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我网特约作家贾飞作客华夏讯网谈创作

时间:2010-12-01 16:04:38     作者:卫如珍      浏览:9787   评论:0   

                         贾飞作客华夏讯网谈创作

 

     他是一个来自穷山僻壤的农村孩子;他曾是一名三流大学的“问题”学生;
     他曾有过轻生的念头……
   他成功打破了学校30年“文荒”现象;他是“2008中国百强大学生”之一;他被选为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每日一星;他成了一位主流媒体的新锐记者……
   他就是近日因《红玫瑰》在网上首发后,引起众人关注的四川达州85后新锐青年作家--贾飞。
 
            梦想是创作的源泉
   贾飞出生于四川省渠县贵福镇园井村,那里山高水远,十分偏僻。当经济大潮来袭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大多都跑到沿海地区务工去了,贾飞的父母也成了这其中的一份子。从那以后,贾飞成了一名地道的留守少年,在这个落后的村子里,孤单生活了十余年。
   尽管童年有着太多寂寞和孤苦,但有文学为伴,贾飞并不遗憾。谈起对于文学产生兴趣,他说来缘于一次语文课。那是贾飞小学4年级,当时在农村任职的语文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念了班上一位男同学写的优秀作文,并夸奖他的作文达到了一定深度和高度。在下面一直专心听讲的贾飞,看到大家对这位男同学投去羡慕赞扬的目光时,一向好强的他,心里充满了羡慕。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写出好作文,超过这位同学,也让老师来好好表扬一下自己。      
   贾飞是一个想什么就会去做什么的人,并会做得相当认真。从那之后,他就开始阅读大量书籍,家里仅有的几十本藏书被他读完之后,他又相继从表哥那里借了许多的小说和杂志。记得有一次,院子里其他孩子都在打泥仗,贾飞却拿着金庸的《天龙八部》在房子外的田埂下津津有味地看书。不知不觉他就进入了书中的世界,完全忘记了周围的喧嚣。不知道过了多久,当他合上书的一霎那,方才注意到天色早就暗了下来,已经是夜幕来临。他拖着发麻的双腿走进家里,发现奶奶那天可急坏了,到处找他,都没有找到,还以为又跑到谁家去疯玩去了呢。殊不知,创作的梦想已在他心里生根发芽了。
   最早发表的文章是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当时是在上历史课时写的一个小小说,文章叫《一个甲克虫的艳遇》,发表在《晨曦》刊物。很高兴,觉得自己的文字变成纸张,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在这期间,贾飞相继阅读了《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鲁迅全集》、《诗经》、《楚辞》等书籍。同时,还参加全国作文大赛,并获得了三等奖。


          天赋和勤奋是创作的根本
   命运有时似乎也在捉弄人,对于贾飞来说,高考失利的痛苦把他打击得几乎跳崖轻生。幸好父母及时发现,耐心开导,贾飞才慢慢从高考阴影中走了出来,复读一年后,勉强上了当地一个不算好的本科院校。
   有过一次轻生经历的贾飞,他知道自己这一次不能再堕落了,他给自己选择了另一种人生方向。当时在他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通过努力学习,每年拿奖学金,最后出去找一个教师的工作。另一条是“剑走偏锋”,靠写作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即使贾飞拿到该大学的文凭,毕业之后也与其他名牌大学没什么竞争力。慎重考虑后,贾飞最终选择了文学。
   由于当时该校新校区图书馆一直没有修,其藏书分别存在新老校区的藏书室。要想阅览群书,贾飞只能奔波于两个校区之间,并且只能将书借出来,回教室或寝室看,极不方便。因为借书和看书,贾飞常常旷课,次数多达400余节。这也使得该校中文系老师,对贾飞印象极为不好,将他作为中文系问题学生的典型案例,并多次将其划入学生会干部选拔的黑名单,成为了老师同学们的“不欢迎人物。”
   饱览诗书名著之后,极大的激发了贾飞的创作灵感,于是贾飞又提笔开始了创作。由于家里穷,贾飞没有电脑,他只能用手写。夜深人静,寝室的同学要么都熟睡了,要么就出去和女朋友共度良宵。贾飞还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刷刷地写着他的文章,有时要写到凌晨三四点。
   写好文章后,第二天白天,他又会跑到学校附近的网吧打上电子文档,然后投往全国各个杂志。幸运的是,当时,贾飞的文章,很多都被杂志发表了,这也让他得到了一定数额的稿费。于是,贾飞便用稿费买了一套二手电脑用于创作。
   有了电脑,一切都方便了许多。贾飞也更加有了激情,仅仅在大二期间,他就相继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以及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共计60余万字。文章相继被全国各大杂志刊物发表,这给贾飞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他的生活也因此开始有了巨大变化。
      但是,这些成绩远远不够,贾飞想继续实现文学蜕变。因为,在这之前,该校78级学生田雁宁、谭力、张建华,在80年代初,他们创作的小说、诗歌曾风靡全国,并相继成为了全国的知名作家和诗人。特别是田雁宁、谭力等人著述的雪米莉系列小说,更是红遍大江南北,与金庸、古龙、琼瑶齐名。想到这些师兄的不俗成就,贾飞深知自己仍需努力,还需要继续赶超。
   于是,他潜下来不仅细心专研文学创作,更是向名家拜师学艺。除了接受四川著名评论家范藻教授的细心教导之外,贾飞还向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宋小武老师学习创作。通过与名师交流,再加上贾飞本身具备极高的文学天赋,他的文学创作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功夫不负有心人,贾飞的稿件源源不断被刊发。仅在大学期间,他先后就在《中国教育报》、《华西都市报》、《辽宁青年》、《青春潮》、《教育导报》、《福州晚报》、《家长》、《太原日报》等全国20余家公开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同时,参加全国文学作品大赛多次取得奖项,如第四届全国乐学杯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如“2008中国年度网络优秀作家”、如“2009广东校园文学网特约作家”。
   除了在传统媒体发表文章外,贾飞还热衷于网络,并相继在榕树下、红袖、起点、逐浪、杨柳青等文学网站发表文字60万余字,成为红袖网签约作家、移动梦网上线作家、原文小说网签约作家、杨柳青文学网特约作家、中国原创文学网签约作家、广东校园文学网特约校园作家。经过这些努力,他成为了达州市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之一。之后,又相继出版长篇小说《迷惘一代》、《天上人间》、《贾飞文集》三本书,并从全国2000多万大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2008中国百强大学生”(中国教育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等单位主办)。
   这些殊荣给这位年轻的学子,带来了经济和声名的效益。除了得到不菲的稿费外,他的事迹还被《华西都市报》、《达州晚报》、达州电视台、人民网、四川新闻网等近百家媒体争相报道,使他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年轻作家,并被看着是四川文理学院在校学生第一个传奇。
  “自78级田雁宁、谭力、张建华等作家、诗人出现之后,我校已30年未出现过学生在校期间出书、入作协、大规模发表文章的事。学生贾飞的出现,无可争议地打破了这一长达30年的“文荒”现象,并给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该校文化传媒系主任范藻坦言,尽管贾飞不按常规出牌,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但是他对提高学校文学气氛所作出的贡献和成绩,是毋庸置疑的。


            努力坚持是创作的法宝
  2009年贾飞大学毕业后,最终从外地回来,选择了在四川达州上班。前面一年多的工作经历,让他对社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目前他是《达州广播电视报》的一名主笔记者。尽管工作极度繁忙,但他心中的文学梦,一直不曾丢弃,并抽业余时间,潜心创作了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红玫瑰》(暂定名)。
  为了写这部长篇小说,贾飞不仅利用工作之便,在网络上搜寻研究了外地大量的扫黄新闻,也相继阅读了古往今来众多相关的文学题材,另外还从现实生活发现重要的写作素材,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现实领悟能力,和提高了自己的文学写作素养。
  在接触了大量的扫黄题材后,贾飞还亲自参与了当地公安机关开展一些扫黄飓风行动,并撰写了一定数量的新闻稿。在采访的过程中,对于性工作者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和感知,对于她们的生活状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同时,平时在接到群众投诉的过程中,贾飞还暗访了一些窝点,并进行蹲点观察,在掌握大量证据之后,并和当地其他媒体和公安,一同捣毁了这些窝点,肃清了这些现象。
  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准备,再加上自己一直未曾放弃的文学梦,贾飞开始了潜心撰写这一反映社会特殊群体的宏大题材。这部当代小说无论从创作形式,还是题材上,无疑不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它开创了都市小说的新流派;无论是文字的精炼,还是情节安排,都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引人入胜。
  据了解,这部小说也受到了网络读者的质疑和争议。但贾飞说,事在人为,只要我坚持了,努力了,至于会得到什么结果,我相信老天会给我一个完美的答复。文学这条路虽然不好走,但是只要坚持。他一直坚信,虽然不能在温室中享受温暖和雨露,但只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相信自己的实力,并认为一定能将这段路顽强得走下去。(文/卫如珍)

来源:华夏讯网(本网原创作品,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人物简介:
  贾飞:青年作家,媒体记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2008年起,先后就职于《消费指南》杂志社,《教育导报》、巴中市电视台、《达州广播电视报》等单位。大学期间就在国内20余家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200余篇。曾是红袖添香文学网签约作家、原文小说文学网签约作家、烟雨红尘文学网签约作家、中国原创文学网签约作家、杨柳青文学网特约作家、广东校园文学网特约校园作家、移动梦网上线作家。曾获国家级奖项十余次,如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100强(中国教育部、团中央、人民日报社举办),2008中国年度网络优秀作家,第四届全国乐学杯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每日一星等。有长篇小说《迷惘一代》、《天上人间》及《贾飞文集》三部书出版面世。新华网、人民网、腾讯、新浪、凤凰网等百余家媒体对其进行过宣传报道。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