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散文·随笔·短信

从小学到高中,我的“霉运”老师

时间:2012-03-20 11:02:20     作者:零一分的晨光      浏览:10949   评论:0   

从小学到高中,我的“霉运”老师  

小学:  

一二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梁老师,很关心我的学习情况。有一次,语文课上要听写,由于我习惯慢吞吞地书写,几乎跟不上梁老师的速度。正当我着急和晦气的时候,站在讲台上的梁老师开口说:“班长,看看坐在你后面的那个同学写到哪啦?”于是,班长转身一股脑儿地瞅着我的本子,我紧紧地握着铅笔,发愣。顿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焦在我一人的身上。“她还没赶上。”班长回答。梁老师顿了顿,故意放慢语速,好让我赶紧把漏掉的字词补上。此刻,我的脸几乎贴到了桌面。  

回忆起这个片段,我觉得愧对这个老师,分析如下:  

梁老师出于好意想帮助我,却不料让我感到惭愧,这难免有“好心干坏事”的印子。因为我的缘故,分散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我实在觉得不好意思。现在,我认为梁老师在当时不应该在课堂上故意拖延时间,那样会耽误其他同学的进度,相反,她应该等到下课后找我聊聊,理解清楚我的学习状况,然后在班中开展同学与同学之间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学习辅导活动,这样才可有效地帮助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对学生非常坦率直白。爷爷也是小学的数学老师,只是他所在的那个学校离市区比较远,而那天,刚好由于学校课程的调动,中午没时间检查我做好的数学作业,便急匆匆地骑自行车去他的学校上课了。下午上课前,我把糊里糊涂地填满的作业交上去,心里异常恐慌。果然,第二天上数学课,数学老师“扣押”了我的本子,还在班上高高举起我那打着红色的大叉叉的本子,一页又一页地翻给学生看。那时的说法是,给学生提个醒儿。她大声地点出我的名字,居然把爷爷也“揪”了过来!我的双眼立即红润了,泪水哗啦哗啦地留了下来。直至现在,我仍认为,那时的我没有哭,只是流泪了。  

这个数学老师真正地把我对数学的热情打压下去了,以致后来一直打不起精神。有时候,在路上会遇见她,但始终没和她打招呼。我从来不认为当众宣布差生的作业情况,就可以给其他学生打“预防针”。这样的老师是可耻的。在差生身上,都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尽管有时候他表现得很自大。学生无论成绩或表现多么地不合老师的心水,老师也无权侮辱他!现在似乎把“差生”这个名号换成了“后进生”,很多老师也真正地把这类学生看作“后来者”,这是教育界的一大进步!不过,最近听到舍友说,他以前的老师跟班上的学生讲,某小学的校长在教训一个女学生时,也许一时气愤,便口出讳言秽语:“你以后再是这样,当鸡都没人要!”天啊,这真的是出自一校之长之口?!!那女生火冒三尺,冲动地抡起拳头朝校长的脸上打去……至于后来那个“顽劣”的女生被如何处置,我们不清楚,而校长由于后台较硬,依然堂堂正正地当他的风光校长。从行为上看,学生动手打校长,藐视校规校纪,确实需要教育一番。但言语上,是校长的过失!他依仗着自己的职权,竟随意侮辱自己的学生!这样的教育者,哪里有爱心可言?没爱心的教育者还算是合格的教育者吗?一个随意践踏学生尊严的教育者,于自身,就是一个莫大的耻辱!教育者的人格都有问题,试问培育出来的学生又会是怎样的?后果不堪设想。  

   

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苏老师,是个高嗓音的女老师。班上的学生都有几分敬畏她。有一次上课,她正情绪飞扬地念着课文,毫无疑问,我的鸡皮疙瘩又起了,真受不了她那把高而尖的嗓音。不料,苏老师猛地一抬头,随手拿起讲台上的粉笔擦向我扔了过来。我大吃一惊,本能地往右边侧了一下身子,于是粉笔擦从我脸旁飞过,刚好落到我身后正在打哈欠的男生的脸上。顿时,全班鸦雀无声。随即,她在讲台像头母狮子,大声吼道:“把粉笔擦拿上来!”那男生低着头,晦气地拿着粉笔擦走上讲台。他的左脸沾满了粉笔灰。  

苏老师实在有点野蛮味,学生不听课,也不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课是否有问题。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话虽然有点极端,但也不无道理。苏老师讲课的语言是刺耳的而不是令人愉悦的,首先她那足以唤起一层鸡皮疙瘩的高音调是否要改一改?讲课固然要有强烈的声波刺激才可以焕发青春与活力,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是,并不是任何高音调都使人精神抖擞!要上好语文课,语调和情感都非常重要。语气平和而不单调,情感丰富而不爆粗,这才能让学生心生愉悦。高水平的语文课,该是一场艺术课,可以给学生带来回味无穷的享受。其次,苏老师的行为是不当的。当众扔粉笔擦砸学生,“师表”何在?其他学生会怎么评价?这么一来,学生就认为这个老师只会发脾气、动粗,就不愿意亲近这个“凶恶”的老师了;学生觉得老师的权威不可动摇,在以后的学习中,即使对某个知识点有怀疑,也不敢否定老师的观点,于是将错就错;学生认为老师对于自己不顺心的事儿都可以用武力来解决,要是知道谁跟自己作对,动手打架也就名正而言顺了……然而,对于被打的学生,表面上似乎被老师驯服了,实际心藏怨恨,很难说哪天会复仇呢!当然,据我所知,那学生只是暗地里骂了几句,幸好没实际行动。再说,她“投标”的靶子是我身后的男生,而不是我!然而,当时的我却被吓了一跳,课后还心有余悸。如此没有安全感的语文课,怎么会使学生喜欢呢?避难都来不及了。  

   

初中:  

初三的语文老师是个“花俏”的中年妇女。一天一套服饰,打扮得很娇媚,却与她该有的年龄格格不入,这便使得我们学生产生一种反感,而不是赏心悦目。除此以外,她自个儿给全班购买了一本厚厚的教材全解,上课,她只带这本参考书和教材,并叫学生摊开参考书,跟着她一起念里面的解释……很快,一节课就这样地溜走了,完全没留下印象。至于我初三的语文学到什么,完全没印象,只记得语文老师很喜欢打扮,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她的穿着确实很让我们感到别扭。  

这个语文老师普通话挺准的,只是服饰不够简洁大方,这就不得不让她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打折扣。更重要的,她竟然照着参考书给我们“念”完了一个多学期的语文课!极少听到她的个人观点或者很新鲜的说法。这往往是学生最渴望听到的啊!学生崇拜有个性而不出格的老师。没有个人观念、过于装饰外表的老师必定会被“抛弃”。照着教参讲一些重点、难点,以增强权威度和准确度,这是可取的,但每一节语文课完全照搬“权威”,这既减损了老师的个人魅力,又使得学生倦怠不已。我细想了一下,这老师之所以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她本人就特别崇拜权威而不愿挑战权威。在她的观念里,教参就是课程的一切,内容是百分百正确的;二是出于职业倦怠的心理,不想费神去搞什么“新东西”,认为语文考试就是一张卷子,学生学得如何全靠自己的笔头,卷子以外的教育都是浮云;三是她也曾经冥思苦想着如何把课讲得更为生动有趣,可是偏偏自己的墨水有限,只好作罢。  

   

高中:  

高一的语文老师,每天上课总是西装革履、一本正经地呆在讲台上,极少走到“民间”巡游。当然,我第一个遇到的男性语文老师总体上没什么特别让学生“反感”的地方。但是,他那昏沉沉的语调不得不使班上的学生沉沉欲睡,甚至是甜甜入睡了。我们都在私底下议论,这个老师呆头呆脑的,完全没有魅力可言。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给我们讲李煜的《虞美人》时,还配了相关的歌曲当场唱起K来。伴着轻快的曲调,台下的我们也跟着老师大展歌喉,班上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真可算是语文课的奇迹啊!不过,奇迹具有“偶然性”,非“常性”,此后的课堂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他是我遇见的第一个男性语文老师,地位还算特别的,可是他那沉闷的教学言语实在让我难以承受。以前最爱语文课,一上高中,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觉得语文太闷了!说准确点,是语文课太闷人。学生睡眠原本就严重不足,再加上他那把昏沉沉的平调作为催眠曲,难免会一片倒。像他给我们留下特殊印象的那堂课,便是他一反常态地大展歌喉的时候,班上哪有睡神?由此可见,要想课堂活跃起来,教师首先就要反思,做好一番功夫才行!学生都喜欢音乐,喜欢有动感的东西,那么教师就要好好挖掘这方面的“资源”。若要分析,恐怕也有这几点原因:首先这位男老师的性格过于呆板。他是时候要创新一下啊,因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默默地在台下认真听讲的学生没有几个。教师平日可利用网络,寻求最新的资讯,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声有色地给学生讲解,那么学生则会像听故事那样专心了。其次,男老师的教学技能有待提高。这就是师范专业的基本功的具体体现,既然讲课的语言不行,日后就要加以锻炼。总之,语文教育并不局限于一个教室,一张讲桌,几排桌椅。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活动,然后和学生一起参与其中,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乐趣。可惜,迫于高考制度,要把高中的语文课讲得生动活泼,确实非常不容易,只有高水准的教师才能胜任!  

   

(凭着零零碎碎的记忆,带着对教育的丝丝不满,笔者尚且在此写下内心的感受。有失当之处,望老师笑而过之。最后,谢谢您的阅读。)

 

【编者按】:真实而尽显率性,作者颇有自己的想法,不过个别想法显得过于可爱。问好作者,期待更好。

 

                                ——责任编辑:且小七  2012年3月20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