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散文·随笔·短信

时间:2020-06-21 17:28:28     作者:除疾      浏览:9564   评论:0   

                                                        卒之为众人——题记

庚子之春,万象更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本应是千家万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之时,如今却是偃旗息鼓,而此刻应如东风夜放花千树的街道,已是冷冷清清。这次变故也为庚子年蒙上了一层阴霾。

此次变故就是新冠肺炎所引发的疫情。这场触目惊心的灾难令沉浸在新春之喜的普罗大众毫无防备,人们从欢天喜地转变为战战兢兢,而随疫情接踵而至的是不可计数的病例以及那一具具冰冷的尸体。全国各地都充斥着恐惧,担忧和对逝者的无限哀思。新冠肺炎的出现,举国哀伤……

但在灾难中,仍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人们被寒风冰冷的心得到些许温暖。古人云:患难见人心,在此次疫情中,浮现了一批批令人肃然起敬,推崇备至的人:前有如钟南山院士者,国士无双,耄耋之年仍身先士卒亲临前线,后有解放军战士,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疫区,此皆吾辈之楷模,无不令我们具有钦敬之忱。

而近日来,来自邻国日本的一批援助物资走近了人们对视野,引发了网友对广泛讨论。这些来自日本的援助物资无一例外,都在运输箱上写着这些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川异域,风月通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中的《国风·秦风·无衣》,意为:“谁说我们没有衣裳?和你穿着同样的战袍”。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的《送柴侍御》中的最后一句,全文是:“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诗中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山川异域,风月通天则是源自于1300多年前中日友好交往的一段往事。根据记载鉴真事迹的历史典籍《东征传》,公元八世纪,日本长屋亲王曾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上十六字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正因如此,鉴真大师被此偈打动,之后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的一段佳话。

有此可见,日本人民所引用的诗句可谓恰到好处。本是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非但没在我们自己身上得到运用,反而其他国家能运用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曾经,我们以“天朝上国”自居,那是因为我们的文化足够的优秀,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可如今,事实已摆在眼前:当典雅古朴而富有音韵美的诗句对上通俗的口号,原先的一切优越感已经不攻自破,而更有网友表示,这几句诗句自己从来都没听过,这更足以让我们无地自容了。原本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却没有出自我们的口中,这,难道不更是一种“伤”吗?

其实对于文化的问题,这已不是个例。在日本,随处可见中华文化的痕迹:和服,日本的民族服饰,但它是源自我国三国时期的东吴,称“吴服”,日本人通过与唐代服饰的结合渐渐演变成了和服,日本人也会在各式各样的场合穿上它,反观我们,如今已没什么人在穿着这样的衣服走在街上,即使有,也会被路人视为异类,这是何等的可悲?再看日本的剑道,其最早也是由中国的剑术传入演变而来,在明治时代就已成为中学和师范学校都正课,剑道馆也是遍布日本。而我们如今所学习日本的剑道,殊不知是祖先曾经开创的,只可惜,我们未能传承,反倒是邻国将其发扬光大了,这是何等的可笑?还有日本的茶道,花道,空手道……这都是源自我们的先祖,可惜将其传承且发扬的,不是我们,而是日本,这个被无数国人仇视的国家,这是何等的讽刺啊?

汉唐,是中华民族最为辉煌的一段时期,遥想当年,神州幅员万里,万国来朝,这是何等壮丽的景象?正事这样的环境下,中华文明孕育了无数的文化,这才有了“弓马强汉,诗书盛唐”之美誉。邻近属国无不争相学习、模仿,可到了千百年后的今天,曾经的老师却成为了学生,这是为什么?我以为,日本对旧时所传承的文化,习俗保有着敬畏的心理,他们珍惜先人所流传下的文化,并对其不断改进,发扬,才有了今时今日的模样。日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极为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从日本街道上随处可见的穿着和服的人便可见一斑,而我们呢?假使让你穿着汉服上街,且不说你的想法如何,就是旁人都是冷眼相对,避而远之,由此可见,人们并不接受这种文化。

这使我想起初中学习的一篇文章《伤仲永》,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初识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我们一面谨记着仲永的教训,却似乎活成了另一个“仲永”。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有意无意地抛弃了一些优秀的文化:阅读着大量网络爽文却很少关注原本优美高雅的诗词歌赋,打着手机游戏却忘记了传承千载的围棋、象棋,在手机上互相祝福却遗失了传统佳节的意义……如此来看,当下我们似乎太过急功近利,太过消费主义,太过追求物质享受,在欢娱的同时,不就是在放弃了原本应遵循的文化传统、道德传统吗?我们是否会变成下一个“仲永”,我们在成为“仲永”后是否能重拾遗失的美好?

如今抗疫攻坚战的硝烟已渐渐散去,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中华民族表现出来传统强大的凝聚力,全民族团结在了一起:调拨资源,援助疫区,疫情期间我们中华儿女表现出的坚毅,勇敢,团结,不屈不挠……这些都是随着文化纂刻在我们灵魂中的精神印记,它们在紧要关头表现出的强大力量都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我们更应将其继承并发扬光大!

泱泱中华,自炎黄伊始,已传承五千余年,回望同时期的三大文明古国,早已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它们不是被其他民族消灭,就是被同化,无一幸免。而中华之传承,皆仪仗中华之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就等同于断了自己的命脉。而延续文化,传承文化,吾辈学子应首当其冲,传承文化,既应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又不能忘其根本,方能促使文化不断进步,再次铸就中华文化的辉煌!


责任编辑:校园文学君
上一篇: 礼貌校园 回到列表
下一篇: 生命的摆渡人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