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散文·随笔·短信

  • 秋来也不愁

    秋来也不愁秋天来了,初秋,中秋,金秋,秋意会越来越浓的。中国文化真是奥妙!都说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代,庄稼人秋收完后就是一年中最悠闲的时间了,有了空闲就会想些问题,或回顾一年中,一生中经历过的种种事情,遇到的每一个人。人生不可能如直线一条,感谓着曲折起伏人情冷暖,愁就来了,所以“愁”字是在秋天的“秋”字下面加个“心”,秋天来了,愁绪也会跟着来了。并且是秋意越浓,愁绪越重。所以农夫的忙碌,期盼,闲愁与知足便随季节变更在脸上轮转。而洗脚上田(非务农)的人们,他们的情绪已与季节脱离了关系,跟商业社会的市场变化挂上了直接的关系。在蜗居小镇乡下两年后的这个秋意浓浓的清晨,我坐上了以前出差一天转几趟的大巴,代替姐姐去肇庆市区参加一个参茸选购会。居然有一种村姑上省城的怯,虽然只是淡淡的。景物依旧,车轮的节奏轻快,很快由省道转入高速公路了。高速公路两边的山更高,起伏更大,一会是高耸的山峰一会又是深谷。车速快,看不清山与山之间的分隔,进入视觉中竟只成了一条起伏的线,车窗能看到的虽只一段,仍能感受到它的延伸都必是如此的起伏。空调大巴的冷气很猛但又不能自己调节,幸好出门时随手扯了一件披肩,这是以前出差时留下的习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任何时候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是第一要事。披上,裹紧,有点小资情调了,有点今时往昔的唏嘘了,土黄与墨绿以格子相间的披肩,应了这秋天的田园与思绪,思绪又跟随了那车窗外起伏的曲线,上索根源,估望前景,仿佛只能也是如这些群山一样起伏的了。然,延绵的起伏不正是生命张力的表现吗?人生如害怕起伏那就等于拒绝面对失败与成功的落差。中外古今的伟大人物无不是在起伏的命运中创造传奇。我一个小女子只不过是漂泊中追梦的路上受了些许挫折,算得了什么!放弃了外企高薪又体面的工作,离开了繁华的大都市。提前把一直揣在心里的经过筛选与沉淀的最终梦想端到了现实:当个幸福的富足的中国农民!所以选择扎根故乡的土地,想着让这梦想在生养我的土地上开花结果!在旁人的惋惜与不解中需要平衡的只是自己内心的得失。我放弃的是灯红酒绿和数字化的都市生活,得到的是屋外一片秋果累累,肥鱼出塘,树木成材,谷子飘香......这样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收获的幸福感觉。古人语:既来之则安之。忘记该忘记的,收藏起那些零星的快乐记忆供养纯净的心,领受了长辈的祝福与期望,谨记对丈夫与幼子的承诺,以相信会过得更好的心,珍惜自己关爱家人。挥挥手,赶走这秋来愁。或者,可以像儿时一样等秋收完了,在那空旷的田野上点燃一堆柴火,把心放在肚子里,和知己好友围着火堆联欢。不去计较那些根本不会有定论的得失,更别因了别人的一言半语患得患失,好好享受新农村的风光无限,向着梦想的方向不断努力奋斗!秋当真只是秋。心,是用来感受丰收的喜悦并感恩天地的恩赐。人生的容量有限,实在置放不了太多忧愁。

    2019-11-05 17:27:36 作者:南荷子 来源:青年作家 9729 0

  • 花月和美人

    花月和美人我在读古人的文章时,发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古人描述美人的姿色时,多以花月作譬喻来形容。如“花容月貌”“花羞月闭”等都是对美人的一种赞叹。花、月和美人,对于古人来说实在是难以割舍的。世上之花,多数都是颜色鲜美,娇媚而生香的。如牡丹、芍药、海棠、郁金香等。无不雍容华贵,姿态万千。而花的姿色、形态和性情与美人的姿色、形态和性情是有着其共同之处的。这一发现,功劳属于我们聪慧的古人。这与我们中国人所俱有的敏感、细腻和多情的性格特征分不开。把花喻作美人,或把美人喻作花,真是再巧妙不过了。花开花落,都会令易感的人为之顿生怜惜哀愁之情。就像美人的一生,美丽而忧伤。花须见其开,但不可见其落。落花残红,任人践踏,总是教人伤心的事情。这是善良的林黛玉所不忍的,亦是我所不忍复见的。世上之月,只得一轮。而月与美人的关系,我想是由于《嫦娥奔月》这一民间传说深入人心的缘故吧。传说中的嫦娥,是一位丽质天生的美人。古人的想象力真是别具一格,居然可以把月和美人连系在一起。“物之能感人者,在天莫如月。”古人对于月是有其特殊感情的,而月和美人更有其不可化解的关系。在古中国有一种哲学:认为宇宙由阴阳组成。日代表阳,月代表阴,而阴又代表着女性。月之明晦,无非皎洁与朦胧。而无论皎洁或朦胧都不失为一种美,就像美人的纤瘦和丰腴。在古人的心中,月的皎洁象征着美人纤尘不染的心灵;月的朦胧象征着美人的容貌。古人认为:朦胧即美,虚幻飘渺、无可执着。而月的圆缺则象征着美人的性情,难以捉摸又变化无常。古人云:月下论诗,旨趣益远;月下对美人,情意益笃。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道出了人们的千古深情。而在花、月和美人三者当中,古人犹独钟于美人。古人云:若无佳丽,则花月皆虚设。什么样的女人才算是美人呢?每个朝代和阶级都有其各不相同的审美标准。如楚人好细腰,而唐人则爱丰腴。这一切,如今在人们口里所说的“燕瘦环肥”中便会略知。但我认为,无论娇小玲珑、瘦不露骨或者修长玉立、丰韵妩媚,唯有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女人才算是美人。正如晚明诗人张潮在论及花与美人时所说:美人须见其畅适。而舒畅合适、自然天成则是古人所极力推崇的。一个清纯、自然而娇俏的女人,比一个矫情、做作而妖冶的女人更令我们愿意去亲近。“花之香,月之色,美人之姿,皆无可名状。”而赏花醉月对美人,吹箫弄琴、秉烛神聊或者红袖添香,更是才子骚人所梦寐以求的事情。林语堂先生说:女人的服饰、口红和胭脂使人感到宁静,舒适和精神焕发。此话不假。张潮云: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而晚明名士卫泳对美人亦有一番精辟见解:美人有态、有神、有趣、有情、有心。神丽如花艳,神爽如秋月,神困如软玉,神飘荡轻扬如茶香,如烟缕,数者皆美人真境。试想,一个亮丽的女人能集天地间众多至纯至美的事物于一身,如若见之,谁不顿生爱慕怜惜之情。而一个有真性情、真趣味,能懂得以享受艺术、享受自然去怡情悦性的美人,就非《浮生六记》中的陈芸莫属了。美人的形体与气质之美,常令我赞叹不已。美人,本不应生于此世界。然既生于此世界,则我们应以爱花之心,爱月之情去怜惜美人、疼爱美人,用我们善良与洁净的心灵。

    2019-10-28 20:00:12 作者:邝海飞 来源:青年作家 9751 0

  • 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一日回娘家山亭,姐告诉我,山亭大宫广场放映“露天电影”,不免心头一暧!有几十年沒看“露天电影”了。一种似乎让岁月积压在底层,都已蒙上厚厚的尘埃的东西,随着记忆的潮水,缓缓地洇了过来……“露天电影”这种独特的电影播放形式从五十年代开始直到21世纪初逐渐消失,应该说是几代农村人共有的记忆,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还带有乡愁般的怀念。大宫广场上看电影的寥寥无几,只有20几个老人,冷冷清清,和几十年前的那个场面比,简直是天壤之別。当时场面堪称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每一场电影,至少上千人!我小时候是个电影迷,除了自己村放映,隔壁村西郭、里店、后郭、上庄放映,我也得非去不可。至今那些看过的电影我还能脱口而出——《两个小八路》、《孔雀东南飞》、《烦恼的喜事》、《海市蜃楼》、《美人鱼》……好多好多。当时山亭村放映地点都会选择在山亭中学操场和山亭大宮广场。不用10分钟,放映电影的消息就会传遍每家每户。乡亲们碰到了会不约而同地说:早点吃晚饭看电影去!在地里忙活的乡亲们也早早收工了,急急忙忙往家赶。尤其是小孩子们,个个兴奋得如一只只被关在笼子里太久了,第一次放到山坡上的“羊古仔”(小羊羔),又蹦又跳。小孩子们催着大人早点做晚饭,早早吃完,带上板凳,上广场占位置去了。如果能占到电影放映员旁边那些位置,那感觉是件多么荣耀自豪的事了。当然,还忘不了向大人要5分钱买上一根冰棍。即使是冬天呀,嘴唇被冰棍冻得通红通红,可边看电影边吮吸着冰棍,那种美滋滋的感觉不逊于现在山沟沟的小孩到大城市吃上一顿肯德基!如果大人舍不得给小孩5分钱,就会爆炒一些“黑珠”(豌豆),装在一个布袋里,哄哄小孩权当零食。当时,通常看的影片制片厂有:“西安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倘若遇上“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那更令大家激情澎湃!一提到上海,就会想到早期的不朽经典,美术片《小蝌蚪找妈妈》《哪咤闹海》等等,还有后来的《上海滩》。而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呀,是大家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激动在所难免!当放映机射出一束强烈的光,一会儿,银幕上出现了光芒四射的五角星,电影也就开始了。全场立马静谧下来了,伴着放映机轻微的“沙沙”声,当然,还有吸吮冰棍的声音,还有吃“黑珠”“嘎吱嘎吱”的声音。电影中响亮的人物对白透过空旷的村野飘向远方……在放映正片前总会加映一期纪录片《新闻简报》或科教片。时间大约十分钟。《新闻简报》相当于今天的《新闻联播》。完了,正片才开始。大家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的起起落落而发生变化:忽尔安静,忽尔喧哗,忽尔开怀大笑,忽尔阵阵叹息。黑压压的人头挤在一起,共同分享着“露天电影”所带来的愉悦。一根冰棍也早已溶化在肚子里了,一场“露天电影”所带来的故事,又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电影结束了,而我还舍不得走。看着工作人员把放映工具抬走,心里简直是千万个舍不得呀!于是,凑上去问:叔叔,什么时候再来这边放映?叔叔被逗乐了,摸了摸我的头,说:这小丫头,走,跟我走,天天有电影看!当然,看“露天电影”也有扫兴的时候,那就是“跑片子”。“跑片子”就是几个地方同一个晚上放同一部电影,但只有一套电影胶片在不同地点轮流着放。一个放映点放完一盘马上由电影公司专人骑车送到另一个放映点。正看在兴头上,情节正紧张突然止住了,简直是心急火燎。这时,那些聪明的放映员会再放一些《新闻简报》之类的宣传片来安慰大家,或把放过的片重新再放,这样大家就不至于那么焦急。有些白天在地里劳作疲惫的乡亲,在“跑片子”过程像鸡啄食般在打瞌睡,也是屡见不鲜。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去上庄看“露天电影”。那天晚上,上庄放映影片《孔雀公主》。当晚,广场上挤得水泄不通,连几棵榕树上都坐满了人。还有些人干脆跑到银幕背面去看。其实也看得清楚,除了字是反过来的,。哈!谁叫你们不早点过来占位置呢,当时,自己占到好位置,而看到别人在银幕背面看,心里就有种优越感。精彩的故事情节,男主演唐国强和女主演李秀明靓丽的形象,都让大家如痴如醉。突然,天公不作美,电影才一半,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无奈,只好收场。大家唉声叹气,无不惋惜!回家的路上,大家还在纷纷猜测着故事的结局会如何如何……这样,《孔雀公主》就成了当时喜爱“露天电影”一族的一个遗憾!我还和伙伴们争辩得唾沫四溅,就是为电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结局而各抒己见。由于有了那次下雨的经历,之后的每场“露天电影”总会让我忧心忡忡,时不时抬头望望天空,真怕豆大的雨点又从天而降,电影又要收场了。渐行渐远的“露天电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意味着我老家迈着坚定的步伐,已然跨入了新时代的行列!在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娱乐活动特别匮乏的年代,是农村主要的娱乐方式。它链接着与外界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它承载着我与千千万万的同龄人的欢乐和梦想!让我们懂得了原来生活不止是家里的那些狗呀、羊呀、鸡呀、猫呀。家的外面还有个精彩的世界!那个世界,很广袤!“露天电影”也滋养着我们成长,鞭策着我们努力学习,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长大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露天电影”,偶尔想起,仍然怀念,就像怀念生命中某一段情深意浓的岁月一样!

    2019-10-22 17:27:45 作者:林秀莲 来源:青年作家 9733 0

  • 长成秋天的模样

    长成秋天的模样秋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钟情于秋,不只因它如火如荼的红叶,更缘于它深情缱绻的秋水。时值深秋,满眼尽是萧萧落木的凄凉。令人惊喜的是,依稀有水声传来,寻声望去,一湾秋水闯进视线。没错!是一湾,它崎岖蜿蜒,如山路一般。这里的水,带着秋色,已是碧如蓝的宁静。它拥蓝天入怀,引白云入梦,辽阔、无暇,美得无法无天。不远处,麻灰的野鸭子,欢快地在水面游弋,划出一道道剪刀水痕,渐行渐远,与这弯弯曲曲的秋水一同消失在密林深处。鹅卵石是秋水的眼。它静静地守着一方水泽,隐士般地存在,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它并不孤独,陪伴它的,有丽日,有和风,有朗月,有疏星,也有一望无垠的天空和偶过的片片云影。我俯身,掀起一块巴掌大小的鹅卵石,惊现五六条小鱼儿,它们蜷缩在那里,像极了水中的化石。我想,它们大概也同我一样,被深秋冷凉的风吹得直打哆嗦吧,要不怎么连庇护它们的石头都掀开了,还是一动不动呢。我像捏蚂蚱一样,那么一捏,结果嗖地一下让它们逃掉了,那动作之敏捷,不容细观。还是改用双手捧吧,就像小时候为弟弟捉鱼时一样,双手浸在水中,等鱼儿游来顺势一捧,准能成功。可结果它们却在指缝溜走了,只留下秋水的寒意。那一刻方才懂得,这一湾秋水,才是它们真正的归宿。请让我也化身成秋水中的一枚鹅卵石吧,给这里的鱼儿,温情的陪伴。流水潺潺地淌,白云悠悠地飘。在水声云影中,我凝视着掌心的鹅卵石,仿佛看到了一群自在的游鱼,一湾多情的秋水。原来,人生的每一次不期而遇都让你温暖,感动。红叶沿着古色古香的木栈道蜿蜒前行,偶遇一株古枫。那一树的火红,如一团烈焰,灿烂地燃烧,美艳至极。它坚韧如钢,依傍峭壁而生。根,扎在岩石的缝隙,不屈的灵魂,却似要伸向云里。即便在这样一个落木萧萧的季节,依然能够听见它成长的声音和铿锵的心跳。风疾时,表现逆的风骨;风缓时,展示顺的悠然。霜染的叶子,早已红得不成样子。我想,定是大自然将所有的红色一股脑儿地倾注在了枫叶上,连夕阳也逊色几分。它们跃动着,旋舞着,即使摆脱不了凋零的宿命,依然咬定青山、岩石,与甘泉为伴,与飞鸟为伍,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拥有山魂水魄的灵性。它也柔情似水,在阳光下轻歌,在清风中曼舞。那姿态像是饮了醇香的佳酿,那容颜像是染了绚烂的彩霞,如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每一片叶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纹路,记录着光阴的故事。揽一侧枝于胸前,便有了琵琶女娇羞的神韵。行走在秋天的草木间,我深信它们是懂我的,正如我也懂它们一样。枯木的罅隙,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凝神细观,竟是一只松鼠!小脑袋探出来,眼神里充满了好奇。我赶忙举起相机,镜头对准这个小家伙儿。它非但没仓皇而逃,反而向我撑起身后的大伞,好像在说:终于等到你!我食指一动,记录下那一瞬的感动。在至高点俯瞰,俨然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林秋色图,那层层叠叠、深浅不一的秋色,烂漫成古典诗画中的山水写意。苍山作证,秋阳作证,红叶作证,引诗情到碧霄,植画意入脑际。原来,秋天的一光一影,都是一句句唯美的诗行。此生,愿化作一枚红叶,以天为盖地为庐,沉醉在秋天里。残荷对于荷,尤其是秋日里的残荷,一直有着一份说不出的情愫。想着,在苍茫的月下漫步,荷在水中央,我在水一方,思绪便如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在每一个毛细血管里野蛮生长,恣肆蔓延。秋天的月色,温婉迷人,残荷在淡淡的清风里曼舞。夜,微凉,借着月光,满池的残荷,或躬身池里,或虬曲水面,或相携而立,或摇曳风中。微皱的水面上投下它们孤傲的倩影:有的学着睡莲的模样,趴在水面上,亲吻秋风拂起的层层涟漪;有的把自己蜷成了河蚌,让人忍不住想去扒开看看里面究竟有没有晶莹的珍珠;有的高擎着莲蓬、莲子,迎风而立,说什么也不肯低头。曾经的清香远溢,曾经的凌波翠盖,曾经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曾经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全都收敛起来,埋藏得深深的,让你误以为,荷的一生就是这样的。突然就记起乌兰托娅的那首《莲的心事》了:“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每一年为你花开一次/多少人赞美过莲的矜持/谁能看懂莲的心事/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每一年为你心碎一次/多少人猜测过莲的心事/慢慢风干变成唐诗宋词……”秋夜的残荷,观赏的人不多,偶尔蟋蟀声声,打破夜的宁静。想着此刻,与知己乘一叶扁舟,在枯枝败叶间穿行,误入残荷深处,惊醒一池秋意,岂不快哉!而这残荷的心事,几人能知?我问残荷,残荷无语;我问秋风,秋风无言。久久地伫立,久久地凝望,久久地沉思。在生命蓬勃之际,每株荷都可以用一个“美”字来概括;而在生命终结之时,却是一池的“千姿百态”。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雨,不期而至,残荷发出错落有致的声响,透着一种悠长的古韵。“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原来,枯瘦与冷清,也是一种美,一种凝固的美。一直想挥毫泼墨,勾勒出它们不让人怜悯却让人心生敬意的姿态,却苦于技艺不精,不得神韵。而今想来,简直多此一举,这一池残荷,不就是一幅简约的水墨丹青么?雨滴落入荷塘,一圈,两圈,三圈,荡漾开去,如无数小酒窝在水中回旋,又仿佛数不清的唯美幻境令人无法抽身。残荷,在潇潇秋雨中或亭立,或敧斜,或颔首,或回眸,颇具一种“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悠然,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一如那年初秋,与挚友雨走凤凰山的惬意。那天,风很凉,露水也很凉,未及山顶,便下起了雨。崎岖的山路格外湿滑,雨水沿着额头、眉梢、眼角,往下淌,小风一吹,凉飕飕的。我们彼此对望,看着眼前的“落汤鸡”便是看到了自己,竟忍不住笑出声来。云雾在脚下翻滚、升腾,忽地聚在一起,如花团锦簇;忽地四散开去,似天女散花;忽地掠过豆腐块儿一样的高楼大厦和蜿蜒的大凌河,如丝带,似炊烟,变化万千。那梵音,那古刹,那不知名的葳蕤的草木,愈发充满灵气。薄雾与轻烟笼罩下的世界,迷离恍惚。朋友说,心窍开才能看到风景,我想说,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看风景,心窍才会开。而此刻的我,独立荷塘边,闭上双眼,用心倾听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古曲神韵。多想将自己活成一株残荷,任风吹、任日晒、任雨淋,于一隅平常的角落,坦对荣枯,静观沉浮!

    2019-10-19 12:24:53 作者:风凝 9608 0

  • 骑士物语

    骑士物语(一)弗洛伊德说:“爱是过分的估价。”也就是说,如果你看穿了你所爱的对象,你就不可能爱他。这是临床的看法。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人们常常首先渴望认识自己。“没有了解你的人吗?”“我自己啊。”这样也够让我心生羡慕。先生身段颀长,面孔瘦削。有一匹瘦马,还有一支长矛,一面旧盾,一位仆人和一只猎兔狗。先生年少就离开拉曼却,我见到先生的眼神,虽然怯生却透亮,是我梦中夜夜生长的游侠骑士。也许也会有杜尔西内亚,毫不费力就摘掉了骑士的心脏。我不叫杜尔西内亚。“美人并不个个可爱,有些只是悦目而不醉心⋯⋯一个规矩女人的美貌好比远处的火焰,也好比锐利的剑锋;如果不挨近,火烧不到身上,剑也不会伤人。”(二)我曾反复思忖过,就算见到温柔的眼神,也无法感知先生的灵魂。游侠骑士是绅士年近六十时荒唐的梦,于我一个旁观者更是一样。只是我没有长矛,不将店长认作堡主,没有纯忠的桑丘追随,更不会将风车认作巨人。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被水车轮子压死在泥土里,骸骨俱烂还企图拥抱星川的人。一生幻惑,临殁未能见真。我梦想我的堂吉诃德,死在那个自称日月骑士的小学士手中。他一生都作着未泯的梦。(三)“昨天还高高在上的人,今天就屈居人下。”他最终在死前醒来,他说他醒来是进步了,他说由不得人再看骑士小说,由不得绅士作令人发笑的梦。他呓语着听不懂的话,听着却不再像从前那样让人替他羞愧又心生向往。我与风车搏斗的英雄突然不再是少年,一屋子人慰欣于他话中的“成年思维”。人无可避免会做很多自己厌恶的事。万般交错地去厌恶,还是找到万千个原由交错地原谅。我的堂吉诃德为什么会醒过来?他天生该是造梦的少年。我无望的梦由他创造又由他揉碎,想来又合情合理。可是那梦不该由他实现?不该由他带着我去到城堡里头?怎么他突然就反身回了拉曼却?也许骑士的一生都只是一架风车。来来回回,说着征途遥远,实则尽头不过是捧着满箱名利回到故乡。我听不见先生说的话,我反复推敲我反复思考,好像他曾经让我欢呼雀跃的信诺都只是塔霍河任意奔腾的水,任那小学士一剑便砍得断流,像从未有淌过我眼前一样。我没有觉得失望。死人不该觉得失望。我只是不理解。不理解游侠骑士为何到最后,竟能与风车握手言和。(四)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人只能坚守自己,不能用一样的标准要求他人。强者擅长把伤害变成助力。人需要的是更好的发展,是更多人知道自己的野心与能力,而不是因为不能变通的原则永生固步自封。可是我还是希望我的堂吉诃德永远是一位幼稚偏执的英雄,总有一天能够战胜无望的风车,战胜那个讨人厌的参子小学士,迎娶他的杜尔西内亚。我将他的标准他的梦想看作完整的他,以为他永生永世都是那个红透了眼睛都不会低头的白衫少年。奔跑在浑浊滚烫的街头,日头将他雪白的肌肤照得亮亮的,他手中的长矛却还淬着润和的光。但现如今他不是了。他能将困惑打碎,他不再寻求答案,不再寻求一个年少时无论如何都想明确的是非善恶之分,不再寻求恶意之人的道歉,不再狠狠将城门关上,将擅长歌颂的诗人的头颅割下。他用金钱打发了桑丘。他甚至没有多说一个字。啊,原来我该叫桑丘。我说我爱他,其实也只是把我的希望寄托给他。我也不过是万万千千个藉由他消费自己无力奢望的蠹虫而已。

    2019-10-10 09:44:14 作者:杨清娴 9685 0

  • 石天的石,石天的天

    石天的石,石天的天石天跟着表哥去了建筑工地。挺着将军肚的包工头将那双细眼从手机上移开,把他从上到下扫了个遍,最后乜斜了一眼问:工地上的活很累很苦,你以前干过吗?石天像做错事的小学生一样瞬间低下了头,脸立刻变成了一块红布,一双手插入口袋,不停地掏啊掏。表哥赶紧掏出一包烟,抽出一根递给包工头说:他在老家做过一段时间,我这兄弟特胆小,易紧张,一紧张就爱犯傻。你叫什么名字?包工头吸了一口烟问道。石、石……石天的石,石天的天。十天?他满脸的讶异。你呀。表哥跺了跺脚解释说:他姓石,石头的石,天空的天。石天的两只手在裤袋里攥出了汗,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石天是吧?先留下吧。包工头大手一挥,就令表哥带他去了睡觉的工棚。石天白天干活,晚上看书爬格子。虽累却一直坚持着,终于有一天他收获了一张稿费汇款单。休息日,他在工友的陪同下,去了邮局。他小心翼翼地递上汇款单和身份证。玻璃窗里传来一个公式化的女声,你叫啥名字?他低下头,一双手插入口袋,不停地掏啊掏,稍后才答,石、石……石天的石,石天的天。身份证是你本人的吗?是、是我。咋跟身份证上一点不像呢?玻璃窗里的人通过内线找来了领导,领导核实完身份证,对石天左瞧右看后问:你叫什么名字?一旁的工友急了,怒道:你们啥意思,怀疑我们?最后在他人的劝说下,才顺利领到了汇款,他们离开时,背后传来议论,明明是本人,非要搞得像来冒领一样,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付出有了回报,石天脸上春意盎然。没想到,他的春天败给了工友们的潜能。石天的事经工友一番添油加醋后,成了其他工友们调侃他的戏码。两位年龄跟他相仿的工友,空闲就喜欢在他面前表演相声,甲问:你叫什么名字?乙会低着头,双手插裤袋里掏啊掏,然后夸张地答:石、石……石天的石,石天的天。哈哈哈……表演完毕,工友们用各种尖叫,口哨声回馈石天。石天的脸成了不消褪的胭脂红,他的脚步成了去无影的风。石天决定改变自己的怂样。起初,他想改名字,后来发现此事跟名字毫不搭界时,他顿悟了。从此,《卡耐基演讲与口才》《一分钟口才训练》《如何克服紧张情绪》都成了他的“座上客”。一天,他去城里买书,路过一栋居民楼楼下时,二楼窗户上有个孩子在哭着找妈妈,孩子整个人挂在窗外,下面围满了大伯大妈,孩子的奶奶满脸着急,却劝不住孩子,大哭的孩子张着两只手冲了下来,有几位胆小的大妈吓得闭上了眼睛,千钧一发之际,石天飞身上前伸出两只手。孩子下落时,被一楼阳台上的爬山虎挡了一下,等下面的人反应过来时,石天已徒手接住了孩子。孩子大哭不止,他确幸孩子无大碍,活动了一下胳膊方才悄悄离开。两三天后,孩子的家人带着记者找到了戴着头盔,穿着工服,在脚手架上忙碌的石天。下来后他还未摘掉手套,手已被孩子父亲紧紧握住,恩人哪!当记者的摄像头对准他,问他叫什么名字时,工友们都替他捏了一把汗,爱表演的两位工友甚至在考虑,等一下石天说话时,他们该不该鼓掌,他卡壳时,他们是不是该帮忙。他们取出手机,调出视频随时准备拍摄。石天微笑着说,孩子没事就好。我想问问你,你当时有没有想过,你这么一接,可能会伤害到自己。记者问。紧急关头,我来不及考虑这些。你说得真好。石天平静地笑笑。工友们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这小子今天手怎么不插裤袋掏啊掏了,反而侃侃而谈,换了个人似的,难道他以前都是装的?对了,你叫什么名字?记者又问。最关键的时刻还是来了,他们的嘴角已露出了笑意,期待着最精彩的环节。那两名工友开始做热身运动了,他们低下头,双手插在裤袋里掏啊掏,万事俱备,就等石天开口了。可是石天却默默走开了。记者对着他的背影再次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工友们不约而同地答道:石、石……石天的石,石天的天。

    2019-10-08 11:42:04 作者:王晓红 964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