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动感校园

回到记忆深处

时间:2016-07-12 22:07:35     作者:杜英学      浏览:10625   评论:0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

将过去和现在连结起来的便是那绵绵延延的记忆。

  大概每一个人完整的一生就是一帧帧记忆片段组成的,过去、现在。在我看来,记忆是不涉及将来的,即所谓未来式的东西是不能以具体化的记忆存在于脑海的。所以,我想,人这一生大概只有过去和现在。将来是作为记忆的外延而独立存在的,由想象加以描绘从而以其独特性标榜其自身。但是,能够被称为记忆的东西却仅仅以其自身的过去时而拥有重量,得以在我们的大脑中占据大部分。

  说到底,记忆这东西大部分出自人的自觉。我以自我的知觉,觉察自我的存在。

  我在我小的时候,大概也想过快快长大之类的事情。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一种怪异的快感,因为只有在我小的时候,我才会有这种快快长大的强烈的念头,而实际上随着年龄的日增,我又时常念叨时间过得太快。这种矛盾性,我想在美学中能够得到解释,即距离对人引起的美学的体验,这里的距离不仅仅指物理上的距离,它还包括具体量化的时间的长度,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便是一个个具化的时间长度,人们在幼年眺望青年,又在青年回望幼年,这便是引起我们产生美的距离。所谓的距离产生美,便是这么一回事。但我想,引起我们对过去的怀念的不仅仅是由于这种美的距离,还由于我们自觉接受来自外界刺激的神经反应,即在特定的环境中,我们的神经中枢将这种刺激传送到储存着我们记忆场所,继而引起我们的情感的变化。

  这足以解释为什么当我再次回到小学校园的时候,相关的记忆会像潮水般涌来,这里既有小学校园那种特定的环境,又有产生美的距离。我想起我曾经是小学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邻居眼中的好孩子,还有那些我曾经乐此不疲的游戏和一度为之努力的老师们的夸奖。这种纯粹性,大概伴随着我整个小学时代,为追求某种意义上的满足和快感而努力的纯粹。所谓不忘初心是极其困难的一种追求,因为人的成长性和阶段性常常促使我们做出各种改变和适应,还有各种各样的外在的客观因素也会从中作梗。但是,这不是说迫于现实,我们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人的成长性也赋予了我们极大的可塑性,即某种不断自我完善的自觉,只不过大多数人失却了这种自觉性,从而久久地困惑着。

  我也曾经幻想过说想要再次体验回到小学那个年龄再次体验一回小学时代那种单纯而又充满好奇心的感觉。但是,我又自知不可能,这种矛盾性久久地缠绕着我,我想又不止我一个人,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恐怕也会有这样的困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大概过去了的只能在记忆里存活,因为一旦失去了这种产生美的距离,即当下和过去的距离,这种美便不复存在了。换个角度,倘若我没有现在这种自知自觉,即使过去再重来多几次,也无补于事。

  所以,人最好的状态莫过于自知岁月有限,而自觉珍惜。

  时间造就记忆,这想来不难理解。但是时间作为最为客观的因素却是不容掺假和期望它作出丝毫妥协,所以归根结底,我们所希望改变的其实并非时间,而是记忆本身,亦即自我。我们都拥有某种程度上的创造未来的能力,这就是佛家所谓的因果循环一说,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这不是夸大自我,而是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行为将会造就什么样的结果,从而认识到自己所为的重要。

  活在当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活在记忆里。我们在记忆中得以自知自我活过的痕迹,倘若记忆失去这种持续性,恐怕我们的存在就得以克丽丝所写的日记本的形式来证实,因为如果不是这样,我们或许就会像克丽丝那样在二十四小时之后,昨天的所作所为全部荡然无存。没有记忆,就没有过去、将来。

  我思故我在。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