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散文·随笔·短信

  • 线上志愿辅导心得

    由于疫情的影响,本次的实践主要采取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于是我就加入了岭南师范学院“繁星”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这支队伍朝气蓬勃,给人一种兴奋的感觉,其中队长们认真、负责、有耐心,队员们真挚热诚,瞬间感觉工作轻松且快乐。一、收获我们此次实践的目的主要是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帮助他们不因疫情的影响而耽误学习,这也充分体现了这次志愿活动的主题“停课不停学”。在活动中,我不仅需要将我掌握的知识传授给我的辅导对象,而且还需要从中发现各自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比如:我从我的上学经历总结了一点,老师的认知范围就是学生的认知范围,而且认知广的老师往往会很受欢迎,因为我的眼界比较小,但是我又想让我的辅导对象能够开阔视野,所以我会不断地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把它们通过趣味的方式进行介绍,此外我还会了解新闻时事和辅导对象进行讨论。我就这样循环改进,从而形成的我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二、感慨我认为能在学习中成长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儿,比如我的辅导对象,刚开始辅导的时候,我能从她的小声言语中感受到她的腼腆,后来经过我的不断地鼓励和交流,她现在能够自信且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学习中存在的疑问,所以我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应该是以一种“你高我低”的态度共处,而是像朋友一样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监督,这样才能构建更加稳固的师生关系,学生也不会害怕向老师提出疑问。我帮助的不是一个贫困学生,而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三、方法我从辅导开始就强调了一个学习思维模式:上课前要先预习,目的为了先了解上课内容,然后经过自己的理解并圈划出不懂得部分,以备上课时能认真听讲;课上前15分钟,我会对辅导对象在上一节课不懂得练习进行讲解;课上要认真听,遇见不懂的知识点要及时向老师反映,还有就是要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应先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并补充笔记,再结合笔记和作业做巩固,也可以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试着刷题,慢慢突破每一种类型题。当然,刷题也是要讲究方法,如果方法用得对,那么刷题事半功倍,我是这么做的:掌握了一种模式(也就是一种题型),如果再遇见了同样模式的题目,就可以直接忽略,因为你已经掌握了,所以再做就会降低刷题效率;如果遇见新题型,那么就花十分钟解答,解答出来就证明你掌握了,如果解答不了,就直接参考解答过程,直至能够解答同样的类型题即可。这就是我对刷题的理解,此方法是经过了理论---实践---改进---实践---总结的过程,因为“实践出真知”,所以我会向我的辅导对象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四、交流在“繁星”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里,大家会一起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以及交流方式,还一起交流了如何端正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如何对辅导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如何帮助辅导对象缓解焦虑浮躁的情绪?等问题,因为教育不能仅凭一己之见而进行,所以对于第一次做为线上辅导志愿者的我们更需要交流这些问题,从而能够考虑更多的因素以及从更多方面分析并解决问题。在交流这一方面,该队伍是做的很好的,所以我才会加入她们,和她们一起讨论是一件开心的事儿。五、总结我发现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的时候,工作所在的地方都需要沟通交流,不仅要学会与他(她)人沟通和交流,还要掌握其中的规矩和艺术性,这样才能从你的言语当中散发你个人的魅力,人们也会更愿意主动的找你聊天。比起陈规老旧的讲课方式,现在的学生更喜欢活泼、生动有趣的讲课方法,因为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新鲜感的环境里,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老方法已不再起作用,当然也不能全部归咎于学生,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育者也应该秉承着创新的意识去传授知识。世界都在变,唯独教书育人的心未变。

    2020-08-13 18:26:28 作者:张瀚予 9693 0

  • 听红旗渠之声,闻先辈之精神

    红旗渠,是一个世界奇迹。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其中的种种艰险,听则为之沉默,闻则为之流泪。那太行山上的“红旗渠”三个字,到底凝聚了多少汗水,凝聚着多少人的目光和家中妻儿无声的盼望。那萦绕在山巅的魂魄,散发的是民族为命运力争的竭力,为未来的渴望不甘,那是不屈的民族精神,那是誓与天斗的无畏气魄。这种不甘,这种誓死力争的勇敢,是多么值得令人敬佩啊。对于我们来说,红旗渠是一种标杆,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红旗渠已不再是一条普通的渠了,它已然变成了一条精神之渠,一条大无畏之渠,象征着我族人民无畏艰险的美好品质,我们就如同一条逆流而上的鱼儿,不畏水流的冲击,前往心中的大海,这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铭记的,这种精神力量已然成为民族文化沉淀,随着那条渠流入我们的血脉之中。反观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早已忘记先辈的日夜叮嘱,也不曾记得那洒满汗水的大地,就只是每日享用着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这实在违背了先人们的美好期盼。醒来吧,沉睡的小狮子,让我们一起侧耳倾听那一千多公里的红旗渠之声,在那闪闪发光的精神岁月里,找准方向,如同先辈一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吧!

    2020-08-11 16:39:47 作者:dxzfor 9627 0

  • 扬红旗渠精神,追中华之伟梦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当时的老百姓,极度缺水,生活用水全都来自天。可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常年不下雨的天气领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人们决心开凿一个人工蓄水池,于是在极其恶劣与艰苦的环境下,历经10年,凿穿了几百座山头,距离几万米的渠修好了,在百度百科上写着: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红旗渠,这是令多少人赞叹,多么伟大的工程啊!人们艰苦奋斗,永不放弃。人们常说: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为了子孙百姓的生计,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虽不是上场杀敌,但也是为国努力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这些先辈的满腔热血,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后辈前行,正如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如今我们的美好生活,都是先辈们用血与泪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继承与发扬先辈流传下来的红旗渠精神,并应于生活之中。

    2020-08-11 16:37:51 作者:dxzfor 9629 0

  • 岭南师范学院“小葵花”乡村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探究林州市井头村历史渊源的工作心得

    8月5号,岭南师范学院小葵花乡村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成立并开展中为期九天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也有幸地邀请到林舒瑶老师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开展本次三下乡活动。队伍组建好之后,说实话,由于第一次参加学校举行的三下乡活动,对于我来说是有一点迷茫和不安的,但在另外十名队友的鼓励和帮助下,我重拾信心,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从多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最终我们决定展示的内容包括海报,推文,视频等,而我负责的项目则是海报。海报作为一项活动的第一印象,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海报工作并不轻松,海报的制作需要贯彻整个活动的整体中心思想以及表达意义,我与另一名队员共同制作海报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除了技术上的问题,更有着中心内容不突出,海报形式不明显的难题,仅凭我个人力量显然是无法完成的。于是我找上了其他队员,共同商讨,集思广益求灵感,在队友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们最终艰难的完成了这一次海报,效果也十分令人满意。而这背后离不开的是其他队友的帮助,这更让我明白一个团队的力量,以及朋友间互帮互助是多么的重要。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受到了红旗渠老百姓的顽强不屈与艰苦奋斗的意志,那是对困难永不服输道德精神品质。这让我收获颇多,在本次实践中,除了对海报制作的熟练加深,更是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的伟大与不畏艰险,红旗渠精神在这一次的实践活动中也有所体现,这股红旗渠力量帮助我们度过了许多难关,也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精神支柱。

    2020-08-11 16:35:24 作者:dxzfor 9603 0

  • 三下乡线上支教—认识我的两个可爱学生

    从7.26到现在,我一直在和两个可爱的学生互动。她们一个是来自广东湛江,一个来自广东深圳,我是这次岭南师范学院线上支教活动的一名志愿者老师,遇到她们是我的幸运。两个女孩子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分别教授她们不同的科目。教语文的女生温柔可爱,她经常会来问一些没有掌握牢固的知识点,为她耐心讲解后还会再给她讲授关于语文的课外知识,她很喜欢听课外知识,我为她细细道来每一首诗中人物的风格个性,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忧愁和岑参沙场征战的英雄气魄;我和她一同探讨文言文的翻译,感受古代文学语言的艺术。学生物的那位女孩子性格外向开朗,经常与我课堂上辩论,能够中肯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教学中的错误;从这次三下乡线上支教中我体会到了和学生一起探讨争论问题的积极感受—那就是对于知识的渴望与期待。我获得了一种特殊的感觉—那就是将自己习得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个人,有一种永生不灭的神圣感。我认识了这两位可爱的学生,我的队员们又认识了更多可爱的学生,知识一代代传承,老师的使命之魂从我身上开始燃烧起来了!

    2020-08-10 00:05:49 作者:Wrain 9646 0

  • 我想

    一直记得老师曾经说过的因材施教在我2020年的第二个学期被展现的淋漓尽致,2020年的这一年因为疫情的发生变得与以往不同,而这,是否也暗示着在家上了半个学期网课的我们,参加了的活动的假期也注定不平常呢?这一年,许许多多的人因为疫情被困于家中,不能够出门去游玩,更不能出门去玩耍,而在我们还想着如何才能出去玩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依然在用功,在学习,就算不能去学校,就算是疫情也同样不能阻挡他们对学习的热爱,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没错,在他们结束了在学校短暂的课程后,他们又开始步我们的“后尘”上网课,都想着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太短,学到的东西有限,想要在假期的时候,给自己补补课,加加油,努力赶上因为疫情延迟开学而落下的课程,而这样的他们,真的让我很佩服,因为,有这样认真学习的青少年在,那么我们的国家的未来,就有了保证,少年强,则国强。

    2020-08-09 23:57:09 作者: 961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