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 特刊·访谈·专题

特刊·访谈·专题

  • 化学化工学院“系梦乡行”实践队调研心得之湛江雷州英利镇篇

    夏日炎炎,我们迎来了2020年暑期“三下乡”活动,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的三下乡活动无法像往年一样正常展开,但经过学校研讨后决定,我们的“三下乡”活动将采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即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们队伍共30人,分为线上组、线下组和策划组。我们分工明确,线上组负责调研线上数据以及编辑新闻稿,线下组负责实地调研,策划组则负责策划书以及审核稿件同时对接线上线下组,形成一个高效的工作链。我们的调研从8月1号进行到8月10号,总计十天。8月2号,我们线下组的卓叶香同学就到湛江市雷州市英利镇进行了走访。英利镇位于雷州市的最南部,面积265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18.3万亩。另外,英利镇还有“菠萝加工厂”之美称,其享有该美称并不是因为其有享誉海外的名胜古迹,而是因为该镇以加工菠萝为主导产业。同时,因其靠近“菠萝的海”——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所以英利镇拥有丰富的菠萝资源。英利镇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其发展菠萝加工业锦上添花。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线下调研组成员卓叶香走访发现当地的人们非常勤劳,他们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工作。同时,卓叶香同学在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还观察到当地工作的员工都是些小孩子、妇女甚至是老人,在镇上很难看见有年轻人或者中年男人。据镇上的人所说,这些年轻人或者中年男人都外出打工了。虽然镇上缺少了主要的劳动力,但是近年来,英利镇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展特色区域经济,带动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在访问的过程中,镇上的居民都说近几年来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了。同时,卓叶香同学还了解到这里的居民大多数是村里的,但因为要方便工作所以索性就搬到镇上住。8月6日,叶香同学再次出门调研的时候下雨,据叶香同学说:虽然大风大雨的,但是被采访的乡亲十分配合,没有因为天气问题拒绝访问。被采访到的老人笑容可掬,和蔼可亲,言行举止里透露着乡间淳朴的民风,面对叶香同学询问的关于扶贫的问题,被采访的老人纷纷满意地表态说:“现在的政府对我们越来越好,可以给我们农民一些很好的政策和补贴补助,渔民的话也会享有一些很好的政策和补贴。现在的政府特别的好,社会也特别的安定,我们不再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了。听到老人们这样说扶贫的好处,叶香同学感触颇多。这也是我们整个“系梦乡行队伍的共同感悟:“无论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我们这个“三下乡”服务团队--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系梦乡行”调研社会实践队,我们一定心怀感激。我坚信的是,若我们把十天来努力整理好的东西能够全部充分地利用上的话,那么我们的结果必定配得上我们所有的努力!”此行走访虽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对“三下乡”的认识不够深深刻,现实工作与准备工作的差距等等。但有不足才有收获,认识并改正不足,就是一次经验。有挫折、有教训、有收获的活动才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实践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将学习到的东西发扬并传播,这是一份社会责任。

    2020-08-08 13:21:11 作者:黄大雯
    • 0
    • 9558
  • 关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走近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赴淝河乡”暑假实践小分队                 时间:2020-08-6 14:59滁州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作者:周昱 为了更好地了解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情况,由葛雯带领的暑假实践三人小分队走进淝河乡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此次活动以“走近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共创和谐美丽中国”为主题,在实践中发现乡村发展新图景,共谱美丽中国新乐章。8月5日上午8时,葛雯一行人走进了淝河乡乡政府办公室,与当地相关工作人员洽谈并询问有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情况。实践小组首先向工作人员询问了以下问题:1.你觉得淝河乡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正处在怎样的一个阶段?2.国家在对待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问题,给予了哪些好的政策?3.您觉得淝河乡的生态文明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吗?4.您觉得在淝河乡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棘手的问题?5.淝河乡在养殖业的整治中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工作人员都一一解答,小组成员做记录,双方并陈述自己的看法。接着工作人员带领成员们观看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成果展示。我们以此了解到从前两年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再到现在的“五清一改”,淝河乡正在朝以现代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健康稳定的方向缓缓走来。而这些都离不开各级干部的努力和广大人民的支持。接着,实践小分队走进了村民家询问有关天然气的使用问题。村民热情配合并给予解答,小组成员做了记录。紧接着,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当地的养猪场,向养猪场的工作人员询问关于猪废料的处理举措,痛过询问,我们了解到,通过建造化粪池,可以有效地减少猪粪所带来的污染。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由于缺乏相关管理人员,垃圾处理站的相关净化最后,实践小分队参观了淝河乡村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区域,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记录乡村的美丽风光,贴合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对路人的采访,小组成员明显感受到乡村生态的明显变化,垃圾都分区域放入垃圾桶最后都由相关负责人统一集中处理了,但同时其中也存在某些缺陷,比如当地的垃圾处理场因为缺乏足够的管理人员,导致垃圾处理相关设备缺乏维护,长此以往,容易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有就是经费问题,政府下拨的资金不足以维持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长久的机制,为此政府鼓励外来企业化管理垃圾等问题,但成效甚微容易反弹。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更深刻地了解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同时也收获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学会了理论联系实践,为进一步建设祖国、绽放青春活力提供了思路。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020-08-07 14:03:17 作者:周昱
    • 0
    • 9553
  • 调研决胜全面小康

    在本次的调查中,大部分人都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大概的了解,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是经济建设和人口文明素质的提高。在第三题可看出,大部分人都认为我国的文明素质还有待提高。第四题,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对目前生活比较满意的,只有小数人还不是很满意。第五题,大家都认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最根本的途径是人才及技术的支持,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六题,大部分人都对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发展是比较看好的。在填写的人中,大部分人都认为目前的生活已经接近小康,也有一些人认为目前的生活还没达到小康。只有小部分人认为目前的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最后的问题中,所有人都认为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虽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大家都充满信心。

    2020-08-06 15:49:53 作者:张昊龙
    • 0
    • 9567
  • 调研决胜全面小康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兑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始终聚焦的战略目标位。我们选择实践的内容是网上调研全面小康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全面小康社会带来的变化,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实事求是地了解中国国情的变化,感受国家和党的先进性。8月5日,我们了解到一些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我们有所收获。现在让我们谈谈我们的总体感觉。今天的访谈由八名团队成员完成,每个人都有一名受访者。受访者主要由同学、朋友和家人组成,通过访谈总结,得到了反馈:大部分人都了解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一年,说大部分人对全面小康社会有一定对了解。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步步实现家庭生活条件大部分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小部分人生活没有太大变化。大部分人对家庭经济比较满意,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近一步。大部分人对身边医疗条件是一般满意,从中看出虽然医疗条件基本满足需求,但人需加强完善。大部分人认为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来源于个人原因,收入水平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感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身边变化最大的是饮食穿着,医疗条件,教育条件等。大部分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带来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幸福美满,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便利度明显提升。但有少部分人感到生活节奏变化太大,压力过大。在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社会保障制度,生活环境质量,医疗状况方面人们认为较有待提高。

    2020-08-06 14:32:50 作者:叶维健
    • 0
    • 9568
  • 决胜全面小康5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民的生活也不断得到改善。可以说,现在的中国正走在腾飞的小康之路上。小康,是指一种经济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诗经》中道: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决胜之年,我们相关调查小组积极参加活动,了解人们眼中的小康生活,调查人们的的生活水平是否符合小康水平,从问卷和访谈入手,我们由8个人组成,每人负责调查一个人,通过被调查者的口述了解其区域的环境和治安,了解他眼中的小康社会,通过了解被访谈者对全面小康的了解程度不够,对国家政务的关注程度还不够,了解国家政务的途径稀少,对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坚决相信国家,所在区域的小康水平不高,区域宣传程度还不够,其区域的环境和治安尚可。我有信心我国能在2020决胜全面小康。我们每一个人都解决完成任务,我相信我们团队能够做到更好。

    2020-08-06 11:20:59 作者:杨程裕
    • 0
    • 9565
  • “红蚂蚁”三下乡|追溯文化历史,探寻根雕艺术

    (通讯员曾智濠)根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积淀了中华儿女对精神层次不懈追求的智慧结晶。为了深入落实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脱贫攻坚,2020年8月4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红蚂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于阳春市春城镇开展探索美丽乡村的调研工作。“阳春根雕”,作为首批被录入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之一,是民间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民俗艺术。地处粤西南的阳春市,境内属于喀斯特地貌,植物繁多,林木茂盛,为根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漠水之阳,四季如春,适逢根雕艺术天时地利的创作条件,心灵手巧的根雕爱好者们不断构思立意,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精良的雕刻工艺品。早在宋、元时期,根雕艺术不仅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发展,同时还出现在石窟、庙宇之中。在中国的一些石窟和庙宇内,仍然保存着根雕的佛像。到了明、清两代,根雕技艺已趋近成熟,根艺家们不仅利用木、竹根创作出供人欣赏的摆设,而且还雕刻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具及其他的日常实用品,给人们提供了不少便利。当天下午,小组成员一路调研走访,寻至一家名为“醉石斋”的雕刻工艺室。室内工艺品陈列别致,内容丰富,一具具巧夺天工的根雕作品在日光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出萃。据室主刘文枢细细道来,每具作品从一块不起眼的朽木,加工至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都需要创作者不断构思,反复端量。刘文枢潜心钻研根雕艺术五十余载,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一直以求真、求简、求细为衷,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美,在于自然。形,在于似而非同。这些神韵的根雕艺术大多源于荔枝根,埋藏在地底上百年,顺地势而长,集天地灵气,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可谓阳春之“瑰宝”。树根的繁系多变、屈伸蟠虬,与书法的刚柔相济、一气呵成交汇相融,构成了精妙绝伦的根书作品,秉持着薪火相传的艺术理念,扎实稳步地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根雕不仅是一门传统的艺术,它更是一种文化的延伸。此次走访调研,深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根雕创作的艺术价值,唤起根雕文化的历史记忆,激起人们共同打造美丽乡村的奋斗意识,让非遗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光彩。

    2020-08-05 22:49:28 作者:曾智濠
    • 0
    • 9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