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程占功(笔名 水之韵 火平利 程为公 ),陕西人,多年任郑州黄河报社记者及黄河报文化版责任编辑。业余从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万世大禹》、《名将孤女》、《往事》,其中《万世大禹》与我根据自己创作的中篇小说《倪岱传奇》改编的同名电影剧本一起,由国家版权局直属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审核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向我颁发了作品登记证书。我还著有中篇小说《奇婉下凡》等,以及大量新闻、散文作品,已发表各类作品一百多万字。另外,我早年创作的33万字的10集电视连续剧《黄河魂》文学剧本被摄制部门选用后,由我与另一人在北京修改加工两个月,摄制完成后,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台、二台播出。获全国报纸副刊专栏年赛奖、河南省专业报撰稿一等奖、编辑一等奖等。

个人作品列表

  • 紫石街随想

    途经山东阳谷县城,穿过宽阔的、古色古香的仿宋街,去狮子楼参观。目睹蔚为壮观的狮子楼,不能不去闻名遐迩的紫石街看看。倘若没有紫石街,哪儿会有狮子楼的气派?!然而问了许多路人,居然都不知道紫石街在哪儿。终于有两个老头儿指着狮子楼南面一条小巷:从那儿下去,见一个路口,向西便是。既窄且旧,与恢宏大气的仿宋街形成强烈反差。这就是紫石街,这就是当年武大郎挑着担子吆喝“卖炊饼喽”、“卖炊饼”的地儿,这就是潘金莲、王婆、西门庆相互勾结残害武大郎从而也使她(他)们走向灭亡的所在。到了紫石街,就要去看看当年武大郎、潘金莲、王婆住的地方。问了小街两边门外抱着小孩的妇女抑或聊天的老人,竟然也都不知道。又问了这条街上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有人摇头,有人回答曰,有关武大郎、潘金莲、王婆的遗迹没有保留。一部《水浒传》使阳谷名扬天下,也使武松、西门庆、武大郎、潘金莲、王婆人所共知。我想,阳谷重建和维修狮子楼,或许是英雄武松在狮子楼除掉恶霸西门庆,为人称道而为;没有保留紫石街上武大郎、潘金莲、王婆的遗迹,是不是武大郎虽然令人同情,但不失窝囊;而潘金莲、王婆则千夫所指,遗臭万年,不应保留。但是若从悲剧的角色看武大郎,从反面教员看潘金莲和王婆,他(她)们的遗迹,亦可保留。

    2021-10-20 作者:程占功
    • 0
    • 9594
  • 珲春 ,一定很美

    程占功从山海关上车,列车运行了几个小时,我觉得有些饿。一个推着盛各种饮料和盒饭车的小伙子从过道走来。我指着盒饭,望着男青年:“你好,有什么饭?”“大米饭,炒肉丝?”“多少钱一份?”小伙子报了价,我有点吃惊,觉得价格有些高,便对他笑道:“谢谢,我不要。”男青年推着车走了。我对座坐着一个大约二十几岁清秀的女孩儿,她拿出一根香肠递给我:“大伯,给你。”“不用,不用。”我对她笑道,“我不饿,下车吃点饭好了。”姑娘说:“大伯,火车上的饭菜有些贵,我送你吃点香肠,别客气。”“谢谢你。”我婉拒了她的好意,便继续在我的草稿本上写东西。“大伯,你上车后就在本本上写,写什么呢?”姑娘又问。“消磨时间,随便写写。”我对她笑道,其实我在为自己写的一本书打草稿。“你在哪儿下车?”“沈阳。”我说罢,也问她,“你呢?”“我回珲春。”姑娘说罢,又问,“你去沈阳,还到哪儿?你是旅游吧?你是不是边旅游,边写游记?”“也算是吧。”我笑道,“去罢沈阳,我还去哈尔滨。”因为,我当时写的一本书里,涉及到沈阳、哈尔滨的一些地方,我去实地看看。“你若是旅游,也可以到我们珲春看看。我们那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不错。而且,珲春与朝鲜、俄罗斯都很近,我就是朝鲜族人!”女孩儿笑道。“谢谢你!”我亦对她笑道,“以后有机会,我去你的家乡看看。”这是那年秋天,我在乘坐开往东北的列车上留在记忆深处的一件事,虽然至今我还未去过珲春,但我觉得珲春一定很美。

    2022-02-18 作者:程占功
    • 1
    • 9592
  • 年华无悔

    程占功那年,一个风沙弥漫的下午,记者乘坐的汽车穿行在渭北高原东雷抽黄工程北干渠万泉河至封村段十几公里的渠畔上。透过车窗,记者望着用钢筋混凝土和水泥预制板衬砌而成、宽十几米、深数米、一望无际、长近15公里的渠道以及一座座矗立在渠道上的高大建筑,不禁赞叹:“好壮观啊!”同时在脑海里出现一个问号,如此巨大的工程是怎么建起来的呢?青春,在东雷抽黄建设工程中闪光夜幕下的渭北高原风雪交加,王洁的头上、身上积了不少雪花。他打着手电,拿着检测工具,仔细地检测灌注桩混凝土浇注的深度和坍落度,并对施工人员一再叮咛:“无论天气多么恶劣,施工条件多么艰苦,我们浇注的灌注桩必须保证质量,决不能有丝毫马虎。”“可是,我们的手快冻僵了!”工人叫道。王洁抬腕看看表:“现在已近凌晨4点,大家在摄氏零下20多度的风雪夜坚守在工地上作业,咋能不冷?”说罢,他拿起柴油桶,打开桶盖,“哗,哗,哗”地把柴油倒在一堆砂石上,旋即用火点着,“同志们,来暖暖手再干!”大伙儿围着火堆烤了一会儿,柴油很快燃尽,王洁和他的工友们便又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这是1996年冬季在位于陕西蒲城境内的东雷抽黄工程北干渠党丁沟渡槽施工现场的一个镜头。东雷抽黄工程是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的陕西省重点水利工程。该工程建成后,将为干旱少雨的渭北高原送去宝贵的黄河水,对工农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党丁沟渡槽是东雷抽黄工程北干渠一期工程的重要建筑。世行要求东雷抽黄工程北干渠一期工程必须在1997年6月30日前全线贯通,否则,将停止对陕西水利行业的贷款支持。生长在陕南汉江江畔的王洁,在陕西水校毕业时,就要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1995年7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作为陕西省三门峡库区工程局的技术人员,参加了大荔黄河华原下延工程的施工。在工地,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心向施工经验丰富的老技术人员学习,不懂就问,勤学苦练,很快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1996年9月起,20岁出头的他,单独负责东雷抽黄工程党丁沟渡槽施工。为了使咽喉段的跨沟建筑物施工不拖后腿,王洁和他的同伴决定倒排工期,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昼夜施工。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每个环节不出问题,王洁跟班作业,吃住都在工地上。渡槽地下混凝土灌注桩浇注,时间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灌一个桩就需要12小时。施工人员两班倒,而王洁一人顶两班,始终坚持旁站施工,曾在大雪纷飞的雪地里站着工作了五六个通宵。在气候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他连续工作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尽了一个年轻技术员的最大努力。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严格把关。王洁不仅苦干,而且巧干,大搞技术革新。在渡槽的排架施工中,他和同事经过科学论证,改变多方位支撑为利用三角形稳定性三面支撑;改槽身外支撑固定为槽身内支撑固定,用螺杆对拉的方式固定槽壁内外模具,获得成功,大大减小了支模工作量。为了缩短拆模时间,王洁将混凝土试块取出后,放在渡槽箱内与渡槽混凝土同等条件养护,送到实验室分别作了3天和7天的强度试压,发现在当时温度下混凝土强度7天能达到80%,推算出10天混凝土强度能达到90%以上,因此,将原来确定为28天拆除的承重模板,改为10天全面拆除,增加了模板的周转次数。该方案的改进,使长220米、宽3。8米、深4。15米的12个跨渡槽建筑物的施工,仅用一套侧模,两套底模就完成了。此项革新仅节约模具材料费就达50多万元。由于整个施工过程控制严密,措施得力,党丁沟渡槽工程以北干渠全线最优的质量、最高的效率提前15天完成。其中24根灌注桩通过专家用超声波检测,全部为优良。1997年6月30日,东雷抽黄工程北干渠一期工程全线贯通,当时的水利部部长钮茂生和陕西省省长程安东等各级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了隆重的贯通试通水仪式。而王洁却由于劳累过度,大病了一场。王洁1999年年初担任陕西省三门峡库区工程局三处处长。走上领导岗位后,他在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下功夫加强职工内部管理。他严格按章办事,领导和普通职工一视同仁。当时承包东雷抽黄北干渠二期工程全线的施工单位中,陕西省三门峡库区工程局三处的工程量最大。接到任务后,该处全力以赴,采取平行流水作业,在14。8公里的战线上开设了15个工作面,日上劳总计750余人。作为处长兼项目经理,王洁每天徒步往返在各个工区间(一天步行不下30公里),一是逐工区检查当日施工计划是否保质保量完成;二是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检查是否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教育所有施工人员,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消除不安全因素,扎扎实实做好安全生产。在王洁和项目部全体成员以及所有参加施工的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东雷抽黄北干渠二期工程万泉河至封村段14。8公里渠道衬砌以及跨渠建筑物建设任务比省上预定的时间提前45天全面完成。这项被业主认为工程量最大,进度最快,质量最好的“三最工程”受到来工地检查的时任陕西省副省长王寿森和时任陝西省水利厅厅长彭谦的高度评价。该工程在移交中被评为优良工程,该项目部被陕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评为先进集体。王洁在保留上年被评为陕西省三工局优秀中层干部的同时,这年还被评为“在经营和管理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带头人”。不懈地追求王洁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他都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说,我建设过的不少工程都与治水有关,我们要以大禹为楷模,把全部身心贡献给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他不仅忘我地努力工作,而且为了更好地掌握科技知识,还参加了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自学考试的学习,并不断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他转战过许多工地,不畏艰难,能征善战,建成了一个又一个优质高效的精品工程。他以发奋向上的精神,不懈地追求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东雷抽黄北干渠万泉河至封村段二期工程完成后,王洁被聘任泾惠渠九支渠改造工程的项目经理。泾惠渠九支渠改造工程是陕西省九大灌区改造工程项目之一,全长12公里,主要工程项目为,渠道清淤衬砌12公里,新建、改建各类建筑物58座。为了吸取其他灌区的经验,王洁在开工前带领参战的技术人员驱车700余公里,跑遍了关中所有的灌区渠道参观学习。他途中意外受伤后,只在医院简单地包扎处理后,不顾医生和众人苦劝,就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去。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王洁把规范操作作为严格过程控制的重中之重来抓,首先是强化质量责任意识,实行分级负责,将质量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工作区、工作面以及班组和个人,形成了网络化质量管理体系。由于制度健全,组织严密,措施得力,特别是在施工中大胆进行技术革新,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而且使功效大大提高,从而受到了业主的好评。泾惠渠管理局多次组织其他工地领导和技术人员来九支渠工地参观学习。该工程一期工程按期完成后,陕西省世行贷款项目办在全省九大灌区改造工程检查中,该项目被评为先进集体。原载2002年8月27日《黄河报》

    2022-02-13 作者:程占功
    • 0
    • 9583
  • 清风宜人 ——访中顾委委员张秀山

    作者按语:1992年春天,我在北京修改10集电视连续剧《黄河魂》剧本期间,访问了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张秀山同志,同年6月14日的《郑州晚报》发表了该访问记。现将此稿放在这里。一个风和日暖的上午,我按约定时间,来到北京木樨地一栋高层公寓,乘电梯上到6楼,叩开中顾委委员张秀山的家门。张秀山是陕西神木人,早年参加革命,时年已81岁高龄,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五十年代行政级别定为四级,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张秀山曾在“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直接领导下工作过,对刘志丹有很深的了解。他说,刘志丹是陕北人民的优秀儿子,是中国革命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的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为中国革命赴汤蹈火,奋斗终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精神和品格,永远值得弘扬光大。张秀山同志还讲了刘志丹的一些往事,尤其对志丹同志清正廉洁,一尘不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优良作风推崇备至。张秀山同志在刘志丹精神和品格影响下,在几十年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保持了一个红军老战士的本色。说起来,也许让人难以置信。他的一个儿子及儿媳妇在沈阳一家工厂当工人多年,而且住房困难。张秀山曾在辽宁工作过较长时间,不能说没有“熟人”。儿子、儿媳也希望父母能说句话,帮他们改善一下工作和生活条件。张秀山同志却语重心长地劝导他们,要把自己看作是老百姓的子女,好好工作,不要依靠父母。儿子及儿媳终于理解了父亲,便无怨言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都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在我们交谈中,张老的夫人、78岁的程帆同志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张老的一些事情。如,近年来,张老不顾年事已高,和伍修权等同志参加了《辽沈战役》一书的领导和编审工作,这部百万字的书稿,张老认真、仔细地审阅了好几遍,以至累倒在病床上。程帆同志还把这部已出版的、分上下两册装订的精装本拿到会客室让我翻阅,而对这部浩瀚巨著,我对为它付出心血和辛劳的作者、编审者肃然起敬。不觉已过去了两个小时,我起身告辞,张老夫妇和他们的小女儿执意留我共进午餐。临别时,我衷心祝愿两位老人家健康长寿。(原载1992年6月14日《郑州晚报》)

    2021-10-20 作者:程占功
    • 0
    • 9580
总9页,文章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