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我从丘比特走过

   

    这里没有豪门,只是一群奋斗的人儿…  

   

                          我从丘比特走过  

                       又名“相濡以沫”  

   

多年以后,你若未娶,我未嫁,让我们试着相濡以沫。  

   

--2005.秋   

(一)   

七月高温的天气使拥挤的车厢更为闷热压抑,形形色色的乘客或站或坐,或蹲或靠。让座在如此情境下难得一见,各人有各人的理由。热闹的车厢里各种声响交杂着:打扑克声,高谈阔论声,各种音乐声,叫卖声,匍匐前进的火车的“轰-轰-”声及穿过隧道时那呼啸而过的风声…不时有乘客和工作人员在车厢内走来走去,上厕所也好,买卖也好,都使火车有了份“生机”,不致让人昏昏欲睡不可自拔。  

在一个靠窗的位置上坐着个清爽的女孩,耳中插着副白色耳机手捧着本黄皮书,静静的坐着似遗世独立。偶尔把目光投向窗外,久久地望着窗外的天空,低山,田野,村庄,时而浅笑时而皱眉时而颔首时而沉思。中途上来一对母女,她便又往座位内挪了挪,与那妇女小孩聊了会,车厢里便多了几声爽朗清脆的笑,如飞舞的秋叶般让人难以忽视。   

在一个边远农村的田间走着个魁伟挺拔的青年男子,不过二十来岁举手投足间却散发着分明的成熟稳重。他炯炯有神的眼睛目视前方,眼中映着一片金黄,带着希翼与欣慰,这是他辛辛苦苦承包的土地啊,是他经过六年苦苦积累而后回乡创业的开端,这是他和她的梦想。忽又想起什么?不禁摇头叹息,自言自语道:她似乎快回来了。  

                       

  (二)  

在赣南有片连绵千里的山区,在那里依然存留着四十年代红军多次“反围剿”的遗迹,在那里出过百余位将军和无数英雄儿女,自也少不了才子佳人,那里就是她生长的家乡。那里四面环山,虽不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般雄伟,也不比以“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那样秀丽,却也是有着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一样的民风淳朴,安详平和。古老建筑,乡间小道,撑着雨伞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姑娘和年轻小伙子,这些在这个边远城镇是很常见的。边镇处在两山脉交界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在外人看来那里除了与外界联系不便交通不便,也指不出什么地方不适合居住。乡镇里有集市,逢单逢双各地不一,大点的乡镇每三天一次赶集,小点的地方则五到十天一次。每逢赶集,乡镇便比平时热闹好多,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货物也是层出不穷,有农产品,譬如新鲜的水果蔬菜,鸡鸭鱼肉;也有琳琅满目的从外地运来的商品,如多彩的衣鞋和完备的日用品,当然还有一些其它交易。  

这里的人们很看重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鬼节中秋;也保留着一些传统风俗和习惯:立夏要吃蛋,寒食不生火,端午需“五子”,中秋烧瓦塔,除夕得守岁,春节互拜年……这里也重视知识,因为乡镇所处之地临近南宋的都城,历来有众多书院在此落户,文人才子迁客骚人无数。而今这里虽说繁华不再风姿未存却也保留了些文化底蕴。  

她所生长的乡镇人口不过百余人,村里人关系较好,与几个邻村也甚和谐。村里同辈人较多,其子女自然也常玩在一起,走在路上也许这个也称爷爷那个也叫爷爷,或者叔伯,小或者哥哥姐姐。她和他这几年在村里算是挺有名气,她因为成绩优异他因为在外混得较好,另一个原因即是他们都对村里人很有礼貌很和气。她考上大学那年家家都多多少少表示了他们的心意,他回乡创业村里人都表示支持。  

不过沈从文的理想中的“湘西世界”尚且有翠翠父母双双殉情,傩送翠翠两情相悦却只留下“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令人惋惜的结局,孤寡老人忙了一辈子只得遗憾而终。同样他们的家乡也同样存在着悲哀,天灾人祸,生死病老不可避免。人们也得为生计奔波劳累,也有壮志难酬的,也有维持不了生活的需要救助的,也有两情相悦却错过的,这些别的地方有的这里也存在着,算作是与外界的相似点吧!他们生活在这里,其人生也总会有一些遗憾。  

   

                     (三)  

在坐了两个半小时的火车和两个半小时的汽车后。我终于回到了这个久违的县城。在外一年多。曾多少个日日夜夜忽然想起这个县城,我亲爱的家乡,原来确如他们所说:只有离开过家的人才会发现家乡的美好,才会懂得思念,原来月是故乡的明啊!回来了,在暑假的两个月里我可以慢慢的再品家乡的味道重温乡村生活,我知道它就像我最爱的香芋奶茶一样有味且回味无穷。想及此,兴奋之态呈在脸上,幸福之感溢于眼里。只可惜长大了,不能再像孩童时般尽情大笑手舞足蹈,想起童年那个走路屁颠屁颠的自己总是跟着大我两岁的阿非滑稽却有模有样地做起家务。不禁笑了,满足,怀念。听说他回乡创业了,和人一起在乡里承包了块地,上半年已经开始运营了。  

因为自己的哥哥比我大三岁,相信很多妹妹和我这般不怕爸爸怕哥哥,因为他一向对我很严厉:不爱带我去玩,会因恨铁不成钢而训我会说我笨,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被鼓励被赏识而非批评虽然那也是为自己好,所幸我从小便是置身于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因而对哥哥只有敬意而不是怨恨。我的童年很快乐很充实,因为他的影响和陪伴我学会了很多同龄人不会的本领,他是我的儿时玩伴是我的邻家哥哥是我生命里很重要的一个人,刘非(他的父母希望他文武双全,是非分明)这个名字多少次让我感慨不已。三年未见了,他大概把我给忘了吧,想起近几年他对我的冷淡,我的激动情绪就像突然碰上了冰冷的壁冷却了。并不是说相见不打声招呼,只是再也没有以前那么亲切了,似乎每次碰到都是礼貌性地不带感情的叫一声“刘静”而不是“丫头”,当初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而如今只能算是“各走一边”了,想及此不禁有点失落。  

   

“刘静,这”原来哥哥已经在车站口等我了,虽说哥哥对我很严以前总爱骂我,但我知道他是“刀子嘴,豆腐心”想来总觉得好笑。这不,虽说好叫我自己回家要独立,因为他每次就是靠自己,但他最终还是来接我了。不禁傻傻的笑了。  

“傻笑什么呢?快点啊”  

“知道了” 我甩了甩头朝半年未见的哥哥奔去,可是一大一小的包让我很难如愿,看着我那狼狈模样,哥哥大概看不下去了“还是我来啦!”“恩恩,就等你这句话”。哥哥很少和爸妈一样叫我“静儿”,直呼已经算客气了,总算不是“傻丫”。  

   

坐在摩托车上,风呼啸而过带来阵阵凉风,路边立着两排香樟树,葱翠的叶子熠熠发亮。抬头望向两边金黄的田野及远方的山峦,亲切恬淡,偶尔扑来几缕若有若无的稻香,甚感熟悉。跟哥哥聊了下在校情况便进了那条直达家的小路。  

还没跨进大门,便习惯地叫了声“奶奶,爸妈,我回来了”。家没什么变化,只是多了几只小狗,它们不认得我,装腔作势的朝我吠个不停,而它们的母亲却不住的向我摇尾,它眼中似乎也闪着兴奋的光。或许是看到母亲的态度,也可能是喉咙累了,小狗们变得安份起来。饭桌上早已摆满了菜,有我最喜欢吃的鸭子、茄子,也有我最怀念的蒸粉肉,还有鲜嫩的空心菜茎炒肉,哎,在家就是幸福啊!爸爸信奉“食不言寝不语”而我认为饭桌利于联络感情,故屡屡不受教,见我如此爸爸只好作罢,不过我也不敢过分,每个人都有个底线,一旦跨越只会使双方“尴尬”。所以这次毫无悬念还是爸爸妥协了,我一打开话痨就滔滔不绝地跟奶奶妈妈聊起来,三个女人一台戏,家里的两个男的则一个看电视一个拿着手机和一本书,但我敢肯定他们也竖起耳朵在听着,偶尔也会加入我们的“扯淡”。总觉得用方言聊天就是带劲特别够味。我享受着那份温馨,觉得简单平凡也是种幸福,更需要好好的珍惜。  

   

                     (四)  

早上还没六点就跟着爸妈起床了,爸爸照例去“巡视”水田,妈妈便弄早饭,哥哥昨晚睡得太晚现在还在补眠,我嘛,穿着裙子去晨跑。夏天我喜欢穿裙子,因为家住南方,夏天气温颇高,穿裙子就会清爽一点,而且穿裙子会让我自我感觉良好,the lest but not last is可以少洗一件衣。不过我的官方解释是:穿裙子是因为喜欢那种不被束缚宽松自由的感觉。  

   

清晨的村庄,显得更加宁静而祥和,偶尔想起几声劈柴声、间或还有车铃和鸟鸣声,悦耳动听犹如天籁。新鲜的伴着泥土气息和淡淡稻香的空气像潺潺流水一样沁人心脾,不是有几缕清风拂来,令人心旷神怡。小溪的一处塑了两条青石板和几颗光滑平整的大理石,早有几个妇人在那洗衣服,荡衣的水声断断续续,夹杂着阵阵捣衣声,听来不觉心平气和。这乡村的晨,淡淡的却让人有如被南山寺的钟声洗礼般心神俱宁,怎一个妙字了得!我且享受着宁静的晨…  

   

转角处,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原来他回来了,我不禁顿住脚步,呆呆的看着他,还是那么英俊,较之从前更是多了份成熟。相别三年我们就这么的见面了,感觉到我直直的目光,他也停下脚步看着我,四目相对让我一下子回过神来。  

“早啊,阿非!”我微笑着爽朗的招呼道。  

他愣了下,回道“早,你回来了” 他还是那样的憨厚,为着这个发现我小小的欣喜了下。  

刘非,和我同村,比我大两岁,我亲哥哥不爱带我玩我便缠上了这位邻家哥哥。从小懂事的他,比较疼爱也较为懂事的我,我平时便会经常跟着他去做一些事,比如砍过小树枝,捡柴火,拔猪草,摘竹叶和茶子,当然我是帮自家弄。我们还常去捉泥鳅,不过我这方面不是很行。有时往往费尽精力到手的泥鳅由于太滑让它跑了,这时候我便会特别懊恼,然后便吵着要回去,他便会安慰我说没事甚至从他的罐里面捉出几条给我,然后我就陪着他继续找泥鳅孔。他还是我的师傅,平时没事他便带着我骑自行车去江边吹风,我读三年级时他便打算教我,可是我摔了一跤,手被磨出血来,犹记得当时他的表情:有疼惜有内疚,我没有哭只是没再学了。他本来想坚持但我笑着道“反正你会载着我去我想去的地方”,不知为何,那一刻他的眼里闪着一种我不清楚的情绪。眼光一扫我手上的疤,此事便告一段落,但是我上五年级他初一那年,我还是学会了骑自行车,因为没有了他陪伴的日子我需要自己坚强,不过还是受了他的帮助。  

我们还一起去偷过梨、桃,一起玩捉迷藏,一起扮演电视剧里面的人物,一起做了好多生命里难以忘怀的事,一起分别充当了人生里难以放下的美好回忆的男女主角。我们有很多相似点。  

可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万事万物都有差异,而这个不同却注定了我和他会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也许也注定了我们的未来。他不爱读书,初中未毕业便早早的踏上了南下的火车,而我则顺利的进入县一中,然后又如愿的进了大学。也许我们是从那开始关系便淡了吧。  

他成绩不好并不是说他蠢,读书并不是全部,有些人在学业上很难有建树,但也许在另一方面却能取得很大成功。阿非就属于这种人吧,早闻他吃苦耐劳有干劲,做人敦厚,颇得老板赏识,他善于支配人却不惹人反感,为人处世颇有一套。哥哥说阿非这人前途无量,是个有思想有潜力的人,虽然学习不怎么样。我这位兄长很少给一个人如此高的评价,我很骄傲,因为我的朋友得到了最敬爱的哥哥的肯定和赞赏。哥哥识人的眼光向来独到,果然阿非在人才济济高速发展的深圳只发了三四年就占有一席之地。  

   

                    (五)  

新世纪之初,多少人惊羡于珠三角长三角的飞速发展,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也比内地高,然后一大批的人背井离乡去这些地方打工,网络上更是以“孔雀东南飞”概括这一现象。刘非也在这种思潮中奔向了深圳,一呆六七年,后三年因种种原因没能见到他。而如今他既然回乡办起了土地承包,可想而知,他一直在养精蓄锐,厚薄待发,多年积累资金,提高能力,建立广阔的人脉。他回来了,变得更稳重成熟更英俊潇洒,而我却还是那样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小孩,两厢对比到底经历少了。听说他一直没交女友,我只道每个成功人士都需要耐得寂寞,把心放在事业上,一心一意为未来打拼。爱情得有面包作为基础才能长久,当然这是双方都应承担的要共同奋斗。却从未想过还有别的原因,更别说往自己身上扯。  

我们就这样阔别重逢了,在这个我们生长的地方,于我喜悦之情不言而喻。我蹦到他面前,用手比量一下我们的身高差距。  

他只得无奈的摇头“还是老样子,都大学生了还像个小孩子”。如此撩人又亲切的一句话从他口中出来就变味了。因为他说到大学生这个词时顿了下语调很低沉。  

“哎,没办法,有你们要那么成熟干嘛,真诚待人别人怎么也不会存心害我。再说总会有人疼我的。所以呢,像个孩子一样简单也不错”我反驳道。  

“好吧!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社会没那么简单”阿非盯着我说到,有点严肃。  

“我知道了,不过因为觉得跟你很熟,所以”  

他似乎陷入了沉思,轻轻的“嗯”了声。不知为何,我感觉我们陌生了,就像那个“人”字,人和人之间最后都会分开,或是空间上的或是心灵上的。 很喜欢“发小”这个词,他是我的发小,只是在后来的道路上我们失散了,从此过着与对方无关的生活,一个人走在漫长的成长之路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各自经历的不同,让彼此的心也远了。不只是他,其实我也没有信心能一直跟他做好朋友,我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之路,也意味着随着经历不同思想不同而使两人间的话题变得越来越少。过去终已过去,再美好也回不去了。只希望他会觉得儿时与我共度的那些日子是值得回味的,若能如此便足够了。我不禁摇头叹息。  

“你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觉得我们这几年似乎很生疏,只是想起我们以前的一些事”我选择直言,在他面前我不想埋藏我的心思。  

我们都陷入了沉默,也许他也在追忆我们的曾经,那些亲密无间的日子。“好希望能回到从前”我由衷的说到。  

“走吧”他在一分钟后说到。“好”极力的跟着他的步伐,有些吃力,原来我都跟不上了,我也不加快反而放慢脚步。走在前面的他应该意识到这点,也放小了步伐,两手插在裤袋里与我齐步却保持了一段距离走在我左边。其间我们都没再说话,只是静静的走着,他也许和我一样想了好多,也许什么也没想。  

一起回到了各自的家,没有说再见。中午碰到了他妈妈兰婶,知道他上午已经回承包地去了,他妈还说他是昨晚11点多到家的,以前从未那样晚还赶回来。我的心不禁一动,又想到若非早晨恰巧碰见他会来找我吗…  

   

                    (六)  

之后几天便忙着去县里找暑假工,本来一放假便打算和同学一起去深圳,只是爸妈想让我待在家里,我知道他们的心思,一是怕我在外不安全,担心我不能照顾好自己,甚至会上当受骗。听说村里有个人被朋友拉近了一个传销集团,出不来也无心出来了,当局者迷他被彻底洗脑了。我妈更不想让我出去了,用她的话说:反正家里也有一大堆稻谷要割,不如回家帮忙把稻谷割了。其实我已经21岁了,独自一个人在外生活了两年多,大学虽没社会复杂但也让我们学到了好多,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技巧了。再说这几年的书也不是白读的,辨别真伪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也有一定水平的提高,书上向我们展现的生活也繁杂,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见得多了自然也就有一些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不过想到以后可能很少有与他们相处的机会,他们舍不得我,我又何尝不是。自高中以来,由于学业繁重,三年里寒暑假与他们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四个月,可能难以置信但这是事实。  

寒暑假补课近几年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教育部禁止不了也很正常,我国地大人多且较为分散,他们管不过来的,再说也许他们原本就不想多管,何必和学校也和自己过不去呢,哎!不只教育上,还有其他的好多方面由于类似缘由,虽中央作出了有力中国发展的决定却没法完全落实,因为一般所下达的政策总是对一些人有利也会影响到另一些人的利益,到底最终能否落实就要看哪一方的力量更强大一点。不要说中国整个人类社会以来自古即是如此,要知道世上不自私的人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社会也会在低谷和高潮中转换,往往盛世的背后是制度的僵化和腐败,而民不聊生中也许却暗藏生机和希望。  

经过一番考虑我还是选择回到了家,在我眼中家人的重要性远超过钱财名利,人生短暂风云莫测谁也不能料到自己和家人能活到什么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明天只是个未知数。历练在哪里都可以,正如学习一样,“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是得到的大小多少有点不同。打算农忙时帮父母承担一点,虽然几年的在校生活已经使自己有点养尊处优了,尽力而为吧,还好这些事一做起来感觉就回来了。  

村里这几年新增了些年轻妇女和孩子,住校七八年,不能说我有十八变,而且方言依旧口音也没变多少,在村里却也有些人和我不认识,贺知章的有感而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与我的倒也有点相像。不过那感觉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儿时的玩伴都去谋生计了,哥哥也于几天前去了浙江实习,到县城找了几次工作没合适的便就此作罢。呆在家里看看书然后写几篇读书笔记,困了就小憩一下,快至做饭时间便去做好饭等爸妈回来,就这样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是好的。  

曾看过这样一段文字“雨打芭蕉闲读书,这该是午后,临轩,独自,书卷翻在膝上,眸光却慢慢地痴了。在心旌微醺的深处,联翩的是联袂而来的颜如玉。如何把书读成这么一种闲情,还真的不能少了搁在手边几上那盏茶。茶烟袅袅,茶香弥漫,才最是让人在近黄昏的雨滴中,沾着一缕书卷气,浸到一段闲适的时光里,想入非非!”也许这就是我想过的生活。又或许不是,这只是一个梦的画面,而现实往往不会如此,有点叶公好龙的感觉,只是喜欢自己心中幻想的,也许一旦真正碰见却又不待见了。  

   

               (七)  

乡村的夏夜很是宁静,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就像灵动女子那回眸般让人如痴如醉,满张银幕铺就开来无边无际,只是人类的视界有限,那一条古老传说的将牛郎织女分隔两岸的银河在暗夜格外明显,星星们像一群少女,有的开朗灼灼其华,有的羞涩“犹抱琵琶半遮面”闪闪烁烁隐隐约约,有的更是,你蓦然抬头能看到她但你一直视便又很难再见她的身影,让人感觉刚才那一瞥只是幻觉。将竹圃置于楼顶,旁边放一根蚊香,用手托着头枕着枕头上,望着星空,吹着夏风,听着田中蛙声一片,感受“以天为盖以地为铺”的气概,总感觉如此生活比住在五星级宾馆吹着空调看着电视有趣的多,各位看官意下如何?  

不过乡村的夜也许也不是那么的尽善尽美,蚊子就是最大的破坏者。有些人来到乡村一开始是兴致满满,但要他在这里住上一年半载的,也许就会不那么乐意,这大自然再美终究没法忘掉凡尘琐事,他们已经习惯了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习惯城市的灯红酒绿时尚网络,除非再也无法承受如此重的负担只能借乡村的祥和来平复内心,他们才可能会回归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乡村。如今的农村虽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不忙于农活时也经常会有村民聚在一块打打牌,玩玩麻将和扑克。一家人聚在一块看电视、看电影,偶尔还有戏看。每个村里基本有店,大一点的也有超市,每家人家也会有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等,种田也没以前辛苦了,空闲时间也就多起来。生活算是比七八十年代好很多,但相比城市还是有段差距。这里没有游乐场没有写字楼没有宽阔的公路没有飞机场没有霓虹灯没有大商场没有时髦女郎招摇过市,这里只有自然的树自然的水自然生活的人。自然的宁静朴实可以让人在一段时间内觉得无比美好,但时间一长就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面对红尘世界一颗心蠢蠢欲动。纵使小龙女也没法让生性顽劣的杨过安安分分地陪她在古墓过二人世界直到一生一世。自古多少传说仙家下凡留恋凡尘,只羡鸳鸯不羡仙。所以也难怪越来越多的人拼命往城市挤,渴望成为城市中的一员。但是还有一种是习惯了乡村生活,就如我们的父辈祖辈,他们已经离不开这里了。  

而我,只能说无论哪“既来之则安之” 所以无所谓离不开哪,也无所谓离不开谁。不过相对喧嚣的城市生活我更偏爱宁静的乡土生活。如今便要在这里呆两个月,不希望每天无所事事无聊虚度,所以还是打算找点事做。正苦于要不要去市区找找看以挣点生活费,一份意外的工作找上了我。  

英姨来到我家询问我要不要考虑去阿非的承包地,“他们那原先那文员前段时间休产假了,正缺个懂电脑的人,活挺轻松的,所以昨天他打电话让我问问你。”  

“阿非怎么知道我需要找份工作?”  

“前几天你妈妈跟我聊起你要找工作这事,昨天我告诉他了,然后他就叫我问问你愿不愿意去他那”   

听到这个消息我又惊又喜,当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也可以说是求之不得,心里暖暖的。事后想想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又不知是什么,后来的某一天才想起问他“我就那么的获得了那工作,如此凑巧,该不会你老早就想好了吧”,他只是笑而不语。  

听到这消息爸妈也很开心,我的阿非哥哥再一次被肯定。早早的起床整理一些东西,然后并带好必需的证件骑着那辆久违的自行车一路狂飙到他那。骑着自行车让我感觉回到了从前,那个青葱的岁月,那个难忘的青春,也让我更加期待接下来的生活。建设家乡是我的梦想,他知道,现在他也正一步步实现我的梦想。可惜我得再等几年,等我成熟一点熟悉掌握更多东西有足够的人脉再来实践,现在姑且好好准备吧,为明天奠定基础。

 

(未完待续)  

上一篇:伤心碧 下一篇:山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