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文摘> 星空夜话

秋风吹来稻花香

时间:2023-11-21 09:26:36     作者:廖虹      浏览:166   评论:0   

“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看着满地黄金稻,我不禁吟起唐代诗人许浑的《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在许浑的诗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很美好的世外桃源景象,秋天的小山村里长满了松树,门前的小溪潺潺流淌,从蒸腾的雾气中感受到阵阵稻花的香气。顺溪望去遍地的金黄,又是一年丰收的季节啊!

从小到大,我为数不多的农村生活,就是小时候每年暑假都会去外婆家度过。我的外婆家在湖口的乡下,是一个水稻种植大村。一到暑期,母亲便收拾好我的行李把我送上前往外婆家的大巴车,一路上我无暇顾及窗外美丽的风景,抱着我怀里的行李,怀着警惕和不安的心坐在座位上,每当车一停我就不停地望着窗外看是否到站,生怕自己一个不注意就坐过站迷路了。外婆则早早地来到马路边上等着我的到来,记得有一次,估计是自己看错到站,导致坐过站了。下车后我紧紧抱着行李一个人独自往回走,既可怜又无助,走过一段路后远远看到外婆站在那里接我时眼眶一湿,丢下行李冲进外婆的怀里。外婆带我回到家后,打开灶台上的大锅盖,里面是满满的一大锅香喷喷的米饭,外婆拿起铲子一铲到底,翻起最下面一层厚厚的锅巴,手上沾点水防止米饭粘手之后徒手抓起一块锅巴,灵活地在手上揉搓着,于是米饭变成锅巴饭团,锅巴焦焦脆脆的,一口下去全都是米饭的焦香。
“月亮妹儿,拿起参镰、谷篓来,去割禾啦。”外婆在门口向我喊道。我连忙拿上工具,跌跌撞撞地跟在外婆屁股后面,像个小跟班儿。一路上,一会儿追赶着路边的蝴蝶,一会儿蹲在田里看跳来跳去的青蛙。来到稻田,一眼望去遍地金黄,稻穗金灿灿随风摇曳好像大地盖上了一层黄金地毯,真是漂亮极了。外公拿上工具,快刀斩乱麻地将割下来的稻谷放进脱谷机里进行脱粒,手捧一簇水稻,脚踩踏板飞快地运转起来,像一只快速转动的大铁桶,凭着自身的扭力将谷粒从稻秆上打落。看他手脚并用边踩边用手不停地翻动水稻,脱好的谷粒掉进拖谷仓内,还需要将里面的稻秆分拣出来,然后用盆盛出稻谷,用筛子进行二次加工。将加工后的谷子用袋子装好扎紧,最后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将其搬到晾晒场晾晒后储藏。在外婆家看到这繁忙的景象和她们对丰收那种满足的幸福生活,不禁使我想起李坤在《悯农》里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父亲和我讲过60年代中国发生过大饥荒,又称“庚子大饥荒”。在那个年代我们很多人吃不饱饭,因为没有粮食大家上山挖野菜甚至是剥树皮来充饥,由于营养不良造成好多人瘦骨如柴,甚至是死亡。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饥荒。这个灾害不仅给我们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于大饥荒我了解得并不多,只听父亲说过那个年代饿死过很多人,这是我对大饥荒留下的印象。后来听父亲说在人民公社化之后,我们国家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人们又经受了严峻考验,很多人只能是吃稀饭维持生活,甚至有人靠卖血来填补家用。也正是由于党的坚强领导,父亲那辈人经过艰苦地奋斗及百倍的努力付出,才有了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
朱子家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国不可一日无粮,家不可一日无米,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创造了渊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并长期领先世界。纵览古今,农业兴旺、国泰民安,社会才能稳定。农业是立国之本,是我们的基础。我们多么有幸生于这样一个和平、繁荣昌盛的国家,有幸长于农业丰收,农民基础稳定的时代,不必经历啼饥号寒的曾经,不必徘徊在饥饿难耐的未来。所以,我们庆贺丰收,致敬耕耘,铭记当下的温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作浪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传承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从你我做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应怀着感激的心情将节约的思想贯彻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如今的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禾下乘凉也不再是袁公的一个梦,从原来的求吃饱饭再到现在的吃健康,粮食品质不断在上升,我的家乡南雄市也建立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推广示范区,利用各种高新技术有效提高耕地内在质量。为粮食安全做好保障。生逢盛世,与有荣焉,脱离饿殍遍野的年代,迎来璀璨如星的未来,粮食的重要性却被逐渐遗忘......
一阵秋风吹过,赏看祖国大地农机穿梭于田间,一片收获的繁忙,看到黄澄澄的稻谷,我仿佛又闻到了稻花的清香。
备注:本文获得南雄市老干部大学散文创作大赛优秀奖,入选羊城晚报出版社编印的《粮食稳·事业兴·祖国强——南雄市散文创作大赛作品集》


责任编辑:青年作协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