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变现的时代,底线是什么?
2月16日,自媒体博主“猫一杯”发布视频喊话小学生秦朗,称在巴黎厕所捡到他的作业,并在作业上涂涂改改引发广大网友讨论。随后几天有关这件事的热度持高不下,评论区不断出现冒领“秦朗家长”的言论,甚至有网友借机蹭热度和流量,开启直播获得不少礼物打赏。之后,抖音平台出现“秦朗舅舅”承认摆拍的视频,网红“猫一杯”随后澄清已将作业归还后持续将热度推高,导致多方媒体下场批评,使舆论热度升至顶峰,又逐渐回落。4月12日,警方通报自媒体博主“猫一杯”秦朗作业事件纯属编造,公安将以行政处罚依法处置“猫一杯”及其所在公司。此后各大平台封禁了“猫一杯”所有的账号,网红“猫一杯“现身道歉。
在快节奏时代下,很多自媒体博主会利用互联网传播大量且不同的信息。因为互联网平台的信息十分碎片化,导致博主发什么大众就接收什么,多数网友难以辨认其中的真相。凭借这个特性,一些自媒体博主,既所谓的“网红”为了引流,为了流量变现,开始尝试捏造不同的剧本,策划不存在的事实,试图利用舆论带来流量和热度,从中谋取利益,实现低风险高利益的收获。
这些行为却忽略了一件事,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根据《治安管理处理法》第25条和42条提到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是需要承担责任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的规定更是说明公共账号运营者不得编造虚假信息、误导社会公众。网红”猫一杯“作为自媒体博主,在拥有几千万粉丝群体的基础下,本应该发布有内容、有营养的高质量创作视频,以正面积极的方向引导粉丝群体和社会大众。但其却选择策划一次又一次的剧本,为博取眼球制造假事实,误导粉丝群体。
这不仅是为了流量抛弃了个人底线,更是不顾法律法规传播一起网络谣言,利用博主的身份,用更大的谎言掩盖原有的谎言,企图混淆视听,以此获得更多群体的关注,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公然挑战法律法规。
在“网红经济”的影响下,捏造剧本,网红因此走红获取流量是背后资本运作的方式之一,但这不是背离法律底线、不顾社会责任的借口。在当今新媒体盛行的时代,不同类型的视频都在争夺网友的关注度,为了关注度不断输出猎奇、夸张的“娱乐性”新闻忽视了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漠视了新闻本是客观、中立、存在的事实。不断偏移的重点只会更加打击新闻真实的原则,破坏新闻的公信度,容易让网友接收信息的时候,产生不信任的态度。
在维护这方面,媒体和平台存在责任进行介入,核对互联网平台造成重大影响的信息,确保信息是真实且准确的。如若存在不实信息也应及时进行澄清,抵制假事实,避免假信息造成大范围的传播,误导社会大众。
自媒体造假层出不穷,意味着打击力度过弱。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平台以及自媒体博主的监督和管控,制定和网络使用和传播更紧密的条例,清晰、明确地表明处罚的个体和措施,加强力度打击以“流量变现,博取眼球,捏造剧本事实”的各大网红。惟有清理破坏网络环境的“不法分子”,肃清网络不法信息,还原清明健康的网络环境,才能归还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信力。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警方对网红“猫一杯”的行政处罚,是强调了对待网络谣言的严肃性和维护互联网秩序的责任和态度,更是敲响了一记警钟。“猫一杯“连续剧本及网友蹭热度等行为暴露了部分受众薄弱的网络法律意识。事件能占据社会公共资源,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民众在接收信息的时候,盲目信任、盲目跟随,没有依靠自身的批评性思维去看待事件,识别事件的真相,成为虚假信息的又一传播者,形成闭环。所以在针对网络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可以加强对网络法律的教育,普及该方面的法律意识,树立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大众也应该对各类信息碎片进行甄别,不要一味地相信接收到的信息和事件,在没有确认事情的真相时,避免出现“跟风行为”,让事件或者谣言扩散。
在以流量为主的时代,应该坚守个人底线,拒绝摆拍和编造,提高个人素养,共同构建清朗的网络环境,维护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