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作品列表

  • 《寻梦》(长篇连载3)

    第三章重回创网因为热衷文学的缘故,林宇在一个文学网站上建立了一个文学社区。不知不觉已经半年多过去了。“这也许是我在这个假期最后一次回到创网了……”林宇叹道。林宇在自己的房间里有一台电脑,但因为学习繁忙的缘故,父母给他定下条规:每周只有星期天才可以上3个小时,其余时间都不准打开电脑;即使是长假期间四周也只有四天可以上网。今晚林宇突然有一种想重回创网的感觉,在这个文字天地里,他体会过无数次分分离离,在汗水中更多的是一个人承担着,每一次回到社区“含羞草”凝视着那一篇篇经过精心挑选的推荐文章,看着社友们在属于自己的文字天地里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文学梦,每当回忆起这般光景时,林宇的内心总会涌起一股带泪的感动,因为文学才与这些文友聚集到一起……早在高二时上学期就已经建立的这个社区,起步并非一帆风顺,成立之初在“创网”上显得那么渺小,或许与京剧里的人物相提并论,惟有扮演小丑角色。那时候全社几乎处于一种瘫痪状态,只有廖廖可数的几个人,林宇曾尝试去寻找失败的原因,后来才知道自己犯下一个愚蠢的错误——给它起了一个看似很难听的名字以致于诸多人不愿意加入,这也是最主要的失败原因。多少次在梦里迂回,他曾经想解散“含羞草”,因为自己造就了一个败笔,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最终还是决定留下它,既然让它因为文字而诞生到这个世上,就不应该剥夺它所承载的文字的梦想,不管最终它的命运如何,都要与它在文字道路上相互搀扶走下去。风早前就已经是“含羞草”中的一员了,他很积极,在社里的会议室时常能见到他提出的一些建议,而且他的文字总是占据着推荐文章的最前面,得益于他的积极与热情,林宇很快注意到他,之后任命他为副社长,当时社里真的很不景气,虽然努力了,却仍然没有多少好转,但他与社友们依旧诠译了执著的含义。或许执著真的能创造奇迹,“含羞草”经过一番颓废的洗礼后,逐渐地成长为“创网”里比较瞩目的文学社区,想到自己一番辛酸的付出终究没有付诸东流,心里很是欣慰,随着“含羞草”内部的逐步完善,不断有新社员的陆续加入,社区逐渐变得热闹起来,他终于长叹口气,当初因为执著而没有放弃“含羞草”,否则也无缘认识那么多热爱文字的同龄者。风、叶子、良月、天使的眼泪洁,金色羽翼……都成为林宇在“创网”的同路相伴者。若需要将一件事情做好,终归要付出代价的,因为上“创网”过于频繁,林宇已经多次引起父母的不满与责怪,而他却总是耐心跟父母解释着自己的所作所为,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说情,好不容易征求到同意权利了,但父母有规定在先,一个星期只能偶尔上一两次。而且父亲还曾说过:林宇,你喜欢文学,我并不反对,但总归要把握一个度,凡事不能过于痴迷,那样对一切都是不好的,包括你的学习。林宇不想让父母过于操心,便默默点头答应了,但心灵深处对文学的依赖已不能自拔了。他总是在想:自己今生与文学是不可或分了,这种渴望更如同鱼儿对水,草苗对泥土的依赖。父母总认为正处于青春朦胧时期的我们不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认为我们只是一颗萌芽不久的幼苗,是那么弱不禁风,总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些无谓的伤害,这是源自上一代人对社会经历形成的一种固有的自身阅历,于是将其传授给我们。林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父母的话有时候也是正确的,毕竟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对我们所采取的态度有所不同。闷热繁芜的六月已经到来了,大家都面临着至关重要的决定命运的考试,社里的叶子、牡丹……等几位社友都面临着高考,想到自己才一段时间没来,大家都在为各自的前程与命运奔忙了,他不禁感叹。在等待大家高考的那段日子里,他一直在写稿,可以说已经达到频繁的程度,曾看到有人指出的一个写作的误区:把文学作为一种消遣和发泄情感的工具,这种心态指明了是对文学的一种亵渎,指出文学作为一种传承文明的工具理应给人一种充实,积极的感觉。但林宇却不这么认为,假如以上观点正确的话,那么那些透露着唯美情感的文字都是一种对文学的罪过了?文学创作是可以有多种风格的,这只不过是因人而异罢了。令人烦闷的黑色六月终于过去了,大家都回来了,那个时候,林宇也在告别高二后,准备走进那个传说中暗无天日的高三。可是自从度过了那个繁芜的六月后,他发现大家都变得有些沉默了,有时候就算同时在一起亦不知道讨论些什么,林宇原本打算在社里成立几个管理部门,却因为忙于学习的缘故而一直耽搁至今都没有完成。重回创网之际,社里变化这么大,原来为宣传部长的天使的眼泪洁不知为何原因辞职了。这段日子社里亦冷清了不少,因为就在这个七月发生了一件令他很不愉快的事情——松柏离开了社区,本来他亦是林宇高二时的同班同学,因为喜欢文学的缘故,林宇邀请他也加入了自己的社区,但在后来他打算与林宇合写一部小说,但被林宇拒绝了,他认为小说应该是个人著作,虽然可以合作,但意义终究不大。然后松柏说呆在“含羞草”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感觉,但林宇固然不知道他真正需要的是哪一种感觉……看了他的留言,林宇的手停留在键盘上却打下他的回复,试问这一刻又能说些什么呢?他认为,该走的总归会离去,纵然勉强挽留也无任何意义。突然在电脑的右下角发现一个不断闪烁跳动的QQ头像,他顺手点击了一下,然后一行文字显示了出来——“林宇,假期过得怎样?还好吗?”是叶子发来的亲切问候。“高考成绩出来了吗?叶子,你考得怎样?我一切都好,高三了,就是父母管得有些严。”他关切问道。在发完这句反问后,林宇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因为他很想知道大家到底考得怎样了。可那边沉默了片刻却不见有回应,林宇以为叶子下线了,正要关闭对话栏,突然几段文字蹦出来:“我……我考砸了,没办法,只能选择读大专了……”“叶子,别太难过了,这也不是你想看到的结果,对于高考,我想说的是这只是人生的一段经历而已……”林宇也为叶子的落榜感到极度难过,但是唯有强忍住泪水安慰自己的社员。只是他不知道叶子是否会踏上复读这条路。“叶子,你会选择复读吗?”林宇用僵硬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这几个字。“不,我不会复读了,高三这条充满煎熬与快乐的路我不会再次重复,那样只会再次触及我的伤痛……”“叶子,为什么这么说呢?”林宇很想知道叶子为什么会考得那么差,却又怕触痛她的伤口,但叶子似乎看透林宇的心思,主动道出了原因。“高二那年,我喜欢上一个男孩,他长得很帅气,而且是属于那种阳光个性。那时候我的日记与脑海中总是充满着他的身影,只要有一天没有看到他了,我的心就像少了些什么。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就这样,几乎所有心思都花在那个男孩身上了但恋爱与学习成绩一般都是成反比例的,我亦不例外。原来我认为爱情如童话般美好,在尝试过苦涩后,才发现天长地久原来只是一场虚无的盛筵,那首ONCEYOUHAVETASTEDLOVE只是空中楼阁而已……”面对这一番话,突然他无言以对,只是默默地望着对话栏里的文字发呆。听闻了叶子与一些老社友的失利后,林宇忽然对高考多了一份惧怕与敏感。广东的夏天原本就很闷热,六月份的气温就像在微波炉里一般,烤得人心烦气燥。仔细瞄了瞄温度计:36℃!这无意加剧了他内心的骚动与悲痛。林宇很想整个夏天都呆在“创网”上为自己降降温,他认为夏季最好的消暑方式就是写写文学,因为这一过程可以忘却周围的一切,达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但现实却不允许他这般“糊涂”,尽管舍不得“含羞草”,舍不得“创网”大集体,但因为八月就要进入那个传说中暗无天日的高三了,自己能否成为“幸运者”还是个未知数。高考就像是一场抢滩登陆,林宇却不知道自己能否避开“枪林弹雨”见到最后胜利的曙光……但无论如何他是不甘心被高考挫败的,特别是见证了叶子与牡丹的沉浮后,林宇更不愿意让自己的青春年华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记得在他痴迷“创网”时,父亲曾说过的一句话:在此即使你多么优秀,在应试教育面前只不过等于一张白纸,这一切只能等于零,只有通过高考才是唯一途径。这话深深刺痛了林宇的心,虽然身处“创网”,但他总归都明白这些道理,或许并不能责怪父亲,他的一番好言亦是在为林宇着想,但林宇对父亲这种漠然态度显然持排斥态度,显然亦明白这一切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很想在“含羞草”里与大家相互谈论这些问题,但多次都相遇不到。并不想这就样离开“创网”这个大集体,他的文字归宿就在此,就这么走了,林宇想自己即使不疯掉也会垮掉。这不禁使他回想起第一次接触“创网”,源自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那时候进行名单查询时无意间知道了“创网”这个大集体。喜欢文字固然是需要自信的,曾在学校多次参加写作活动并获奖的他在无形中建立了对文学的坚定执著态度,虽然首届创新作文大赛最后只获得了一个不算奖项的奖项。他始终相信“含羞草”里社员都是热爱文学的孩子,否则在这里不会见到他们执著的身影。林宇一直想把自己的苦衷告诉“风”或许因为他是最佳人选,亦是林宇的同龄者,他也即将进入高三了,在“创网”上已经有好一段日子没有见到他的文字了,或许他也有着与林宇一样的迷惘……风是个很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人,那是在看过他的文字后得出的结论。或许风想在上高三前倾注出自己所有的情感,因为情感在高三只会酝酿成黑色,过早倾注总比无谓的遗失好。日子如同滚动的车轮,转眼已是七月下旬了,风告诉林宇,他高三了,以后可能不常来“创网”了。林宇也深知自己即使即使成为高三的一员,以后上“创网”的时间肯定会有所减少,他很害怕自己这么一直呆下去会被周围人说这么痴迷会影响了正常的学习,更何况正是最关键的一年。不知不觉,“含羞草”在他与风的管理下,已在“创网”安然度过半年,从青涩到逐渐成熟,林宇也在一步步成长,只是“含羞草”已没有以往那般热闹了,自从松柏走后,林宇就再也没有和他联系过。曾记得他以前说过,高中毕业后就去打工了,因为他现在的成绩肯定是考不上大学了,所以这也是唯一的选择,但无论未来他走向何方,林宇都默默为他祈祷祝福,希望他一路走好。日子仍在继续,林宇仍然在繁重的学业中忙碌并努力着。叶子、牡丹、良月、木言、天使眼泪洁……亦在为自己的学业或前途而奔忙着,这一切只为了这个时代的属于我们自己学习生活,包括林宇自己。(未完待续)

    2008-07-14 作者:子鹜
    • 0
    • 10756
  • 行走在边缘的生命

    在落幕的间歇,蓦然回首人生那多姿多彩的大舞台,才发现,走在边缘的残缺生命的角色,才为人世一种最坚强的美的主角。——题记在走进晚会会场的那一刻,我的心灵被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俘虏了,久久不能回归原生态的世间。在走出晚会会场的那一刻,我的心灵痛苦并快乐着,为这盛开在人生道路边缘的璀璨生命遭到歧视而哭泣。但欣慰的是,人间自有真情在,这群走在边缘的生命终究得到了帮助。在人生的同一片蓝天下,能得以体味人生最原始的甜苦辛酸的滋味。当我们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中;当我们沉醉于花草的芬芳之时;当我们置身于和熙的微风中之际,也许,你并没有察觉到这个眼中美好的世界有什么异同之处。也许,你从来都没有想过,眼前的一切对某些人来说是永远都是难以实现的奢求,唯有在梦境中才能放飞自己苦闷的思绪。因为他们永远都看不见花儿的笑容,永远也听不到鸟儿的歌唱,甚至永远都没有“站起来”的权力,没有纵情歌唱的资本。而是带着残缺的躯体来到这个原本就复杂的世上艰难地挪动着步伐,忍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经历着别人不能想像的磨难,他们哪怕要取得一点点成绩,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这一切总归是人生道路的边缘给予的。有人认为这是上帝给予他们的涅磐,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第三种人的一种必然的生活,而这一切都将成为命运的注定。无奈,唯剩叹息,不公的命运终究是不争的残酷的现实。曾看见大街上的行人南来北往,猛然发现,这真是一个人生的百态秀台,有衣着整洁、气质非凡者,有衣着朴素、周身散发着泥土气息者,有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者。不管是什么样的角色,其背后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而那些处于人生道路边缘的生命在坎坷的人世上的那种艰辛,或许我们今生今世都不曾理解,不会明白。因为我们永远也未能有过那般残酷且痛苦的沦落生活。试问,有谁愿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忍受着牛马般的苦难。大千世界,有强者便必定有弱者。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千载难逢的星期天抽出些许时间在大街上散心,街上的各式各样的流行时尚让人应接不暇。猛然转身发现,其背后不知什么时候又冒出一所令人满目琳琅的服饰店,其发展的快速让我感到有些虚幻,甚而害怕。孰不知是自己依旧独守着人生的一份清灵,还是早已被这喧嚣尘世中潮流给淘汰了?我想唯有那群行走在边缘的生命知道这其中的答案。耳边突然传来一曲曲伤感的旋律,使得自己本已受伤的心灵隐隐传出一阵痛楚,于是顺着感伤且唯美的音乐声的方向走去,只见一群路人围着几个卖唱的人在鼓掌,仔细一端详,是一对母女……在与围观者的攀谈中,我得知这是一群从外乡来的聋哑人,为了给常年卧病在床的老父母凑钱治病,而不得不流浪街头。曾忆起古时那些浪迹于街头巷尾的孤苦伶仃的人儿,他们风餐饮露,饱饥交加,或是因为身体上的缺陷,或是因为老家年迈双亲的恶疾缠身,而不得不流浪街头,希望以自己的一艺之长来博得路人的同情与施舍。此时突然想起乞丐,有人说,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人。有人说,他们是这个世间最自由的人。因贫穷逼迫,其踏遍了街头巷尾,自由致使他们的脚步没有限制;其背影,闹市区、公车站、大路旁,随处可见;其外貌,衣冠不整,面容憔悴早就习以为常;其行为,坐于或趴于或躺于道路旁边,声嘶力竭地呻吟,其外貌,脸容肮脏扭曲,路人见而远避,捂鼻掩嘴,他们已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咣当——”一声清脆硬币与破旧瓷碗的碰撞声,这是城市的人们自以为对边缘生命的一种施舍与可怜,却不知道是否为一种真心,还是出自于习惯?但我却隐约闻到一股由城市人身上散发出的铜臭。后来干脆有人呼吁,要将其驱赶出城市范围,因为市容受到严重影响,更有甚者说,其利用社会慈善进行虚伪的欺骗。我想若没有人性的沦亡也不会致使他们的沦落。在下一个黎明到来之际,这一特殊群体将何去何从?城市的人们又将何去何从?但此时,这对行走在人生边缘的生命用歌声向人们诉说着他们悲惨的故事,用歌声向人们诉说着自己所需要的感受。围观者有的捐物,有的捐钱,无一不在向这群边缘生命献爱心,或许之前是一场颇深的误会,我们应该向这些无私奉献的围观者致敬,并向这群走在人生边缘的生命表示尊重。哪怕是残缺的生命也有属于自己完美的一面,只不过我们未曾发现。生命对于我们,也许是很脆弱,更别说处于边缘的。自诞生之日起,就从没有脱离过疾病、灾难的种种困扰。然而,生命垂青于我们,却又是坚强不息的,这种坚强不只在于其本身的坚韧,顽强不屈,更源于生命之间的那种关爱,扶持与帮助。当我们一次次以胜利者的姿态,从最初一个看似可望不可及的彼岸,走向属于成功者的另一个彼岸时,不得不承认一个道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惊涛骇浪之后,必定是光明的灯塔。悬崖峭壁之后必是胜利的顶峰。所有的成功者都幸运的,但其背后却始终隐藏着许多看似无声却有声的人的奉献、支持与鼓舞,只因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充满爱的蓝天下。但这是否为一片真爱的蓝天,还有待时间去检验。我们不怕先天的缺陷,也不怕后天的不足,但却害怕爱心会泯灭在虚伪的人性中,我们害怕得不到亲人的呵护,爱人的欢心,友人的信任。特别是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人心难测的社会中,让一个人永远保持爱之心并付之于行动却很难。因为我们有时候羞耻于当着众人的面去关心路边那肮脏的乞丐,于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在与处于困境的边缘生命保持一定的距离,又或者很本能地害怕绝症患者的传染。只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试问,在他们的眼里我们又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人性最大的弱点之一就是我们总是先考虑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不管其人是贫贱还是富贵者。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应该进一步缩小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距离,难道我们还不如原始社会人那样懂得关爱的重要性吗?不明白弥漫着爱的蓝天是多么地温馨与洒脱吗?究其根源,就是我们太现实,对自己的要求比别人高高在上。这样的爱心不够坚定,甚而会破裂。而那群行走在边缘的生命就会坠入深渊,这堵围墙永远都不会倒塌。难道我们忍心让一朵朵虽残缺但却盛开着灿烂的生命之花凋谢并逐渐消逝在视线里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成为人生道路上的边缘生命并非他们的错,这只是不公命运的一种安排。猛然发现,这是一群盛开在人生边上的最坚强的花朵,虽然花瓣在成长过程中因遭遇灾难而就得残缺,但这却是盛放在人世间的最美丽的花朵。在萧条的冬季,南国的紫荆花已经凋谢,老榕已经落完了枝叶,草苗已回缩到大地里冬眠。在弥漫着冰冷气息的空气里,但愿人间这份真情的火焰不会熄灭,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将这群行走在人生边缘的生命牵回那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接受人生的洗礼。心之相融,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世界。

    1970-01-01 作者:子鹜
    • 0
    • 10752
  • 致北京奥运的一封信

    尊敬的北京奥运:您好!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因为您即将要来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来到北京。可曾知道您那姗姗来迟的脚步在国人漫长的等待与渴望中走过了多少个年头,可曾知道有多少先人志士为了将您邀请到这片物博地广,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早已双鬓斑白,满脸爬满皱纹,可曾知道您的地位在国人的心目中显得多么地重要。欣慰的是经过煎熬般的漫长等待与不懈的努力,终于将您请到了我们的家门口——北京。今年的八月一场空前盛大的体育宴会将会在这里拉开帷幕。本来对于四年一度举办的您来说并无任何特殊的引人注目之处,不同就恰恰在于您的这次环球之旅的体育盛宴将要在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举办,国人为此已辛辛苦苦筹备了无数个春秋,因而一时间成为倍受世界关注的焦点。此前迎接您的到来而安排的倒计时一周年纪念日里,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还举行了隆重的邀请书发送仪式。曾记得住在河北的一家小朋友,为了喜迎您的大驾光临,还专门亲自绘画作为赠送。不辞万里辛苦,从遥远的老家与父母奔长途汽车来到北京,在街头等待了三天三夜终于找到了接待您的有关人员,并把凝聚着自己心血的画作交付他们,嘱咐在您到来时一定要将这份倾注着浓浓心意的礼物送给您。北京奥运,孩子为您许下最美好的愿望,您能感受到吗?只希望您别辜负了孩子的一片期望。在踏入奥运年之后,您的温度在日渐升高,国人在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在无时不刻地表达着对您到来的热烈欢迎,甚至为之疯狂:商场里有迎北京奥运大酬宾的买一送一活动;央视的体育频道为在实际行动上与您提前接轨,特意改为奥运频道,为的是能够全程追踪报道这项举世瞩目的体育盛宴,于是五环的身影成为一种电视商标;今年的春晚上您的身影在歌舞与小品中屡屡出现,赵本山与宋丹丹在农民举办的奥运火炬手竞选活动后真的能如愿成为传递您的伟大圣火的火炬手?奥运的圣火固然是神圣的,每一位国人都想亲自当一回火炬手,将奥林匹克的圣火紧握在自己手中,可是真的人人都能如愿吗?某商家推出一系列的北京奥运纪念品,其价格是非常昂贵的,但这阻挡不了国人疯狂购买的欲望,甚至恨不得将这家专卖店都般回自家去,但他们却不知道真正能够纪念什么?虽然还没有真正到来,但随处都可感受到您的气息与身影,在此我并不是反对国人对您的热捧,毕竟炎黄子孙苦苦等了几十个年代好不容易才将您盼来身边,但我却有些失落,甚至有些迷茫与无奈,在这里想反问一句:北京奥运,究竟为我们带来什么?更确切点说,为平民百姓带来了什么?从鸟巢场馆工程动工到反感设计的反复修改;从奥运吉祥物的全民征集到福娃的高调诞生和民众的强烈反响;从奥运火炬的故弄玄虚到突然亮相的让人大跌眼镜,这一系列的事件无一不是披上民主的形式主义,内里饱含了中国式的集权思维逻辑——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的全是听从冠以“专家学者”名称的高等人士的一锤定音。中国平民参与奥运的高涨热情被再三的愚弄了。只因这世上太多“专家”,好象除了普通人以外,剩下的都是“专家”了,连体育界也不例外。整日在电视上看到“某某专家”的专题讲座,其以秃顶的脑袋,肥大的身躯坐在讲座台上,从其语气中,好象除了他们就无人能拯救这个本已满目痍孔的世界,但我们却无法辨认其真假,于是便时常出现大批“受害者”无法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忙碌的人们依旧忙碌,贫穷的人们依旧贫穷,刚毕业大学生们怀揣着文凭降低身价却依旧难以找到工作。房价增高了,粮价增高了,油价增高了,其他物价也悄悄的随之隐性增长,人们的个头在其间却日渐缩小了。不时蹦出种无缘无故的突然短缺的物品致使价格猛然飞涨,闹得百姓人心惶惶。城市的绿地少了,城市的扬尘多了,城市的交通拥堵仍旧得不到有效解决。在所谓的“国际惯例”熏陶下,所有拆迁、改造事件中人们的私人利益也让步给了国家利益。在这里我忍不住要问:北京奥运,除了给平民百姓心理上的民族自豪感外,到底还能为他们带来多少真正的实惠?北京奥运,我们究竟要向世界人民展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几个现代的奥运场馆和标准统一、自以为美的城市形象吗?北京这个昔日里声名远播的文化名城、历史名城现在能留给我们以及后人的还剩下些什么?如今的北京城高楼大厦林立,饭店商场满眼皆是,到了夜里更是霓虹一片、火树银花,灯红酒绿,健康和不健康的各种娱乐场所竞相开放向着人们猛抛媚眼。城市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里充斥着混世的嚣张和浮躁。如今的北京城有几家能让普通民众自由进出的图书馆、阅览室;有几家像样的文化演讲站、交流场;有几家自成规模的音乐厅、话剧院、字画堂?不时有听到周围的一些民众说,今年的八月,亲自奔北京到现场观奥运,为咱们的运动健儿加油喝彩。千里迢迢,他们除了得到感官上的刺激以及心理上的满足外,我便再也想不出您还能带给他们什么。“全民互动,让奥运走进百姓家”,这句在几年前喊出的口号其真实可信度我们不得而知。一个民族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还得从其根源去一点一滴地自力更生,不因为举办了一届哪怕盛大的体育盛会就能从实际上壮大起来,那些漂浮在表面的繁华只是一时的,很快便会沉淀下去。它只会让人们忘记一个古老民族的原本气息与韵味。试问,奥运之后,我们除了能得到那些用自家的钱建造的高级先进的体育场馆外还能得到什么?北京奥运,您的脚步越来越逼近,国人已经做好了迎接您的到来的一切准备,可是试问您又会给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带来什么样的礼物?

    1970-01-01 作者:子鹜
    • 0
    • 10734
  • 一条丧失个性的鱼(碧草)

    每一个被禁锢的生命都是寂寞苍白的,因为已经被彻底剥夺了自由绚丽的色彩本质。――题记我翻腾着花白发亮的肚皮,以倒立的姿势漂浮在这略带恶臭的冰冷的水的最上层,虽然我也在竭尽全力试图地想去保持身子的平衡,但这一切的努力都显得徒劳无功,任凭我再怎么去挪动身子都不再可能恢复之前的模样。在冰冷的水中挣扎了许久的我已经筋疲力尽,显得奄奄一息,一动也不动了。惟有让那可怜脆弱的身子随波逐流,惟有奋力鼓大着那双比灯笼还要大的眼睛。或许是对世界的留恋或许是对命运的悲叹,或许是对人类的怨恨,或许是对自己的自责……一年以前,我还与自己的家人和成千上万的伙伴生活在梧桐树旁边那个鸟语花香,蝶飞凤舞,垂柳婆娑的湖畔里。清晨,在朝阳的辉映下我与伙伴们一起“追逐嬉戏”,“游山玩水”,中午与家人一起在和煦艳阳中享受着丰盛的午餐――细嫩的绿油油的水草,傍晚便与家人倚靠在那个布满青苔的巨石旁边欣赏着淡黄的明月。日子虽然过得不是那么精彩,但却很悠闲自在,一家人在一起都非常愉快幸福。因此,在我们这个充满着“绿”的代名词的湖畔里,我能找寻得到一种“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归宿感觉。但“天有不测风云,鱼有祸福旦夕”,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不知是从哪儿冒出一个十几光阴般大的男孩,一边在湖边踱步着,一边踹着小石子。“扑嗵”一颗花生般大小的石子掉进水中,涟漪随着石子的落入点进而一圈追随着一圈荡漾开来。“哗,湖里好多鱼哦,那条红色的真漂亮,它的身躯好美,简直可以在水中翩翩起舞,与那碧绿的湖水互相交融搭配在一起,简直是美得天衣无缝,无可挑剔……“是在说我吗?真的是我!”正当我陶醉在他的甜言蜜语中时,那个男孩趁我的警惕心下降为零点时,冷不防地从背后抽出一把鱼网,那鱼网少说也有两个碗口那么大,以速雷不及掩耳之势用鱼网在水中那么一捞,平静的湖面瞬时被搅动了起来,我这才恍过神来,正想与伙伴竭尽全力逃回湖的深处。忽然感觉身子不受控制了,柔软的鱼网已经把我的身子给牢牢捆住了。我还不甘心地拼命挣扎着,但无论我再怎么努力都无法再跳出鱼网的包围了,我瞄了瞄那混浊的湖水,已经再也看不见任何伙伴或家人的身影了,惟有能看见的是那男孩贪婪的眼神与狡猾的笑脸……继而,我被那个男孩带回家里,他把我关在了一个叫做“鱼缸”的牢房中,牢房里面的一切似乎都是早就为我而准备好的,嫩绿的小草,漂亮的鹅卵石,其间还有一层薄薄的细沙。这里的环境似乎比那个湖畔里的优越多了,但就是牢房的四周都有透明的不知是用什么物质做成的“墙壁”,可以环视到外面的一切,但已经不是我先前所看到的景色了,这里再也没有湖畔旁那棵梧桐的高大身影,再也没有垂柳的婆娑倩影,再也没有鸟语花香,蝶飞凤舞的美景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类的生活地方,还有周围的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东西。虽然,这里的生活环境很舒适,没有在湖畔里的严寒酷暑,但在这里的我已经失去了自由的绚丽色彩的本质,在这个四四方方的有限空间里,我有一种窒息的感觉,那个把我俘虏的男孩流露出贪婪得意的眼神在“墙壁”的另一边瞪着我,因无处可逃,我惟有无奈无助地呆在“牢房”中任凭他的“欣赏”,任凭他的玩弄。现在我真后悔当初自己为何会被他的一番甜言蜜语迷惑了头脑,如果当初不抱着一颗被人炫耀的心态就不会成为现在的“阶下囚”了,可现在后悔也且为时已晚矣,其实有华丽的外表又能怎样?只要可以生活得自由自在就行了。现在呆在这个未知数的地方,我什么都拥有,却永远丧失了两样东西:自由与快乐。但我觉得自己失去的还不仅仅是这两样东西,家人,我已经永远失去了最至爱的家人。伙伴,我已经失去了最亲密的伙伴。可是此时又有谁能了解我这个可怜的鱼儿的心?我生平第一次流下痛苦的眼泪,但却只有冰冷的水能够感觉得到,因为我在它的心里。在莹泪落下之际,我瞥见了漂浮在冰冷的水的最上方那几粒早已被浸泡得发白并鼓胀得有绿豆那么大的饲料,苍白而寂寞地漂浮着,仿佛在为我那不幸命运的抱怨,且为人类的举动深深地指责。日子仍在流逝着,刚开始那个男孩还对我“嘘寒问暖”,“牢房”里的水若是混浊不堪了,他还为我小心翼翼地更换新鲜的水资源,每天都一日三餐地细心照料着我,其间还从外面带回来一些嫩绿的水草与柔软的细沙摆铺到我的“牢房”里,把我的“牢房”装饰得极为亮丽。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那个男孩逐渐地忽视了我的存在。几天前,我看见他从外面又带回来了一条宠物狗,自从那条狗走进这间房子以后,我便被冷落了,有时候接连几天都被饿肚子,“牢房”里的水一个多月甚至几个月才更换一次,先前的那种优越待遇已经飞到九霄云外了,他高兴或者心情愉快的时候偶尔才会帮我更换一次水与喂养一次,甚而其余时间都让我呆在那里自生自灭。这用人类的一句话来解释好象是叫做喜新厌旧。谁叫我已沦为人类禁锢的“阶下囚”,只能任其摆布了,谁叫我已被人类宣判了“终生监禁”,只能听天由命了。次日,“牢房”里的水再次变得混浊不堪,前几个月喂养的饲料因为没有吃完而已经被冰冷的水浸泡得有豌豆般大,而且已发霉了,几条仅剩下的水草也枯黄了且无精打采地垂丧着脑袋,冰冷的水中散发出一阵阵难闻的恶臭。我想呼吁别人来拯救我这条可怜的鱼命,但这已经成为一种奢望了,因为那个男孩已经带着他的宠物狗并与其家人到外地去旅游了。而我已成为一条永久被禁锢与唾弃的鱼儿了。忽然,我感到一阵头晕目眩,身子不听使唤的失去了平衡,翻腾着花白发亮的肚皮倒立漂浮在这恶臭的冰冷的水的最上层。奄奄一息的我不甘心地睁大着比灯笼还要大的瞳孔在注视着这个原本美丽的世界,或许是对世界的留恋,或许是对命运的悲叹,或许是对人类的怨恨,或许是对自己的自责……临死之际,为什么我的命运这么悲惨?我不禁问造物者,造物者告诉我:每一个被禁锢的生命都是寂寞苍白的,或提供欣赏,或提供摆设,或提供娱乐,即使拥有华丽的耀眼的外表最后还是会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即使勇往直前,最后还是会绕了一圈回到原点徘徊。那为什么我会变成一个被唾弃的生命?我以微弱的呼声问道,造物者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因为你已经是一个彻底丧失了自由色彩的生命……

    2008-07-23 作者:子鹜
    • 0
    • 10732
总52页,文章20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