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聆听、感悟

时间:2009-01-18 21:52:16     作者:念雨      浏览:17743   评论:0   

前记:一直想写点属于自己思想的东西,却总是不够坚决。我没有记日记的习惯,似乎少了这种私人的文学记录,随之也抹去了对往事的真切记忆,记忆就像指缝间流淌的水慢慢逝去。有的时候突然回望度过的几年时光,只剩一些空白的影子。提笔的瞬间,才知道语方的无用,文学的无力,它们似乎永远叙述一个人内心的爱与乐,苦与愁。

   我一直自以为很忙碌,甚至没有一刻空闲的时间来思考自己所做事情的最终目标和价值,结果却陷入空虚和茫然。内心的躁气时时让我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心灵的脆弱时时记我忘记了生活的意义。然而,就在那个月影飘零的夜晚,孤独的我聆听了孔夫子及其弟子们的一些智慧,一切,也随之改变。我决定写点属于自己思想的东西了,即使语言朴实,即使感悟不深。

寂静的我独坐在寂静的夜,翻阅《论语》的一页又一页,内心的震憾便不期而至……

所谓半部《论语》冶天下,聆听《论语》的经典,让我从来没有如此地感到内心的平静与充实。《论语》中涵盖着许多人生智慧和哲理,可那其中的点滴就让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种种。孔子说:“仁都不忧,智都不惑,勇都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遗憾。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可我们可以改变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让我懂得了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曾经因为高考的失利,我以泪洗面;曾经因为疾病的折磨,我自暴自弃;曾经,因为与失的抉择,让我忐忑不安;曾经……一切不近人意的事情,让我有过茫然,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孔夫子告诉我,内心的淡定和坦然可以化解生命中和许多遗憾。的确,生活永远都是一个巨大的平衡,当我获得的时候意味着我失去别一种同样珍贵的东西;当我失去的时候,一定会别一方面得到弥补。其实,无论得与失,都不必太在决,因为我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只不过有的代价看得到,有的代价我看不到。而所有的这些都是成长中的代价与感受。人的一生会有很多阶段,每个阶段的感受都会骒成长的真实记录,在记忆中裂出淡痰的甜蜜。我也曾对自己讲“再也不许掉泪了”,到现在才觉得泪也是一种记忆,会给生命之树留下痕迹,让痛苦伤感随风飘逝,让生命之树历经沧桑而枝繁叶茂;我也曾幻想过轰轰烈烈,现在才感悟到生活就是咏叹调,只要用心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

用心聆听,用心感悟,生活,生的需要《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必须要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可情,并且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或许所谓的人生,就是在独处时有一盏心灵的明灯而不感到寂寞,在失败时有一颗平常的心面不感失望。而生活中那坦荡的心境,既可以弥补我们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我们后天的过失;使我们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我们的生命饱、充盈;让我们有一种大欢心,让我们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让我们的每天都进行着新鲜的轮回。

还记得受命于国学经典讲习团团长这一职务时,我的心情是何等的沉重。当时的我犹如迷失在沙漠中,没有信心,更没有勇气面对这一切。我压根儿也没有自信相信自己会有能力带领好社团。那时的我,心态少了一份平和、安定和勇敢。心灵的勇敢,是那种从容、笃定的气势,而我却没有。然而如今,我虽不能做到万事都能从容不迫,但至少也能做到心灵敞亮、坦荡的安定。或许这就是《论语》目前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聆听经典,我感悟到了圣贤的智慧。我知道,《论语》给我的思想精华,我并不可以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但当它在我的血液中流动起来时,我欢欣的态度本身就是对经典智慧的最高致敬。聆听经典,我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我知道,我们只有在繁杂匆忙的现实生活中,保持着内心的淡定和坦然,保留着对崇高理想、幸福生活的向往,才能一直让我们的生命散发出迷人的馨香!

责任编辑:
下一篇: 聆听智慧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