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我于高二上学期曾参加过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新课堂”创新作文大赛。经过激烈选拔的初赛,迷雾缭绕的复赛,一锤定音与万众瞩目的决赛,最终大赛尘埃落定,以一种甚为完美的姿态落下帷幕。颇为甚然遗憾的是自己没能于泱泱大国众多才子才女中脱颖而出挤身跃进北大参加决赛,遗憾之际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追随思维的痛楚呼吁迸出,实为大赛期间造就了我耳闻眼见的写作观,故写下《写作论》一文。如今时隔近半年,由于念于当时为乱哄哄的课余之际所作,脑子颇不得以尚存宁静的思绪环境,继而加以时间紧迫故匆匆收笔。如今再回首,发现写得不觉甚爽,再者第二届创新作文大赛的战火已重燃,作为参与了两届大赛的我对于写作观又有了更为成熟的看法见解,且今日脑子难得片刻宁静,怎能让灵感付诸东流,故补作一文。早前自己提及的四个观点:有真意;少做作;勿买弄;需创新,今日甚看颇显片面性,没有能够真正从本质上揭露出我想告知人们的一些价值观东西。愁惘之际,我好恨自己稠糊的思维。三毛说过:“写作在我生活中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蛋糕上面的樱桃。生活比写作重要,我重视生活远甚写作,写作只是我的游戏之一。”张爱玲,作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天才作家,曾被李碧华比作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却是一个双重性格者,她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余秋雨,总是在批判着一些自身眼中看似的弊端现象。总是在自己的写作中找寻着结论中却没有结论的问题,一谈自己便自由。世间坐标缩小为自身坐标,不必再瞻前顾后,比古量今,总是陈列出一些“最”,并非世间之最,而是自我之最。回首这些作家形色各异的风格,我竟没有感到丝毫伪装。相比之下,甚至我发觉自己竟遗忘了文学写作最纯粹的本质。曾几何时,我们这一代都被别人称为文字的骗子,或许这都是别有用心无病呻吟的后果。曾记得一位好友在看罢自己的两篇文章后,并非我想象中的共鸣,而直观第一感觉却是我如何都意料不到的结果――批判。直言这些都为主观情感迸发而成的文字,这样的文字缺乏看点。瞬时,我好悲哀。这些所谓情感文字不正是我们日思夜盼所需求的么?那为何不能被其接受?难道我们都必须成为大众的“竹生”?若这样的情感堆砌成的文字不算文字,那么试问如何才为文字?当今社会,我们的人生观已被扭曲,对于我们所属的文化已被隔绝,却又没能完全融入现存之地的文化,就好比掰玉米的黑熊,虽然一路上掰了诸多,但却仍未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到头来还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于是在我们的人生观中总有一种“文化迷失感”。回归到写作中习惯以藻饰华丽的表皮文字掩饰迷失无知的人生观,在诉说着一些兴许根本不尚存的情感。除了能骗取读者的几滴同情泪水以外,我便再也想不出其它意义。阿Q精神胜利法成为这些写作者的依赖,不过那已是陈年旧事,孰不知其现在又被幻化成“韦小宝”。这样一来我也大致明白那好友为什么不认同此类的情感文字了。因为在他的人生观与生活中找寻不到自我,或许害怕赤裸裸的剖析自己残缺的心灵,害怕修补残缺时触及痛楚,甚而血流不止,于是截然回避。我的人生观注定不能成为那类人。只能将自己惨不忍睹地撕裂,赤裸裸地面对自己的伤痛,尽管血淋淋,但我并不在乎。或许只有“鲜血才能唤回我的本质。尔后再让文字去抚慰伤口。正如天琊雪所言:“纯粹的文章不是商品,而是饱含文士情与爱的幼子。”为什么那些作家形色各异的写作观没有让我倍感丝毫伪装?则为其不会在自己人生观中将文字当成一种商品,懂得文学写作的本质。是其人生观推动去演绎一部部作品,即感动了自己又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原来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决定着写作观。那么我就孰不知那些将文字当成商品的人的包装黑暗底层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阴影?或许只有并非纯粹写作者才会得知。至此我并不怪好友的这般评价,只因为他扭曲的人生观所造就的写作观。但谈罢至此,我想与毛尖教授一同呼吁出煎熬了自己多年的写作心声:“人们急需一场思想救赎!”诸多的热衷文学写作者,你们可曾听到我在这二十一世纪发自内心最真诚的呐喊?后记: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新课堂”创新作文大赛进入复赛阶段之际,我实不忍甚见人们由于受扭曲人生观影响而造就的错误写作观。悲哀之际,为呐喊出内心真实的人生写作观,故继《写作论》后作下此文,且为续部。
已在创网里为自己唯美得让人心痛并感动的文字找到了归宿的我,真的是创网里的孩子吗?――写在前面城市已在薄薄的夜幕笼罩中沉睡了,朦胧的夜此时失去繁星的点缀显得有些苍凉,黑夜的潮湿空气中夹杂着一种令人压抑与窒息的因素。或许这只是针对客观事实的我而言。在这个城市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痴痴地呆在屏幕前,将犹如潮水的思绪透过键盘规律性的敲击,一下一下……键盘上长方不一的按键在与手指有规律碰撞之际的声响回荡在万籁俱寂的天幕里显得那么“行单影只”,而在那所散发着浓郁书香气息的房间里却又是那么清晰,并不断鼓动着我那双早已习惯于都市喧嚣中麻木的耳膜。半盏茶过后,心绪如潮水的思绪被我缓缓地推到屏幕上。终于没有满腹杂感在疲惫不堪的脑海神经中付诸东流。一篇正楷字体的散文代替了压抑的情感工整地呈现在屏幕上。瞬时,一种如释重负的身心疲倦感侵袭上大脑:夜已经深了,该早点歇息了。此时此刻,才恍然大悟,犹如跨世纪般的灵魂回归现实中,在创网上发表文章的我竟遗忘了时光的流逝。其实在早前的那一瞬,我已经在创网上为自己唯美得且让人心痛并感动的文字找到了归宿。我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创网,更确切地说是迷恋上在创网里发表文章的那种心静若水的过程。别人迷恋网络无非是为了某款新型的游戏,而我注定成为局外者。因在创网上造就的个性注定我不沉沦于此。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满腹杂感只寄予笔中者,甚而执笔落笔两匆匆却找寻不到文字的正确航向。这么一个普通却又复杂的情感者却经受不起诸多源自生活的考验,几多忧伤便能把我从幻想中拽回现实,并且会摔得支离破碎。总喜欢在此时将自己再次幻化成天使,创网就是我栖息的天堂。当彷徨笼罩着我那早已疲惫不堪的身心时,我会想起并回归那个偌大的文字家庭――创网。之后我痴恋了,将细水长流的情感融铸成诗歌,继而将人生瞬间迸散且五彩缤纷的烟花定格在那个偌大的空间中。我承认自己是在涂鸦,因为不愿成为昙花一现的光芒,即使能完完全全拥有一次支配命运之机,烟花也莫过于此……莫罢,我已在创网上养成定格瞬间情感的习惯。三月雨滴有一个经典说法:我决不容忍文字借宿,因为它藏拙在肚子里似乎隔日就会烂掉,甚而被风化在永久记忆里。我想爱文者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最大的抉择就是让文字修饰成创网那个偌大文字家庭中的一道风景线,继而被永远定格保留。若干年后,当双鬓花白时再次回归那个偌大文字家庭,蓦然回首,那往事如烟的今日随笔,重踏孩提时光的成长点滴历程。诚然,未尝不是一种晨雨晚听之感?原来曾经是文字孤独者的我也当过创网里的孩子,也曾装饰过创网里的梦。别人总喜欢以文字装饰自己的另一面,我却在自己的文字中找寻寂寞掩饰伤痛。于是创网就成为我包扎颓废伤口最好的那块纱布。我甚至可以将血迹模糊的伤口再次掀开,毫无掩饰地面对并舔慰,直到血迹逐渐风干为止。创网就是这样将心痛的抽离与叹息赤裸裸地摊现在我的面前……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成为创网里的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若干年以来,我一直在为自己那唯美的文字找寻不到归宿而忧愁――却为文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家却在灯火阑珊处。如今,若有人再次问我:“是否为创网里的孩子?”我想自己会很肯定地答复:“是的,我已将理性文字托付予它,我相信它一定是个温暖的文字之家,且有着最真实的一面。”思绪被拽回那个薄雾依然笼罩的黑夜里,虽然已习惯性栖息了,但我的脑细胞仍然在创网那个偌大家庭里修复着文字的缺口。创网,其实我很想叫你一声:我文字的母亲,虽然成为你的孩子才为短暂的几个月。是你赋予我写作的使命,是你抚慰我的快乐与忧伤,是你教会我在旋涡中应当抓住哪一条藤索,是你教会我放弃人生不必要的背囊……可如今在正在成长的我却无从报答你,挥一挥手,叹一口气,拿什么来报答你,我文字的母亲?
对于我的身世就不必作过多介绍了,因为以我现有的知名度不仅足以在中国的体育界占有一席之地,更多在诸多观众的心目中亦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作为八十年代后期出生的我,在十六岁时就曾两度战胜当时世界排名第一位的马克・威廉姆斯,甚至连台球皇帝亨得利也曾败在我的杆下,正因为连胜的缘故,当时的我一举夺得了中国公开赛的冠军,成为中国台球坛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可最近我却被新闻媒体扣上“神童”这一光环,那是前些日子我在登陆自己的博客写日志时,在网上无意间浏览到的消息。但这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可媒体的事我却不能左右。自从被他们夸大报道了我的“辉煌”战绩后,我的内心虽然有些受宠若惊,但更多却是感到从未有过的沉重。自此以后,我常常在比赛中发挥失常,而被对手多次抓住机会,将我打入“冷宫”。因为在赛场上的我被无数双眼睛盯着,浑身感到不自在。那些眼光:或鼓励,或期望,或关心,或质疑……虽然之前我也曾无数次面对过这种场面,或者换句话说,作为中国职业台球选手的我小小年纪就已历经“沙场”,在台球桌上什么复杂不利的情况没遇到过,最后经过我天资过人的头脑再加上百般熟练的杆法的调解,所有的“狂风暴雨”无一不被我摆得风平浪静,最终还是将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自从成为“神童”后,之前我在赛场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而有些浮躁。总是强烈地感觉到赛场上那无数双眼睛像一部部监控机,将我的一举一动一览无迹。要知道一般一个人在倍受关注与期待的情况下,往往无法发挥出自己原有的水平,即使他很优秀。相反被冷落则是最理想的爆发时期。结果在二十岁那年,我在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上不敌世界排名第十二位的巴里・霍金斯,爆冷出局,一下子从天堂堕落平地。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是地狱?我想自己还不至于沦落到那种地步。还记得在今年的斯诺克公开赛上,我输球被淘汰出局后,狠心丢下一句:“感觉心里很累,不想打了。输了就输了,没什么好说的……”可第二天,这些话立即成为各大媒体“炮轰”的对象。我知道,“神童”一旦发挥失常就立刻沦落为“罪人”,尽管这一光环仍未褪去。试问在这么沉重的压力之下,我实在背负不起,别忘了我还只是一名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更需要社会的呵护与关怀。别忘了,除去明星的光环,我仅仅是一个普通人。后来上海交大破格录取了我,原因是我曾夺得多项世界斯诺克的世界冠军,终于是圆了自己多年以来的大学梦了,想想自己初中就辍学学打台球,没读过几年书居然也能凭借在台球桌上的“指点江山”打进大学,这些年来极力钻研台球所付出的心血终究没有付诸东流。在新闻发布会上,我捧着崭新的录取通知书的双手在微微颤抖,面对无数台“长枪短炮”的“追击”,一时不知所措,一脸的茫然。只是一个劲地自勉着:“未来还不知道,今后会努力的……”凝视着这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通知书,我的内心很是喜悦。但面前的这份特殊的录取通知书为我带来了一所优异的高校的同时亦带来不少社会舆论。一种声音认为:我进大学只是为混张文凭罢了,而学校方面看重的只是我作为明星的光环,他们认为我的破格录取将会带来不良的社会效应,使高等教育贬值。的确,以我现有的文化水平可能连一名普通的高中生都不如,但他们何曾想到我在体育事业上兢兢业业的付出?我与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相比只不过是努力的形式与方向不同罢了。但我终究比这些莘莘学子们幸运几分,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到高等学府去深造,仍成为不少学子羡慕的对象。然而不幸却始终左右着我的命运,这一切都是明星效应惹的祸。未来的日子里舆论的焦点始终在对准我的一举一动,若有什么“风吹草动”,即刻会刮起新的一轮轩然大波。我很庆幸亦厌烦拥有这样的人生,为我带来无人能及的至高无上的荣誉与关注,但这背后我却丧失掉更多宝贵的东西,而这是一生也无法挽回的。最后,只想对那些关心与质疑我的人说:除去明星的光环与荣耀,我仅仅是一个普通人,仅此而已。
亲爱的上帝大人:您好!当紧握在手掌的那支笔在与光滑白皙纸面相互抵触的那一秒,我迟疑了,几乎在同一时间放下手中的笔,不知道是否应该给你写这封信。下一秒,当脑海浮现出那一群犹如缕缕情愫随即消逝的琉璃生命体时,理性的思维终究战胜顾虑念头。而后,我终于再次鼓起勇气,再次扛起手中那支沉重的笔……上帝,您创造了天地万物,虽仍颇存有女涡造人之说的舆论在与您较真着,但我始终坚信万物生灵的始父就是您。因为《圣经》那本经典之书上有您的痕迹:“草必枯干,花必凋残,因为耶和华的气吹在其上;百姓诚然是草。草必枯干,花必凋残,惟有我们上帝的话,必永远立定!”光是这一记载就足以说明您在世人心目中那不可动摇的地位。还记得您在创世之初为彻底改造并弥补世人自身故有缺陷的用心良苦。您并非直接给予改造,为了世人美好的未来,您而是巧妙地以“交出精彩的答卷”为缘由,下令让世人亲自去环游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其目的就在于让世人在不断的实践中去逐步完善自己,最终造就更全面的自我。于是,您的大恩大德为世人所蒙受,世人为表达对您的至高崇敬,也曾抒写了诸多赞颂您的伟大事迹的文篇。《圣经》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性心血结晶著作,世人著称耶稣是您的化身,降临凡世目的为搭救世人的红尘伤痛,让其永脱苦海。您还赏赐给世人的莫大恩典:“神爱世人,信者且得永生。”您应该看到世人对您的所爱吧。因为他们一直都把您当作一位和蔼慈祥且慷慨解囊的先父。一晃一个多世纪就过去了,后来我听闻过世上有这么一种鸟,它只能一生都在一直地飞,累了就在风中休息,这种鸟一辈子只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怎么世间还会有这么奇妙的鸟?这可激起了我蠢蠢欲动的好奇心。尔后我四面八方地打听它的来源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您创造的。我也曾问过您为什么会创造出这种奇妙的鸟,您说:“因为它有着唯美绝伦的特征,所以您便创造出来了……的确,在我看来此鸟真的异常唯绝,犹如《无极》中倾城那般唯美绝伦。但我发觉您在作出解释的同时似乎在回避什么,因为从您那逃避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得出。后来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您道出了那句之前被省略的话:这种鸟唯美且凄惨的,因为您在给予它绚灿光罡外表与智慧的同时却赋予它那么短暂的生命犹如只余剩半盏灯芯吮吸灯油的油灯,生命之火随时可能会熄灭且不再复燃。尔后,您把这种鸟幻化成一群拥有另类生命体的世人,智慧且唯美着。因为玻玻璃般的脆弱灵魂左右着她们,仿佛一碰即会支离破碎。张爱玲――演绎了《倾城之恋》中那空前绝后的哀怨与凄绝,忧郁而哀切的爱情故事的文坛寂寞女子。以一种纯粹的孤独方式彻底地告别了度过的七十多个春秋年华。三毛――哀而不伤的笔调里饱含对人生的执着坚定,上天就是这样不公平。在走过并不漫长的人生路后,最终还是犹如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飘然而消逝了。上帝,这群智慧唯美者正是您将那种鸟幻化而成的。既然您把这群唯美灵魂流放到人世上,就应该让她们留罡得长久些。可您全然不顾及她们的恋世感受,把这群唯美灵魂的生命造就得那般短暂脆弱,要知道她们还未了心愿就匆忙离世了,岂不很惋惜?我曾企求过您,让这群唯美灵魂的人生旅程能更长久一些。因为她们诸多留罡在人世的花朵仍未锭放,上帝,难道您愿意眼睁睁看着这群唯美花朵就这样凋谢了吗?当初创世之际,您并不是如今这样的心态,您昔日的慈祥慷慨竟丧失踪影。难道在面对这样一群即使是您创造的唯美智慧生命时却无能为力改变她们的命运?仅仅因为她们是唯美者?您说在这种鸟幻化成这群唯美生命之前,她们的人生旅程就已成定数。上帝,唯美并非她们本意,这只是无常生命中一个美丽的错误。唯美使之不能超越生命的极限。难怪从古之今诸多唯美者的生命之火都是这般短暂,原来是您的杰作?有人说唯美的逝去是回归到您的怀抱。我想,您以至让这群唯美生命就这么飘然归零吗?您把世人当成苹果咬过一口也就罢了,却还要收覆回她们唯美绝伦的生命,难道唯美者就该受到惩罚?上帝,您变了,在创造出这裙唯美生命的同时我发觉您已不慈祥了,所以才决定以良知写这封信去唤醒您对多彩生命的麻木思维,或许不能怪您,因为太多生命的悲欢离合被您见证。但倘若您还有理性思维,是个慈祥的上帝,应该能了解我的苦衷。上帝,您能感受到我对生命无常的叹息抱怨与对罡红生命蠢蠢欲动的渴求吗?上帝,请求您再宠爱唯美生命一次吧!――一位为唯美生命请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