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中山投资百亿打造文化工程

时间:2010-01-08 11:37:29     作者:佚名      浏览:9582   评论:0   

  南方日报讯(记者/蒲荔子)被戏称为文学广交会的第三届全国三名笔会前日在中山举行。会议上,广东省作家协会和中山市委宣传部把《人民文学》、《收获》、《十月》、《花城》、《文艺报》等18家报刊和出版社的掌门人与广东省作协的作家们聚集在一起,面对面地交流、推介和约稿荐稿。

  三名笔会后,广东省作协还召开了第七届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山市一中学生天目灼灼”(原名沈灼灼)被正式批准为省作协会员,成为省作协最年轻的会员。沈灼灼小学三年级就出版了《一个8岁女孩写的童话———宇宙除魔历险记》,高三时又出版了18万字的关注生态环保的专集《只缘一段动物情》。另外,上官午夜等12位网络作家也加入了省作协,其中王守东凭其文学网站版主身份入会。

  很多编辑和作家是第一次来中山,他们对中山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建设表示赞叹。中山市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介绍,2007年,中山市委、市政府以市委一号文的形式提出了建设文化名城的战略部署。从2008年开始,中山市决定在3年内由全社会共同投资100亿元,打造以孙中山文化、历史文化、产业文化、民俗文化、公共文化、博爱文化、三名文化(即名人、名牌、名作)和生态文化为内容的八大文化工程,并将名人文化作为八大文化工程的重要内容。

  孙中山贯穿了中山2009年文化活动的全部。这一年,已成功举办两届的孙中山纪念周更名为孙中山文化周,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长篇报告文学《中山路———追寻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脚印》、电视专题片《中山路》等作品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此外,《海外中山人》、《中山影杰》以及即将启动的《中山人在上海》等都不约而同地打上了中山制造的烙印。接下来中山将陆续推出另一批文化名人的系列活动,如第一次提出应在上海办世博会的郑观应就是中山人,中山已经向上海世博会捐赠了郑观应的铜像;后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作为辛亥革命重要的母体,中山将举办第二届华侨文学奖,并推出一系列电视专题片、电视剧乃至电影。

  丘树宏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中山有120多件()作品获省以上奖项。2009年,中山获奖文艺作品不仅在数量上创下历史之最,内容也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电视等多个领域。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