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读《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感

时间:2009-02-04 00:00:00     作者:绿窗文学社      浏览:9557   评论:0   

 

06行政管理5 9号 胡健冰

 

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

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推荐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朝代,结束各国纷争的局面,他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建造秦长城,修建秦始皇陵兵马俑。可称千古一帝。但他又是滥用刑法,焚书坑儒,事实暴政,赋税严重。不惜人力才力物力为自己修建阿房宫等建筑,供自己享乐。作为一国之君,他也有过人的领导才能值得我们学习。

用人之长,这是帝王的学问,也是决定他能否成大业的问题,不论什么人,只要能为我所用,让其发挥特长, 就会对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以出身看人,以亲密关系用人,就难成大事。从秦穆公称霸西戎到秦王政统一天下,人们无法否认一个这样的事实:那便是辅助历代秦王,为秦国富强卖力最多的英雄豪杰,大多不是出身于秦国本土上的人,而且多数出身低微。历史事实证明,重用客卿,以布衣为将相,这在秦国有着悠久的传统。范惟、蔡泽二人,均以布衣身份分别由魏、燕入秦,由客卿升为丞相,同是因惧诛而请归相印。范惟、蔡泽的由客卿到丞相,又由丞相到谢病请归,这种“走马灯”式的上台卸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布衣将相格局所固有的一个特点,即它的“流动性”。然而正是这种走马灯式的流动性,使得商鞅以来的法治路线被认真地付诸实行,使秦国保持了法治路线的连续性和战略、策略上的正确性,从而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人才贤能被用与否,取决于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尤其在压抑人性、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缺少民主氛围,不能公平竞争,人才发挥作用完全寄托于是否被明智的君主采纳,处于这种单向选择人才的用人机制,那么君主的素质高低就更显得重要了。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素质要求有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推动力、应变力。驾驭将领就是要懂得手下英雄们的想法,明白他们的内心活动,但是人不易被了解。汉光武帝是一个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明主,但他却犯了轻信宠萌的错误;曹操是个知人善任的人,却也曾被张邈蒙蔽。世上的事物很难分辨而容易使人迷惑。秦始皇听信他人之言,将李斯革职,但李斯临行前的一篇文章却表明了他的才华和对秦国的忠诚。作为一国之君,是金口谕语,但秦始皇能知错即改,立即对大将军蒙恬说:“立即将此人找回来哟!”蒙恬奉命找回了李斯。李斯终于有机会和秦始皇面对面地交谈,说出他的治国之道,这种超群的才华再次打动了秦始皇的心,于是,他决定再次重用李斯。

赏赐有度,可以安民,可以光大帝业。人民看重利益;大臣看重爵位;君主看重权威。所以赏赐功臣,授予有办事能力的人以爵位,使得奸邪无机可乘。战争多的国家,它的爵位贵重;爵位贵重,君主就受到尊重;君主受到尊重,就能称王于天下。英明的君主在治国时,明确地行赏,这样老百姓就会互相劝勉立功;严重的用刑,这样老百姓就会看重法律。领导者要学会用度的艺术,善于把握尺度,我们常说“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就是要我们做事要适度。秦始皇在天下统一后,他吸取历史的教训没有对皇亲国戚封侯,对有功之人都进行了赏赐,有的人是名义上的,有的人是利益上的,这对稳定局面,增强力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惜后来滥用刑法,惩罚过度使得百姓怨声载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领导者用权的艺术也是很讲究的,要懂得巩固、分配与管理。秦始皇称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仅大力推行五德终始说,加强思想控制,而且大力强化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官僚制度是政权的支柱,秦始皇通过设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组成中央行政的核心,三公、九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对皇帝负责,建立了一整套崭新的、有生命力的官僚体制。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历史上朝代虽然更迭不断,而秦始皇所开创的封建政体却相沿不衰。故有“历代都行秦政事”之说,可见其深远影响。秦始皇即位后,渐渐与有功之臣拉开了情感距离,并对他们进行剪除,因为这些人的势力会威胁到他的皇权。一国之主的威严不可动摇,如何掌握与身边大臣的关系,秦始皇是历代皇帝中把握的最巧妙的一位。用吕不韦为相,后来再除掉他,这体现了秦始皇的智慧。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事件将大臣的意志统一在他的意志之下,这种用权成了暴政。

金无足尺,人无完人,古往今来,任何一位领导者都有可取的地方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了解了秦始皇的领导方式,就应扬长避短,更好的实践领导活动。

 

 

责任编辑:
下一篇: 娥姁叹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