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散文·随笔·短信

再渡一次吧,那记忆里的桥

时间:2020-09-27 17:53:12     作者:李嘉雯      浏览:9547   评论:0   

再渡一次吧,那记忆里的桥

           征文

叶城,华夏众多土地的一隅,一个宁静祥和的小镇,它的存在和其他村落比起来,再平常不过了。那个盛夏,小小的镇子在夜色浓墨的映照下仍泛出着微微光影。月华倾洒在树影间,留下斑驳的印记,一片浓荫下妇人的唠叨声随着炎热的风挨在耳畔,渐渐清晰。

那般聒噪的说教声就从我的童年开始,便一直萦绕我左右。这所有的一切来自我强势的外婆。我的外婆虽然对我严苛,但眼光毒辣老道,这叫我佩服不已。这样鲜明的个性对曾经是家中长女的她来说并不奇怪,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条件艰苦,家庭境况不好,她一个人边干苦工边读书,后来也把出路留给了家里嗷嗷待哺的弟妹们。这些信息,从母亲的嘴里轻飘飘地说出来,倒是让我的心里多了几分酸涩,很不是滋味。

我是外婆亲手带大的,虽然在城里和父母一起生活,不生长在乡镇间,但我经常被外公带去小住几日,久而久之,也爱上了那里的人和物。我记得那里的道路旁开满着一簇又一簇的的迎春花,淡黄的嫩蕊点缀着乡间无垠的土地,又何尝不像我那泼辣大胆的外婆,在这平凡的一角里创造着自己的故事。这些美好被一一定格在那泛黄的时代里。

“妮妮,你周末回来吗?我和你爸在家等你吃饭嘞。”在一个陌生城市的出租屋里,狭小密闭的空间内回响着母亲的话语,打破了我的回想,拉近了我与现实的距离。我低头看了看墙上高悬着的钟表,那和外婆家一样的轮廓又提醒着我过去发生过的故事,一遍又一遍的历历在目。

十三年前,那是记忆里我第一次去到叶城,跟在父母后面偷偷打量着这与城市的车水马龙截然不同的景象。脚下的路和着黄土,沾满了原始的大自然气息。据我那憨厚的外公说镇上只有一小部分是水泥路,要经过一座竹桥,才能到。但是他却没提,桥的那边是集市。初来乍到,在这垂着扁平的角度、低檐的老式房子前,看着又窄又低的木门槛,我虽然有些疑惑,最后还是装成大人式若无其事的样子走了进去。外观一般的房子里大有乾坤,暗黄的灯泡撑起了全屋的光亮,舅舅满头大汗地跑过来,热情地给大人们用碗装上米酒。过了一会在一顿嘘寒问暖的关心下,我感到有些无聊,眼尖的发现外婆居然偷偷溜走,不知去向了。我急忙跑到房屋周围去找,经过一番搜索之下,终于发现了她在后院的菜圃里浇水。我大声地喊她,她迈着大步笑着走过来,摸摸我的头,引着我认菜的名字。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感觉自己被宠成了乡间的小公主,外婆经常一大早带我下田教我干活,赶上周末带我去桥那边的集市里买日用品。外婆面对那些摆摊的三姑六婆砍价的样子十分灵活,怪不得村里人从来都不敢轻慢她,我的渐渐感觉到了几分骄傲,内心暖暖的。常常是拉着我的手外公经常骑着他老牌自行车带我到处转悠,有很多热心的乡邻哥哥姐姐们招呼我们去做客,外公黝黑的脸上浮现着红润的光泽笑着拒绝,说家里备好了菜。我知道肯定是因为我能干的外婆。再后来,童年的日子远去了,我在城市里读书,去叶城的次数几个手指头就能数的过来,那里的美好只能在一页一页的日记里留住了。

几年后,我高考前的日子,我终于等来了外婆。她拎着大包小包的天然有机蔬菜来看我们一家,几十个日夜也不能把她闲住,她自己去菜市场买了菜籽,用小区里别人不用的花盆加上到远处山坡上挖的土,在顶楼种着菜,别人看势头好,便都争相学着她种。那一年,我吃到了形状奇异却清甜的小番茄,爽口嫩滑的丝瓜还有甜蜜的南瓜······

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外婆被一场急病夺去了生命,连夜赶回去的我还是没能见到她生前最后的一面。现在的我看着还年幼的妹妹,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告诉她记忆里日渐模糊的外婆模样,唱起那首童谣“摇啊摇 摇啊摇 船儿摇到外婆桥”,泪不受控制地从眼眶夺出。

“妮妮,妮妮!”电话那头急切的呼喊声唤醒了失神的我。“欸,妈我在,好啊,我这周末就回。”时间总是无情的,但如果爱得深刻超过了时空,这份情就成了永恒。外婆对我的守候,把爱都融入到了平常的感动中。“再难过,再失意,也不要忘了坚强的活下去,辜负了那些在乎你的人”。这是外婆陪我过那座竹桥时鼓励我说的话,这大抵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她说过的唯一最有学识的话了吧!想着如今叶城那已经翻修过的石桥,也掩盖不了岁月里那夏日我和外婆过桥赶集的场景。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一盏灯照亮一条路,一座桥渡过一个人”,觉得感同身受。

我多想,再渡一次那记忆里的桥,多想再牵牵那苍老又充满力量的手,多想再轻轻地唤一声:“外婆”!

(大学组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李嘉雯)

责任编辑:校园文学君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