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评论·奇章
Q&A:“云之光”实践队快问快答
Q.“云之光”实践队的调研主题?A.我们队伍选择调研广东省师范类院校云支教开展和社会支持的有关情况。Q.为什么选择这个调研主题?A.受疫情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取线上教学;但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广东省师范类院校相继开展云支教活动;而为了更好了解辅导主体以及辅导学生与其家长参与的情况,我们选择调研这个课题,便于进一步促进“云支教”的发展。Q.队伍采取什么样的调研方式?A.将采用问卷调查+线上访问的方式。Q.问卷针对群体是?A.参与“云支教”活动的大学生及学生与其家长两大群体。Q.问卷主要调研内容是?A.了解受访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了解两大群体对线上志愿支教的看法;了解目前的支教情况;了解两大群体参加线上志愿支教的了解渠道、参加原因、常用设备、所持态度、困难挑战、解决方式、社会影响、优点缺点、前景空间、建议意见等参与过程中活动环节的有关情况。Q.问卷调研形式是?A.采用问卷星小程序,灵活便捷,发布范围广,适配人群多。这是场富有趣味的假期“旅行”,期望大家看到我们后续活动中的更多资讯。
2020-08-01 14:58:16 作者:林雨殷 9691 0
广绣的传承与发展
广绣的传承与发展摘要:广绣作为岭南传统民间工艺,反应了岭南人们各时段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作为传统工艺,广绣由于受到城市化进程加速、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机器工业的冲击,民间绣工越来越少,现在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对广绣的保护与继承探索,不仅局限于单纯的理论层面,而应融入到实践当中,让广的保护与传承得到更为深入的探讨与实际印证。关键词:广绣、不足、传承广绣是粤绣之一,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东莞、宝安、香山、台山等地的刺绣,也就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广绣,也作为一种著名的造型艺术,还与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2006年5月20日,广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广绣的历史源流广绣,始于唐朝,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冠有“四大名绣”美称的粤绣的一个分支,流传于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具有色泽亮丽、构图饱满、针法灵活、题材吉祥等鲜明的地域特色。五代十国至宋、元时期,广州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不断发展,民间刺绣也逐渐发展起来,欣赏品的工艺日臻成熟,独立欣赏品与日用绣品分开,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立艺术——刺绣画。明朝正德九年(1514),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受到国王的重赏。广州绣品从此开始成为出口的主要手工艺品,扬名海外。当时,广州刺绣艺人不仅使用绒线绣,而且创造性地使用孔雀毛、马尾作线缕、勒线,用金线、银线刺绣。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倡导成立英国刺绣同业公会,按广绣作坊形式组织英王室绣庄,工人也是学广绣招收“男工”,王室绣庄从中国进口丝绸和丝线,加工绣制贵族服饰;英王查理一世倡导让广绣艺术传播英伦三岛,并动员国人种桑养蚕,当时广绣被西方学者称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英、法、德、美各国博物馆均藏有广绣。二、广绣的不足在销售形势上,广绣面向高档工艺品行业,慢慢的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主要用途为装饰、送礼等,由于广绣转向高档工艺品行业,这也限制了它的受众人群。广绣的购买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人极少购买,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喜欢比较洋气的东西,而不重视本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并且广绣的分布较为分散,不易寻找,许多工作室都没有位于显眼的街区,若非熟人介绍极难寻找,这样分布为广绣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三、“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道路民俗文化活态化是推动民俗文化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实践动力,“互联网+”与民俗文化相结合才能取得进步,广绣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如何引导起出路的问题。有市场、有前途、有利润的产品自然会赢得人们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加速融合,广绣可以借助“互联网+”为广绣增加新属性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广绣借助互联网思维,通过创新实践形成新的发展空间,通过线上线下技术传播手段,让传统文化实现与虚拟的结合体验,在依托网络思维的方式下使广绣展现新的模式、新内容,使传统文化以互联网思维转化发展,让民俗文化产品从内到外透出时代特征和生活状态。作者:张乙廷免责声明:部分资源来源网络,有涉及侵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进行协商调整。
2020-08-01 14:47:04 作者:张乙廷 9841 0
相约龙泉岩,“寻粤”实践队带你去爬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泉岩,位于鮀浦镇蓬洲村西北面的桑浦山东面山麓,海拔只有270米以下。所谓“身高不够,颜值来凑”,山中洞奇石秀,黄龙依山石匍匐而行,气势磅礴、灵气逼人。“寻粤”实践汕头小分队带你“云”爬山,感受山水之乐。龙泉岩分上岩和下岩,上岩是自然形成,巨石盖顶。下岩由人工修筑成寺院,今留残迹。此后,人们在此修建众多寺庙,成为香客朝圣、游客旅游之风水宝地。山中还有古龙吐水,因而有了“龙泉”之名。相传,玉帝降旨让黄龙卧于岩石之上,口吐涓涓泉水,为百姓消除疫灾。此后,便留下此泉,山中僧人视之为珍宝。常收集于葫芦中,与施主分享。直到现在,泉水仍源源不断,游客可自行接饮。上山的路有两条,一条是石阶,另一条是斜坡。石阶沿途巨石浑然天成,天然石室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斜坡幅度适中,便于车辆通行。龙泉岩奇石众多,每一块石头都充满了岁月的痕迹,自宋朝起就有许多文人到此游览,并留下了很多石刻。记述了龙泉岩的历史,为我们呈现当年的风光。假期烦闷,何以解忧?当然是登高望远,以此抒发内心之忧闷,畅谈人生之理想。登上龙泉岩半山腰还能俯瞰汕头全景,以及汕头大学全貌和牛田洋风景。走,我们一起去爬山!
2020-07-31 21:36:49 作者:“寻粤”社会实践队 9712 0
“云支教”问卷小分队动工~
为了更好地展开对广东省师范类院校云支教开展和社会支持有关情况的调研,我们选择了问卷方式;那么问卷小分队就“应运而生”啦!Part1工作前期本次调研对象我们选定参与“云支教”活动的大学生及学生与其家长两大群体;由于两大群体在活动过程中所担当任务存在区分度,我们决定设计两套针对不同群体的问卷以获取明晰数据Part2工作进行时工作分配:由副组长指导,两套问卷由两组搭档分别完成工作开展:研究调研背景→确定选题范围→思考、选定问卷题目→讨论题目合理性并加以调整→安排题目顺序→修改细节、完善问卷Part3工作后期我们选取了问卷星程序,将会通过其发放问卷并获取数据问卷顺利完成~期望各位动动手指,多多参与!撰稿丨林雨殷
2020-07-31 17:29:17 作者:林雨殷 9754 0
三下乡——“云之光”在路上
调研深入基层云支教助乡村为了引领当代大学生积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促进青年投身实践为乡村做贡献。7月25日-8月15日,岭南师范学院社管-文传-教科-法政-信息-美设六院联合开展了“云之光”暑假线上三下乡活动。调研组成员在进行了充分准备和会议讨论后,分别在广东各高校开展了线上调研行动。此次调研第一阶段围绕背景意义,特点以及社会呈现的需求三方面开展通过线上调查+讨论整合取得了一定的调研成果小编这就带你直击调研第一现场!“云支教”第一次小组线上讨论前期线上准备一小组的调研主题是《“云支教”的背景和意义》。调研组组员们在网络媒体中了解了疫情下农村中小学线上教学的开展情况,发现线上教学仍然面临许多困境。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停课不停学”背景下,线上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配合线上教学和照顾一些落后地区的学生,广东省高校也展开了大学生线上辅导的志愿活动,发挥大学生的知识和专业特长,借助互联网对接相应的学生,实行“云支教”更好地进行帮助,更好的服务社会。网上及图书馆查阅调研组组员们通过总结材料发现,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受到学生自身、家长以及教师三方面的影响。这一现状对于推进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合理衔接及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教学相关措施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次初步调研活动到此就告一段落啦但“云支教”所带来的影响依然在探讨小我融入大我云支教助乡村我们依旧在路上~THEEND教育者,非为己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撰稿|张思丹摄影|调研组编辑|张思丹
2020-07-31 11:18:56 作者: 9706 0
云之光调研心得体会之问卷设计篇2
在本次三下乡的线上调研活动中,我们队伍选定的主题是通过线上形式的问卷结合访问的方式调查研究广东省师范类院校云支教开展和社会支持有关情况;在调查问卷中我们锁定的研究对象是参与“云支教”的大学生以及学生与其家长两大群体,由于支教大学生以及接受辅导的学生与其家长这两大群体之间存在的区分度较大,因此我们团队经过讨论商量后,决定设计针对两大群体设计两套不同的问卷,以便于我们获取更加明确清晰的数据,为我们的调查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科学的结论。我们的队伍在工作分配后,我被分配到问卷小组,由副组长指导,两个问卷小组分别完成针对大学生以及接受辅导学生与其家长的群体的调查问卷。我与搭档共同研究调查背景,确定研究目的,接着根据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对象,锁定研究范围,确定大概框架后思考题目并逐一列出,选定一定数量的题目后再次讨论题目的合理性病加以修改与调整;然后根据问卷逻辑顺序依次安排题目位置,后对整份问卷的细节加以完善;最后问卷小组开展会议,共同商定题目,并对问卷的外观以及发放的二维码背景等做出调整,确定最终版问卷并发放调查。通过我们的通力合作,我们的问卷得以高质量地完成,尽管队伍队员之前素未谋面,但是我们队伍一直秉承的合作精神让我们能够共同去完成这一项颇具挑战的任务;我亦从中学习到不少的技巧,更感受到队伍合作的巨大力量。
2020-07-30 22:40:19 作者:林雨殷 967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