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散文·随笔·短信

一个“瑶歌王”的创作之路

时间:2008-10-28 12:27:25     作者:蒋任南      浏览:17738   评论:0   

一个“瑶歌王”的创作之路  

作者:蒋任南  

                                       音乐家曹玉章,跻身乐坛几十年,拼搏歌海将近一辈子,可谓香满金枝,硕果累累,他的声名曾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笔者钦佩之余,发现这位从东江湖畔山沟沟里走出来的音乐家,竟是从“瑶歌”起家的,在那搜集整理或创作大量瑶歌的过程中,却蕴藏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继承父业,走上音乐之路  

1947年元旦的钟声敲过不久,伴随着父亲迎春的唢呐声,曹玉章悄然降生于湖南省资兴市七里镇高坡村一个民间艺人的家庭里。父亲曹树棠,是湘南一带久享盛名的民间艺人,他11 岁步入艺术生涯,起先跟师傅学做道场,当祭师,他的道教音乐哼得让人陶醉,如痴如呆;他的“碗灯舞”、“花旗舞”、“龙灯舞”,则舞得活龙活现,让人兴奋得如同喝蜜一般。然而,。曹树棠并不信仰宗教,他喜爱的是摆堂的艺术。14 岁那年,他便改行学起了唱汉戏(土湘剧),继而又学踩台戏(地方花鼓),也偶学洋戏(即京剧),并创始了在资兴流行甚至风靡的“座唱班”,在“座唱班”中是一个前台、后台都拿得起的名角,对吹、打、弹唱及表演都有较深的造诣,当地凡有红白喜事或做寿酒者都是要请“座唱班”热闹的,若能请到曹树棠的班子是最庆幸不过的了,他的声誉在资兴、永兴、耒阳、安仁和桂阳的同行们中都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
   
良好的音乐环境的熏陶,曹玉章身上就时时犹看到父亲的音乐细胞在滚动,小小年纪,就爱上了音乐这一行,他萌发了要在乐坛展翅一番的夙愿。他七八岁在家放牛时,在弯弯曲曲的小河边,待大水牯吃饱喝足后,就跑到河边芦苇丛中,选择一两片丰嫩的芦叶,骑在牛背上,嘴含芦叶,悠哉乐哉的吹奏起各种田园牧歌;渐渐地,家乡的山山水水,农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习性,那炊烟袅袅,那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壮丽景色,练就了他倔强的性格和敏捷的思维能力;那晓岚薄雾,那树影婆裟,那鸡鸣犬吠,那鱼翔浅底,那浪花欢舞的小河,还有那白毛浮绿水红掌荡清波的秋色,浸润着他那执著的音乐心灵,时时激楞起他一阵又一阵的创作欲望和灵感。12 岁时,他利用放学的间隙,常独自坐在河边石墩或蹲于柳丝下,摆弄起父亲演奏的“家什”,鬼使神差地学会了二胡、笛子、三弦、唢呐的基本演奏方法,司鼓、手风琴也能得心应手。
   
这时,曹玉章的父亲曹树棠,又机缘再起,他不满足于闲散艺人的艺术方式,以一个民间老艺人的身份,邀了一伙同行,带上自己的徒弟,在文化部门的批准下,成立了建国以来资兴第一个专业文艺团体,他本人担任了资兴剧团的第一任团长,从此资兴艺人们有了自己的安身之处。1960 年春暖花开之时,高小毕业的曹玉章,毅然随父亲走进了资兴剧团的大门,开始正规学习音乐,当演奏员。小小年纪,就脱离母亲的呵护,父亲一天到晚忙忙乎乎于剧团事务,也无瑕顾及于他,曹玉章确实有点想家了!剧团训练很严格,天刚亮,学乐谱的要早起念唱乐谱,学扮小旦小生的要晨起练嗓练腿练腰功。好几次,曹玉章都是在睡梦中被师傅们揪着耳朵摇醒的,睡眼朦胧之际,念着唱着,呵欠一来,又倚在桌上睡着了,这样一来,没少挨师傅的训斥。白天上班时,背着个大手风琴,沉重得腰直往下坠;练指法,胳膊酸得吃饭抬不起手…… 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还得一遍又一遍的复习老师讲过的乐理知识。苦啊,难呵,曹玉章终于掉下了泪水,可那泪珠下坠的一刹那,那晶莹的珠光里,又映照出一张布满沟沟坎坎的脸庞,啊,那是母亲!那满头银丝处,既是一张被无数风霜雪夜煎熬过的憔悴的脸,又是一张充满希冀的脸,曹玉章怎么也不会忘记,就是那一张熟悉的脸啊,在离开村庄赴县城学习音乐的那刻,母亲在鸡叫三遍后就默默的起床了,点燃灶火,煮了儿个荷包蛋,并加上葱花儿,一双筷子比了又比,郑重的端在了自己面前,并叮嘱道:“儿啊,吃了鸡蛋,你的学业会硕果累累;吃了葱儿,会聪明伶俐;筷子齐,身体长高,学业进步,该是齐头并进。你父亲做了大辈子艺人,子承父业,就全靠你了……”耳畔响起了母亲的教侮,曹玉章又鼓起了勇气,他深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对自己是最具有激励机制的格言了。他用微薄的工资买了闹钟放于枕边,准时起床学乐;他还买了吉它、二胡等乐器,他要向多艺型发展。他还多次偷着操练其它乐器,并常“拉断”公家的京胡弦,受到师傅们的责怪。一次下乡演出,轮到二胡独奏剧目时,一位二胡演奏手因拉肚子跑茅房,半天出不来,这边已报了幕,还拉开了帷幕,可千呼万唤找不到演奏手,急坏了乐队队长。曹玉章深深懂得,救场如救火,他自告奋勇,要求顶替上场,乐队队长瞪着狐疑的眼光打量着这个嘴上无毛的小家伙说,你行么?!曹玉章也不和他争辫,毫无惧色的上场了,一曲《二泉映月》 的独奏曲,经他一番拉奏,竟从指间跳出了比那个二胡独奏手还要悠扬的音符,观众侧耳倾听之间,犹听到了老艺人阿炳在月光淡如水的意境中如泣如诉的吟唱,台下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待乐队队长训斥未上场者时,他却躲在幕后偷着乐呢。

  

潜心创作,走遍瑶寨山山水水

  

70年代初,曹玉章参加了资兴县农村文艺轻骑队,随后又继续担任资兴县花鼓剧团的演奏员,长期的下乡演出,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和众多的业余歌手接触,他感到民间有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歌素材,只要精心搜集整理,是可创造出许多有艺术价值的民歌。特别是在瑶家山寨演出时,看到瑶家小伙舞枪弄刀,拍着长鼓,手拿盾牌,摇旗呐喊,是那样的充满艺术风采;看到瑶家姑娘身着叮当作响的花边服饰,跳着欢快富有节奏的棒槌舞,是那样的如醉如痴;连瑶家老汉或老婆婆也能哼出富于哲理的瑶歌,更是令他不可思议了。一种创作的欲望不可遏制的冒了出来,他发誓要将资兴的民间艺术宝藏发掘出来。当然,要搞创作,也非易事,得有深厚的功底。他开始自学《乐理基础》 、《 民族音乐概念》 、《 歌曲写作》 、《 中国音乐史略》 、《 曲式作品分析》 、《 复调音乐》 等业务理论书籍,并拜一些民间艺人为师。70 年代末,他调资兴县文化馆任音乐专千,随即在省艺术音乐班学习了6 个月,这无异于给他美好的愿望添上了翅膀。                                                         在资兴市八面山的北面,有一座回龙岭。那岭有1800 余米高,满岭杉松翠竹迎风而立,秀色可餐,俨然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然而最美最甜的还数那从瑶寨木楼里飘出来的瑶家山歌了。那里的瑶族同胞个个能歌善舞,其佼佼者莫过于歌姐。歌姐是瑶家歌坛的一支金花,会唱几百上千首瑶歌。她的歌有祖辈遗传的“横盘歌谣”类,亦有她自己口头创作的山歌。那一年,曹玉章与一位编剧为了创作首部歌剧《阳光》 ,两人结伴而行前往瑶山采录瑶歌,并发誓非找到歌姐不可。经当地人介绍,他们找到了誉称为瑶族歌姐的赵世姻。她听说曹玉章一行打老远地方来是听她唱歌的,还要把她的歌收录进那个小机子里带出去传唱时,连忙炒豆泡茶,要曹玉章他们边吃边喝边听她唱歌。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歌姐开门进山,即兴唱了一曲悠扬的《礼节歌》 :“咳!我师傅,我师兄,难得你师傅到我家中,难得你师傅进我屋,养的猪还没大,只好杀鸡公。”曹玉章一听,觉得有戏,忙连声叫好,并把录音放给她听。歌姐很高兴,接连唱起了“呤啰呐嘞”、“库个柳岛在天撞”等10 多首瑶歌,其中,令人回味无穷的数那“请茶歌”和“情歌”了,曹玉章都一一精心记录,带回去整理。
   
曹玉章为方便整理瑶歌,也常学一些瑶语,碰到一些弄不懂的瑶族风情,他都要打破沙锅问(纹)到底。在一次进山采风中,只见歌姐竟与一个13 岁的少年对情歌,听那少年唱道:“金鸡飞起像凤凰,凤凰落在回龙山,歌姐坐在盘珑中,好比观音坐莲坛。上坛栽藕白茫茫,莲花出水比藕香,歌姐人样比花美,金嗓一唱比蜜淌。”歌姐又答唱道:“咳!哈罗嘞,对面岭顶雾泱泱嘞,只见歌声不见郎。情姐驾雾飘过去嘞,原是东海小龙王。唱歌小郎好模样嘞,机灵聪明又大方。可惜歌姐欠缘份嘞,银雀只有飞外山。”曹玉章听后顿觉惊奇,问歌姐为何与少年对起情歌来,歌姐爽朗地笑着说:“这是我教给他唱的,一是为了让这里的好歌能有人继承,二是使他们成人后好找对象。瑶家的青年人是用对歌来谈爱的,不会唱情歌的人难找到对象的,就只有打一辈子‘老单古’了”。曹玉章忧然大悟,如梦初醒,啊,原来如此。
   
曹玉章情系瑶山,心想瑶胞,更随时为瑶歌手排忧解难。那年的冬天,天气很冷很冷,来城里开会的老村长告诉曹玉章,歌姐病了,好长时间瑶寨里听不到她的歌了。曹玉章一听急了,急忙请了几天假,冒着严寒,前往瑶寨探望歌姐。瑶山的路真难走,正如山歌里唱的:“上山入云间,下坡到江边,两岸能对话,握手见面要半天”。曹玉章马不停蹄,上了十多里山,下了十多里坡,跌了十几次跤,才走到了歌姐家的门。只听得从屋内传出来的是凄楚的歌声:“哎唔呕,忧心多,呕心多,隔了好久无有唱歌,只因老鼠钻个眼,漏了心情漏了歌”,曹玉章侧耳细听,又听到“金子窝,银子窝,狗窝鸡窝也是窝,只要家人都和气,黄连泡茶心也乐。”那腔那调令人听后顿觉心寒。歌姐见到曹玉章,哭得更为伤心,经过曹玉章和老村长的劝导,她终于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歌姐的一生尝尽了酸甜苦辣。丈夫的过早去世,给她留下的只是孤儿寡母和两间斗墙屋。她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拉扯大,又为他娶媳妇成了家。谁知媳妇过门后总是与她不和,在最近的一次吵架中,歌姐差点服农药自杀,还好儿子把农药藏起来了才避兔了事故的发生。但歌姐是个很要体面的人,认为家事不可外扬,因此把苦恼和烦闷压在肚子里,在精神的压抑下才酿成了这场大病。听了歌姐的一番诉说,曹玉章与老村长找她儿媳妇做了耐心的教育工作,她的儿媳觉得错了,当着他们的面向婆婆作了检讨。从此,婆媳俩和和气气,家中欢歌再起,令歌姐日日顺心。

又是一年的春天,又是漫山葱绿,鸟语花香的时光,曹玉章再上谣山,故地重游,百感交集,歌声依旧,可歌在人亡。歌姐的儿媳妇含着泪花,学着婆婆教给她的歌,一字一句,一调一腔,没有半点走样地唱给曹玉章听,曹玉章已至动情处,他默默地捧着奖给湖南省优秀民间艺人赵世姻的大奖证书,按放着歌姐在世时所唱的录音歌带,走近歌姐坟头,欲哭无泪,终于单腿跪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歌姐,走好啊……
    90
年代初,当上了资兴市文化馆副馆长的曹玉章,虽已过知天命之年,可“玩”起音乐来,还真能“拼命”。熟知他的人都清楚,举办大型文艺活动,排练节目,他两三天不睡,照样台上台下忙活,比年轻人还精神;偶遇灵感,创作冲动一来,一天三餐不沾饭粒,呷几口酒,照样哼哼唱唱,手足舞之,乐呵呵,跟顽童一般;哪怕病榻之上。或睡梦之中,多少佳妙词曲,均在意境的追求中。他时常于半夜将家人吵醒,原因是梦觉优美乐曲,似醒非醒的就会哼唱起来。为了那首《溜溜的歌》 ,他曾三上瑶峰搜集素材,在那崎岖的羊肠小道,瑶家风情,尽入囊中。一路“溜溜的歌” ,酿制成一番对少数民族的“溜溜的情”,后来,这首民歌在参加全国《当代农民之歌》 征歌赛中获创作奖。“溜溜的歌”溜开后,他对音乐更是痴迷得“发狂”。《 瑶家开遍幸福花》 这首歌是在瑶家的小路上哼出来的,《 最美的花朵在那里》这悠扬的曲调是在一个夕阳西下向晚的红霞染红瑶寨,漫山遍野的山花烂漫时节偶感而生发的。《 太阳月亮最知情》 是在教师节前夕,他想起幼时上学支农时,是老师一根根的摘去他腿上的蚂蟥,是老师将他尿床的被子洗净,浮想联翩,歌词曲调霎时萦绕脑际,不一会就成型了。一曲《东江小夜曲》 则是邀友人夜游东江,摇橹划桨后登岸憩息而作。瑶歌掉进了酒里,使他悟出了《 瑶歌比酒甜得爱》 的真谛。大量的民间素材诱使他走遍了资兴市的山山水水,那沟壑纵横的瑶岭山寨,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
   
他创作的《 嘎堂套》 、《 库个柳岛在天撞》 、《 金鸡飞起像凤凰》、《 苦媳妇》 、《 看郎歌》 等民歌作品很多都是用瑶语穿行其中,倍受瑶族群众欢迎。他创作《 请到瑶山摆歌台》 这首歌曲时,到清江乡瑶族村寻找素材,当歌词写道“瑶歌瑶舞唱瑶山”时,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词语相搭配,他徜徉于瑶寨山间小路,正巧不远处有一座崖壁耸立于路旁,此时夕阳渐渐西下,余晖撒满山峦,一片金黄,恰如远处飘来圆润悦耳的瑶歌,在山涧回荡,心旷神怡之际,他拾起一块石头朝山崖抛去,山崖顿时发出钟乳石般的轰鸣。他灵感瞬间爆发出来,“好比金钟撞银壁”这句歌词就跃然于纸上了……

  

金果缀枝,“瑶歌王”名不虚传

  

曹玉章70 年代始学作曲,谱写的歌曲有《 故乡的椰子树》 、《 战士的绿被包》、《 瑶歌比酒甜得多》 和《 水灵灵的水乡春》 等80 多首。创作了《 山乡虽土人风流》 、《 三月的乡村》 和渔鼓弹词《瘦队长独胆斗路霸》 等歌词90 余首,分别在省内外的《 湘江歌声》 、《 时代歌声》 、《 北方音乐》 等刊物和电台发表或播放。歌曲《最美的花朵在哪里》 获“湖南省建设者之歌”征歌优秀歌曲三等奖,《 生命之歌》 、《 乌金花》 分别获湖南省残疾人文艺调演,省煤炭系统文艺调演歌曲创作二等奖,《东江小夜曲》 获湖南省文化系统征歌创作二等奖;他的力作有《 溜溜的歌》 、《 水电工人之歌》 、《 歌儿撩开阿里山的雾》 、《 瑶家想起毛主席》 、《 鸟儿、鸟儿我告诉你》、《 美丽富饶的东坪乡》 、《 黄草好风光》 及《 伐木工人之歌》 分别获全国《 当代农民之歌》 、《 中国潮金曲》 、《 唱给毛泽东的歌》 、《 环保杯——绿之韵》及第三届《 中国潮金曲》 等征歌比赛优秀创作奖,创作奖等奖励,至今,他的作品获省级奖11 次,获全国级奖6 次。曹玉章创作的瑶歌剧《 阳光》 的作曲音乐,曾得到过国家文化部李刚、张迈等专家的赞扬,称瑶歌剧《 阳光》 给中国民族歌剧带来了阳光。他一年四季忙碌在资兴的山乡及山寨的山山水水,共收集整理民间音乐、民间歌舞、民间曲艺等乡土艺术品600 余件,编印《 资兴民歌收集》 4 本,《 曲艺音乐集》 1 本,《 资兴曲艺志》 1 本,《 资兴民间器乐集》 1 本,共7 集,地区采用100 多件,省城采用61 件,中央采用4 件,其中资兴的《 看郎歌》 、《 库个柳岛在天撞》 等4 首被湖南师大音乐系列为“湖南民间音乐”授课教材。他搜集整理的《 资兴瑶族长鼓舞》 、《 资兴春牛舞》 、《 瑶族曲艺“嘎堂套”》,被省电视台录音录像永久保存。他与人合写的《 瑶族长鼓舞概述》 、《 宗教祭舞概述》 、还有他撰写的《 二峰瑶歌初探》 、《 瑶族坪木鼓乐班》 等分别发表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他还甘为人梯,协调组织全市调演几十次,手把手的进行导演和指挥操练。通过办音乐培训班,重点培养了业余作者20 余人,歌手、器乐、演奏手百余人。业余时间,他还潜心钻研群众理论,与人合写的《 浅谈城市群众文化的繁荣和管理》 已编入《群论》文集,个人撰写的《 资兴瑶族风情三、三、三》 已被专家认可为对瑶族风情较有深度研究的论文。至于他牵头组建的资兴市文化馆业余管弦乐队,则倾注了他不少的心血。                                            

曹玉章在乐坛头街很多,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研究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郴州市音协常务理事,1998 11 月被授予为郴州政府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人其事被载入《中国当代文艺家传集》 、《 湖南省音乐家名录》 。金果缀枝时,他也有苦哀,也有常人的酸、甜、苦、辣。他的老伴自从国营饮食店解体后,一直在家闲着,直至退休。这些年,曹玉章住院两次,1998年因疝气开刀,1999年夜间骑车行路被飞驰而来的摩托车撞裂两根肋骨,每遇风寒,都隐隐作痛,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他还住在几十平方米的旧家属楼里,他的卧室堆满了书籍……
   
尽管如此,曹玉章依然无怨无悔,执著倔强地奔波在乐道上。20063,曹玉章出版了个人歌曲作品选集《东江飘满我的歌》。他成了知名人士,人们称他是“从牛背上走下来的音乐家”,又有人说他是“不是瑶族的谣歌王”。无论有多少头街,无论有多少“乐绩”,曹玉章只承认自己是一名爱听瑶歌,爱写瑶曲的“乐痴”……  

通联:湖南省资兴市晋兴路西边村马路边154号信箱  

作者:蒋任南(湖南省作协会员   中国自由撰稿人)  

电话:0735-3331694   13786567808  

邮编:423400  

          2008-10-28   

   

   【编者按】歌者,为己而歌,更是为生命而歌。

                                                                                编辑    儿狼

                                                                         2008-10-28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