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声啼哭,我们呱呱坠地,开始了人生如戏,梦似人生的生命札记。
(一)
春夏秋冬来回更替,人生四季依旧常青,回忆却似那绵绵不绝的流水,我成了水中的鱼,注定了彼此都离不开,所以选择了永远---from birth to dead!
不记得该怎么哭,忘了该如何笑,在彼此匆匆来去的人生历程中,我们一直扮演着对方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舞台上继续上演着同样的戏剧,只是主角的一换再换,带不来新鲜,却满是乏味。
在过去,我们曾经满怀激情的向前奔跑,追寻着那只属于我们的梦想世界,可到头来却是扑了一场空!
转身,离去的那一刻,才发现我们都变了,处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一片迷茫---不知该
何去何从。
于是奋力撕伤,未来变迁,现实却依旧残酷,你永远是你,我是否还是我呢?茫然……
(二)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人生如戏”这一似真理却滑稽的所谓“哲理”。而现在也已经习惯了坐在政治班里发呆,看着自己和形形色色的同学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不是学习也不是玩,只是一再地茫然.。未来的慨念也许并未能深刻到让我们惊慌失措吧!却很想告诫学弟学妹们一个浅显易懂却总被我们所遗忘的道理---要把握好时光努力学习,要不等以后后悔了就来不及了。
曾经以青春的狂妄叛逆作为安慰自己一再堕落的借口,尝试着找很多很多的理由去说服自己原谅自己,不让自己后悔,最终才知道那些只是自己用来搪塞自己、欺骗自己的借口罢了,是徒然!
高一的一个朋友跟我说“自己有点后悔来到这个学校读”的时候,我满怀心酸,却强颜欢笑地告诉他“既然选择了就从容地去面对,努力做到让自己不后悔”。原本以为自己也有这番豪情,可以很潇洒面对,话溜出口后却有顿觉自己的虚伪!
我们总该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一些代价,现实和我们开了一回很大的玩笑,我们都把青春投资成了叛逆与不羁的赌注,然而过了今天,却后悔不该,又无能为力。
难道人生,真的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么?
(三)
本不可否认,年轻是我们挥霍青春的资本,青春是我们经营人生的资金,然而我们却在青葱岁月里待人生如演戏,浑浑噩噩,毫无目的,实为苦哉悲哉!
于是,在花季,我们做着同样的梦想,怀着同样的期待,悠扬高歌,又黯淡神伤!
那到底是梦想的措手不及?或是自身的有心无力?优柔寡断,花非花,雾非雾,梦还算是梦吗?
对于高三,其实是很畏惧的。在创网和榕树下进行创作的日子里,看到了很多有关“高三”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莫名的忧伤----《黑色高三》、《生死边缘的挣扎》、《在高三遗弃了青春》……如此显眼的文题真的令我不得不畏惧。但至少我还是清醒的,我清楚我们大家的梦想早已被所有人锁定了是在读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很多人会来到学校读那些所谓的“书”,只因为我们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梦”。在执着的梦想下,我们都只有屈服,被迫也从容地去相信:高三,我们会长大、变成熟、更稳重。
年少轻狂,注定坠落?注定颓废?试问何必和自己如此过意不去呢?处在应试教育下的我们又有什么能力去挣扎呢?
所以很多时候,即使我内心对高考制度有多么的不满,到了最终还是屈服。有时候觉得看“沙漠之鱼”的文字是一种享受,至少他够胆用很多支离破碎而又铿锵有力的文字去诠释了对于现实的许多不满,然而我也很诧异于他在高考结束后向发朋友发的的牢骚---如果我考不上我就去死!
于是当我在腾讯网看到2007年各批次高考录取分数线时,只是一阵目瞪口呆!麻木般望着屏幕上的分数线,对梦想的遥远感到了茫然。可亏我还是个做着大学梦的孩子啊!
突然很恨自己,生平第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卑,我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小孩在接受教育一样,我责怪自己:为什么可以和蒋方舟在同一个全国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就是不能和她一样在学习上取得一丝丝辉煌的成就呢?究其缘由,我想那都是我自身的原因吧!不是吗?
晓楠说“父母的投资只是给我们留下了生活的烂纸而已”,再多的不满又怎样?再多的痛恨又如何?反正都已经被上了枷锁,又何必挣脱呢?我相信泽敏学长说的“还有一年呢!你少担心拉!”我也坚信晓滨说的“一年能改变什么你知道吗?相信我,一定能考好的。”所以决定了,高三一年,带着自己的梦想,亲人的期望,朋友的支持,用自己的半条命在高三这一年和高考赌一回!
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累,有点虚脱之感,却不愿倒下。或许高考在冥冥之中是一场胜负已分的无硝烟战争吧!未来!到底是高三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高三呢?
(四)
不想否认那些已逝光阴为过去增添了多少的情趣以及回忆。无可厚非的过去一直都是那么地唯美,要不我们也不会一直沉沦在记忆的泥潭不可自拔,甚至一度的颓废、堕落。
或许过去真的是一种让人无奈的际遇,对过去的依恋是因为付出了太多,所以才会渐进形成一种依赖。毋需去遗忘,尽自己的努力在勿勿的时逝中淡忘过去,把一直束缚着自己的枷索打开,徜佯在过去的记忆长河中释怀自己,让自己去超脱!
沙漠之鱼说 “ 时间这令人发指的东西,总是这么无情的掠夺我们的一切,这一秒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它却已成了回忆,而我们还来不及回忆,却被迫使不得不去遗忘,时间总是不允许我们去回忆,就如我们说好谁都不会遗忘,如此信誓旦旦,但却在念念不忘中逐渐地遗忘了,想不到,最终一切还是输给了时间……”
过去美好的往事,却总让人心有悸动;曾经心酸的回忆,是否再也没有追溯的必要了?再悲壮的挽歌,是否再也唤不回已逝的光阴和经历了?过去又是这样让人倍感空虚!
也许当一切早已不在,天空的颜色也会逐渐黯淡下来,那个时候,我们就不用再无谓的呐喊了,毕竟过去了,一切都会有新起点。曾经承诺过的永远,不要念念不忘,永远其实也就是那么一瞬间,承诺虚无缥缈。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美好的故事终将成为过去,要相信花有重开日,情无待返时!在记忆海洋里,为自己拥有过的际遇而自豪,回忆会是彼此都难以忘怀的资本,只要自己知道在匆匆流逝的时光中,我们都不会忘记成长的路上留下过对方的脚印就足够了。
(五)
很喜欢一个朋友QQ上的个性签名——我们都是爱笑的孩子,最终却哭着离去!是无奈?还是本该?
不禁发问自己:是否应该无病装病?是否没事还要呻吟一回?是否现实真的有那么无奈?是否哭着来就能笑着离开?是否笑着来就会哭着离开呢?是否离去了还能记住?是否记住的还会忘记?
晓滨告诉我他要做到让朋友们都对他没话说,要在他们心目中占据很大的位置。莫名其妙的,我感觉做人真的很累,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要面对的事情很多,要承受的痛苦也很多,很多事情都好象早已经被订格了一样,尾随着我们一直不离不弃!就像他说的,他不想别人说他可爱,那让他觉得恶心!我想这就是各人各的烦恼吧,有的想可爱点,有的想成熟点,那到底是可爱点好?还是成熟点好?如果让我选择,我想我会和他一样,选择成熟吧,毕竟那足以印证我的成长足迹。最终,我在晓滨丢来那一句“你不乐观”后突发奇想了那么一个诡异的观点----既然小四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那么成长或许就是忧伤中那点疼痛吧!
然后看到萃潇洒地在我空间留下了“有些话说不出口,有些事莫名其妙。成长吧,距离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东西”的评论,“遗忘,回首,淡然”,坦荡荡!是自己太过于强求,是自己太过于自作多情,本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何必那么努力期待他们相交的那一天呢?这一端你苦苦等待着没结果的结局,何不到那一端去开始新的旅程呢?
洒脱,也许能成为生命中的又一道风景线!于是,我看到了,梦里,花在开……
个人简历:(本人联系邮箱guitao111@126.com,联系QQ:313090720)
翁桂涛,喜欢用凌乱的文字拼凑自己的心情故事.从高一开始写文字,作品常发表于区刊、街道教育报、校刊以及榕树下、创新作文网等知名文学网,任学校文学社社长和通讯部部长,任职期间把文学社推到“广东省优秀文学社团”层次。;另在参加过的全国性作文比赛中,都获得不同层次的奖项:
《我的那些“花儿”》在第八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有风的夜》在2007世纪杯校园文学艺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六月的雨》在第四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中获得银奖
《废墟中的挣扎》在第七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中获得金奖
《青春日记》在第三届新思维写作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曾经的“笔记”》在第一届“我的作文我做主”全球华语少年写作大赛中
获得特等奖,作品收录在《优秀华语少年作家》,并被华语少年作家网评为“2007年优秀华语少年作家”
《废墟中的挣扎》在第二届“我的作文我做主”全球华语少年写作大赛中
获得特等奖
《歌颂潮汕》在联通杯首届汕头市文学创作大赛中获少年儿童组三等奖
《青春絮语》发表在2008年1月1日的《广东招生考试报》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