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评龙彼德新作《曾心散文艺术》

时间:2009-04-04 00:00:00     作者:刘忠、鲍婷      浏览:10946   评论:0   

 

散文本体架构:自由、自己、自然

——评龙彼德新作《曾心散文艺术》

 

刘 忠  鲍 婷

 

 

摘要:在海外华人作家中,曾心的散文可谓独树一帜,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美感,引起许多研究者关注,龙彼德便是其中之一。《曾心散文艺术》中,龙彼德不仅深入地评析了曾心的散文佳作,而且还此提出散文对自由的行使与设限、对自我的表现与开掘等理论主张,拓展了散文的边界和意蕴。

    关键词:人格 提炼  净化  龙彼德  曾心  散文艺术 

 

一、真情真性的自然流露

 

关于散文,曾心曾说:“散文的题材必须是真实的,包括心灵的真,艺术的真;不能像小说那样可以虚构,也不能像诗歌那样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如其所言,他的散文多从自己的真实生活出发,记人叙事,了无做作矫饰之痕。即便是写眼前景、抒胸中意,也能够忠于内心,从容以对。《曾心散文艺术》中,龙彼德抓住了曾心散文的这一鲜明特点,认为他的散文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真性情、真精神。一个“真”,入情入性,具有万千力量,也体现了散文的本质,“自由自在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露自己充满个性色彩的心灵世界。”

曾心散文多使用第一人称,这种写法既能很好地抒写心中所想,又能与读者进行直接的心灵交流。他曾说:“我的散文偏重于写人、写事、写自然,记下我自己与亲戚朋友的一些人生经历,对某些人的相识相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尚。”从《捻耳记》中那个通过捻耳朵来提醒自己不要轻易上当的王大妈,到《百鹤图》一文中记叙的中国第一个摄影记者郎静山先生,从《倩影铃声》中那个青春靓丽、充满朝气的女孩,到《同根生》中那个虽然穿洋装、读洋书,却依然有着一颗中国心的五弟,甚至是《洋媳妇趣拾》里面的那个因为不理解文化差异而闹了很多笑话、令人忍俊不禁的洋媳妇西蒂,他们都真实地存在于作者的现实生活中,是他从其中提取出来的艺术典型,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在叙事状物方面,作者主要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类作品以游记为代表。如《百胜滩记险》一文就是对自己去菲律宾参加第四节亚细安华文文艺营时曾游历的百胜滩的真实记录,作者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展开叙述,带领读者一起慢慢领略百胜滩的无限风光,充满谐趣。《蝴蝶泉边》则以一盒录音带为引子让时光倒流,进入对大理著名景点——蝴蝶泉的回忆,并由此联想到那部著名的电影《五朵金花》,继而又顺理成章地说到了《蝴蝶泉边》那首家喻户晓的歌曲的演唱者——赵履珠(也是作者在篇首所提到的那盒录音带的演唱者),文字的叙述就此衔接了起来,可谓“前后呼应,珠圆玉润”。其他篇章诸如《石林和她的女儿》、《登武当山极顶》、《护城河的桨声》、《菊花山的风景》、《郑王庙随想》等都是这样的作品。而《农村旧事情趣》则以回忆性叙述构成其散文另外一道独特的风景。本文不同于以上游记类散文,通过对幼时种种趣事的回忆,如跳水沟比赛,砸满,放风筝,赶鸭子,看“谢神戏”等,来结构全篇,字里行间深埋着对已故母亲的深深怀念,也饱含着对其养育之恩的感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因为吃过很多苦,才更能体会到幸福的来自不易,从而倍加懂得珍惜。

情感是维系人类关系的重要纽带,真实的生活,真诚的主体,真实的文字,带来的自然是真实的情感。“爱是文学最初的源头,又是文学最后的实在”,作为情感的集中表现,“爱”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以爱为圆心做立论,‘爱’字应当是‘散文心’”。一篇没有爱的文章犹如一个失去心脏的人,是无法获得生命的。“在智慧、信仰、爱这三项人间精神高塔中,爱是最重要的。有爱,才能酝酿并漫溢出情的琼浆。有大爱,真爱,才能产生真情、纯情。如把爱的乳汁和情的波涛倾入散文里,就能化成流动的文字,流动的词,流动的句,自然形成一股‘正气’。这股‘正气’在字里行间的飞动、凝聚,就会氤氲出一种‘神’,有了‘神’的散文,才会有震撼力。”曾心的游记散文大都洋溢着一种对大自然的爱,《菊花山的风景》中对“万绿丛中一山黄”的人间仙境的描写,《登武当山极顶》里对绵绵细雨、云雾茫茫中别有一番清凉风景的武当山的描写,《四面鸣沙半月泉》中作者结合自己种种的经历对鸣沙山和素有“第一泉”的月牙泉所作的妙趣横生的描绘,《蝴蝶泉边》中对大理“彩蝶翩翩、碧水盈盈的天宫瑶池似的”云南奇景蝴蝶泉的描写,《百胜滩记险》中对吓退我作诗灵感的“飞泉千丈天上流”的百胜险滩的描写,都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造化之神奇的赞叹。

无独有偶,作为诗人、诗评家、散文家,龙彼德也认为一个作家、一部作品的生命在于“大爱”、“大美”,“以自我沟通人类”,“以个性表现共性”,“以封闭追求开放”。系列长诗选《坐六》就是一部思考宇宙人生未来的诗集,《止水》、《大海兽》、《大裂谷》、《坐六》、《听〈安魂曲〉的六个最佳地点》、《时间游戏》等诗歌对祖国、青春、生命、自由、苦难、存在、受难、救赎等主题做了深入的表现,集诗性美与智性美于一体。

除了对“爱”的追求和赞美,曾心散文还注重“与心灵接轨”,正如作者所言:“我喜欢把个人的心灵与感情融入所叙述的事、人和自然中去,使之有我的心灵和情感的‘脉搏’跳动。与其说在写事、写人和写自然,不如说在写对事、对人和对自然的感受”,这种写作思路使得作者在状物写景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思考,散发生命的热度。这种主客观相结合的作品尤以游记为代表,“写游记,我喜欢带有较厚的个人主观色彩。一面写客观存在的外景,一面写自己感受的内景,使内外二景交叉展现,并用心灵的思绪串成一条围绕着‘文心’的伏线,在内外景聚焦之处,起‘光合作用’”,在这“光合作用”的烛照下,他的散文读来别有一番味道。《与心灵接轨的阳关道》中,以对阳关道这个景点的描写为显线,以对王维的《渭城曲》中所描写的意境的想往为隐现,明暗结合,揭示出那“土墩”早已超出一般意义,而升华成为了“一团不灭的诗魂”。《心追那钟声》里,作者借对那口大钟的无限追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美其实就隐藏在追寻的过程当中,要享受过程之美。《猴面鹰哀思》中作者心情沉痛地描写了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私利而致使猴面鹰惨遭杀害这一悲剧,提出爱护珍稀动物,保护自然环境这一深刻的主题,言辞恳切,令人动容。《废墟的启示》则通过描述曾是“昔日国宝”,今日废墟”的大城的历史变迁,展开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警戒”以及对“恶行的抗议”,发人深省。《大自然的儿子》、《石宫沉思录》、《生命的哲学》、《佛缘》、《大自然的儿子》、《放水灯三境》等散文,也都凝聚着作者的智慧和思考。

处处有生活,处处有生机,这种在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所洋溢出的热情和折射出的欢乐,即突出一个“趣”字,也是曾心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点从作者对多篇文章的命名中可见一斑,如《洋媳妇趣拾》、《农村旧事情趣》、《灭蚊趣记》、《庭院的趣》,均带有“趣”字。另外,在对人、事、物以及大自然的记叙中,趣味也俯拾即是。《洋媳妇趣拾》中写洋媳妇西蒂和小坚在日本订婚的场景时,当“我与老伴共把一条镶上钻石的十字牌的四铢重的金项链挂在媳妇的颈上,她抬起头用不纯正的中国话高兴地说:‘谢谢!爸爸,妈妈!’然后想了一下,又说出一句话:‘假如今后我与小坚离婚了,我会把这项链还给你们!’”一段话把这个洋媳妇的真性情表露无疑,让人忍俊不禁。《四面鸣沙半月泉》中写“我”为了亲耳聆听“鸣沙之声”而偷偷离队,并租借滑板“飞行”,和文友们汇聚后,态毕现:“我笑眯眯地看着他们,还来不及张口回答,却惹来一阵笑声。原来我满脸满头尽是沙,简直成为一个汗水拌成的‘沙人’了。”满头满脸尽是沙,想必相当难受,但作者却戏谑自己为“沙人”,幽默诙谐,趣味盎然。《农村旧事情趣》一文中的乐事更是俯拾即是,笑声荡漾在“我们”进行跳水沟比赛的水沟上、溢满了“我们”沉甸甸的储蓄罐、漂浮在“我们”的风筝高高翱翔的蓝天,欢乐洒满了“我”和鸭子们的所经之处、洋溢在孩子们得到礼物后绽开的小脸上、遍布了“谢神戏”现场的每一个角落……处处都充满了“童心”和生活的情趣,周作人曾说,“好的散文必定是有‘趣味’的”,“趣”字构成了这些文章的灵魂,使得它们生动而饶有味道。

“真实”的追求、“与心灵接轨”、“趣”味盎然之外,医学术语的使用也是曾心散文的一大特色。因为作者特殊的经历(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中医学院,被迫弃文从医,开始从事医史研究与教学,正因为如此,作者懂医术),医学用语成为了他散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如在《一坛老菜脯》中就有关于菜脯(即萝卜干)的药效的描述。《大自然的儿子》中在寻找老人的长寿秘诀时提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紧接着还有对艾叶热敷消肿的药理依据的陈述。《同根生》中当为官的弟弟前来看病时,涉及到了中医的诸多词汇,如把脉、开处方、拔火罐、针灸等。甚至在《灭蚊趣记》这样一篇记“趣”的文章中,作者也忍不住翻开《本草纲目》,写道:“蚊子处处有之。冬蜇夏出,昼伏夜飞,细身利喙,咂入肤血,大为人害。”

真情真美,真心真意,曾心的散文呈现给的就是这样的风情,正如刘再复先生说的那样“你的散文展示的正是一个平实而美丽的有情世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构成了其散文最打动人心的力量。

 

二、舒卷自如的艺术世界

 

在《对自由的行使与设限》、《对自己的表现与开掘》二文中,龙彼德全面地阐述了自己对散文这一文体的看法。他认为:散文的长处是自由,散文的短处也是自由,这“看似矛盾对立,实际上既辩证又准确地道出了散文这一与诗歌、小说、评论相并列的文学体裁的审美特征。对自由的态度与处置,乃是判断散文作品得失的标尺”。怎样做到对自由的行使与设限呢?他提出了四个方面:“随意而为,又自觉控制”、“转化主体,又协调客体”、“追求规范,又打破规范”、“重视本色,又吸收杂色”。同时强调:“这种体裁要更适合对作者自己的表现与开掘。”“因为熟悉自己比熟悉他人容易,凸出个性也就凸出了个人的有别于他人的特色,如果能以自己沟通人类、以个性折射共性,其作品肯定会引起强烈的反响,普遍的共鸣。”这一散文观是龙彼德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领域创作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在曾心散文艺术论中得到了验证。

在阐明了自己的散文观之后,龙彼德还在解读曾心散文篇什中谈了自己对散文技巧的看法,如“对趣的追求”、“与心灵接轨”、“美,在追寻中”、“朴素、自然”。应当说,这些观点不同程度上丰富了散文的边界和意蕴,对包括曾心在内的散文家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综合来看,自由、自己、自然构成了龙彼德散文理论的三个关键词,自由是本质,自己是主体,自然是风格,三位一体,一体三面。

好的文学评论“不仅对同时代个别作家作品起到支持、鼓励和指导作用,而且对同时代作家的创作思想、创作倾向产生很大影响,甚至能改变一代的文学风尚和创作风格;不仅能提高读者的接受能力和艺术趣味,而且能帮助、促进一定时代审美理想的建立和形成”。优秀的评论文章在诠释作家、作品的人格操守和精神内涵的同时,还能够增进评论双方的相互了解与沟通,龙彼德新著《曾心散文艺术》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首先,龙彼德对作品做了细致而认真的研读,逐篇而论,以文本为出发点,从具体到一般,从个体到群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地,客观而准确地概括了曾心散文的基本特点及作者对散文的认识、理解,充分肯定了作者散文的优秀之处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曾心散文艺术》一书向读者集中展示了龙彼德对曾心散文的深刻理解,具体说来主要有:一、广泛阅读,胸有成竹。龙彼德首先从文本出发,逐篇而论,在对作品进行了大量阅读、积累了众多素材之后,下笔自然有如神助。二、眼光犀利,观点独到。龙彼德善于抓住曾心散文的精髓,寥寥数语就开门见山地提取出了散文的“神”。三、言辞优美,自成一家。好的评论就是再创作,是作家“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之间的奇遇”。在龙彼德的评论中,语言的优美突出表现在题目的拟定上,简洁扼要、夺人眼球。如《美:对永恒的趋近》一题,寥寥数字就抓住了散文集《心追那钟声》的主旨,点出“美就产生在这种追寻中,不是对永恒的占有(也不可能占有),而是对永恒的趋近”。如果说《美:对永恒的追求》是从内容上点明主旨,那么《对自由的行驶和设限》、《对自己的表现和开掘》则是从艺术表现形式上一语道破,指出“泰华作家曾心的散文之所以引人注目,被多本选集收入,被多为评论家评介,在多次征文大赛中获奖,就在于他对自由的行驶和设限”。此外诸如《设计剪裁皆入时》、《宗教色彩与艺术个性》、《好风景在于发现》、《一幅独具特色的风俗画》、《关键在于“与心灵接轨》、《幽默来自生活》、《距离缘于矛盾》等,都是开门见山,让读者一目了然。除了这些外,他的标题还具有对称美,如《似近犹远,得而复失》、《似有实无,失此得彼》、《游踪记趣,情从景出》、《由图出人,由人归图》、《乐从苦出,趣自情来》、《由浅入深,淡中见浓》等等,皆由四字四字构成,相互辉映成趣,引人入胜。

    其次,在肯定曾心散文优点的同时,龙彼德也诚恳地指出了其散文的不足之处。文学批评家刘西渭曾说“批评最伟大的挣扎是公平的追求”,“公平”二字要求评论家在对作家的创作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说出作品的闪光点在哪里,同时也要指出作品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才可以真正帮助作家改进不足,从而更好的提高创作水准,他没有一味地唱抒情的赞歌,附和作者,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道出了文章中的不足之处,辞情恳切。如对散文集《心追那钟声》进行评论时,不仅点出作者对美的无限追求,以及对悟的功夫,点、线艺术的讲究,也在最后点出了不足,“相对而言,‘观察员手记’一辑中的作品偏重记叙,有的还未脱去报道的痕迹,也缺少其他五辑灵动的手法,艺术水平要低一些。”而在对单篇文章进行评论时,龙彼德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如《好风景在于发现》一文中,篇末一句“成功在于发现,遗憾则在于没有发现”,既指出了《菊花山的风景》成功的地方,也说明了不足。除此之外,在对《高山的幸福花》、《菊花山的封风景》、《护城河的桨声》、《礼品》、《蝴蝶泉边》等散文所做的评论中,龙彼德也做兼顾了优缺点。

“批评是主观的欣赏不是客观的检查,是抒情的论文不是盛气的指摘”,龙彼德的评论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理论。

 

 

刘忠,1971年生,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2004年至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出版专著《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主题研究》等,曾获董建华文史哲基金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奖。

 

鲍婷:1984年生,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邮编:200234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