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文学院中文系06级1班林宗衡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我站在白天的外面冷冷地看你啃食所有的月光前面是黑暗后面也是黑暗流星划过的刹那你牢牢拖住稍纵即逝的余光刻上超越黑暗的墓志铭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恬恬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最近,我一口气读完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由范克明同志撰写的《张学良传》一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主题鲜明,史料翔实,文笔流畅。作者不是根据研究张学良的现成结论去表达主题,而是以大量文献、资料和活生生的史实为依据,并注意吸收今年来国内外有关西安事变和研究张学良的最新研究成果,秉笔直书,立论公允,既写史,也写人;既写景,也写情。力求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为传主立传,因而使它既有相当的文学特色,又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它从张学良的青少年一直写到他幽居台湾的晚年。全书内容充实,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多。但作者从容以对,如数家珍,以饱含激情和清丽隽永的笔墨,展现出张将军所走过的曲折坎坷、而又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道路与他那丰富复杂和波澜壮阔的精神世界,从而较深刻地揭示了他是怎样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成员演变为一个杰出的爱国将领的。因此,与其说它是一位爱国名将的奋斗史,不如说它是从民国初年至今大半个世纪的历史画卷。张学良不仅是“九一八事变”的悲剧主角,还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由此,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也由此他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涯,他无怨无悔地说:“我是一个罪魁,却成为历史焦点。但是,如果国家与民族还需要我,我将终身奋斗不已!”读罢此书,你会对他既往茫茫,不堪回首的一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人民之所以深切怀念张学良,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儿子,是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诚朋友。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救国之方,是坚确决心,把我自己无条件地贡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在民族危亡之秋,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将军置个人生死荣辱于不顾,与杨虎城将军一起义无返顾地发动西安事变,并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纪念西安事变二十周年和五十周年大会上,周恩来同志和习仲勋同志先后代表我党高度赞誉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是千古功臣、民族英雄。他们不朽的功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唯有春风今又还。这是张学良在抗日战争时期被囚禁在湘西沅陵凤凰山时,题写在凤凰古寺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为《自我遗憾作》。如众所周知,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以团结抗日为重,亲送蒋介石回南京。“死生度外,义薄云阙”。是蒋氏食言,张学良才身陷囹圄。这时,全民抗战已经展开,张学良一方面以西安事变的目的终于得以实现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又为自己被囚禁而忧愤。诗中的“孤影远,路漫漫”就是感叹他和杨将军的不幸遭遇的,这不也正反映出他义愤填膺,未能效命于抗日疆场的隐痛和事与愿违的遗憾吗?谈到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就必定会想到蒋介石。蒋是坚决反共的,态度也僵硬得很,这都是事实。但根据只有作用力而无反作用力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一原理,我倒觉得,蒋被扣在西安期间所写的暂时停战手谕,对南京方面欲炸西安的制止,在接受“三位一体”的要求,达成六项协议,为事变和平解决作出的让步,以及蒋回南京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他在西安的承诺,国民党政府由“剿共”政策向抗战政策的转化等,说明他在西安事变后期也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这也是张学良、杨虎城等人在西安事变中取得的成果。使得局面有了一定的好转。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那就是生命和自由。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为了中国抗日而做出的决定是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虽然没有因此而死,但他却失去了半生的自由。他是为了爱国而付出的代价,他所做的这一切,最终结果是有利于中国的,不能不承认是他的贡献。有的人不同意历史对他的赞扬,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张少帅的爱国情。由此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少帅在前些年一直都没有回来看一看自己为之奋斗的而又阔别了几十年的祖国呢?于少帅,于我们,都是一个遗憾!千里之外,哪个游子不想家?不想自己的亲人?当他离开的时候心里是多么的忧伤与惆怅,可是,他能回来吗?远在大洋彼岸,路途遥远,又几经波折。只有把这份情,这份思念,埋藏在心中了。也许,他放不下包袱,正如李敖先生说的:“他太老了,思想包袱太重。他觉得无颜面对东北父老,毕竟是他放弃了东北。”但最终的、最正确的答案在少帅的心里,外人只是作无谓的猜测。张学良的爱国新是不容置疑的,他为祖国放弃了太多。他没有对国家有何要求,这种高尚的情操和品行又有多少人能有呢?只因为他老年流浪在外,没有回国,就招致那么多的猜疑,甚至诽谤?请你们翻开历史,请你们看看《张学良传》,你们会明白得更多。
(十)日子依旧一天一天过着,就像呼吸一样那么自然。11月,早上,肖濛和好友苏曼音坐在语音室上英语课。那位帅气又极其有绅士风度的英语老师让大家欣赏了一部外国的灾难片——《后天》。肖濛一直静静地看着,时值冬季,那漫天席卷而来的洪水,可怕的大风雪突然逼真起来。肖濛直看到全身颤抖,很冷,冷的不仅仅是身躯。当看到森在洪水即将淹没过来的那一刻,毫不犹豫地跑回去救他心爱的人罗斯时,肖濛的心突然像被什么狠狠地扎了一下,接着疼痛蔓延开来……上完英语课,苏曼音提醒她收拾书包赶到下个课室上政治课:“再不快点,就没座位了。”坐在阶梯教室里,肖濛如醉般,有点昏昏沉沉。她还在想着刚才的电影,眼泪没征兆地直淌下来,让她措手不及,她的手突然被一只极为温暖的手握住,抬头一看,是曼音。苏曼音温柔地低声说:“放心,到那一刻,一定有人会回去救你的。”肖濛感激地看着苏曼音,或许这个人真的不用言语就能明白她在想什么。真的会有人这样对我吗?会是谁呢?下午的斜晖透过门上的玻璃射进来,阶梯教室里,教文献学的老师正唾沫横飞,滔滔不绝,句与句之间一点儿也没停顿下来。但这却成为苏曼音午后小憩绝妙的催眠曲,苏曼音正趴在肖濛旁边的桌面上熟睡着。肖濛在怀疑老师会不会断气的同时不停地挥着笔记着笔记,似乎在比赛着看是你先断气还是我先断手。阳光照进来,给靠门的那几排同学镀上柔和的金边,肖濛也感到手稍稍暖了起来。“肖濛,给我些冷度。”苏曼音双眼惺忪,轻轻地说。肖濛抿嘴一笑,左手在桌底下越过右边任由苏曼音牵着。肖濛的手总是冷的,冬天,甚至有时夏天,她的手指甲都是紫色的,紫心番薯那般晶莹剔透。肖濛笑说自己如果去演女鬼都不用化妆了。苏曼音喜欢牵着肖濛那双冷冰冰的手,她说很舒服。肖濛打趣曼音:“人家是巴不得温暖些,你却要寒冷。”“那牵手吧,各取所需!”接触到苏曼音那只很软很暖的手,肖濛愈发觉得自己的手是那么纤瘦和冰冷。像是触电一样,肖濛猛然想起某个人的手心,也是那么冷。记忆骤然随着暖暖的阳光回到去年九月末艳阳高照。军训会操终于结束,整个足球场充满了欢呼声说笑声,不少人在拍照留念或留字祝福。军训终于结束了,肖濛松了口气,那天心情蛮不错的。肖濛呆呆地站住原地,抬起头,才发现乐言和自己仅一臂的距离,乐言突然转过身,她自己想也没想过地伸出手来。乐言惊讶地看着他,笑了,也伸出手。肖濛突然紧张起来,她开始后悔伸出手。来不及多想,当两只手相握的那一刻,她感到莫名的冷,一股寒意自乐言的手心触及到她的手心,迅速传递到整只手臂,似乎都僵了,再到她的肩膀,她的心房似乎也有一根神经被触碰到,疼痛起来。“您的手心好冷?”“身体的缘故,我忘了那中医怎么说的,没事的。”乐言搓搓手,脸带微笑。还记得在汇操前,乐言坐在苗圃前在自己的本子上留言,边写着还不停低声地说:“我留下了手机号码和地址,将来要有了手机,记得给我电话,要不短信也行。”肖濛不出声,像没听见似的。乐言还是微微笑着,补充道:“如果你不喜欢,写信啊,E-mail也行……只要你快乐就行。”肖濛依旧没表情地接过自己的本子,她连看都没看乐言写了些什么,就塞进自己的袋子里。那个号码在她有手机的那天就存了进去。可从未触碰它。那个号码就像是个伤口不敢触及。她看着那最后一抹余晖,按动了手机。有些伤口还得再疼一次。肖濛开始明白如果说他们曾扎了肖濛的心一刀,那么剩下的九百九十九刀是自己扎自己的。发完短信,肖濛删掉了那个伤口,关了手机。肖濛希望乐言以为那只是发错的或是手机陷阱之类的东西而不回复,对方不回复是很正常的,都一年多了,乐言应该忘却了自己。再说,她没署名也没称谓。就像她选择写信给江少游而不选择更快的通讯方式一样,并不是如曼音说的浪漫怀旧,而是她在想着,只要她写错邮政编码或地址,哪怕只是一个数字或一个门牌号,江少游都有可能收不到信。弗洛伊德说人总会在潜意识地惩罚自我,例如吃饭时不小心咬到舌头。肖濛现在不也是在自我惩罚,是超自我的审判。难道潜意识里自己也算准了一切都回不来了。第二天下午肖濛和苏曼音在食堂吃饭时,正说笑着,手机铃声响了,肖濛意外地发现了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谁呢?”肖濛突然有些明白,平静地按了按键,手机屏幕上赫然显示几行字:“为什么不给我电话?我的手心现在还是冷着的,真的。天冷了,你身子弱,要好好照顾自己,知道吗?”肖濛顷刻间有些拗不过自己,她呆坐在椅子上,眼睛轻轻闭上。她只发了七个字:“手心还冷吗?保重。”(十一)明天就要回家了,刚考完试的肖濛来到图书馆。整个图书馆一改备考时人满为患的状态而冷冷清清,像弃妇一样蜷坐在这蓝天之下静水之畔。肖濛摊开信纸。“游:见信好!广州的冬天来得总是特别迟,今年也是如此,也特别的冷。现在我一个人在图书馆给你写信。四周很安静很冷。这种静谧和温度足以让我进入冬眠……”肖濛写不到两句就得停下来把手放在唇边呵气取暖。今年的冬天出奇地冷。肖濛很明白,感情这回事,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像玩政治一样,谁先争取主动,谁将会在今后的日子里长期处于被动状态。那么,这次让自己主动吧,让自己来结束这一切。无论江少游的答复是什么,她都不想再继续下去了。“……你对我的关照,我很感动,可是我却连一次回报的机会也没有。我似乎永远帮不了你,你有你的生活圈子,在你的世界里,有一个很大的交际圈,这个圈里的人没有一个是我熟悉的。此外,还有一个很小的圈子,这个圈子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从你的世界里脱落,圈子里的人互相觉察不到彼此的存在,而我,就在这个圈子里徘徊……”“我们都不清楚彼此的世界。我曾经是那么想去敲开你的门,徒然……这是我给你的最后一封信了,祝你幸福!”等到一切结束,肖濛一看时间,午餐时间早已过了,食堂估计也关门了。肖濛仔细地将信封好,贴上邮票,收好东西走出图书馆。路上寒风肆虐,肖濛抬头看天,云层卷动着,缓缓移动。她抽出插在衣兜里的手,蛮是欣赏着冻得发紫的指甲。怎么这么冷呢?肖濛疑惑着,她不知道,一场大雪灾以她独特的方式将载史册。就在肖濛回家后没几天的25日晚十二点,京广线电缆断裂,阻塞交通。身处南方的肖濛从未感到如此的寒冷过。肖濛将信投入绿油油冷冰冰的信筒里,心突然有些痛,“可能是饿坏了吧?”肖濛朝食堂的方向走去。肖濛没想到,08年这场即将到来的难得一遇的大风雪不仅仅阻挡了多少人归家的路,也使这封信随之消逝在茫茫风雪之中。但如果肖濛知道回家后她即将面对某个人,那么就算没这场雪,她也会撕了这封信,让它像雪花一样冷藏在她永远冰冻的心湖之中……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06级1班林宗衡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巴黎死去的黄昏倒在早霞的血泊中残滴的血液引爆了民族的炸弹“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个黎明即将复活怒吼嵌进仇恨的子弹一个屈辱的世纪被击落在尘封的棺盖上如纷纷掉落的硬土五四青年的魂暴风雨已经来临洪水向历史发动总攻手捧满腔的热血在握紧的拳头上挥舞不倒的信念是青年就不甘做害怕流血的懦夫要争当不畏风暴的大雁民主与科学穿透迷茫的夜色将愚昧无知推进灵车撕掉臂佩的黑纱把胸前的白花铸成鲜红的旗帜寒风完成最后的葬礼苦难的时代未必产生高贵的命运却满是勇气的天才那个被死亡覆盖的时辰站在民族的脊背窥视时代忧郁脸孔的背面梦见了真理的春天在自由的十字架上射死冬天坚利的炮火轰走墓地上空的乌鸦仿佛耻辱已经走到尽头青春却陷进了无梦无醒的云雾直到城堡外面的尸骨渐渐模糊用血腥重画一个信仰省略了冒烟的句号摆下的祭酒灌溉苏醒的思想青年的灵魂怎样创造了一个世界一枚浮着血丝的鸡蛋在灰色的黎明孵化成一段流着爱国的血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