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作品列表

  •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中的“动”

    广州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06级1班林宗衡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披散你的满头发,赤露你的一双脚;跟着我来,我的恋爱,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我拉着你的手,爱,你跟着我走;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你跟着我走,我拉着你的手,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跟着我来,我的恋爱!人间已经掉落在我们的后背,——看呀,这不是白茫茫的大海?白茫茫的大海,白茫茫的大海,无边的自由,我与你与恋爱!顺著我的指头看,那天边一小星的蓝——那是一座岛,岛上有青草,鲜花,美丽的走兽与飞鸟;快上这轻快的小艇,去到那理想的天庭——恋爱,欢欣,自由——辞别了人间,永远!此诗风格与徐诗风格不大相符,假若不是署名“徐志摩”,真想不到是徐志摩所写。这首诗算不得徐志摩的上乘之作,可能也算不得一首好诗,但它给我一种很深的感触:动。徐志摩曾在《自剖》一文中说:“我是个好动的人;每回我身体行动的时候,我的思想也仿佛就跟着跳荡。我做的诗,不论它们是怎样的‘无聊’,有不少是在行旅中想起的。我爱动,爱看动的事物,爱活泼的人,爱水,爱空中的飞鸟,爱车窗外掣过的田野山水。……是动,不论是什么性质,就是我的兴趣,我的灵感。是动就会催快我的呼吸,加添我的生命。”徐志摩这般话不难看出他对“动”的钟爱,是“动”催生了他的灵感,是“动”孕育了他的诗歌,而“动”也是他的诗风之一。但《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不同于《雪花的快乐》的飘逸灵动,也不同于《赠日本女郎》柔和得令人心碎的柔动,它是一种激动。读着这首诗就像看到一直文质彬彬,举手投足之间都洋溢着绅士风度的徐志摩,突然有一天疯了似的,站在珠穆朗玛峰上拿着大声波对着人类对着天地高吼:“为了恋爱,冲啊!”如果把前者之动比作物体内部分子的微观之动,那么后者之动则是火山爆发的宏观之动。词语之动。在这首诗里,徐志摩用了许多动词,单从词汇角度看,整首诗已都充满了动感。第一段中,除了第一句,后六句都是以动词开头,“容不得”“披散”“赤露”“跟着”“抛弃”“殉”。如此连续不断地用动词,而且都置于句首,这种情况别说在徐志摩的诗中难见踪迹,就是在那些喜欢暴力语句的诗人作品中也少见得很。第二段中的动词并不比第一段少,而且令人感觉到有一股刺骨的寒风,有一种暴力的快感。像“刺透”“劈破”这些动词都有点血腥味儿,感觉诗人有点失态了。第三、第四段用词渐趋缓和,又回到原来的徐志摩了。这首诗的动词以及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大都是感性的,即动作在一种感性的驱动与支配下完成的。它没有《断章》哲思般的动感,《断章》中仅有的三个动词:站、看、装饰,像三个支点,把整幅画面都支撑起来,让我们在耽于美感的观照之余,也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与普遍的真理;也没有《偶然》张力般的动感,《偶然》中的“投”“诧异”“欢喜”“相逢”“有”“记得”“忘掉”等动词造成了许多意象的二元对立,使意象之间充满了张力;而《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只是一种感性之动。结构之动。新月派写的一些“豆腐块”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诟病,这些“豆腐块”把一切都包扎得停停当当,结果太紧的地方透不过气来,而为了保持句子等长,太松处又要填词凑字,为了逢双押韵,又往往扭曲文法,颠倒词汇,终于沦入千篇一律的困境。当然,徐志摩也不乏失败的“豆腐块”。从整体的外观看,《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还是比较整齐的,但比“豆腐块”好看多了,行数,行排列也有一些灵活变化,如前三段每段有七行,最后一段却有八行,第一段是第二句开始空一格,而后三段是第三句才开始空。看这首诗的排列形状,有种水的流动之感,这些文字仿佛被盛在瓶子里的水,但没装满,摇来晃去地左右摆动,而始终无法溢出。从一行诗的节奏来看,这首诗多以二字尺、三字尺为单位相交替应用,读之有波浪起伏状,虽失之单调难达高度的弹性,但还是可追古典诗的圆融简洁。徐志摩在《序》中说:“我想我们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的作者的影响。我的笔本来是最不受羁勒的一匹野马,看到了一多的谨严的作品我方才憬悟到我自己的野性;但我素性的落拓始终不容我追随一多他们在诗的理论方面下过任何细密的功夫。”虽然这句话说得与事实不大相符,但至少可以说明徐志摩能从格律束缚中挣脱出来,能在不动中求动,不变中求变。诗的格律画地为牢,原是给庸才服从,给天才反抗的。格律要束缚,诗人要反抗,两个相反的力量便形成了张力,有了张力才有动的可能。场景之动。四段诗是四幅动感的画面,四幅画面浑然一体而又各自独立。第一段中,首先看到诗人诅咒这个黑暗的世界,发疯似的重复狂叫“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然后看到一个痴情的女子披肩散发,迎着寒风,赤露着双脚,拼命地跟着诗人往这个世界对立的方向狂跑,世界似乎渐渐地被抛在身后,但其实他们的身前仍然还是这个世界,他们无论怎么跑都无法逃离这个牢笼。无边无际的天地间,无穷无尽的时间里,有两个渺小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两个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点,在这没有尽头的时空中拼命地奔跑,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我触目惊心!第二段中,诗人拉着爱人的手,不知跑了多远,也不知跑了多久,荆棘堵住了他们的去路,但为了爱,他们竟然赤着双脚忍着锥心的痛闯了过去!地有荆棘,天有冰雹,仿佛天地都与他们为仇,但有何法呢?为了“逃出牢笼”恢复他们的自由,只能任凭冰雹暴劈!第一第二段的动感画面充满了悲剧的色彩,这悲壮的场面也只有诗人那颗诗心可以承受了。但可惜的是,诗人是用对第二人称说话的口吻写出来的,这大大削弱了场景的真实度与震撼力,如果换一种直接的场景叙述方式,或许更能让读者感到场景的真实存在,也就更具感染力了。诗人拉着爱人不断地跑,人间终于掉落在后背,前面就是白茫茫的大海,就是无边的自由。但白茫茫的大海就是自由吗?它至多只是一种理想,其实它还是人间。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了这白茫茫大海的动,只“白茫茫”三字已经足以把海的动感展示得淋漓尽致。第四段中,我们顺着诗人的指头移动的方向,看到了海中的一座长着青草,有着鲜花,鸟在飞兽在走的小岛。诗人迫不及待地想上这“轻快的小艇”,到达那“理想的天庭”,诗人是多么的兴奋呵,但当他们踏上小艇的那一刻起,不是人间的结束,而是人间的另一种开始。情感之动。诗人一开篇就来一次情感的爆发:“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这句情感爆发式的开篇奠定了第一第二段的感情基调。这种开篇法颇似闻一多在《发现》中一来就狂呼“我来了”,把感情酝酿、发展过程全部省略掉,先声夺人地把悲愤的情感聚焦于一点,爆发式地喷射在读者面前,充满灼人的美。新月派诗人一般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理论原则,一开篇就爆发情感直抒胸臆的现象是极少见的。尤其徐志摩,他众多诗篇中情感都经过层层铺叙,节制得很,像《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诗人以“莲蓬”作为楔子,情感表现层次分明,层层铺叙,转接自然,从剥莲想到远方的情人,从尝莲瓤想到昔日的温存,从尝莲心想到爱情痛苦的煎熬,情感起伏变化,渐趋强烈,很自然地过渡到最后一段的抒情。而在《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中,情感之动却刚好相反,不是从弱到强,而是从强到弱。诗人不似往常,站在抒情对象前慢条斯理地抒情,而是先不顾一切地站在情感巅峰上狂喊,喊累了,喊够了,喊得心里平静了,再从巅峰上下来,然后坐在树阴下边喘气边看白茫茫的大海,眺望海中孤岛,凝眸于天上的云卷云舒。《毛诗大序》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抒情言志的过程,始于诉说而终于歌唱,更继以舞蹈,古人如何由诗而歌、由歌而舞,我们无缘目睹,我们只看到在《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里,诗人徐志摩是如何由舞而歌,由歌而诗。一般诗人的艺术历程是静态的,无所谓时序;而优秀的诗人的艺术生命却是动态的,恒予人一种流动之感,飞越之势。同理,一篇优秀的诗篇也应该具备动态的美学价值,从言到象,从象到意,都能给人动的触动,动的审美。我不敢说《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是一篇优秀的作品,但它从表到里的“动”至少让我的心“动”过,心动过才能共鸣,共鸣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009-02-06 作者:海碰子文学社
    • 0
    • 17752
  • 文宗2班林妮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一直很想谈有关茶的话题,但是不知从哪里开始,有一种感觉,茶是老者,是神仙,是生活的极品,人生的精致。而我只是孩子,是人生的刚起步者,青色的苹果,翠绿的嫩芽。我只能仰望他,敬佩他,闻他的香,感受他的风韵,在这种品味中学习高尚,景仰深刻,亲近至善至美。请喝一杯中国茶,中国茶的历史很长,中国茶香飘得很远,中国茶让世界各地的人读懂中国。老师曾告诉我成都的茶馆和杭州的茶楼很旺很热闹,那里的人爱喝茶,爱闲侃,充分享受着闲适的乐趣。我们潮汕人也爱喝茶,我们喝的是小杯装的小壶泡的功夫茶。喝功夫茶要细细品的,一小口一小口,喝得满嘴茶香,酣畅淋漓。有客来临,功夫茶是最佳的接待者,品茶闲侃,谈天论地,时事英雄。孟浩然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我想说,若到潮汕家,应品功夫茶。功夫茶很浓,味道很深,靠近茶,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扑鼻而来,茶水入口茶味更浓,有点苦,有点浑,茶入喉咙,开始甘了,茶下肚了,满嘴茶味,余香未尽。这种茶是潮汕文化的结晶,所有的潮汕人家的故事的酸甜苦辣,高奇博大都在这里面了。如果不是极品也肯定是精品了。北京的大碗茶与小杯的功夫茶是很不一样的,一咕噜入怀,解渴醒神。想起妙玉的妙语,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便是解渴的蠢物了。还是功夫茶意境幽远啊。苏杭的茶也不一样,茶里有的是柔情蜜语,有的是清谈高雅。我不知成都的茶怎样,但是我相信有闲情逸趣的人们的都能演绎茶文化的。茶文化已经超越了,升华了,也许说它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也不过分。罗曼罗兰写过《闲散赋》,歌颂闲散的可贵,有闲才能创作,有了创作才能产生文化。几千年前,有个普通人对茶有很浓的兴趣,他学习茶,种茶,品茶,看笔记,问茶农,最后写了一部茶书《茶经》,这个人叫陆羽,后来历史给了他“茶圣”的美称,他可不在意名利,能与茶结下深缘的人已经升华了。茶道人生,人生茶道。李白说天地间惟有酒是个好东西,无奈“举杯消愁愁更愁”,我想说,茶才是天地间的好东西,茶香缕缕心安宁。陶渊明“把酒东篱下”一醉长不起,如果他能喝到好茶,想来也会品茶菊花间,悠然见南山的。刘伶善酒,竟寿终,我相信他若能爱上喝茶定会更长寿。茶与酒,酒与茶,集天地之精气,汇万物之精华。一个是铿锵玫瑰,一个是风露清兰;一个是腊月梅,一个是春海棠。若说好酒能醉人,解万分愁绪,我宁愿茶香缕缕飘我心,取得一分自得与安宁。茶,人在草木间,草木间有人,这才叫“和谐”。天地间有了茶,才有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种美好的愿望一直在人类世代中繁衍,有时我们会不小心远离它,但是我相信,只要信仰在,有梦总会和谐。碧草

    2009-02-06 作者:海碰子文学社
    • 0
    • 17751
  • 大学生兼职三境界

    广州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06级1班林宗衡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王国维说人生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境界。学生兼职也具有三层境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为第一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为第二境。“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此为第三境。第一境乃勤工助学、磨砺意志。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年来我国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居高不下,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靠贷款完成学业的。虽然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贷、助力度不断加大,但勤工助学对于这些贫困大学生来说仍然非常必要,通过勤工助学减轻了家庭负担,缓解了经济压力。迫于现实,贫困大学生兼职的第一要务是赚钱。这不仅不是世俗的表现,反而证明了他们坚强的意志。为了完成学业,他们需要付出比别人更高的代价,而无论怎样的困难都无法阻挡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并不是所有以赚钱为第一目的而兼职的同学都是因为家庭贫困,他们的父母可能都是高薪阶层。这些同学往往是独立性比较强的,他们不想一味地花父母的钱,他们要磨砺自己的意志,要向周围的人证明他们能靠自己的双手填饱自己的肚子。无论是贫困还是富裕的大学生,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值得适当提倡。当然,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勤工助学,但勤工助学无疑是他们的第一目的。第二境乃投身实践,提高能力。有诗云:“十有九人堪白目,百无一用是书生。”这种评价虽令人不舒服,但我们不能不承认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古代人称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当代戏之为“软骨”。在人们的眼中,大学生眼高手低、色厉内荏,表面上似乎像点模样,但一碰就软。他们最擅长的是榨取父母的血汗,其次是自大兼自卑,而其他一无是处。兼职,给他们改变自身的形象提供了契机与平台。他们轰轰烈烈地兼职,热情高涨地投身实践,相信能用书生的双手撑起湛蓝的天空,向世人证明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实践,是就业的砝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化,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文凭,更注重个人能力。这个现实也迫使部分大学生为了积累经验,增加就业筹码而进行兼职。而事实也证明,只有将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当然,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兼职岗位,更有利于工作经验的积累,更能提高能力,更能增加就业筹码的重量。第三境乃体验生活,品味人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源头不仅仅是书本,更重要的是社会,是人生。但我们也不能把目光局限于对源头活水的“获得”,更要学会品味活水。品味是获得的更高层次,我们要在得到物质本身的同时也体验到物质的灵魂,或者说体验物质的灵魂才是我们的第一目的。部分同学的兼职就是纯粹想体验生活,至于赚钱与否,积累了经验与否都退到次要的位置,只不过在体验的过程中他们也收获了金钱积累了经验。通过兼职,他们接触了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同的人,目睹了不同地方的不同的事,欣赏了不同区域的不同风景,体验了不同心境的不同感受。自然百态,人生百味,在他们心中基本有了一个答案。这样的兼职目的超越了金钱,也超越了直接的社会功利,而直达内在的灵魂,是与精神的一种对话。兼职三境界是三位一体的,不能太过于清晰地划清界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根据兼职的第一目的我们基本可以有了一个划定的标准。在兼职的过程中,能融合三者才是最实际的。当然,我们是学生,我们的目的是学习,兼职只是为了学习得更好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要理性地对待冷静地选择,不要本末倒置,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009-02-06 作者:海碰子文学社
    • 0
    • 17751
  • download

    文学院0802周慧娴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1失重记得电影《阿甘正传》的最后一幕,阿甘送儿子上了车,一个人坐在路旁,风轻轻吹来,一片洁白轻柔的羽毛漂浮在半空中。虽然单薄的羽毛有时也会迎风而上,但始终不断下坠,最后掉入尘埃。正如阿甘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绚烂至极,终归平淡。一如这风中飘零的羽毛,生命一旦消逝,便不再复返,似影子一般,了无分量,无论它是美丽还是残酷,这份轻或重都没有任何意义。累赘的躯体承担着厚重的人生意义——爱、责任、义务。沉甸甸的存在之重让凡夫俗子遍尝痛苦与磨难,深重与压抑,终生渴望踏进自由的门槛,向着那无拘无束,毫无负担的美妙天堂出发。只是,当人变得比空气还轻,那个灵魂出窍的躯体,最终摆脱了一切的沉重,难道不是另一种灰飞烟灭的陨落与衰亡吗?失重的时候,确实已逃离了苦难,飞往了轻盈的国度,可与此同时,你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的意义。外公去世了。曾经生龙活虎的强壮躯体,瞬间被火化成一坛骨灰。直面死神冲击的悲恸与震撼,使我感觉到命运的不可预知和不可操纵。生命,究竟是什么东西?它是那么神圣,又是那么卑贱,当注定毁灭的时候,也无非是化作宇宙间的一粒尘埃。可是我们又为什么存在,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又是什么呢?历代哲人无数次试图探索生命的真谛,而每一次的努力都把他们不可挽回的推向了更沉重的深渊。也许存在之轻才是存在的真实境况,而存在之轻正源于存在的毫无意义和终极虚无。为什么非要赋予存在意义呢?就因为我们不愿意让这永恒轮回的世界如羽毛般轻轻飘去,了无痕迹吗?近日读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若有所感。一生风流的托马斯游离在轻与重的两头。萨比娜和特蕾莎是他生活的两个极点,一边是邪恶与淫荡,一边是专一与忠诚。他一直过着轻如鸿毛的生活,只享受性,害怕说爱,因为爱需要责任,有了责任,生命就不再轻盈。他的放纵与轻浮重重地砸在了特蕾莎身上。他也感觉到重,当特丽莎离他而去,他更加肆无忌惮的寻花问柳。只是,缺少了特丽莎的他已经不再完整。当一个人无意识,不计后果地给某些人或物腾出了位置(也许是一个爱情的隐喻,也许是一种共眠的习惯),那些已经和你的音符共同合奏了生命的旋律并与你合为一体的部分离你而去时,你的残缺便已注定无法挽回。特丽莎的离去使男人瞬间失重,身上的重负突然间全部释放,他完全自由了,他可以和他的性伙伴为所欲为了。然而,这已然是太轻太轻。受过了重,便再也承受不了轻。这极度的缥缈轻盈将他彻底击倒,他感受了到妻子的痛苦。艰难的抉择过后,他要追回曾经存在的重量。自由眷恋着束缚,解脱后又急于回归。我想,这就是爱,这就是生活。我们是如此地抗拒沉重,而一旦失重我们又是如此的害怕空虚。时而追逐有力度的份量,时而寻找无负担的轻松。时而崇尚归属,时而向往自由。人啊,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像一只只摇曳的风筝,把线交给了沉重的大地,知道自己从此将被牵绊,却心甘情愿。正如渴望挣脱父母怀抱的游子,无论流浪何方,家才是最终的归宿。也正如停留在理想之彼岸的白日梦者,拥抱了轻松的幻觉后最终还是要回归沉重的现实。当远离了家乡,曾经厌烦母亲唠叨的你,是不是会无比留恋被妈妈关爱的温暖?当恋人不在你的身边,曾经的争执和纠缠是不是都温馨得让你回味?一种最深沉的爱就是这样的:平日里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因为它已经像呼吸一样融入了我们的生命。一呼一吸之间传递着不分不离的讯息,渐渐地变成一种习惯,一种依赖。习以为常的爱,也许被生活的琐屑蒙蔽了它的珍贵,而一旦失去,就让人像无法呼吸一样的难受。这才知道,它对我们有多么的重要,而我们也正需要这样一种沉重的爱与被爱。一切都只是因为我们身负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而在这些轻与重之间徘徊的过程也将是生活的整个过程。轻重选择的对立与两难,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状况。也许需要担负爱与责任的生活会比轻逸享乐的人生更有价值。那么,是选择轻还是选择重呢?每一个人的生活都能在这个哲学命题上找到印证。轻与重的界限模糊不清,甚至在轻松之中也会包含着生命的沉重。我们有时向轻试探,有时向重倾斜,而生命中的轻与重的调和,就是爱。2谁不比烟花寂寞——评论:电影《HilaryandJackie》她比烟花寂寞。诗意的,心碎的表达。繁华过后的苍凉,华丽的散落天宇,凄凉的谢幕。寂寞并不仅仅是天才的附属。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天才固然有着他高处不胜寒的孤寂,曲高和寡的落寞,这种无与诉说的寂寞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但是,平凡的人也有着平凡人的寂寞和失意,那种琐屑的,平庸的,更贴近生活的近在咫尺的烦恼。无论你是伟人亦或只是常人,孤独从我们降临这世界时便将每个人紧紧包裹,直至我们幻化成风,抵达天堂。只因为,孤独是生命的本质。我不知道我的感受是否偏离了电影的应有之义。我只知道,许多现实中的人们,不属于任何一个团体,从来没有真正的融入过集体之中。而周围越是热闹,便越发的难以忍受。于是,有些人习惯了独处,幽闭家中。即使身边喧嚣,也仿佛旁若无人,过自己的内心生活。从来没有朋友,即使是亲人,亦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孤独才是他们的朋友,他们与另一个自我为友。她比烟花寂寞。还不仅仅只是她。谁不比烟花寂寞?你是,我是,他亦是。不去理会影片情节是否真实,能拨动心弦的是悄然流淌在提琴音符中的低沉诉说,渗透指尖的是倾注灵魂的最深刻的表达。音乐是她唯一的语言,没有提琴,便不成其为她。起初提琴只是她的爱好或者是取得关注的方式,后来,提琴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和所有。对她来说,失去了音乐,世界就塌了。甚至,没有了与音乐的结合,她就会失去爱情和光荣。见惯了坐无虚席的追捧,识尽了拥堵繁华,当夜色弥漫,曲终人尽的时候,所有热闹的表象便慢慢暴露出空无和虚有的本质,一如烟花在天幕昙花一现,绚烂至极后只是灰飞烟灭的幻灭之感。乱伦,也许只是她喧嚣不安的极端方式吧。她需要证明,即使没有音乐,即使没有了舞台上的辉煌,大家还是爱她的。鲜花和掌声给她戴上了天才的桂冠,却无法使她卸去厌倦和重负。外在的成功和内在的矛盾乃至精神的扭曲,造就了这样一个内外未必相符的音乐女神。不是只有天才才会寂寞的。不是的。每个人和每个人之间都隔了一个世界,没有人能够穿越和冲破,这是孤独的终极和寂寞的源泉。她和姐姐亦有隔阂,虽然她们始终感情亲密,分享一切。所以她只好通过提琴,终其一生的向人们诉说,可是个中滋味又有谁真的读懂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孤寂,自己舔好自己的伤口。终身不愈的感伤,没有人能够医治,除了自己。生命的本质,是孤独,亦是自私。当这些压抑在内心最深处的情绪触碰火花,那些长久埋藏在心中的苦闷便如火山爆发,衍生出变态的骇人听闻的言行,伤害的往往是自己可以豪不遮掩的最亲最爱的人。为什么非得这样呢?为什么?伤害最深的,往往是自己最爱的人。而每个人最爱的,其实是自己。她需要无止境的占有,以至于最后要用肉体来证明精神的不曾失去。极致的变态,疯狂的,不近人情的占有欲,使她可以向最亲的人提出无礼的要求,要和姐姐共同分享同一个丈夫!爱是无私的,因为爱需要奉献。可是,爱也是最最自私的,因为真爱需要专一。她曾经笑靥如花在天空绽放,如流星划破天际,而坠落在我心头的,是那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孤寂与沉重。舞蹈和沉醉在音乐的巅峰,游离和迷失在一场又一场的演奏会中,外人眼中遥远欣羡的她竟无法呼吸。她是一个音乐家,更是一个女人。她需要家,她需要男人的抚慰,她需要最朴实的爱。她想家,她想爱。女人最终的归宿是男人的肩膀和孩子的摇篮。所以,她想回归,她羡慕姐姐平凡却幸福的乡村生活,她相信家乡就是复乐园。上帝喜欢捉弄人类的幸福,它在赋予天才智慧的同时又给她增添了不治之症,它让平庸之辈终生追逐成功和名利而不得,又让超群之辈享誉世界后急于回归平凡的生活。究竟哪条才是属于自己的轨道呢?如果是我,我还是会选择希拉莉的生活方式。相夫教子,归隐田园,远离喧嚣和空洞的外在,踏实的活在这片土地上,厮守在丈夫和孩子身边,享受人间最真实最安全的亲情和爱情。我喜欢的是安定宁静的生活,我宁愿走一条偏僻寂静的小路,在那里踏出一条条小径,通往自由自在的家。我是一条静静流淌着的小溪,轻轻洗涤着石子和小鱼,我害怕跌荡起伏的人生,我不想成为一帘引人注目的瀑布或是奔腾的激流,我习惯了安静,安静。生命不就是应该这样子的吗,真正的平和,安宁,温暖,就像是一首低吟浅唱的小诗,淡淡的,却总在心间萦绕。因为我害怕急流过后的逆折与回旋,我害怕峰回路转不见君的惊心,更害怕,在生命的狂响曲中,在最炽热的旋律下,就在一瞬间,热烈营造的氛围戛然而止,一切终又归于平寂的孤独浮出水面。3情书(修订版)亲爱的华师:Dear,Imissyousomuch.这个月魂牵梦绕的是你,让我牵肠挂肚的是你。日日夜夜等待着你的来信,无奈杳无音信,让我肝肠寸断。你可知道,相思之苦已把我煎熬成灰,所有对你的爱化作幽怨,你的无情和冷漠让我因爱生恨,可是当我收到了你字迹清秀的录取通知书后,我对你的爱,就像那把火,重新激烈的燃烧了起来。虽然你不是大家闺秀,但你也是小家碧玉惹人怜。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你就在那灯火阑珊处,向我敞开了胸怀,这一刻,我义无反顾的决定向你奔去。原来,你就是我最终的归宿,你才是我的真爱所在。忆往昔,可笑我年少轻狂。曾经的我,没有把你放在眼里,甚至对你不屑一顾,置若罔闻。我对你的秀气和内敛之美,无动于衷,视而不见。那时,我是意气风发,朝秦暮楚,眼花缭乱,决意向比你更美更有名气的同行展开追求。啊,我终于知道了,原来一直是我自作多情,是我一厢情愿。在被他们抛弃了之后,在高考成绩590分出来之后,那个瞬间,我就毫不犹豫的作出了决定。是的,我爱的就是你。患难之时见真情,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正是你挽救了我。请不要恨我曾经的不专一,现在你已完全将我的心俘获。Oh,myheartbelongstoyou!我发誓,往后四年,我决不会移情别恋,我将全心全意捍卫你的尊严和荣誉。我将踏遍你的每一寸土地,我将和你一同感受彼此的呼吸,我将和你观赏每一天的落日。你是我的骄傲,为了你,我会努力地接受你的熏陶和教益。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当我静静的凝望着你,端庄,安静,质朴,清秀。此前我从未发现你是如此的美丽动人。也许是因为你太害羞,你知道当你出现在我的眼前的时候,全世界都黯淡了,惟有你惊艳出场,使六宫粉黛颜色全无,你秋波微荡,回眸一笑百媚生,刹时间倾倒众生,而你唯一的缺点便是太完美。时光荏苒,世事难料。也许四年之后,我将踏上工作的岗位,和你告别。也许四年之后,我们仍将手牵着手共续前缘,偕手共度更长的时光。也许四年之后,我会离你而去,另寻新欢。但是,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曾经拥有。I"llneverforgetthatYou"remyfirstlove!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请允许我用汉乐府民歌表达我对你的爱慕:“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将接受你的洗礼和考验。

    2009-02-06 作者:海碰子文学社
    • 0
    • 17750
总6页,文章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