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足回眸
—— 图书馆琐忆
刘海燕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
庄文杰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似水流年。我的大一已悄然逝去。窗外灿阳明媚,晴空澄澈瓦蓝。在珠海和煦的暖风里,我又一次蜗居在熟悉的座位,轻轻的撩拨起光阴里与图书馆有关的美好回忆。
天梯登图书馆,翰林赏俏夕阳
和朋友初次攀登翰林山的365级“天梯”,使图书馆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我们相约下午五点半爬山。带着对大学图书馆的期待,急急地爬到半山腰,气喘吁吁的我们,第一眼看到她的宏伟壮丽,其兴奋不言而喻。
而那一刻,天空蔚蓝,夕阳斜照,刚好有一道光打到中间休息的平台上,柔和的散了一地。我们迫不及待的跑向那里,静静地第一次欣赏落日余晖中的图书馆。远处青山如黛,夕阳在薄薄的云里害羞般的遮住了半张面庞,忽而又一跃露出鸭蛋般的脸。那天,那云,那山,那树,那花,那草,彩虹门,若海,图书馆,一切都笼罩上了浓浓诗意。当时我们真的醉了。我至今仍清晰记得着同学当晚写下的诗:夕阳一个转身,掩在半明犹昧的流云,幸福乍现,怯怯地一漾,一漾。焰火虹彩般,图书馆的黄昏静默,微风不起,只有绚丽,只有绚丽。
前往图书馆的旅途,盛情赶赴花的邀约
一次在Argo逸仙论坛上闲逛,浏览贴子。其中一位南校大四师兄盛赞珠海校区图书馆附近鸡蛋花并求其怒放相片。我真是好一阵激动!
第二天我专门慢慢踱步至图书馆,只为找到那传说中的缅栀子(又称鸡蛋花)。原来,她躲在临近图书馆翰林山的斜坡上。小树低矮,枝头却顶着争相绽放的缅栀子。其花瓣洁白,花心淡黄,极似蛋白包裹着蛋黄,煞是喜人。它端庄高雅,香气浓郁,5片花瓣轮叠而生,特象孩子们手折的纸风车。我迫不及待的用手机拍下了最美的一面。
终究要走了。我弯腰拾起草坪中的落花,小心翼翼的加到了钟爱的散文集里。
忽然想到林清玄先生《清净之莲》中讲: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边,有一种箫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人生看美丽缅栀子花开又能有几回呢?能在去图书馆的旅途中,赏到如此清秀素雅的花,确是人生一大乐事。一种温暖就好像小溪般的流过我的心,有点甜甜的,满满的。前往图书馆的旅途,从此化为盛情赶赴花的邀约!
赏景品茶观象,相约图书馆
大一到大二,在图书馆的时光也有了固定的生活轨迹。我最中意平日里图书馆的宁谧。周六一大早,我总是悠闲的踏进正门,轻轻的刷卡,听着MP3,静静的等待电梯,缓缓按下楼层按钮,熟悉的走进十一楼,沿着靠窗的走道踱步到最后一个位置,慢悠悠的放下背包,再拿起水杯,散步到饮水机,满水后再踱步回来。这已成为我的和图书馆不言的约定。
我习惯在十一楼自己蜗居的位置,环顾四周。人通常是不多的,只一二人一桌。透过玻璃天幕的阳光洒在透明水杯上,弥漫出一种静谧、闲适的气息,这是晴天里的慵懒。明朗的有一种幸福的感觉。雨天里雨滴落在玻璃上汇成水帘流淌着一种脆弱而又清冷的感觉,创设出另一种风情。在晴雨交替中,图书馆的好时光,着实让我心醉。
我习惯在十一楼自己蜗居的位置,放眼望去。阳光下碧海闪耀粼粼波光,氤氲中海岛矗立,车水马龙的大道,高大的城市建筑群,好不惬意!远处青山,竟让人徒生膜拜之感。深深浅浅层层叠叠远远近近的绿,伸展延绵成怎样也看不厌的画卷。在品位丽景魅力的同时,欣然收获乐乐陶陶的读书情趣。
我喜欢静静地坐在那里,轻啜一杯绿茶,再安静的观察图书馆里各种姿态的人。无论是因习题不断挠头的男生,还是细品一杯浓浓咖啡香的女生,无论是冥思苦想的师弟师妹,还是洒脱睡在沙发上的师兄师姐,都让我感受到图书馆宁谧之外的生活气息。
我还喜欢在不同角度不同楼层捕捉不同的光影,就那样随意的洒到书架上。迷人的光线,温暖的阳光,安静的氛围,创设出别样的意境。
人品书,书品人,人品人
第一次步入图书馆,我醉了,痴了,深深地陶醉于浩渺书海中.我从没见过如此巨大的精神宝库,一本本,一排排,一行行......四面的藏书似乎在轻声呢喃,博大深奥,夹杂着墨香书香扑面而来.而我就像一个苦行僧猛然见到佛祖一样地激动,一时间竟致无法行动,站在檀香中聆听梵音飘荡并感受心潮澎湃的应和.终于我缓缓伸出手,轻而又轻地拂过每一本书,一种舒适的感觉从指尖传到心扉再散于五腑百骸之中.我时而闭上眼感受着整个图书馆的静谧温馨,时而深深呼吸平抑内心过度的激动.我流连忘返,我如痴如醉。
以后的日子里,随性之至。偶尔想到哪位先哲,我会忽然跑到六楼或九楼,一排排,一架架,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坚持不用机器检索,固执的享受“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欢乐。有时是漫无目的,随心就盯着那些书名看看,心里都乐滋滋的。终于在一霎那觅到一本自己中意的书,其中满足,非此中人难以意会。
拣着自己喜欢的书,再踱步到十一楼自己的小窝,缓缓打开书页,静静细品。累了,或看山看海,看物看人,或信手涂鸦,写写画画,就这样在文字勾画的世界里漫游迷失上一整天。再然后,带着书中世界好不容易拽回来的心思,满怀憧憬和充溢着幻想走回寝室。和着那背后的碧海蓝天,青山绿水,何不是《断章》中的诗意情节: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人与书何尝不是图书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每本书讲述一个故事,嬉笑怒骂,乐观悲伤。每本书本身也是一个故事。在逝去的岁月里,同一本书被一个个不同的人品味、把玩,不曾增损其中的含义。书后的图书卡记录下流逝的时间,本身也就成了一个故事,一个不可以让人阅读却能让人感知的故事。
我甚至天真的幻想着岩井俊二《情书》里的唯美情节。什么时候我们的图书卡也可以写上借书者的名字,甚至还如藤井树一般的,在图书卡的背面画上一个美丽女孩的侧面。流逝的东西在书之外。唯有书不变。
呼吸墨香,渐入澄明
心情烦躁,无法安心学习的时候,我也习惯来到图书馆,独爱捧一本有油墨味的书逐字品咂。或在六楼拿着厚厚的瑜伽,放下杂念,放下推想,不带功利企求,不假分别计较,静坐冥想,忘却自我,感应心灵的细微变化,以一颗静若处子的平常心,于品书中渐入悠然澄明的心境。或在九楼捧一本古代的诗集,心里默默的品味着千年的古韵,逐渐投入那委婉而深情的文字,历史淬炼出的风骨,感受真实而超越时空的空灵,开始迷恋浸到骨子里的清雅素香。
在图书馆,我感受的的只是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宁静自然。有时内心很奇怪的一种情愫,就是逼迫自己走到图书馆去。随意打开一本书,目光游离,在椅子上静静地坐着,偶尔闭上双眼,有如身处宇宙的飘渺,思绪飘飞,或许更明确的说是胡思乱想,但是却很有满足感和美妙的触觉。着实是独特的体味。“心鹜入极,心游万仞”。
大二相比小朋友太忙了,功课,社团,抑或其他外界的诱惑。于是周围的空气也变得浮躁起来。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当中,倘若要安静下来,去图书馆有时真是一种奢望。但是我一有空闲就迫不及待的跑到图书馆,给自己空虚的心灵寻找慰藉。即使已经很累,单单呼吸图书馆的墨香,心里就是觉得踏实,不会再对不起自己。
读书其实并不坏的,倘若有一杯清茶,偶尔听听音乐,或许再好不过。时间飞快流逝,在有限的大学时光当中寻求心灵的定居,让自己学会珍惜和留念,似乎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同学说,她看到桌子上丰盛的饭菜觉得很感恩。其实果真如此,我坐在图书馆时就想,这样一个上午,我也是很感恩的。
在图书馆陪伴的日子里,我或许正在不知不觉的褪去青涩的外壳,体验另一种平和的心境,在找寻如水般清平的别样美丽。
多少年之后,我依旧会在心底著文怀念图书馆这段如花岁月—— 朋友, 缅栀子,瑜伽 ,诗经,墨香,绿茶,轻音乐,涂鸦,还有大学灿烂的的青春。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