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作品列表

  • 渴望一场雨的降临

    又是一个心荒芜的空荡荡的下午天空阴沉沉的房间里的视线逐渐变得昏暗一场雨即将来临这是一个缺少雨的滋润的季节我的心灵渴望它的沐浴否则心灵即会因为干枯得淌血头脑即会因为禁锢而窒息渴望一场雨的降临渴望在雨中寻找遗失的青春年华在雨中的沐浴雨从我柔软的头发一直游遍全身湿辘辘的感觉正是我的渴求它让我找回自己失去的年华而在得到雨的滋润的背后我会看到那道渴望已久的彩虹

    2008-07-15 作者:子鹜
    • 0
    • 9825
  • 致予余秋雨

    你奔走在文化苦旅的边缘在颓废的黑夜里迸裂成一颗颗星烁,只为了那被遗失的文明碎片敦煌石窟的罪人,王道士将灿烂的遗产文化毁灭中国官员的昏庸自私外国冒险家的欺骗掠夺外国学者的宣称抢救遗产,中国无力研究这一切对敦煌文物的破坏性行为深深地在你的心中烙下沉重的历史忧思一声跨世纪的叹息你狠心抛下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然后在偌大的沙漠里哭泣只为这场悲剧的诞生你总将世间坐标缩小为自身坐标不必再瞻前顾后,比古量今陈列出一些“最”并非世间之最,而是自我之最岁月枯萎了一个老者的身影在一颗历经沧桑的老槐树下拾捡着中国文化的碎片将其组合成诸多个镜头或片断在鲜红的苦涩原味下正以沉重忧思的双眼透视着文化的本质

    2008-07-22 作者:子鹜
    • 0
    • 9824
  • 守望的诗

    在笔尖下成形的诗躲藏在高高隆起的书堆里哭泣因为我忧郁的诉说将它从泪水中提炼出来加以一份深色的忧伤静默中的它独自依偎在房间最孤独的角落见证了我的喜怒哀乐它一直都没有离开只是增添了一份多愁善感在独处守望中亦体会了人性的本质我的涂鸦给它披上一件暗灰衣裳它却没有抱怨默默地,接受着我的安排化作流淌的文字为我分担忧愁这一切只因为它的守望

    2008-07-17 作者:子鹜
    • 0
    • 9821
  • 阴影(碧草)

    坐视这个传媒网介遍布且享有言论自由的信息时代,我亦不知道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日益加强了,还是逐渐淡薄了。那个曾经一手给中国文坛制造诸多“惊天动地”的80后桀骜写作者兼赛车手――韩寒,近日,又向众人掀起了新的文坛“战争”。那是在一次无意间,我在互联网页上瞥见的一则不算新闻的新闻。文学评论家白桦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80后的现状与未来》。里面特别对韩寒曾在03年出版的杂文集《通稿2003》中大贬中学所有开设的课程提出了反驳质疑。在倍感惊奇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委婉批评,将韩寒对待现代教育的自我态度注释为反叛蛮干――也许是有道理的起点出发,但走向的却是“打倒一切”的歧路。不经意间的言行举止往往是最能中伤他人的,或许是始料未及,或许并非本意。以韩寒那桀骜不羁的个性岂会让老同行的言行散播弥漫在传媒上瘟疫般摧毁自己的“一世英名”。随后,以颇为不满与激动的情绪,毫不客气对“敌手”进行回复“炮轰”。于是,一场“骂战”在这两名新老的中国文坛成员之间拉开了帷幕。继而一出出舞台戏在双方的导演下,新鲜出炉。就这样,双方彼此都不肯罢休去意识过错,随着双方不满情绪的日渐高涨,“骂战”的言行也在不断升温,已经涉及到人格侮辱与人身攻击的程度。这场“骂战”还会持续多久?我不得而知了。这是一场现代中国文学界的一出悲哀闹剧,但它所涉及到的绝非仅仅如此。这不只是韩白两者之间单纯的“骂战”,甚而是作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的针锋相对,一方代表着80后桀骜不羁的张扬叛逆个性,另一方代表着传统保守的固有思想。若要我以一个明智之举看待此事,我亦不会站在韩寒桀骜不羁的自我满足角度,也不能站在白桦那老一辈的传统思维的立场。我的思维告诉自己:注定只能成为两者的中间人。那个作为80后的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自问为什么会倍受诸多同龄人的支持与维护?自问为什么那么多同龄人闪烁迷离的双眼里总会隐隐约约藏匿着一种饱受沧桑,踏遍红尘的感觉?为什么那么多的同龄人几乎都拥有共同的人生观?尽管这些孩子人生观的真正价值还没有得到上帝的垂青眷顾,总归是80后一种名为叛逆的因素惹的祸。将这些叛逆细胞注射入那些可怜,可悲,可恨的孩子们的头脑中。或许很多人认为散播者是韩寒,但我想说这并非他的本意,因为他也成为了叛逆的牺牲品,诸多外因仍是“嫌疑犯”。写到这里,我想韩白“骂战”的导火线莫非于此?我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对传统观念的出自于80后人性本能的强烈排斥。更是为一个时代在作辩护,是叛逆与传统的针锋对决。更严重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忽略了韩白“骂战”是在互联网展开的,在这个传媒网介遍步的信息时代,虽说每个人都享有言论自由,但决非可以放肆去辱骂讽刺。“骂战”背后所笼罩的最大阴影正是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如何去拯救被“网”的道德?网上虽有匿名发表言论的自由,但任何人都不能借此来作为辱骂讽刺的特权,也没有不负责任的赦免权,从“骂战”中能瞥视到韩寒那粗俗不堪的言语是多么伤人自尊与人格。对于白桦,我更不想表示什么,因为双方都彼此以反语讽刺挖苦,莫说是作为当事人,连我这个局外者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仅是为韩白不遵从网络言行道德感到心痛,更为这个信息时代人们思想道德观念倍感质疑与痛心……我想他们至少要接受道德法制的自审与公审。虽说这些孩子是80后叛逆者的牺牲品,但我想他们至少应懂得正确的道德观念,否则将会愧对于自身那尚未泯灭的良知。言至于此,我的思维仍告诉自己:注定只能成为两者的中间人,因为那一片区域居住着仅有的道德良知,那恰恰是我所向往的立场。而这片区域正好介于叛逆与传统两者间。――因为叛逆使网络道德遗失了往昔的踪影;――因为传统使网络道德褪去昔日的色彩;我的思维告知自己:“骂战”这一反面立正事件只是为世人敲醒网络道德遗失踪影与褪去色彩的警钟,如何去拯救被“网”的道德?叛逆与传统两者彼此重归言好的那一天,也就是被“网”的道德被解救的那一天。那一天何时能够来临?坐视这个传媒网介遍布与言论自由的信息时代,我再一次为世人背后的阴影茫然了……

    2008-07-22 作者:子鹜
    • 0
    • 9816
总52页,文章20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