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短信
奶奶心中的“状元旗杆”
奶奶心中的“状元旗杆”盛夏的金银花,似雪白,似针细,似茶香。忽如一夜银花开,一簇簇,小家伙们挨挨挤挤的,树捎上葳蕤的金银花开始抖擞精神。奶奶摘了几朵金银花撒在绿茶中,并嘱咐我盛夏时节得多喝。金银花树就像旗杆,上面点缀满白色的星星。收音机播放着动听的潮剧,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妇女们坐在门前认真地“抽纱”,这是潮汕地区刺绣的一种。在以前的年代盛行,奶奶也加入庞大的“刺绣抽纱家族”中。金银花好比天然蚊香,祛除蚊子,让人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工具是两个圆形的圈子组成,在我很小的时候,还把这样的圈子当呼啦圈。有时,把自己想象成——潮剧状元,这个圈子很像状元的圆形腰带。这时奶奶急了,因为要用这个圈子来固定“抽纱”的布料,才可以“动工”,每次奶奶都是轻声地哄我交出圈子,最终我都是以降服告终。因为呀!还有更好玩的,奶奶接过圈子把布均匀地铺上,夹住,固定起来。而我在一旁拿起五颜六色的“抽纱彩绳”编绳子,心下窃喜,还记得编了项链、耳环,还有大侠戴在额头的黑色头套,真讨趣。看着奶奶全神贯注地设计她的“抽纱艺术”作品,我也不敢再去扰乱。“抽纱”分旺季和淡季,春节前后便没有原材料可以刺绣,勤劳的奶奶不得不休息一段时日,这段时光却是我最期盼的。每年正月奶奶都会如期到她的娘家住上一段时日,我像袋鼠一样粘在奶奶身边,一同前往观看隆重的——潮剧表演。老舅家的村庄人口众多,多个姓氏的家族,都有请潮剧戏班子到寨子演戏。午后,四面八方都响起锣鼓声,日戏开场“隆咚锵”锣鼓声四起,我按耐不住,拉着奶奶前去看戏。心急跑得也快,姓张的村庄演出时演员中场休息了,我便拉着奶奶赶往姓李的村庄,就这样“戏比三家”,但戏一看多,就兴趣就渐淡,奶奶摇头说:“真是小孩子兴趣三分热度”。我把注意力投向村庄中央的一根竹竿上,听奶奶解释道:“古代寨子出过状元而立的旗杆,启示后人要勤奋上进”,我似懂非懂。还记得年少自己立誓想当个“状元”,正好我们村里没有所谓的“状元旗杆”,于是告诉奶奶,我要争好好学习,奶奶哈哈大笑,鼓励着我多读书。长大后才明白,科举制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再没有状元之称。而今的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奶奶开心地对我说:“教书育人,你在奶奶心中,已经得到一根高高的状元旗杆”,我明白奶奶的用意——为人师表,要做孩子们的榜样。每次回故乡和奶奶见面时,奶奶还是最喜欢听潮剧,我更理解了小时候看过的潮剧题材——“至纯、至善、至美”的理念,戏曲文化熏陶着我成长。奶奶已经没有做“抽纱刺绣”了,有空喜欢给金银花树浇浇水,这棵树,就是我心中理想的“状元旗杆”,它见证我成长,给予我启迪,在我的村庄里,它永远屹立在哪里,微风轻柔,携金银花种子轻轻卧土,浸润和播撒浓浓的夏意,来年春天,又会有很多“状元旗杆”萌芽,破土,葳蕤生长,屹立不倒,传递正能量。
2019-08-29 10:33:51 作者:张宸 9709 0
夜宿马杜桥
夜宿马杜桥一位三十多年前的文友,与我在微信上突然有了联系。朋友叫慕白,他的家在素有祁东县"西北利亚"之称的马杜桥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骑单车去过他家几次。一大家子挤住在两间屋里,慕白带着弟弟与爷爷住的还是半边火炉半边床的灶屋。除了锅碗盆瓢和日用农具外,这个家称得上家徒四壁。我的那辆破旧得叮当响的单车,在这里也绝对是奢侈品。穷,不是因为懒。一家三代六口人,只有慕白和爸爸种田种地,爷爷和妈妈身体都不好,还有弟妹读书。当年的某天,因为大雨我不得不在慕白家留宿。我很是不安,中饭的时候,慕白的妈妈已经出门借过一次米和两只鸡蛋。这样的生活,对于他家来说,那已是过生日才有的待遇了。平日里,多是红薯、苞谷、薯渣糊口。几年前我也曾吃过这些东西,没想到慕白一家现在还在吃。下午,他妈妈将一只葫芦水瓢藏在围裙下,又要出门去借,我怎么也不肯。为了让我吃好,他们一家子也真是费了一番心思——用浸湿的荷叶包了一个大红薯,在灶火里煨熟了掰开,洒一些盐,淋一些猪油,再合上包好,重新煨上。不一会儿,一股浓烈的薯香弥漫了开来。说实在的,对于红薯我并不爱吃,但这样煨出来的,我却是第一次吃到,还真是香甜萦绕,别有一番滋味呢。如今快四十年过去了,仍然齿有留香,无法忘怀。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动,我离开家乡去了广东打工,偶尔通着的书信也渐渐中断。现在去马杜桥有公交车直达,很是方便。时过三十几年,漂亮的红砖房,甚至是式样别致的别墅,不时在公路两旁耸立,分外的抢眼。我一说出慕白的名字,有人便主动给我带路:“嗬,你去周总家呀,我送你。"我知道慕白姓周,“周总"应该就是他。那人用摩托车带上我,不消几分钟就来到一幢别墅前,还没下车便大喊:“周总!周总!来客了。“很快一个发福了的中年人一边喊着我的名字,一边从别墅里迎了出来,双手一抄就给了我一个大拥抱。来不及叙旧,就有人进来找慕白说事。“周总,现在年过完了,我不搞建筑,也想入社跟你搞种植赚钱。"来人是个三十来岁的青年,一脸笑容地给我们递烟,“周总,你看……"慕白给他解释说:“当然欢迎。不过你不是贫困户,需要带资入股,这是章程里白纸黑字写了的,必须遵守。"青年嘻皮笑脸:“周总你就通融通融嘛。我也就这些年挣了点钱,还要修房子呢。"慕白被缠得没法,只好尽快打发他:“这样吧,你先入股。修房钱不够,我再借你一点。"有了这句话,青年才欢喜着离开。后来,又有几拨人先后来找慕白说种植合作社的事。通过他们的谈话,我才知道六年前慕白就开始流转山地,组织十来户贫困户成立种植合作社,种植板栗、油茶、猕猴桃和药材茱萸。现在,有社员三十多户,贫困户占了三分之二多,流转土地六百多亩,年产值二百多万元。贫困户以土地入股,非贫困户除土地外,还必须以五万元现金入股,年底按股分红,平时劳动每天发工资80元。不知不觉,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慕白很是抱歉,一连声地对我说:“实在对不起老兄哦,本想好好叙叙旧,却让他们给搅和了。"这天,我主动留下来过夜。傍晚时分,慕白带我去看他的果园和茱萸基地。站在山上,举目四望,群山逶迤,翠绿葱茏,心旷神怡。果园里的果树枝繁叶茂,虽然花期未到,却是一派生机盎然景象。突然,我看到某处山脚下,三排长长的白色房子掩映在绿色的树木之中,便问那是学校吗?慕白微微一笑说,是扶贫搬迁安置房呢。随后,慕白又开车带我去看了马杜桥的著名景点石门。两峡夹立,峭壁上合,拱如石门,昔时,还曾建有石门庵于其上。这里青山苍翠,终年溪水长流,古有湘南桃源之美称,常有隐士来此避世观光。相传,清顺治八年,伟大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曾在此游览和避难。慕白告诉我,乡政府正着手将山区的景点、风力发电和特色农业种植整合起来,打造一条特色旅游风光带呢。“再过二三年,我们马杜桥就是真正的梦里桃园了。"说这句话的慕白,一脸憧憬和自豪。吃晚饭的时候,慕白要请我去一农家乐吃野味。他说:“当年没吃上一餐像样的饭,这回给你补上。"我赶忙制止,说还想吃那煨红薯呢。结果,居然没有煨红薯的柴火灶,只好找来些树枝在屋后空地上燃起,积下一堆灰烬来煨。慕白的妈妈几年前过世了,八十岁的老父硬要来给我们煨。包湿荷叶,掰开红薯,撒盐淋油,那份温馨那份香甜,一切仿如当年。在炭火的映照下,老人清癯的脸庞显着晚霞般的红光,轻轻地说:“真快,三十几年就一眨眼功夫,两次吃煨薯,却是两番滋味啊。"这天晚上,慕白陪我喝茶聊天。我夸他不声不响就成了富翁,他连声“不不不"地拒绝我的赞扬:别看马杜桥只有一万多人,但我实在算不得一个角色。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和国家扶贫政策好,我连发财的门槛都摸不着。现在每年都有好多种养专业户冒出来,去年我们马杜桥六个村都脱了贫。我不过是动手得早了点而已,实在算不得本事。聊着聊着,居然有一线阳光,不知何时从没有拉拢的窗帘挤了进来,射在茶几上,显出一片明媚。——原来,天早就亮了呢。
2019-08-29 10:20:15 作者:彭建华 9583 0
黑色肌肤承载的意义
“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今天调研完和调研组拍完合照时,我不禁想起了Beyond的这首《光辉岁月》。我想,这句话是对我这四天甚至整个三下乡生活最好的诠释。今天是三下乡的第四天,也是我们外联组第一次外出调研,我们徒步走跨三个村庄,询访并邀请村民们帮忙填写问卷,一路上我们遇到村民们的热情招待,但同时也被村民屡屡被拒绝,说实话并不比前天拉赞助轻松,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两点,我们才完成预计的40份问卷,最后我们收拾好问卷材料,轻松愉快地一起拍了张合照,而就是这张合照让我焕然发觉,我竟然是7个人中最黑的那一个,再看看大家的肤色,我不禁笑了一下,我意料到自己会变黑,但没想到短短四天,我已经到底黑到自己都想象不了的程度。其实短短四天变得这么黑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我是本地人交流方便,所以队伍支教过程的外出事宜都会和大家一起,比如平时有事找村委、接送老师和队员、拉赞助,还有像这次的调研,另一方面是我比较喜欢送学生回家,平时放学有空我都会去送他们回家,农村学生一般都没有也太爱带伞,放学那段时间又比较晒,一把雨伞撑四五个小朋友,所以有时候自己就也变成了学生的“遮阳伞”,一路上帮他们遮挡着烈阳,护送他们到家,加上雷州每天太阳都这么大,所以四天晒成这样也是可以理解的,有时还自嘲,可能就是因为我和学生的肤色都这么黑,所以才和他们交流得这么好。相信下过乡的伙伴也能理解,三下乡被晒黑的肌肤的背后所承载的意义,它是我们下乡队员对支教活动的热爱,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微小奉献和支持。
2019-08-28 23:05:47 作者:黄邦权 曾华宙 9653 0
外联寻肉“历险”记
由于我们队伍下乡经费有限,为了给我们队员加餐,筹备后期的文艺汇演需要资金,所以外联组开始了他们高大上的工作“拉赞助”。原本我不是外联组的成员,只因我是本地人,会讲雷州话,因此我跟外联组的故事就开始了,和她们踏上了艰难而又惊奇的寻肉之旅。一大早上吃完早餐,我们坐了20分钟三轮车,外加半个小时公交车出发到雷州市区,来到了拉赞助的第一站“教育书城“,在这里拿到了我们“寻肉之旅”的第一笔赞助,也是人生中第一笔赞助。因为我们都第一次拉赞助,虽然在网上也看了拉赞助的一些建议,但难免会觉得不好意思,不知道怎么开口跟老板说,所以我们先在门外商量组织语言,因为我是师兄,所以由我来打头阵,我们迈着不太自信的步伐,走到了“金画笔”美术培训中心前台,然后我就微笑着对前台的服务说:“你好,我想找一下你这里负责人,我们是……的学生,在……支教,希望能得你们的帮助“,然而尴尬的是,机构的老板刚好出去了,我们机智要跟服务员张负责人的名片,并礼貌地说声谢谢,然后去往对面名为"红舞鞋"舞蹈培训机构,心想拉不到资金也行,借一些舞蹈表演服装回去也不错,我们在门外又重新组织了语言,然而令我们惊讶的是,当我们介绍完说明此行的目的之后,老板慷慨地送给我们20套舞服,还问我们还要不要,最后又拿了10套出来送给我们,我们跟老板合影道谢后,去往下一家。没想到第一笔赞助拉得这么顺利,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而正当我们高兴觉得赞助好拉的时候,现实又狠狠地给了我们一巴掌,接下来七八家毫无收获,都遭到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吃完午饭后,我们又重拾信心,从教育书城沿路拉了快2公里,培训机构、婚纱店、电器公司、眼镜店等能拉赞助的店都去过,然而还是颗粒无收,最后当我们要放弃的时候,在一家酒宴拉第一笔钱,虽然不多,但又让我们信心满满,之后真的开始不要面子了,越被拒绝越想要去拉,虽然也没有拿到什么赞助,但我们留了很多大老板的联系方式,回去联系还是有希望的。今天大家都很辛苦,但也确实很开心。虽然一路边拉赞助走了四五公里,最后拿到的赞助也并不多,但我们收获的这场经历过被无数次拒绝的“革命友谊”,它远比这次的赞助更值钱,相信我们之后会更加珍惜它。
2019-08-28 22:59:17 作者:黄邦权 曾华宙 9688 0
青春
青春是美好的,在这美丽的时刻我来到湛江迈奏心和希望小学进行了一次为期十二天的文化支教活动,同行的还有43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这十二天里,有很多难忘的回忆,有众人一起围坐在一起打狼人杀,亦有一起把饮料言欢,孩子们真诚的笑脸……总的来说,欢乐常伴三下乡。这段日子在我眼中无疑是美的,虽然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太好,但是总体来说,仍然算得上是美好。各位成员们齐心协力,都想努力地把事情做好,各位和睦相处,犹记得在夜晚时分经常会出现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和谐谈论各自的趣事。颇有些些“浴乎沂,风乎舞雩”的闲逸景象。岁月如歌,快乐的日子似乎总是那么短暂,古朴的校门后,伫立的是高大且悠久的榕树,气根在半空中随风飘摇,不远处,是几株笔直的木棉树,宽大的树叶在微风吹拂时不时发出“沙沙“的响声,鸟儿时常在其枝桠上跳跃和追逐。放眼望去,一栋偏黄色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教室均匀地分布在其两侧,临近的是一块大草坪,略微枯黄的小草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个草地,边上是一条曲折的小路,边上是一排芭蕉树。芭蕉树宽大的绿叶子与小草枯黄的草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假如下着点小雨的话,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孩子们平时在这块草坪上疯跑,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般欢快雀跃,又或者在树荫下乘凉……回想起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一时感慨万千,有些许遗憾的是自己没能亲自教导孩子们一门课程,准确的说来,我拥有老师的情怀,却不想做个老师,因此我想短暂地体验一下作为老师的感觉……撰稿/邹莹莹陈舒艺来源/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
2019-08-28 22:49:38 作者:邹莹莹 陈舒艺 9588 0
我的话剧组啊
在7月27日,我们将会有一场我们的文艺晚会。为了这表演有更好的效果。我们队员们和学生们做了十几天的准备。不管风吹雨打,都在坚持排练。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文艺晚会那天我们还没有去过表演的舞台去演练过。所以为了到时候出问题。我们安排老师带队,带着学生出去今晚的舞台去排练。记得那天是一个大晴天,太阳光照在身上就像在微波炉一般难受,不过好在我们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没有抱怨什么。还是坚持的去排练。依照出场顺序第一个节目就是《茉莉花》由女老师们一起汇演。老师们开场舞成功把现场的气氛点燃。舞姿宛如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一般好看。在气氛完全被点燃之后就到学生们表演了。我记得最搞笑的是我们带队的话剧表演。因为这个扮演土匪官的讲的普通话不是特别的标准,所以说在他一开始讲话的时候往往能引台下笑声一片。还有就是加上他们面无表情的表演,看上去糟糕透了。可能是他们没来过这么大的舞台表演,所以紧张在所难免。这排练之后我们老师进去交流一番,开导开导。所以在第二次排练的时候改善了好多开始有了和观众的眼神交流。表演的时候有了相应的动作和表情。简直就是和我们在教室里面排练的一样。不过偶尔他们还是有些笑场。在经过的二次排练之后效果好了很多,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每个节目就排练两篇。在排练二次之后我们老师就带队带学生回去学校放松放松。到了晚上的表演,话剧组的出演也是得到了各位村民的认可。我在台下都听说他们表演的不错。听到这里相信我们所有老师都感觉我们这么多天的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撰稿/张祖光陈舒艺来源/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
2019-08-28 22:49:12 作者:张祖光 陈舒艺 971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