下新农村变化,走进农民日常生活”为活动主题,对浮月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采访和考察。浮月村因村内的15幢建筑风格各异的“洋楼”而闻名遐迩。2002年被列为台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台山第二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浮石村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占地50多亩,由15座洋楼组成,为旅居美国的浮月乡亲于民国时期修建而成;这里视野开阔,广袤的田园风光与典雅的洋楼建筑相映成趣,形成浮月村独特的田园诗歌式风光,因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浮月村进行了相应的旅游化改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村子里新建了很多和老房屋风格统一的新房屋,并改造成农家乐等饭店来为游客提供吃饭的去处,发展由与旅游业相匹配的餐饮业。二、在浮月村里的热点景区(如洋楼)旁边,会有当地村民做一些小本生意。卖一些饮料、凉果和冰粉等,提供给游客清凉。这种做法更加人性,为浮月村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小却不可忽视的一笔。三、游客逐年增长,村委会随之在每个热点景区门口设有扫二维码即可提供解说的的标识牌,在这个信息时代为游客提供了方便。浮月村出现的“空心村”的现象,是传承乡村文化的一大难题,浮月村也逃避不了这一难题。据线下队员的采访了解到,村子里的原住民比较少,一条村子大概就几户人家,基本都是老人和幼童,很少有年轻人。现在浮月村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这显然对村子的文化传承有很大影响。为了让浮月村文化更好的“活”起来,就得发展浮月村的旅游业。近年来,浮月村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了解浮月村的优秀文化,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浮月村旅游业的兴起后,相关的产业链也在逐步发展。相信随着浮月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当地外出的年轻人会慢慢看到故乡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从而激起心中的故土情怀,再回到村子发展,去传承当地的特色文化。乡村文化的发展不但是要发展经济,更重要的是需要村民在生活中自觉的对村子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充分挖掘浮月村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使其生活化,让村民和游客都参与其中,切身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
2020-08-09 19:35:52 作者:浮迹行 9618 0
“浮迹行”社会实践队队员8月7日心得体会
8月7日,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浮迹行”多彩乡村社会实践队各队员在工作群里向队长提交了当日的实践心得体会。负责写新闻稿的队员们是本次活动的重要角色,他们根据前去实地考察的队员收集的资料,挖掘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并提炼出最佳的的新闻主题,进行小组分工协作,开始新闻写作。新闻稿写作是一项非常考验团队凝聚力的工作,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队员反复交流、各尽所长、团结协作。负责写新闻稿的队员们在心得体会中纷纷表示,他们刚刚接到任务时根本无从下手,是经过不断的交流与合作之后,才开始渐渐找到技巧,并顺利完成工作。交流与合作不仅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提高做事效率,还能激发我们的思维,提高创造力。同时,交流和合作还能增进友谊,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善于合作是一种可贵的能力。只有我们善于合作,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争取更大的成功。写新闻稿的队友上交稿件和图片后,负责排版的队友立即将文稿制作成公众号推文。排版的友负责稿件的排版、修改,在工作中会涉及与众多小伙伴的交流沟通。这份工作让排版的队友察觉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不够细心、不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等,但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的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得不说,我们都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深切地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队伍不是单枪匹马就能实现目标,而需要队友们共同的努力,不断地磨合、协作。排版的同学整理出一份成型的稿件后,就发送至下一个环节——投稿。投稿的队友需要在各级网站上进行投稿。磕磕碰碰中,他慢慢找准了方向。因为这些天准备的短篇新闻稿还尚未达到一级网站的要求,所以我们只好先完成二三级网站的投稿工作。想要入选一级网站,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再接再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队伍每天都要上交当天的实践材料,然而在材料收集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队员之间的沟通不够细致,导致上交的材料出现重复。收集材料的同学还反映了自己在整理材料的一些困难:视频太大、有水印,剪辑技术不熟练等等。受到疫情的影响,队员们无法在此次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聚到一起,活动内容不像去年那样丰富多彩,但这不能成为我们队伍退缩的理由。在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队员之间的团结与包容,也从中明白了:一支好的团队离不开一个好的策划,因为这能让每位队员各司其职、各展所长。
2020-08-09 19:35:12 作者:浮迹行 9611 0
“浮迹行”社会实践队前期工作安排
自三下乡活动开展以来,由教师教育学院19级教育技术学1班的13位学生所组成的“浮迹行”多彩乡村主题教育社会实践队对队员的工作进行了安排。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会议的形式包括:使用腾讯会议软件进行线上的会议讨论交流、队员们在队伍微信群发表意见。在组成实践小队之后,每一位队员都积极确定队伍目标。队员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经过众人的讨论交流,我们确定了队伍的的主题:多彩乡村主题教育。接下来,我们又开始对实践地点进行确认。队员姚媛元提出:“我们可以将地点定在阳江,我们这边有不少出色的乡村可以走访。”队员李炜玲说:“江门台山的浮石村和浮月村这两个村子有很多材料值得挖掘。”经过最终的投票决定,我们将实践地点定在浮石村和浮月村这两个村子。在进行分工之前,队长王慧敏首先对成员们的各方面情况以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解。在腾讯会议的工作讨论中,队员们一一对自己的情况进行描述,便于队长的分工调配。在会议开展完毕后,队长将工作分为三个小组:李炜玲和候珏负责实地考察,采集所需要的资料;陈水凤、华敏敏、冯家辉、罗子意、黄森淼为推文小组,负责推文的撰写、审核和发布;姚媛元、黄美玲、孙驰曦、曾健鹏和雷文迪为调研小组,负责调研和撰写调研报告。虽然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形式特殊,但“浮迹行”的每一位队员都在克服各种时间、空间上的障碍,努力将2020年“三下乡”主题活动做到最好。
2020-08-09 19:34:45 作者:浮迹行 963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