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生命边缘的文化

时间:2007-11-12 20:30:46     作者:linlijun      浏览:9549   评论:0   

生命边缘的文化

———论文化功能在《老井》中的体现

观看完了电影《老井》,最震撼的一幕是当片尾徐徐老井村几百年来为打井而死去一长串祖辈的名字,人与自然亘古的对抗与依存,镜头默默无语却如何悲剧式地嗟叹!

老井村的祖祖辈辈不断地挖井,他们靠的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是一种对本根的留恋,流露出人性最淳朴的一面。但是同学质问我,你觉得这份倔强有价值吗?这种付出未免太大了吧?你不觉得其中有一种对农民愚昧的讽刺吗?于是我思考:不可否认,村民们一个劲地盲目地挖井只是带着一个单纯的信念——一定能挖出水。没有科学知识的指导,没有理智合理的分析,这种付出不仅是祖祖辈辈人命的付出,还有整个村的生存繁衍(由于老井村缺水的原因,村里的小伙子娶不上媳妇,村里的姑娘都嫁出老井村)。所有的死死伤伤,旺泉婚姻的妥协,巧英感情的牺牲,旺才生命的付出,村民们的物质捐献,一切的投入,留下的只不过是一块流芳碑,所有的青春,血泪换来的一口井,值吗?的确不值。这种付出在实际层面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他们这种锲而不舍的坚持在精神层面是具有深刻的意义的。正因为这种投入与得到的反差,这种锲而不舍的坚持才具有深刻的精神意义,才令我们产生如此大的感慨.他们对乡土本根的眷恋,坚定执着的信念在这种挣扎的过程中超脱了本身挖井的现实层面,而闪烁出一种西诸弗斯般神圣的精神光芒。

同时,这里体现了文化的认知功能,文化的认知功能表现为人类所具有的一种知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一种事物的理解,是文化认知的结束,同时又是文化新认知的开始。祖祖辈辈的牺牲,凿井人的前赴后继让他们渐渐地反省和认知,这也是从愚昧到文明的过渡,旺泉,巧英等村中的知识青年接受科学知识,翻山越岭地勘察地质,挖井这个文化行为在一步步地走向成熟,走向文明。随着他们对当地地理自然环境的深入认识,整体科学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在全村的集资和外界政府的援助下,终于打出了第一口井.

老井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缺水,影响整个村的生存繁衍,它所形成的文化也是围绕满足需水的生理需要,影片一些文化现象比如两个村的男女为争一口井而在一起打群架,旺泉迫于家庭压力而做“倒插门”女婿,疯疯癫癫像叫花子一样放羊的二叔,还有一些细节描写,一双双饥渴的眼神,木讷的表情,牲畜们与村民争水喝.所有的画面,情节都由于缺水挖井这个生存根源而展开。

老井村的村民本可以整体移居而解决缺水的问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井的传统情怀,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如在召集大家捐助挖井工程的集会上,万水爷带头捐出自己的棺木,喜风也将自家的缝纫机捐出来,巧英托人将自己准备的嫁妆全部捐出来,随即村民们都踊跃捐献,这种强烈的民族文化凝聚力与传统恋土归根的价值观念升到了无上的高度。相同的生存环境,相同的语言习俗,相同的道德期待与相同的价值取向是老井村这个整体凝聚的原因。

文化具有调控与其他族群文化的关系,文化具有排他性特点,对于其它文化的宽容都有一个度,那就是不危及自身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老井村与邻村的关于井的归属权的大规模的机械斗始终都是源于需水的生存需要。因而尽管他们的行为非常愚昧,血腥,但又是难于理解的。

影片的结局虽还是中国式的圆满结局,但我却仍然感到哲学意味上的真实缺憾。也许,永远打不出水才是真实的生存图景。老井村作为一个人的整体,一种文化,其对我的思考无限蔓延,历史的沉重感久久回荡,民族的激情与梦想在那片黄土地上依然闪耀。
    

    [编辑按]:文化起着目标、规范、意见和行动整合的作用;文化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导进的作用。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不能一时挖不出水就搬迁.如果这样,中国北方缺水是不是他们全都搬到南方?困难总是和解决困难的办法一起产生的.

                      ----扫地叔叔----
                         2007-11-16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