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高二的假期即将结束我以一种在结局中找寻结局的方式进入无梦的高三其实站在那条过渡线上我就预习过高三看到高考倒计时上醒目的粗体字只感到一阵隐痛终究要在安静的日子里独自踏上这条不归路但一样无怨无悔地寻觅一样不计代价去追求尽管高三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因为无论残缺或是完美我注重的只有过程
爷爷走了……这句简单却又复杂的言语在二零零七年八月三日在我心里犹如覆起千层巨浪,一直在撞击着我最敏感脆弱的神经。不相信,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一定是我做的一场噩梦,哪天凌晨还在睡梦中的我就隐隐约约听见父母收拾衣物发出的声响,在万籁俱寂的黑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与刺耳,刺激着我那尚未歇息的的耳膜。不知过了多久,母亲悄无声息来到我的床头,念叨了一句:“爷爷走了……”在与父亲收拾了一些日常用品后,匆忙出门,消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我按奈不住焦急的性子,一骨碌下床打开外门一看:漆黑的夜里犹如一个黑匣子,一轮孤独的名月寂寞地陪伴着阴沉的夜空,极力散发出惨白得让人心寒的光芒照射着万物,却只见背影,树影憧憧,夜风不断侵袭着我那瑟瑟发抖的身躯……这个夜晚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次日清晨,一阵急促的电话响声划破沉闷的空气,是母亲打来的,只听见电话那边母亲的声音似乎有些哽咽:“爷爷今天凌晨走了,你吃完早餐后马上赶回来送爷爷最后一程,今天暂时别回校上课了,请一天假……”,电话中还隐约传来用于办丧事的器具的声响。这是真的,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以为这只是自己在昨夜在朦胧中做的一场噩梦,可就在下一秒它却变成了现实,就这么真切地发生在我的眼前,犹如晴天霹雳在撞击着我大脑的每一根神经,凝视了一下时钟:早晨六点三十分,原来昨夜在第一时间听闻爷爷的噩耗后,父母连夜赶回老家奔丧,为送爷爷最后一程。我没有想到亦无法接受这个让人极度悲痛的消息,虽然亦知道爷爷将不久于人世,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在昨夜匆忙告别人世,或许这个世上诸多事情都是无法预料的,就像一些人面对一些事情一样,你永远也无法得知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本来爷爷早前就患有胃病,因为被忽视而耽搁了最佳治疗时期,病情日渐恶化,最后发展成胃癌。被发现时却已经是晚期了,三个月,从被发现病情到最终离去,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奔丧那天几乎所有的亲人都回来了,一大群人将原本就拥挤的屋子围得水泄不通,一种沉重的悲痛气息弥漫在整间屋子,所有的亲人都回来向爷爷作最后送别。为什么人总是这样,当好好存在时却不知道去珍惜,为什么总是要等到生死永别时才知道后悔。在医院经常看到这样悲哀的情形:许多人只有在亲人生病住院或无力欣赏时才送花;无力说话时才陪伴他。最悲哀的是,人来的最多的那一次,他已经看不见了也听不见了。人都走了,这些不都是多余的吗?这个时候一切都为时已晚……“反正他们都知道的。”这是我们一般人最常说的话,也是一般人普通却又愚昧的认知。说出来又何妨?或许是因为无法突破心里的那份尴尬,这不能说是人类的一大悲哀……亲人们在极度悲痛的氛围中送别爷爷,低泣的声音在拥挤的屋子里显得格外清晰,犹如一把利刃在割拭着我的心,我不愿再目睹眼前的一切,宁愿将它当成一场荒唐的噩梦,可任凭怎样自我安慰,眼前的木棺里就躺着爷爷那具冰冷的尸体……我竟然奇怪地发现自己没有流泪。在亲人们早已泣不成声的时候,我只是静静凝视着眼前那本属于梦境中的一切。不,并不是我冷漠,只是我强忍着眼泪,不想让爷爷在天之灵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在爷爷的眼里我一直是一个坚强的孩子……不经意间,我看到了父亲,自爷爷得重病这几个月间,他一直在操劳,后来爷爷被检查出是癌症后,已无法再治疗。于是将爷爷接回老家,父亲一直在尽自己的孝心,任劳任怨打理着爷爷的日常生活:陪伴,送饭,擦背……只是每一次回老家看望爷爷后回到家里,他总是长叹一口气。我知道他作为儿子也是在为爷爷日益加重的病情感到担忧与无奈。我发现此时守灵的父亲显得异常苍老,两个眼袋十分清晰显现着,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泛着些许泪花……我很少看到父亲的眼泪,父亲一直是一个很坚强的人,在生活与工作上的风风雨雨他都咬牙挺下来。面对困窘的生活,我从没有看到父亲掉过一滴眼泪,更多是默默地承受,父亲亦有脆弱的一面,只是每次他都不愿让大家看到。父亲第一次流泪了……爷爷走得太突然了,父亲甚至还没来得及作好心理准备,对爷爷的怀念无疑大于生活中那些对于他来说的琐碎之事,怎能叫他不悲痛?爷爷带着遗憾走了,而且就差那么一年,还记得爷爷在临终前一个月曾语重心长对我说过:“孩子,本科若是上不了,上专科也可以,爷爷最担心的就是你的学业,我若走了,你要好好努力……”爷爷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孙子考上大学。可惜匆匆的离世,他没有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切,带着一份牵挂与期盼走了,为什么上天这么不公平?偏偏要夺走我亲爱的爷爷?爷爷,你安息吧,不要为家人与我担忧了,我会谨记你的遗愿,让你在天之灵能够在明年目睹孙子圆梦的那一天。带着一份对爷爷的无限怀念,我继续在高三的路上为前途而奋斗着,虽然这条荆棘满布,但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执着地走到终点。将无限悲痛化作一股学习的动力也许是我对爷爷最欣慰的一种怀念。——此文送给远在天堂的爷爷
我在写一本没有结局的书尽管多么渴望看到它的最后一页的句号却已然是一片空白我在写一本没有结局的书字里行间见证了自己的点点滴滴却没有想到笔尖生成了忧伤我在写一本没有结局的书追逐文字的翅膀却成为一种印记它飞行路线的深远或是如今却惟有在文字中沉吟那是我如何也不愿目睹的结局惨白的光亮下我在写一本没有结局的书
第十四章在路上2007年的高考已在一阵悲喜的氛围中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林宇的心也在经过一阵荒芜颓废洗礼后,重新走在为新的高考拼搏的路上。在一个秋高气爽的的星期天上午,他如同往常一样捧上一本书回到学校,坐在那棵老榕树下的石椅上慢慢品味,那是他闲暇时候最喜欢的一种放松方式。这天他没有应约好友刘枫、邵锦的邀请外出游玩,而是选择了一种看以寂寞却不孤独的方式来放松自己。因为正处于高三的他已经很少能有这样的机会让自己的压抑的情绪得到一种无形释放。或许这也是另一种对未来的思考方式吧。今天林宇的内心很是平静,或许在经历过那么多风风雨雨后,心也会变得更成熟了。只是他今天所选的那本书有些特别,书名叫《女生张爱玲》。高三是一个容易被遗忘自我的时期,而在它的身上只能看到无数个相同的在为了同一目标而努力拼搏的身影,我们往往在这个时候会迷失了自己,甚至忘了来到这里的最终目的。或许这本书能够帮林宇找回一些仅存的回忆,但他却说不清为何会在今天选择以这样一本书来放松自己。林宇很喜欢书中的这段序言:选择“女生张爱玲”这一视角来窥视“张看”,这也许也是一条路。看张,就看她作为女生时的美丽与忧愁,幢憬与失落,耀眼与孤独,风情与气韵……如此,或许能找出她的独特为人,惊艳文字的源头。我们的“阐释”,“接近”只是一种引导,一种比较,只是想指出一条通往张爱玲,通往其内心丰富的道路。风尘和抑郁折磨我的额头,我想着这是十年以来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过了……其实张爱玲并不是林宇最喜欢的一位作家,但他却深深地被旧上海的这位一代奇女,一代才女,一代优女那些活色生香的文字,那些华美高贵的情感给俘虏了。在张爱玲的性格里,林宇似乎能窥视到自己的另一面吧。对于这段情感的纠缠,他很想借用书中的这首诗诠释:借张光/桐花万里路/相悦女人花/红颜与红颜之间/她们都很沧桑/爱君笔底有烟霞/爱情是自己的/害怕张爱玲。就在他陷入沉思中凝视远方时,不经意间瞥见远处有一个人影,定晴一看,很熟悉的身影。不错,正是她:晓梅。她没看到他,只是径直地向前走着。他大喊了一声:“晓梅——”“林宇,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在看书吗?”“嗯,今天是一个难得的星期天,所以我来校园的石椅上看一会儿书,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林宇轻声回答。“是什么书来的,借我看看?”“《女生张爱玲》,我刚到书店借的。”“张爱玲?林宇,你也喜欢她的作品吗?她可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哦。”“其实也谈不上喜欢,只是被她一种独特的性格给吸引了,所以借来看看,这本写的是她的传记。以前我只看过她的一篇小说《倾城之恋》,还有一些零碎散文,不过感觉挺好的。”林宇说道。“我特别喜欢看她写的散文……”晓梅轻轻说道。两人就这么一直在谈论着有关于张爱玲的作品的话题。林宇从不知道晓梅竟会喜欢看张爱玲的作品,就像以前他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是个文学爱好者一样。这个世界上太多事情出乎他的意料了,就像一些人面对一些事一样,你永远也无法得知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晓梅,你知道吗?一直以来我都……很……很喜欢你……”林宇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但他还是有些犹豫。“嗯,我都知道了。”晓梅的声音依旧是那么轻柔而又细小。“是……是于薇告诉你的?”“没有,她什么都没说,是我自己看出来的。”“那……那……你是否喜欢过我?”“嗯——”晓梅低着头,脸红得像只熟通的苹果。原来晓梅也是喜欢林宇的,只是她一直在沉默,但这样做是为了她,更是为了林宇。“晓梅,以前我总是太过执着于对这些情感的追求,当从睡梦里醒过来,从那个纠缠的梦中走出来时,才发现自己的稚嫩与无知,正如于薇所说,这个世上不仅仅存在这份朦胧的爱恋情感,人生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做。能听到你的心声我已经很满足了。”“林宇,那你对我的态度还会一如既往吗?”晓梅幽幽地说。“晓梅,自从认识你之后,这份喜欢的保鲜期就一直没有变质,今天不会,以后永远也不会。但我不忍将忧伤带给你,或许沉默是我为你许下的最美好的爱慕与祝愿。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好同学。不管怎样,还是谢谢你。”林宇握着晓梅的手恬恬地微笑。林宇的一番话显然出乎了晓梅的意料,但她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愿。“你……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吗?嗯,那我们一起努力,为了明年高考,为了未来继续拼搏!”“晓梅,希望在为高考拼搏的路上有我也有你……”“嗯——”……两人的手紧紧地相握在一起,两颗执著的心也紧紧相连在一起。林宇房间的书桌上横放着一个相框,里面是他们几个好友的合影:刘枫、邵锦、林宇、于薇、晓梅,林宇搂搭着刘枫与邵锦的肩膀,如同亲兄弟。两个女生如同姐妹般的微笑让人看上去是那么亲切与可爱。那是他们在一次假期游玩时拍的照片,而林宇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总会勾勒起他无限的回忆。日子仍在继续,林宇、刘枫、邵锦、于薇、晓梅仍行走在为高考拼搏的路上,只是经历过无数次心灵洗礼后,在今后的路上,他们会走得更自信,更坚实。在寻梦的路上不会有艳阳高照,不会有漫天星光,亦不会有鲜花掌声,或许这其中的过程只是一种平凡的过渡,是人生的一种必然的经历,但不管如何需要的都是一份执著的信念,支撑着我们继续在这条并不平坦的路上走下去。(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