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文摘 > 感天动地

感天动地

  • 有这样一位校长

     他矮,胖胖的。他所在的中学,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在绵阳周边非常有名。学校教学质量高,连续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因此周围地区的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里送。人数最多的班,有80多名学生,最前排的学生几乎坐在老师下巴前。地震来临时,他正在绵阳办事。大地震动,他站不稳,只好与学校的总务长互相搀扶着。手机打不通,电话断了,第一波震荡过去后,他立即驱车往地处重灾区的学校赶。他开得飞快,路上一句话也不说。他惦记着学校那栋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心里最怕的是那栋楼出事。20世纪80年代,建设那栋楼时,学校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断断续续地盖了两年多。到后来,没有人敢验收这栋楼。新的实验教学楼盖好了,老师和学生都不愿意搬进去。谁都知道,没有人敢验收的楼,建筑质量是什么样的。当时,他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别人不敢搬,他只好带头搬进去。搬进新楼时,新楼的楼梯栏杆都是摇摇晃晃的。灯泡各式各样,参差不齐。教室本应雪白的墙上,除了底灰,什么都没有。后来,他当领导了,下决心要维修这栋楼。1997年,他把与这栋新楼相连的厕所楼拆除了。因为他发现,厕所楼的建筑质量很差,污水锈蚀了钢筋。他怕建筑质量不高的厕所楼牵连同样质量可疑的新楼,所以要求施工队在一楼的安全处重新搭建了厕所。这样,虽然在高层教室上课的同学上厕所不太方便,但是孩子们安全。1998年,他发现新楼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他非常生气,找了正规建筑公司,重新在楼板缝中老老实实地灌注了混凝土。1999年,他又花钱,将已经不太新的楼里那些华而不实、却又很沉重的砖栏杆拆掉,换上轻巧、美观、结实的钢管栏杆。接着,他又对这栋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要求,重新灌水泥,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他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15厘米。这栋实验教学楼,建造时才花了17万元,后来光加固就花了40多万元。学校没有钱,他就一点点向教育局要。他修楼的钱就是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5万元“化缘”而来的。教学楼时刻要用,他就与施工单位协调,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16个教室的楼修好。对新建的楼,他的要求更严。楼外立面贴的大理石,只贴一下不行,他不放心,怕掉下来砸到学生,于是让施工者在每块大理石板上都打四个孔,然后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因此,即使是像此次大地震带来的剧烈震动,教学楼里的大理石面也没有一块掉下来。他知道,教学楼不建结实,早晚会出事,出了事,没法向学生家长交代。他不是没有见过出事的学校,有的学校墙没弄结实,倒塌砸到学生;有的学校没有组织好疏散,发生学生踩踏事故。他不能让这样的危险降临在自己学生的身上。于是,他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他会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孩子们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疏散时两个班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会错。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孩子们早已被事先告知。孩子们事先被告知的还有: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学校紧急疏散时,他让人计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权当是娱乐。半大的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认为这是多此一举。有人也提出反对意见,但他坚持。后来,学生和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井然有序。他对老师的站位都有要求。老师不是上完课甩手就走,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站在适当的位置。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是: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下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都是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他认为适当的位置是:各层的楼梯拐弯处。老师被要求站在那里的原因是,拐弯处最容易摔倒人,孩子如果在这里摔倒了,老师毕竟是成人,力气大些,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孩子。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他管得严,集体开会时,他不允许学生拖着自己的椅子走,要求大家必须平端椅子——因为拖着的椅子会绊倒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前面倒的人,还会往前涌,所有的踩踏都是这样发生的。那天地震,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的、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房门。地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老师们说,事后他们想想自己喊出的话,都觉得矛盾和可笑。但他们当时的心情,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摔倒,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学校的要求行事。强烈的震动使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站都站不稳,于是就抓紧黑板跪在讲台上,但也没有先于学生逃走。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怀孕的老师同时下了楼。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共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剧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师的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他从绵阳疯了似的开车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孩子,都挨得紧紧的,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维修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栋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700多名学生和老师。老师们向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也没事。后来他说,那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忍不住哭了。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都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都噙着泪水。这个学校的老师工资并不高,平均月收入1126.78元。学校的墙上写着:“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那时,在大震后分布四处的伤亡数字尚在统计中。学校墙外的镇子上,房倒屋塌,求救声一片。但是这个镇里的一所中学,却在大震之后,把孩子们带到了家长面前,告诉家长,孩子连毫毛也没有伤一根。他叫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的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    本站声明:       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9-02-02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62
  • 谢谢你借给我一冬的温暖

    那张50元的纸币已经在掌心里捏出了汗,走过第一个摊位,第二个,第三个……他已经在这条小巷子里走了一个来回,嘴唇抿着又松开,松开又抿住。肚子发出“咕咕”的声音,不是听见的,他感觉得很清楚。10月末的夜晚,北方已经到了零度以下的温度,饥饿带来加倍的寒冷。寒风中,他把身上并不太厚的衣服裹了裹,下定决心一般,在那个玻璃窗外停下了脚步。灯光下,他年轻的倦容清晰起来,很老实本分的一张脸,只是此刻的眼神是游移的。敞开的橱窗中,一个50多岁的老妇人正在利落地擀着面,旁边的锅里热腾腾的蒸气蔓延开,迅速潮湿了他的目光。他又下了一次决心,转身走进旁边敞开的门,甚至没有察觉钱在自己的手里,已经握成了团。新的一把面抻开来放到锅里,老妇人转身热情地招呼他,小伙子,吃面吧。嗯,要一碗面。他说,又小声重复,一大碗。然后他找了灯光微微暗淡的角落坐下。马上好马上好。老妇人飞快地盛了一碗面汤端到他面前,看你冻的,脸都紫了,晚上寒气重,也不多穿点,快先喝碗汤暖暖。带着责备的温暖笑容,让他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母亲说话,也是这样的口气……他低了一下头,握着纸币的手飞快藏到了桌下,那一刻,他几乎想要站起来逃跑了,可面汤的味道却飘过来,袭击了他。他太饿了,又冷。他太需要一碗热腾腾的面。这条街上的面馆并不少,他观察过,店主大多是中年人,只有她上了一些年纪,温和的眼神里充满真诚,没有一般生意人的精明。或者,只有她不会防范,所以他选择了她的面馆。老妇人不再看他,已经转身去照看那锅已经散发出浓浓香气的面,他再也等不下去,迫不及待用力喝了一大口面汤。一股暖意顺着喉咙流遍了全身,这引发了他更加强烈的饥饿感。他决定不再多想了,对自己说,这也是没有办法。面很快端了上来,满满的一大碗,放到桌上,老妇人又送上来一盘拌好的油辣子,说,这是专为我闺女准备的,她吃面,离不开辣椒,吃了驱寒开胃,要是不怕辣,你也放一点。他应着,拿了小勺添辣子,手却莫名地抖了一下,才想起,手中还握着那50块钱。匆忙地塞进裤兜里,依旧没有抬头,挑起面来让散发的热气遮挡着自己的目光。面汤是免费的,可以再续。老妇人拍拍手,不再同他说什么,转头招呼其他顾客了。面很筋,细,不粘连,很像出自母亲的手。他大口地吞咽着,再来不及细细品尝味道,只想快点吃完离开。过来给其他客人送面的老妇人看到他的吃相,又笑,慢点慢点,别噎着。终于把最后一口汤喝下,他擦了一下嘴站起来,说,多少钱?3块。老妇人笑眯眯地看着他,吃好了?嗯。他又低低地应了一声,把裤兜里已经揉成团的50块钱拿出来看也不看地递过去,给。老妇人把钱接过来,展开,并没有怀疑什么,依旧微笑着说,这么大的钱啊,小伙子,换张零的吧,不好找呢。说着,把钱递还给他。没……没有零钱。他不敢抬头也不去接钱,声音更加慌张起来,感觉到脸也发烫了。真的没有零钱吗?老妇人又温和地问了一声。他几乎没有勇气回答,只是不住地点头。那,我找给你吧。老妇人却没有再继续说什么,转身去给他找钱了。他的目光飞快地跟着扫过去,忽然瞥见桌上的一台验钞机,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但老妇人似乎忘记了那台机器,没有检验那张50块钱的真伪就拉开抽屉放了进去,然后,一张张朝外拿零钱。他感觉到时间仿佛凝固了。终于,老妇人拿着一把零钱朝他走过来,说,小伙子,给,数一下,47元,看对不对。不用数了。他几乎是一把把钱抓过来,转身冲出了老妇人的小面馆。跑出去好远,他才停下脚步,冷风穿过夜晚的街道吹过来,他发觉自己竟然出了一身冷汗。慢慢摊开掌心里的钱,10元的、5元的、2元的钱,新崭崭的那样有质感,不像他给她的那张,软塌塌的,图像模糊,可当时,她竟然没有看出来那是假的。那是他帮人做了三天搬运工的报酬,是他仅有的一点钱。他来城里快一个月了,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带的很少的钱也花光了,最后碰上搬东西的活,就三天,干完活领了钱拿去买吃的,钱却被店主扔出来,他还被人骂了一顿,说他拿假钱骗人。而他想回去找人都不知道应该找谁。就那样晃荡了一天,他快饿得撑不住了,才选了那个地方,可是,她竟然真的被他蒙蔽了。  本站声明:       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9-02-02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64
  • 生命绝唱

    “淑秀、淑秀、淑秀……”一阵阵声嘶力竭的呼喊声在一片废墟上回响,一个关于妇女主任的动人故事在荆楚大地流传。温家宝总理轻轻地对她的孩子说:“给你妈妈上坟的时候,别忘了替我给她上炷香。”“她很热心,总是帮人排忧解难。”“她是个好人,平时对人热情,总是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如果没有她,我们肯定都已经死了。”……2006年7月16日,在这片被洪水洗劫过的废墟上,村民们已经连续寻找了一天一夜,他们不停地寻找、不停地挖掘、不停地呼喊着同一个名字——陈淑秀。这个36岁的村妇女主任,是全村人的救命恩人。而在那场洪水之后,乡亲们却一直没有找到她。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究竟发生了什么?在那场噩梦般的洪水中,年轻的陈淑秀究竟去了哪里?她到底是谁?她为什么会牵动着这么多人的心?                                      洪水突袭小山村   2006年7月14日,湖南省资兴市突降特大暴雨,导致山洪暴发。这场被气象部门称为500年一遇的洪水伴着倾盆大雨来到了一个叫昆村的地方,正悄悄逼近尚不知情的村民们。平时,这样的大雨在南方的夏天并不稀奇。晚上十点多钟,村民们都陆续睡觉了。窗外的暴雨,驱走了连日的炎热,让这个夜晚格外凉爽,辛苦劳作一天的村民们睡得格外香。夜里12点,特大暴雨已经持续下了三个多小时,并且越下越大。睡梦中的人们并不知道,此时持续了近三个小时的特大暴雨已经引发了山洪,洪水正在飞快地上涨!一场将让他们终生难忘的灾难,正异常凶猛地向他们袭来!洪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快速上涨,只消片刻,汹涌的洪水就会把这个坐落在山坳里的村庄完全吞没!而此时,村民们如果再不逃生,就无论如何也来不及了。可是,还在熟睡的村民们根本没有察觉这一切!“快起床啦,发洪水啦!”“乡亲们,快起床啦!”一户户村民被雨中传来的声音唤醒,推开门,他们看到一个瘦弱的身影在倾盆大雨中挨家挨户地砸门,通知乡亲们赶快逃离。她浑身已经被大雨淋透,在洪水和泥浆中,踉跄着奔走呼喊——她是昆村36岁的妇女主任陈淑秀。就在洪水即将吞没村庄的生死关头,是她挨家挨户地告知了危险的来临。惊恐万分的村民们这才发现,迅速上涨的洪水马上就要把他们的村庄淹没!一名被救村民回忆,刚刚从屋里跑出两米远,家里的房屋就倒塌了。如果不是陈淑秀叫醒他们,他们全家一定逃不出来。                                     救一个算一个,救一户算一户被陈淑秀从睡梦中叫醒的乡亲们,飞快地向山顶跑去,洪水就在他们身后紧追不舍。此时,陈淑秀已经带领第一批群众转移到了山上的安全地带。可是,还有几十户村民没有上来,他们是不是还在睡梦中没有醒来?陈淑秀决定再下山去看一看。可此时,洪水还在迅速上涨,这一下去,就有可能再也上不来了!村干部劝已经疲惫不堪的陈淑秀不要去了,洪水太大了,太危险了。而陈淑秀却看了一眼不远处被围困在水中的村子说:“救一个算一个,救一户算一户!”陈淑秀没有听从同事的劝告,再一次冲进了暴雨和洪水中,继续挨家挨户地去呼喊还不知情的村民。狂风裹挟着暴雨,劈头盖脸地似乎想把所有人都卷进奔涌的洪流中。村里的乡亲们已经全部向山上跑去,洪水在他们身后飞速地吞没了一间又一间房屋。此时,如果晚走一步,就有可能被凶猛的洪水冲走!陈淑秀是最后一个向山上跑去的……一夜的暴雨过后,天终于亮了!当村民们看到眼前的一切时,完全惊呆了!一夜之间,他们的家、他们的村庄在洪水中变成了一片废墟!更可怕的是,许多人都没有找到自己的亲人。陈淑秀的丈夫在人群中逢人便问:“有没有看到陈淑秀?”可人们都摇摇头,说没有看到那个最先通知大家远离危险的熟悉的身影。村民们发现,洪水过后,全村有10个人下落不明,其中包括陈淑秀。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很可能意味着一个谁都难以接受的事实。“她不会出事的,她一定没事。”很多村民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着。没有人相信,那个在洪水中把全村人都叫醒、救了全村人性命的陈淑秀,自己会没有逃过这一劫!乡亲们都不相信!许多人说,也许陈淑秀逃到了另外的地方,没有和咱们在一起;也许她被压在了哪里,被困在了哪里,正等着咱们去救她……于是,大家开始寻找,寻找他们的救命恩人,寻找他们年轻的村妇女主任。                                           最后一幕   一天一夜过去了,毫无线索。陈淑秀年迈的母亲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常常失声痛哭。而陈淑秀10岁的儿子,总是很懂事地去安慰外婆。因为他相信,妈妈那么疼他,不会丢下他就这样走了。全村的乡亲们也不相信救了他们的陈淑秀会这样离开。可是,接下来村民李日秀的讲述,让大家顿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那一夜,她是最后看到陈淑秀的人。那一夜,当把村里的乡亲们全部安全转移之后,陈淑秀最后一个向山上跑去。可就在这时,她突然看到住在半山腰的李日秀,正回头向家的方向奔跑,李日秀家摇摇欲坠的房屋随时可能倒塌或被洪水吞没,她要回去做什么呢?“我想回家去拿我的钱和存折。”李日秀惦记着家中多年的积蓄,想折回家去取。眼看着洪水中异常危险的李日秀,已经跑上山坡的陈淑秀再次冲入洪水,去叫回李日秀。陈淑秀对李日秀高喊:“姨,你不能再回去了,保命要紧,赶紧走。”她拉起李日秀迅速向山上跑去,可此时,洪水已经迅速地涨了上来。那洪水异常迅猛,“第一浪到腿,第二浪到腰,第三浪就没过头顶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让李日秀记忆犹新。一股凶猛的洪水很快就把两个人冲散,李日秀眼睁睁地看着,在一个巨浪之后,陈淑秀就消失在了洪水中……                                 别忘了替我给她上炷香   两天两夜之后,乡亲们找到了陈淑秀的尸体。乡亲们不能相信,那个在洪水中把全村人都叫醒、救了全村人性命的陈淑秀,自己却没有逃过这一劫!乡亲们不能相信,那个热情开朗、总是爱帮人排忧解难的村妇女主任,就这样离去了……许多天来,在发现陈淑秀遗体的地方,常常会有村里的乡亲们来祭奠她。他们在内心深处深深地感激她,也为她感到惋惜!一位被救村民不住地念叨着:“她走了,她的儿子怎么办?她的丈夫、父母怎么办?”陈淑秀就这样匆匆离去了,她丢下了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儿子,还有深爱她的丈夫,也许还有很多没有实现的愿望。“我们曾经约定,生要一起,死也要一起,她没有遵守我们的约定,丢下我和儿子就先走了……”陈淑秀的丈夫经常呆呆地望着曾经与妻子共同生活过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爱妻那永远不会出现的身影……年轻的陈淑秀,就这样匆匆离去了!可是,关于这位36岁的妇女主任舍己救人的动人故事,却在口耳相传。她感动了无数人,也感动了来到灾区慰问的温家宝总理。温家宝总理在听完陈淑秀的英雄事迹后,轻轻地对陈淑秀的儿子说:“给你妈妈上坟的时候,别忘了替我给她上炷香。”   本站声明:       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9-02-02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54
  • 0.018秒的母爱

     2005年9月5日中午。和往常一样,陈静送女儿去学校。从家里走到纸坊实验小学得经过一道铁路桥,桥下是潮湿黑暗的涵洞。接连几天下着雨,涵洞里积满既深且黑的水,大概可以淹没李纯的膝盖吧,捂着鼻子也没法走过去呀。陈静带着女儿沿台阶登上了铁路桥。母女俩以往也常从铁轨上穿过的。李纯有一次站在铁路边上看火车呼啸而过,伸长脖子遥望远方,许久痴痴地对身边陈静说:“妈妈,火车可以去很远的地方,那是我将来要去的地方。”陈静许久没有吭声。直到将女儿送过铁轨,独自踱步回家时她的泪才缓缓淌落下来,也不知是欣喜还是忧伤。12时35分,铁轨上静静停着一列货车。很长,庞然大物一般,正好挡住李纯上学的路。如果想绕过火车,估计得往前走上十来分钟,而且远处可以绕过去的地方没有台阶走下铁路桥。母女俩对视一眼,李纯笑着对母亲挥了挥手,嘴里说着“妈妈再见”就朝火车跑去。她一边跑还一边回头看着母亲,所以她是将腿和身子先伸到货车下方的。就在那一刻,火车轰隆隆启动了,汽笛拉响,白雾向着天空喷了出来。李纯小小的身体一震,就僵在火车底下动也不能动,她还没有完全钻进去,火车车轮眼看就要从女孩的胸部碾过去。陈静正站在离女儿近5米远的地方。她没有时间思考,用离弦的箭或是呼啸的风都无法形容她那一刻的迅捷,她冲向了火车下正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女儿。她闪电一样冲向启动的火车,往前奔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她根本无法将女儿从铁轨上拔出来,而是一把拽起女儿的小小身体,两个人都直接冲到了火车车厢底下。没有任何犹豫,陈静用身体将女儿压在身下,她的脸一头栽到铁轨枕木间的石头上,登时鼻青眼肿,她感觉不到;车厢底部的铁板和每两节车厢间牵引的铁钩从她的背部硬生生地刮了过去,鲜血从单薄的衬衣里大面积渗了出来,她感觉不到;她的右脚仓促间撞到车厢底部,当场骨折,这刺骨的疼痛她感觉不到;她满目满耳满身心全是另一种钻心的痛苦——李纯的生命保住了,然而她来不及缩到车厢底下的右手却被车轮碾过。火车全然没有察觉地越开越快,越走越远。陈静站起身,一把将女儿背到肩上,一手拾起地上女儿的断手,迈开步子就往铁路桥下冲。她竟然走了几步才发现自己的姿势不对劲,然后身体不受控制地倒了下去。是的,她怎么可能行走甚至奔跑呢?她的脚已经骨折了。陈静尽可能仰面以最大面积着地,这样女儿就可以摔倒在她的身上,而她的紧紧抓住的女儿的断手,一直指向天空,她怕弄脏了它。一个小时后,陈静母女俩被从江夏区人民医院转送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陈静背部大面积严重擦伤,脚也骨折,但没有生命之虞。女儿李纯除了腕部碾断外,全身几乎没有伤痕……2005年6月14日,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在雅典举行,那一天已经保持了3年之久的男子百米世界纪录被打破,田径史上将铭记22岁牙买加选手阿萨法·鲍威尔的名字。他创造了“9秒77”的新世界纪录,当时他的起跑反应达到了惊人的0.150秒。2005年9月5日,中国武汉一处铁路旁,一个平凡女子只用一刹那的时间便完成了起跑、冲刺近5米远的全过程。一刹那有多久?“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科学家经过精确计算表明,一刹那等于0.018秒。这位平凡女子的名字也许不会被世人记住,虽然她创造了她自己永不可能再创造的奇迹,速度与起跑反应超越世界纪录的奇迹,然而她的另一个名字必将永远被人们牢记,那就是--母亲。   本站声明:       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9-02-02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73
  • 向一块尿片致敬

     当全世界人民为奥运“鸟巢”这一举世奇建的成功而雀跃欢呼时,我不得不佩服初始那些心怀大梦的设计师们。  站在这一个建筑面积达25.8万平方米,永久坐席80000个,临时性坐席11000个的奥运主场中央,我胸中除了激动,更有着无数难以自解的疑问。例如,这些庞大的钢架,是如何搬运到一块的?还有,那些密布于四周的小钢条,又是如何一一焊接而起的?等等。要知道,这么高的建筑,没有电梯和托运设备,上下一次估计最少也得十几分钟。那些焊接人员,难道就不吃不喝,整日爬上爬下?  朋友上前碰了碰我,问了我一个更加离谱的问题———这些工作人员要是想上厕所怎么办?说实话这也是我迫于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之一。  千方百计托人找来了一位曾参与过“鸟巢”焊接工作的朋友。花了半小时的时间,解答了我心中所有困惑。最后,朋友凑上来问了他那个问题。  他笑笑,反问我们:“你们觉得,在这么高的建筑上,焊接之时,你们想要上厕所怎么办?”  我说:“那就爬下去上啊。上完了,接着再爬上来继续工作。”他摇摇头道:“要真是那样,估计这鸟巢再给三年都建不完。这一上一下,得耗费多少体力啊。”  我与朋友更加迷惑了,不这么上,还能怎么上?  结果,他告诉了我们,每一个焊接工作人员,在每天换班之时都会自带几块尿片。这尿片并非什么特殊制品,全然就是小孩用的“尿不湿”。上去之后,就再不下来。想上厕所,就直接尿裤裆里。  不知道为何,对于他所陈述的这么一个滑稽的事实,我与朋友却怎么都笑不出来。我实在难以想象,三年寒冬酷暑,以一块尿片来解决日常的排泄问题,是何等感受?更难以理解,是怎样的一种热情驱使着那么多工作人员,默默遵守着这么一个类似屈辱的不成文定律?  一块尿片,为这些工作人员节省了多少汗水,用于投入实现全中国人民梦想的大业之中。向一块尿片致敬,是向那些因责任而甘愿委屈自己的幕后工作者们致敬,是向一种无法言明的使命感和爱国热情致敬。    本站声明:       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9-02-02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53
  • 花儿记得一路的温情

    她那一年考到北京读研的时候,曾经有过犹豫,每年6千元的学费,让她这个失去父母一路靠减免学费读完大学的女孩,徘徊了许久。最终,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她决定贷款供自己再读三年。班里总共十二个人,清一色全是女孩。每日读完书,一群女子最乐意做的,就是聚在一起,唧唧喳喳讨论时尚衣饰、明星运程、旅游名胜。她喜欢这群热情乐天的女孩,她亦喜欢安静地坐在她们旁边,听她们得意地挑着眉,胡吹神侃。都是女孩,所以能相互懂得彼此,她从没有因为自己经济困窘,而自动地与她们这一群生活优越的女子划清界限。而她们,也从没有因为她衣着朴素,而不屑与她聊起新款的阿迪达斯和耐克。许多人在校园里,看见这样一群携手招摇过市的女子,常常会惊叹:竟然还有如此心心相印的一群,简直像枝头的一簇花儿一样呢。连她们的导师也称赞说,带过的每一届学生,都因为大家忙于挣钱忙于恋爱,而让一个集体如一盘散沙,甚至到最后一顿毕业晚宴,都无法聚齐;唯独这一届,全是任性爱臭美的小女子,偏偏站在一起,像一株白玉兰,大朵大朵的花绽放开来,便是一个灿烂的春天。但她还是在那一年的秋天里,偶尔感到了一丝想要逃避的凉意。她从一个小镇上来,大学,亦是在郊区读的,到了北京,又恰好遇到了这样活泼的“驴友”,才让她知道,城市原来都像北京,有她无法想像的繁华。她从她们的口中,了解到全国各地许多好玩的去处和诱人的小吃。她们怀揣着一股子诚挚的浪漫,决定在这三年里,将十二个人所处的城市,不仅逛遍,而且吃遍。这个决定一出来,她便有些默然,她不知道如何向她们解释,自己到了北京,才真正接触到了城市,此前,她从来没有将钱“浪费”在出行上。况且,每到一个城市,便由“东道主”负责一切旅游费用的,亦是她无法承受的。但她的确不想扫大家的兴,只好悄无声息地退到一边去,等着她们商量出最终的行程路线后,再找一个合适的理由退出。最终,她们决定抽签来确定三年的旅游线路。她依然记得那一个秋日的清晨,她与她们坐在银杏飘香的窗前,等着班长,将十二张写有数字的纸条,团成一个个小小的球。她的脸上,除了微微的紧张,还有一丝丝的哀伤。她希望自己能够抽到最后一个,这样,她就可以用三年打工攒下的钱,请这帮好姐妹,逛一次自己的小城,尽管那个小城里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长长的购物街,但那里有青山绿水,她可以带她们在小溪旁的绿地上,宿营,点起篝火,唱歌,或者笑成一团。可是,她更希望的,是自己在抽到后,能够找到一个不伤害彼此感情的理由,做一个梦想的旁观者。是的,她是宁愿做一个旁观者的,她并不抱怨命运,给她这窘迫又难堪的三年,她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伤口,但她会微笑着,为她们充满迷人芳香的旅程,点起祝福的火把,将她们过往的每一个小站,一一照亮。班长将十二张纸条,郑重地放在桌子中间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看向班长,等候她下令来抽。班长很酷地一伸手,指指坐在身旁的她,笑道,今天我这班长,为自己谋点私利,谁有幸挨在我右边,谁就先抽。她羞涩地低下头去,为自己的这一特权,微微红了脸。其余人则“嗷”一声取笑班长的自以为是,但笑过之后,则嚷嚷开:小妹,这次就给班长一个面子,你先抽吧。她看一眼眉飞色舞的班长,笑一声,便将手伸向桌子,又略一停顿,便拿起其中的一个。她刚一拿起,其余十一只手,便飞速地将纸团捏起。她还没有打开,周围的人便高声嚷开了自己的顺序。班长则在一旁,飞快走笔,迅速记了下来。大家挤闹成一团,她是最后一个,将自己的号码,告诉班长的。事实上,不用告诉,班长也从记录里,毅然地断定,她定是最后一个了。她的确幸运地成了最后一个。她想,三年的时间,足够她挣一笔路费,请她们去安静的小镇上玩。这,应该算是自己,回馈给她们这份姐妹情谊的最好的礼物了。她跟着她们,在这三年里,去遍了许多个城市,上海、广州、厦门、西安,南京。每到一个女孩的家乡,她们的父母,总会尽最大的热情,来招待这一群手足情深的女孩。吃饭、住宿、车票,全都给她们免掉。她们所要做的,就是疯着跑遍整个城市,且将它所有的特色之处,一一收进记忆的行囊。她们在南京,模仿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穿上古衣,拿一把小巧的檀木香扇,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在古镇上留影纪念。路上的游人,看见她们可爱张扬的模样,皆会轻叹:多么年轻的一群,多么美的青春。她在这样的瞩目里,总会下意识地摸一摸口袋,那里,有她专门的一个卡,卡中,是她一点一点积攒的一笔钱,她知道,当毕业来临,她的钱,也就够了。 三年的时间,很快地过去。在这三年里,每一次的集体活动,她都会参加。每一次,她都没有为费用为难过,因为,她们有那么多的理由,找人买单。这群女孩,充分发挥着小女子的黏性,赖着自己的老师、学长、朋友、父母,请这“浩荡”的一群,吃饭,游玩,甚至买喜欢的纪念品。而她,则跟着她们一起,享受着作为小女子的特权。终于轮到她来买单的最后一次旅行。她将攒好的两千元钱,点了又点,知道足够来回的路费,便微笑着给她们发短信说,我们去做最后一次旅行吧。那时的她们,正在为各自的工作,四处奔波,但为了这次驶向终点的出行,11个女子,皆从全国各地,聚拢了来。就在出发的前一天,导师突然打电话给她,说:你们可真是不讲义气的小女子,这最后一次出行,也不邀请我去。她呆愣片刻,随即愧疚,说,老师,如果您真能抽出空来,跟我们一起去,女孩子们都会高兴坏了呢。那次出行,女孩子们轮番地拍导师的马屁,直拍得导师白她们一眼,嗔怒道,早知道你们心里的花花肠子了,放心吧,我会大方地把没花完的经费拿出来,赞助你们来回路费的。一群女子皆哗哗地鼓掌,说,我们替小妹谢谢老师哦。接着她们一脸羡慕地转向她说,小妹,到了小镇,你可要好好做一桌家乡菜,感谢我们为你大力拍马哦。一车厢的人,皆笑趴下,而她却在这样突如其来的幸福里,扭头落下了眼泪。到了许多年后,她上网,看到一个同门师妹的博客,讲起她们声名远播的“金陵十二钗”,这才知道,她们为她,保守了一个怎样的秘密。那次抽签,所有的纸条上,都写着12。而每一次出行,大家其实都是自费。三年里,她们集体出游过11次,一起吃过无数次的饭,每一笔她需要付出的费用,都是这11个女孩子,自动地分担了。她们为了她的自尊,将每一次需要花钱的饭局、出行,都找了完美无缺的理由,让她如此安然地享受着作为女孩子的“特权”。甚至,在最忙的毕业前夕,她们集体去求导师,让她帮忙,给她最后一个免费出行的理由。她们究竟为她在三年里编下多少个理由,埋下多少次单,她都记不清了,但她却知道,那朵永远不会绽放的秘密之花,会为她记得,这一世都不会凋零的温情。   本站声明:       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9-02-02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