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散文·随笔·短信

读书是一场饥饿

时间:2018-04-29 22:35:40     作者:王晓娜      浏览:9516   评论:0    来源:《青年作家》微刊

个人简介:王晓娜,河南巩义人,供职于羊城晚报出版社,现为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有评论、散文和中篇小说散见于《文艺报》《中华读书报》《南方都市报》《战士文艺》和《广州日报》等,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去你的,生活》,散文《洋槐和韶光都已老去》,长篇小说《原上烟雨——宋陵散》。

读书是一场饥饿


整个朋友圈都知道,我取消了在某逊的一笔购书订单,转而在某东下单。因为某逊发货太慢,周日晚上的订单,要第二个周六才能送到,这速度,怕我都可以读完其中的两本书了。

某东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周一早上下单,晚上下班便拿到了书。一本毕飞宇的中短篇小说集《大雨如注》,一本阎连科的《写作最难是糊涂》,还有几本用来凑单免运费的诸如《茶花女》和《宋史》之类。小心翼翼地剪开纸箱,捧出心仪的书,轻轻抚摩封面、书脊,用指尖感受书页的质感,鼻子凑近了,去嗅那淡淡的墨香,记忆便随着新书那酸涩的纸屑味儿扑面而至。

如果没记错的话,《芝麻街》是我童年时代,除了教科书之外,接触到的第一本课外书。记忆中,那是一本图文并茂的32开图书,目录之前的封二和扉页以漫画的形式排版了类似“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益智性条目,正文以趣味性较强的故事为主,属于今天的儿童文学范畴。九十年代的我,刚上小学三年级,那天中午从爷爷手中接过这本书之后,眼睛便再也没有离开,凭着自己仅识得的千把字,一股脑地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它。实在是太好看了,我从来没想到小小的一本书,竟能展现给我这么一个世界,和现实生活、和教科书中截然不同的一个世界!毫不夸张地说,是它开启了我对于文学的最初想象。接下来的几天乃至几个月,我一边回味无穷地继续“宠幸”它,一边如饥似渴地期待着爷爷能够带回下一本。可是,在镇中学做校长的爷爷,却一直没再带回第二本,原因无非是工资太低,维持生活已经不易,哪有闲钱买书呢?

彻底失望的我,将目光转向了家里的一个老屋,那屋里堆满了整摞整摞的书,每摞都有桌子那般高,打着粗糙的绳结,老气横秋地站在屋正中斑驳的光影里,最上面的书上落满了灰尘,蜘蛛网到处都是。这些书是爸爸、叔叔和姑姑们中学时代的教科书,如今他们都工作或者上大学了,这些书便被“处理”到了这间空屋里。我用棍子拨开蜘蛛网,一捆一捆地打开绳结,专找那些书中的《语文》书以及与语文书内容相近的书来看,换句话说,就是找“故事书”看,找有故事的书看。 在《语文》书中,先看叙事性课文,其次为散文,再次看议论文,最后看说明文。《语文》书看完了,便找思想政治、心理学、教育学之类的,最后连爷爷和爸爸备课所写的“课时计划”和“语法导读”之类的笔记本都翻出来看完了。幸好那个年代的老师们,人人都有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无论是笔记,还是写在书上的眉批,都字字工整,神采飞扬,以至于,小小年纪的我读起来也丝毫不费力。我想,我是爱上了那种在字里行间找乐趣、找故事的感觉。那种乐子呀,如今想来,就如同脊背上正痒痒而自己够不着的时候,有一只手目标准确地搔上来一样,那舒爽劲儿,直透到人心里去,满足且隐秘,太噬魂了!

后来,连“课时计划”也看完了,语法书上的标点符号用法也都记得差不多了,我那个无聊呀,每天看见一张带字的纸片,都如获至宝,开心地看上大半天。家里的挂历、日历和电器说明书,甚至某天奶奶从外面买油条,那包油条的报纸,都被我据为己有。我现在还记得,那小半块被油条污染了的报纸,上面是一篇作文的前半部分,是在郑州读书的某个五年级小学生写的,题目是《打的士》。在乡村长大的我,自然没见过的士长什么样子,但通过他的作文,也大概知道了,的士是一种车。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本几乎被我翻烂了的《芝麻街》,某天被我带到班上,借给一个男生看。万万没想到,那次的外借,是我亲手将它性命的断送。男生借走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在等待他归还。然而,一天天过去了,那坐在我前面的男生,似乎完全没感觉到我每天焦灼的心情,也丝毫不理会我即将刺穿他脊梁骨的愤恨目光。该上学上学,该下课下课,该扭转头来说笑还说笑,就是不提还书的事!最后,我只好转被动为主动,厚着脸皮提醒他,该还书了。谁知他听后,脸一下子红了,还没来得及说话,他的同桌——一个女生,也是他的邻居,忽如然惊讶地瞪起了眼睛,大声笑道,哈哈哈,原来是借她的书啊,你还说是你自己的?我正茫然间,那女生转头对我说,被我掉厕所了,我以为是他的,原来是你的啊。

那一瞬间,我只觉得遍体冰凉,整个世界都失去了颜色。原来是你的啊。小蹄子真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将我心爱的《芝麻街》的“牺牲事件”掩过去了。这句话她真是不应该这么说,她难道不该说,她对《芝麻街》的牺牲感到痛心疾首?不该说自己罪该万死吗?一个生命陨落了,牺牲了,她却笑嘻嘻地说,原来是你的啊。我被深深地伤害了,为我《芝麻街》的牺牲,为那句“原来是你的啊”,更因为是我自己亲手送它走上的断头台。

后来的事情,大抵是那男生几天后给了我几块钱,作为赔偿。一大叠带着温度的角币和硬币,从他紧攥的手里落到我桌面上,应该是攒凑得颇不容易。我拿到钱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计划着到镇上的书店买书。买什么书呢?这也是一件令我费解的事情,那就到了书店看看再说。我每天精神振奋,充满期待,以至于不小心和妈妈分享了我的喜悦。最后,那五块钱当然没能买成书,而是被妈妈“骗”去买了日用品……

有人说,读书是一场饥饿,而童年时代对书的渴望之于我,则成了一种病。就像小时候过年穿不到新衣服的孩子,长大了更容易变成购衣狂一样;就像小说《芳华》中,从小成长在畸形家庭里、极度缺爱的何小曼,长大后在文工团“偷”室友的军装去拍照一样;就像经历过饥荒年代的父辈们,买衣服总喜欢买大一码一样。诚如我对网站物流的要求,我不是非要第一时间就拿到我想要的书,天地良心,我只是怕夜长梦多,比如忽然缺货,比如包裹意外丢失。

我缺乏的安全感,任我买下多少书,都不能弥补;任书堆得和屋顶一样高,也不能填满心底的那个窟窿。童年时代对于书和读书的期待,日积月累便成了一种病。这病,流着童年和岁月的毒,无药可医,诚如读书是一场饥饿,书海无涯,读海亦无涯。


责任编辑:汤炎忠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