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散文·随笔·短信

秋醉八面山

时间:2008-09-20 10:58:38     作者:蒋任南      浏览:17737   评论:0   

蒋任南  

秋阳艳艳的,将远山近峦涂抹得水彩画般鲜明。八面山像绵绵罗霄山脉尾端嵌缀的一颗绿得发亮的翡翠,落座于资兴、桂东、炎陵县相互接壤的崇山峻岭之中。那海拔两千余米的山巅,巍峨雄奇;那山腰部翁郁苍翠的原始次生林,银浪飞舞,绿漪涟涟;墨绿的竹林,如郑板桥尺牍泼墨,游刃有余,洋洋洒洒,一壤接一壤;又如孙子兵法列布的兵阵,剑戟林立,森森严严;遍布的灌木和乔木交错林间,这岭一块,那山一砣,峰峦之间,遥相呼应,编织成经线纬线纵横穿行;远望墨绿相间,围绕有序,再加其众多红枫侧隐其中,诸葛孔明“八卦”图般分布,令人叫绝。八面山绵亘数百里,缀众多山岭役其为翡翠的绿珠,绿得气势非凡,绿得让世间名山大川嫉妒发痒。八面山春有春的韵味,有人说她是一位秀色可餐风度翩翩的少女,诱使游人醉迷其中,乐而忘返。八面山夏有夏的风情,有人说她是一位风姿绰约桃花灼灼般惑人的少妇,千种风情万般神态,撩拨游人神魂颠倒,乐不思蜀,掉入情井中不能自拔。八面山冬有冬的风骨,有人说她是一尊镂刻细腻傲傲而立的巨型像,日照雪景之时,游人皆惊叹,“好一座富士山壮观雪景也!”而八面山之秋,窃以为,湘南名胜独具一格的绝色处,俨然一位年愈古稀笑傲江湖海纳百川般气质的仙翁,游人涉足其间,继而宿山几日,不被那山情水意树韵民俗弄得痴痴迷迷才怪嘿。 

秋色正浓时,驱车从资兴市的烟坪乡政府出发,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逶迤盘旋而上,车在树荫林巷中蜗行,像一叶轻舟荡漾在茫茫的绿漪中。绿意撩人,山风习习,山下还暖烘烘的,这里已觉凉意。碧绿的竹尾,不时拂扫着车身,作揖般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随着一个个山峦的爬过,海拔已是千米之上了,山势更加陡峭险峻,林木却未减分毫,而且还有更加浓密之势。过得一个山坳,一处处凹垅里,竟散居着众多的自然小村庄,干打垒的斗墙,屋脊盖着青色的瓦片,苔鲜覆盖着,泛着青绿;小村庄背后是修竹茂密,前面是棕榈密匝匝的萦绕溪边……耐不住诱惑,停车觅景。沿着片片青砺山石铺就的山中小道,跨过麻石拱就的小桥,就到了一个栅栏围就的小村寨,一条黄狗远远的吠起来,在山间回荡得很响很脆。一只黄白相间的小花猫眯缝着眼,匍匐着晒着秋阳,懒倦之际,闻听响动,“喵― 喵”的还叫几声,声音怪甜的。溪涧流水淙淙;泉水般清澈,砂粒一览皆清。那些古朴的旧房中,还偶尔剥离出一两处风韵犹存的“吊脚楼”;还可看到一些散居田间地头的“瞭棚”,杉皮盖顶,木板钉就,木柱支地,颇似简陋的“吊脚楼”。因栅栏紧闭,我们不想打扰山寨村民,正欲返身时,一座“吊脚楼”的门楼吱呀一声,探出一颗小脑袋,继而两颗、三颗,对我们瞄了瞄,打量一番,大约西装革履的我们,引起了他们的好奇。陌生感消失后,这群小家伙一哄而出,逗小狗小猫去了。又一处门楼响,这回是一张俏丽的脸,对我们打量了几秒钟,她右手拎着一个精巧滑亮的棒槌,左手端一盆衣物,然后袅娜的朝溪边走去,脑后的辫梢来回甩动,这是一个约十六七岁的村姑,随着身后咚咚的脚步声,消失在绿荫覆盖的溪边…… 一幅“小桥流水人家”映衬着“村姑溪边浣纱”的山野情绪画卷就和着山绿润笔浸纸自然进人丹青去了。                   

迎着绿浪竹风,车子继续往顶寮村爬去,林木渐稀,村落渺渺,满目已是矮墩墩的山茶树和木荷树,山风呼啸着,红红的树叶飞舞着,地上已是如锦缎般柔软,黄黄褐褐,霞光射来,灿灿的散着金黄,这里颇有些许秋色。车道经过翻山越岭,又渐趋平坦起来,这里已是1900余米境地了。袅萦的云雾和着秋意,款款地簇拥过来,山在云中畅游,时而跃入云之峰谷,时而抛上云之浪尖,虚无缥缈的跌宕起伏。随着一阵萧萧秋风的光临,云雾驱赶得丢盔弃甲,逃遁得无影无踪了。登高眺望,远山黛绿中掺渗着青霭,既朦胧,又有些清亮,频频遥呼而来,似万山来朝之势。雄踞与桂东接壤的大丫山,白云飞逸,与八面山相依相偎,难舍难割,葫芦形的山势,俨然如八面山“仙翁”飘带上连缀的“酒葫芦”,实为奇观。往北放眼凝眸,烟波浩淼的东江湖绿碧映天,镜屏般清丽。乍一看,平畴广野与青峦紫萝相映发,青山列屏,屏山献青,画峦滴翠,丝毫未有秋之萧瑟之感,倒有秋意倒转春意缠绵之意。                                            仰望那海拔2000余米的山峰,这里已无路可登,绵延的冬茅草摇曳着穗絮,荡漾着,波涌着,发出低声的秋天呓语,仿佛在诉说着她那不平凡的过去。那峰顶在解放后的二十几年间,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上面有每天24 小时从不间断观察的“防空哨”,为内地人民的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争的硝烟已逝,和平的钟声敲响过后,“防空哨”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美好的记忆,然而,这历史的遗迹依然萦绕在人们的心中,当地一些“当年英姿飒爽”现在“两鬓斑白”的老哨兵,还时不时上去看看,遥忆当年的“战斗岁月”,仍眉飞色舞,尽管攀山气喘吁吁,却乐此不疲。看着那白花花的茅絮,犹如八面山“仙翁”满头的银发,历史的痕迹刻画得栩栩如生;那飞扬的絮花,就如八面山“仙翁”迎风抖动飘逸潇洒的髯须,岁月的苍凉在这里显露得朴实无华。
   
随着秋色的幽暗,我们驱车往资兴、桂东交界处的桃辽、脚盆辽驶去,这里车道开始盘旋而下,约摸半个小时,车道已止。据说前面不远处,有“国宝”银杉群,我们徒步登山,在一伐木工向导的带领下,沿着崎岖的山道,涉过干涸的溪流,踏过齐人深的茅草棘篷路径,穿过看山老人居住的“木屋”,还攀登了一百余米的陡山道,就来到了银杉的聚居地。眼前霍然一亮,标标准准,清清秀秀的银杉群竟是亭亭玉立于一个山垅里,有的单体修长,树梢直指蓝天;有的如连体婴儿,搂抱互拥,枝桠交错;还有的是三、四株一围,活像一个小家庭,密密匝匝,不透气息地挤在一起,肩并肩,手挽手,向上伸长着,崭露头角,那枝桠黑褐色,缀着密密麻麻两边分的针叶,如篦如梳,绿青碧透;那结实的树干,黑中透褐,俨然一位身躯健壮的小伙子,正在日新月异的拔节成长。遥望处,棵棵似绿伞,株株献翠意。大约有几百棵,排列于山洼处或陡峭壁隙中,气宇轩昂,绿势浩茫。据专家们考证,迄今为止,除贵州省道真县的银杉群落外,这里也是我国另一大银杉群落。银杉因线状叶背面有两条银白色的气孔带,在微风中银光闪闪。银杉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遗濒危树种,也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植物,在气候学、地质学等方面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有“无字气候史书”之称,又有“活化石”和植物中“大熊猫”之誉,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植物。我抚摸着那龟背般硬朗的树身,深为那长年躲在“深闺”默默无闻而扼腕叹息,又深为那娇美的身姿和俏丽的面容而折服,更为那湘南群山中竟有这闻名于世熠熠生辉的瑰宝而骄傲!天幕抛洒,山垅里更黑得快,我们摸索着下山,高一脚浅一脚,很是艰难。突然,后面银光烁烁,路径依稀可辨,我以为是月亮挂上了树梢,往林缝中挤望,月儿无影。再定睛一看,原来银杉在微风中翻漾,正闪着粼粼银光。啊,好大一片银光,“银杉”其名果然名不虚传。这不就是八面山“仙翁”的银眸亮眼么?!   

一路上,随行的乡广播电视站的同行,在给我们诉说着八面山的珍奇轶闻。八面山生长的珍贵树木已达20 多种,有钟灌木、杜仲、福建柏、银杏、青钱柳、红豆杉、香框、楠木、银鹊树等,在野猪窝一带,还有一片200余亩的千年古树—— 南方铁杉,挺拔雄姿,争奇斗艳,令植物学家惊叹不已。林间有香菇、木耳供人野餐,还有烟坪的玉兰片经常成为宾馆酒楼宴席的佳肴,让人常品常鲜。有咕咕鸣叫的石娃为人解闷,有娃娃鱼哭喊得让人揪心顿生怜爱之情。那形体怪异的方竹呈正方形,桂东县和资兴市一些老艺人在竹上刻诗作文,畅销山外。山上林间又密布蕨苗,秋冬季,当地村民刨挖蕨根,洗净捶打,过滤沉淀,将淀粉晒干,然后精制包装,“八面山”精制蕨粉就运往了广州、深圳及港澳市场。密密的林间,还生长着人参、七叶一枝花、老虎尾等药用植物,采药老人常常在秋天留连此处,攀岩附藤,飞沟越涧,荡壁悠崖,苦中有乐,乐而忘返。时常出没于岩崖树丛间的短尾猴与进山的人们嬉戏,搔首弄姿,扮着鬼脸,令人捧腹;山牛、山鹿、乌獐、青羊等时常在山间腾跃奔驰不停,连珍稀的金钱豹、华南虎也时常光顾林间;至于那在森林里栖息婉叫的相思鸟,更是一道迷人的风景线。相思鸟又名红嘴鸟,因喙和脚着红艳丽而得名。相思鸟羽毛丰润,体态轻盈,小巧玲珑,行动敏捷灵活;鸣声婉啭,,娇声啼语,悦耳动听,诱人心驰,是我国著名的观赏鸟。据说,古时一对青年男女自由相爱,意欲结为夫妻,后因双方家族家长反对,遂不成婚。于是,忧愤之余,青年男女用一根红绸丝带,双双自缢林间,后变成伉俪的相思鸟,日日夜夜鸣叫于山林,如歌如泣……
   
下得山来,踏在八面山脚下的土地上,从八面山发源的永乐江,汩汩的流淌,像源源不断地往“仙翁”把盏的酒杯斟注,我顿时感悟到了“仙翁”酒后的魅力,那淳正的酒香溢满着广袤的森林,森林发出昵喃的呓语;那“酒葫芦”在茫茫夜空中已茫然无踪,只有夜空的星星在眨着惺忪的醉眼;万籁俱寂,只有夜莺在“仙翁”的面颊上轻唤几声,“仙翁”依旧默然;群山也醉了,只留下隐隐约约的暗影。
   
醉了,秋醉八面山……  

通联:湖南省资兴市晋兴路西边村马路边154号信箱  

作者:蒋任南(湖南省作协会员  中国自由撰稿人)  

电话:0735-3331694   13786567808  

邮编:423400  

                       2008-9-20    

   

   

 

 

责任编辑:
上一篇: 石街路 回到列表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