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文学院中文系06级1班林宗衡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我站在白天的外面冷冷地看你啃食所有的月光前面是黑暗后面也是黑暗流星划过的刹那你牢牢拖住稍纵即逝的余光刻上超越黑暗的墓志铭
文学院中文系06级1班林宗衡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今晚,除了玫瑰花停留在鼻尖的幽香还有半湾寂寞的月光唱不完的情歌滑落在荒凉的夜晚一滴千年前的泪水掉在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上夏天的雪在心头融化得好慢,好慢假如时间能抚平伤痕累累就让风雨中的织女牛郎相拥在黄河的彼岸!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惊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题记(一)当图书馆闭馆的音乐悠扬地响起时,肖濛颇有些不舍地收拾起桌上的书籍,随着人群走出来。肖濛在图书馆六楼的栏杆边往下一瞥,只看到黑压压的人群挤成一堆向馆口慢慢移动着。似乎他们都没有双腿,而是像云般飘移着。那场景让肖濛想到了这样的画面:广阔的草原上,一大群绵羊在牧羊人的指引下,齐齐地下坡,那四条短得可怜的腿,不停地移动着,一刻也没有停下来,让人感觉到它们不是爬下来而是整排移下来的。她为自己这种奇特的想法感到诧异。路上,零六年广州十二月的寒风呼啸着,人们的脖子似乎也被冻着,缩短了几寸。风吹在脸上,像鞭子扫过一样。肖濛的肌肤很敏感,在她感受到的却像是刀割,但肖濛却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她倒是希望风再冷些,再大些。她只是希望肌肤上的痛楚能使她暂时忘却一直隐藏在心里的痛苦,减轻那柔弱的神经所承受的痛苦,哪怕只是一丝一毫。路上人还是蛮多的,只有肖濛依旧是一个人走在这条路上。“长长的这条街,我走过好几遍,总希望只是错觉”,不知道为什么,肖濛脑海中突然冒出这首老歌的旋律。她深深吸了口冷气,觉得凉凉的。她下意识抬头望天,不禁停住脚步,双手插在灰色风衣的兜里,孤独地站在路边,一动不动。周围的人以诧异的目光注视着这个体形柔弱的女孩,但脚并没有停止走动,他们继续向前。“咦?”有人顺着肖濛的凝视的方向望去:“嗨!好漂亮的星星!”这句话倒引起不少人抬头望天。果然,繁星在如墨的夜幕下异常清晰,如同一颗颗晶莹发亮的钻石镶嵌在墨蓝色的晚礼服上,神秘浪漫。人们笑谈着,依旧踏上回去宿舍的道路,再没有人停下来,那繁星对于他们而言,只是这个寒冷的夜幕中一段小小的插曲,发生了也就消失了。“没有星星的夜晚是孤独的。”三年前,许七夜如是说,当时肖濛不太理解这个人说这话的意思。但此刻她记起开学前军训某次集训的一个晚上,望着被浓云覆盖的苍穹,一股莫名的孤独感袭上肖濛的心。她喃喃自语:“没有月亮,没有星星。”身边的徐云甜甜地笑了:“有云就行了。”肖濛听出她的意思,微微一笑:“是啊,有云就行了。”肖濛的脸上依旧带着笑意,但心依旧很沉重。她知道徐云在告诉自己不要害怕孤独,还有她陪伴在身边,但徐云并不懂肖濛。孤独对于肖濛而言,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朋友了。直到现在,她才体会到三年前许七夜说这句话时的心情。一种深深的期望与酸酸的无奈,还有一份无处可说的苦涩和心痛。那种欲说又止其实就是想说也不知从何说起还不如不说的挣扎和矛盾。冷冷的,发梢随风轻轻地盖在额前,有点冰凉。夜愈深,那星星似乎显得更蓝,看着看着,霎时间乐言的笑脸突然浮现在天空中。鼻子一酸,眼睛有些潮湿,肖濛擦擦自己的双眸,低头静静地走在夜空下,让一阵阵熟悉而又遥远的往事再次淹没自己……(二)认识乐言对于肖濛来说,是她大学生涯中一件平静的事,因为当乐言出现在军训前教官与学员的见面会上的那一刻,肖濛就明白这个人不会在她的生命里占据太长的时间。十五天就结束了,就像患一场感冒,感冒好了,就意味着你我缘尽。所以,打一开始,她就没怎么在意过乐言。在她眼中,乐言只是她的教官,是她的长辈,是她初进大学这半个月内对她操有“生杀大权”的人,更可怕的是,他是个军人。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她只想本分地过完这半个月,然后,一切雨过天晴。肖濛对军人有一种很特殊的感觉。她并不大喜欢军人,也谈不上讨厌,只是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唯恐避之不及的自我保护。爷爷奶奶在文革时被打成右派,由此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对肖濛一家的影响是难以表述的,就像当时中国许多的家庭一样。肖濛很小就听到父亲谈及那个疯狂的时代。父亲那张饱经沧桑的脸和眼神中透露出的痛苦让肖濛久久不能忘怀。肖濛开始有意识地去了解那段历史,去读关于那段历史的作品。高一上中国历史时,老师讲到文革那段历史时,全班同学被那些荒唐的事件逗得哈哈大笑,只有肖濛一语不发,泪流满面。天安门广场上那疯狂舞动着的红,那群穿着绿色军装的狂兽,文革红卫兵种种荒谬惨无人道的暴力行为是幼小的肖濛的心灵所不能接受的。长大后的她明白红卫兵与军人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她对穿绿色军装的人那种恐惧感是很小很小就扎种在心底,无法磨灭。乐言眼睛大大的,常含着笑意,嘴唇稍厚,背着连长,他也是蛮爱笑爱闹的人。他特心疼她们这些娇滴滴的大学生。肖濛清楚地记得乐言从未曾对她们凶过,也没对她们说过什么不堪入耳的话语。她不禁在心里默念阿弥陀佛。乐言是山东人,他总爱用家乡口音极重的语调讲着军营中的笑话,他喜欢看她们笑,却又威胁说逮着谁笑就罚谁,可是每次人们都笑成一团,他从未罚过谁。他自己也笑得合不拢嘴。只有肖濛是例外。每次他讲笑话,这个女孩从没笑过,像冰雕一样,没有表情。班上的女生很活跃,几乎每个人同他的关系都很好,都认他做哥哥。每次训练的休息时间,女生们都爱围着他问这问那,跟查家谱似的。才没几天,大家从原先对他的敬畏变成热爱,他的籍贯、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都已经不是秘密了。可是肖濛又是例外,她从不打探也不去过问关于他的一切。休息时,她只是若有所思地坐在一旁,沉溺在自己的世界,眼前喧闹的人群与晒在身上的毒辣辣的太阳似乎已不再存在了。肖濛是个很认真的女孩,集训时她的一丝不苟、她的坚韧让许多人诧异。乐言曾经因公事不得不回校,便由同连的一位排长兼两个排。这位排长比起乐言严肃许多,一下子班上的人叫苦连天。肖濛什么也不说,依旧静静地按照教官的指令,再苦再累她也不吭声。好不容易挨到可以休息时,大伙都瘫坐下来,肖濛亭亭站立在边上。排长问她怎么不坐下来休息。肖濛声音很低,冷漠地答:“不用,谢谢。”军训还是蛮累蛮苦的。肖濛也感到有些吃不消,特别是她胃病发作时。一种莫名的不肯示弱让她在军训场上总是强忍着。她满脸汗水总被人误以为是炎日与训练的结果,殊不知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多次让她想用刀杀了自己。休息时她不大敢坐下,身子的蜷缩让她觉得胃更痛。乐言他们已经在部队里磨练了五六年了,因表现优秀被推荐到广州军校学习两年,对于来自农村的26岁的乐言来说,这是一个极为可贵的机会。在熙熙嚷嚷的广州火车站下车时,已经是夜晚。星级宾馆前的灯红酒绿,繁华都市的车水马龙,这些是乐言来的那个海岛城市没有的。闪烁不定的霓虹灯让这一切在夜色中散发出种种诱惑的气息,指导员的教导浮现在乐言心头:“拘腐蚀,永不沾”。离毕业还有半年多,零六年九月份的日子里,他们突然被委任担任H大学新生军训的教官。乐言起先并不感兴趣,对着一群小孩子有什么意思呢。秀才遇上兵,是有理说不清,尽管自己也是摇笔杆子的,始终是部队里的人,但兵遇上秀才,怕也不舒服。“没有预兆的相聚,从相识的那天起,就已轻叩离别的门扉。”乐言在日记上写着。
(四)7月1日,踏上K356次的火车,乐言这次是真的离开这个城市了。透过玻璃窗,七月的广州大雨倾盆,车上的他忽然很想见到某些人。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浮现在脑海里。肖濛并不是一个很出众的女孩。在军训期间,敢于展示优美舞姿甜美歌喉的美女不少。肖濛似乎既不可爱又不美丽,也不漂亮。她给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军训场内外那一脸的冷漠和沉默。乐言还记得最后一晚联欢整个连的人都唱呀闹呀。肖濛双手抱住膝盖,坐在最后一圈。肖濛的孤寂与整个班级的欢乐一直是格格不入的。乐言悄悄从前面退坐到肖濛身边,肖濛侧脸看见了他,就把资料夹还给他。他发现他的资料夹原本破旧的地方被补好了。他道谢,可肖濛依旧是抿一下嘴,道句“不用”就转过头不说话。他听到她的皮肤发出寂寞的声音,还有蚀骨的寒冷。她的眼睛暗黑如同夜色下的潮水。如天鹅般柔软的身子被带有宿命意味的苍白的月光包笼着,原本苍白的脸愈发得惨白。跟肖濛说话是件很痛苦的事情,肖濛的话总是冷漠有理而不失礼节,但乐言自此后,却总在休息时找她说话,或在结束训练后留住她要她陪着去吃饭。可是,每次他总被班上的其他女生围住,肖濛就在这时悄无声息地避开了。于是他让肖濛负责在训练后帮他拿放在一边的资料夹。这样一来,肖濛就不得不最后离开。如果后来乐言没有坦言相告,肖濛是怎么也想不到,这位她眼中的长辈会这样耍小计谋。乐言想起一谈到肖濛自己,肖濛就避而不说,眸子深处那一闪一灭的隐约光亮令他想起在细细长长的房间尽头摇曳不定的小小的烛光。在她瞳仁深处,地下冰河般硬邦邦冷冰冰阴森森的空间:那里唯有沉默,吸入所有的声响而再不容其浮出的沉默。乐言感到在她冷漠的外表下潜伏着某种温情和脆弱——如同藏猫猫的小孩子,尽管躲在深处却又希求着迟早被人发现。当他从她的同舍友以及兼班老师那里粗略地了解到肖濛家境的贫寒和她本人的节俭,他想起肖濛训练时那副认真较劲的模样,他很是心疼这个女孩子。他很想帮助她。“你不要那么遵守纪律行吗?这样你很累的。”“要外紧内松。”这样的话乐言在最后的日子里不断地灌输给肖濛,肖濛只是不吭声。于是乐言很担心她:“这样重的训练量,又不好好休息,迟早会垮的。”在训练场上,他一直关注她。有一次,肖濛在休息时突然倒着走着,他一慌,上前用手托住她的天鹅般柔软的身子,唯恐她晕倒。肖濛转过头,一脸诧异。他意识到自己多心了。但乐言还是不敢大意。有天晚上,两百人的方阵训练中,他一眼看到肖濛的眼睛是闭上的,身子有些摇晃,他呵令她出列,很严厉地责怪她没好好休息,肖濛一声不吭地站着挨训。乐言看着肖濛苍白憔悴的脸蛋,像鸽子般娇弱的身子,双眸惺忪的疲累,他内心却心疼不已。军训结束后是十一黄金周,他记得打电话问过肖濛的行踪,“5号回校吧。”肖濛随口应着。于是5号那天晚上他陆陆续续地打了五六个电话到肖濛的宿舍,可是没有人接。他担心肖濛是否出事,但肖濛没给他其他的联系方式,打给那群孩子问问显得唐突,而且肖濛是不喜欢他这样做的,他内心矛盾极了。雨脚密布,点点往事,滴到乐言的心田里,这时他猛然发现,肖濛内心有着一些绝望阴暗的东西,他是无法像阳光一样地照亮她的。自己似乎一直在“好心做坏事”。肖濛好像是一个被不断揉搓着的伤口,永远愈合不了。乐言很喜欢照相。而肖濛总躲开镜头。他最后想找她的相片留念却怎样也找不到。乐言曾经问她为什么不喜欢照相,“照相多好啊,记录人生的每一段路程,等到将来了你可以慢慢回味。”肖濛在最后才告诉他她不愿依靠相片去提醒自己去记住某些人某些事。乐言不想做一叶浮萍,可是穿上军装,踏进军营,注定四海为家,浮飘不定。从东海之滨到岭南羊城,其间的奔波磨砺和经历,冷暖自知,何处可憩?这个女孩很冷漠,言语苛刻。他想起她几次很贴心的提醒,语调虽说冷冷的,还有她看他的眼神,总让乐言莫名感到心暖。乐言想起现在放在身上那块浅绿色的手绢,是那天训练结束肖濛把资料夹递还时,顺手给他的,“放心,是新的。”乐言有点惊讶,但他很快明白这个女孩仅仅是细心而已,没有其他意思。肖濛又如何能想得到,在乐言的家乡山东甄城,手绢是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乐言接过手绢笑着道谢,就让这个美丽的歧义永驻心头吧。乐言很想告诉肖濛,肖濛永远是他最疼爱的小妹妹,有关她的记忆已经打包带上归途了,她的眼睛、气息、声音……模糊而温柔,提醒着他在南方的夏秋季节所遇见的一场沉沦的情感。(五)肖濛无力地挂断电话。她蜷缩着身子,胃又开始痛。肖濛突然醒悟到其实胃痛是位特忠实的朋友,总是在她伤痛时不辞辛劳地陪她痛苦到天亮,而那些她为之痛苦的人又有谁为她心痛过一丝半毫呢?不是她不愿意说,乐言对她的好,她很清楚,可是乐言对她越好,她脑海里江少游的身影越清晰。她想起过去江少游放学后有时给她补习化学的情形;想起演话剧时自己的手因剧情需要敲击重物,只有江少游发现她的手红肿,帮她找了个替代品做敲击用;想起班上女生说她是“刺猬”难以接近,江少游依旧把她当朋友;想起演话剧劳累时,江少游在身旁大唱“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想起自己受欺负时他宁可牺牲自己的形象来维护她……可是,为什么人们几句话就让他离我而去呢?“人言可畏”这四个字压得肖濛很痛苦。历史总是惊人地重复着,乐言对她特别的关注,早就引起不少女生私下的议论:不解、羡慕、嫉妒。她害怕,怕这些谣言会伤害关心她的人。于是她尽量躲避乐言。友情为什么不能简简单单呢?忧愁太多,思念太苦,胃才会如此疼痛。当胃整宿整宿地痛时,肖濛才意识到有些情感藏得太深太深。肖濛懒得下去取药。药吃着吃着也无效了。就像那些曾经说过的誓言,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自己脾性的不时发作,也失去了耐性,开始怠工。开始明白有些人的誓言如同失效的药片,褪去医疗的外衣,仅剩下苦涩。肖濛告诉自己:从小到大,大家都说你坚强,那么就该坚强下去。所以我能安静地在图书馆看书看到抬起头来四周空无一人而自己仍傻傻地呆坐在原地。所以我会默许你无声的绝交,然后没有笑容、没有眼泪地过日子。所以我会坚强到面对众人的狂欢时,独自在角落里安静地微笑。有首诗说:靠近你,等于靠近痛苦/远离你,等于远离幸福。那么,痛苦与幸福都不可兼得,快乐与不快乐也是一样的,我何必去勉强自己去融入他人当中呢?反正没造成什么伤害。可这一切,少游、乐言明白吗?“乐言,请不要再充当什么救世主了。你没办法拯救我,而我也无须被救。你无须勉强我与他人一样。如果你无法确信你有能力让我融入集体时,请不要单凭你一时的冲动盲目地把我从我自己的世界里拉出来。让我处于那种既融不入他人又回不到过去的两难状态当中。你能明白,上不了天,下不了地的感觉吗?我知道你不知道,而我却在你身上明白屈原“欲远集而无所止兮”的悲剧与恐慌。于是,你再美好的言辞,我只会收藏起来,却永远不会相信。只因它曾经带给我的那一丝丝的欣慰,尽管是虚假也让我感恩吧。真的,肖濛已经能去面对,去容忍,去装傻,去祝福。难道还不够坚强吗?”肖濛心里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