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事件面面观:十一件最难忘的事
http://www.sina.com.cn
最人性化的事:今年高考期间,为了使得考场措施更加人性化,广东首次破例允许考生在考试期间如厕。
评:高考“禁厕令”违背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实乃不人道之举,理当彻底抛弃。期待教育部能够推广这一做法,让高考“禁厕令”明年全面开禁。
最憋屈的事:
评:英语考试须提前一刻钟入场进行听力准备,这是惯例,但更是“例外”,因为其它科目的考试没有这一要求,有人(特别是社会考生)不知或弄错这一时间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招生考试部门有必要把这一要求印到英语考试时间后,并打上醒目的黑体字。
最“牛”的事:
机动车通行。
评:既然这些路段没有禁止机动车通行,那家长封路堵车就是无理取闹。然而面对考生家长的冲天“牛”气,不仅司机无可奈何,警察也束手无策,让人不得不相信“高考大于天”的说法。
最“幼稚”的事:在重庆荣昌县人工增雨迎高考的事发生后,北京市的家长呼吁北京应该像重庆一样,在高考期间也采取人工增雨来缓解高温。
评:人工增雨必须具备一定气象条件才能进行,哪能说增就增?即使条件具备,北京空域异常复杂,恐怕也不是你想怎么增就怎么增。为了孩子的高考,家长们啥主意都敢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最“粗心”的事:
评:要是赵丽华对女儿考场作文内容的“泄密”正好被阅卷老师看到,并在批阅作文过程中“认出”赵丽华女儿的大作,带着个人感情批阅此文,那如何是好?
最感人的事:高考前一天,武汉考生杨晓飞的母亲不幸病逝。为让孩子安心考试,母亲临终前不愿见儿子最后一面,亲友老师也强忍泪水,共同将噩耗隐瞒了整整三天。
评:编造美丽谎言让考生顺利度过高考,确实令人动容。但是,高考真的比见亲人最后一面重要吗?高考砸锅了明年还可以重来,可亲人走了却永不回来。所以,咀嚼这个故事时,我的心里苦苦的。
最懂事的考生:山东考生张笑慰以 611分的成绩被吉林大学录取,可学费却愁坏了父母!失业在家的母亲身患重病需长期治疗。为了孩子的学费母亲竟主动要求停药治疗!可懂事的张笑慰并没让妈妈停药:“我不去上学也得让妈妈看病呀……”
评: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绝不能让这样的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相信社会各界都会来帮助这个懂事的孩子圆她的大学梦的。
最无聊的谣言:这些天,有许多家长听言,明年高考可能会因为北京举办奥运会而提前两个月举行,即在4月份举行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就以非常肯定的语气表示:明年高考时间肯定不可能因为北京举办奥运会而提前到4月,有关的说法只是误传,教育部从来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
评:奥运是国家大事,高考是人生大事,两者既不在同一个领域内,也不在一个坐标里,何来冲突可言?
最极端的考生:湖南19岁考生陈圣章今年高考4门课程故意考零分。想以此来抗议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
评:无论高考带来了多少的不公平,但我们应该知道,公平是相对而言的。在还没有更好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之下,高考还是一个相对有效的选拔方式。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怎样给高考改革,而不是取消高考。
最大胆的考生:高考前,一名外地学生突然在南京新庄大街附近脱光衣服,泰然自若地一路疾步“裸奔”大约
评:裸奔(streaking)原来起源自西方的大学,学生考试后会举行裸奔活动庆祝,来舒缓紧张压力。但是中国,抛开衣服,是否就能抛开一切压力?
最“牛”的考生:长沙20岁美女林林被世界10余所顶尖名校录取她。她成功的经验可以概括为那句老话:不“死读书”,也不“读死书”。
评:这样的人值得我们羡慕,但在我们羡慕完之后,就应该好好地回去踏踏实实地学习。尤其要告诉家长们的是,这样的例子被“克隆”的可能性,无限趋向于零。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