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文坛上的山丹丹花——刘子纬

时间:2011-03-06 15:14:10     作者:yinxiang      浏览:9627   评论:0   

初夏的黄土高坡,到处绿格油油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去山上锻炼身体。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让人充满希望,让人信心倍增。山坡上的松柏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的适应能力让人感到万分崇敬,山坡上开得红艳艳的山丹丹花在微风中翩翩舞,一朵朵山丹丹花惹人喜爱,令人叹服,我想起了我的好朋友当代青年作家刘子纬。他,一位20刚出头的小伙子,一位文坛的新星。我喜欢利用工作之余读书看报,很早以前我在《西北信息报》、《陕西广播电视报》、《陕西信息报》、《华商报网络版》看到过他的感人的作品。他的《几度春秋》、《人生苦旅》、《孤身》写出了每个老百姓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怀。零六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子纬在古城西安的一个笔会上相识,那天,我和他交谈了六个多小时,这位身体瘦弱、文质彬彬的小伙子令我肃然起敬,值得我们每个青年人学习。

  

苦难中的刘子纬

刘子纬一九八四年三月出生在安塞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子纬的妈妈在子纬六岁时因病离开了人世,过早的失去母爱,让子纬无形中缺少了人世间最宝贵真情——伟大的母爱。我和子纬交谈的那几个小时里,他的音色沙哑,带有磁性,他的脸上略带忧伤。子纬的妈妈离开人世后,头发花白的外爷外婆将他和弟弟养育长大成人,他的外爷外婆为了他们兄弟俩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一个晴朗的上午,我和北京媒体的几个同行,驱车来到子纬的家里时,那一幕幕寒酸的情景让所有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家里住着三间小土窑洞,土窑洞里被平时烧水做饭的柴火熏得黑乎乎的,土窑洞四处破旧,要是遇上疾风暴雨会有倒塌的危险,子纬家里吃的苦菜熬米粥我喝了一碗,苦菜熬米粥里数得清的米粒让人感到子纬这家人的寒酸,那特别苦的菜汤当时让我难以下咽,子纬的外婆告诉我,子纬小时候为了上学挖野药材,从悬崖上掉下去摔伤两次,庆幸的是他每次都摔落在松软的黄土地。为了减轻外爷外婆的负担,子纬仍然坚持不懈的继续挖野药材。子纬上学的年龄到了,学校给他减免了学杂费,但子纬的家吃了上顿没下顿,子纬依旧利用节假日上山挖野药材,换取零钱,就这样,子纬饥一顿饱一顿地读完了小学。

 

 孤独困境中的子纬

 深秋的天气有一些凉意,农民们忙着收割庄稼,这时学校里已经开学了,子纬领取到学校发的新书,激动不已,那清新的书香味让子纬开心不已,中学这几年里,子纬一边学习一边打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他很想读完高中,但他又操劳家里的一切,外爷外婆年纪大了,弟弟年龄还小,他每天上山劳动,仰望着普照四方的太阳,心里想着怎样才能读完高中,将来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贡献,子纬寒酸的家里根本拿不出他读高中的一切费用,这时候的子纬孤独无助,他每天利用繁重体力劳动来打发令他伤心难过的日子,他一次又一次累倒在田地里,急得外爷外婆半夜从田地里往回扶他,老俩口看到子纬累倒的样子,老泪不知流了多少次,苦命的子纬呼唤天呼唤地,盼望天地能给他一份力量,给他读高中的机会,但天地往往是无情的,高中开学的时候,子纬双手捧着沉甸甸的高中录取通知书,泪水一滴滴滴落在通知书上,这时候子纬是多么的伤心欲绝,子纬没有如愿继续读高中,他走上了打工之路,他来到一个城市的酒店里,打工期间他依然不忘记学习,有一次他因看书入迷忘了给客人上菜,客人破口大骂他,酒店老总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这一次谈话,对子纬来说是非同寻常,老总并没有过于批评他,只是责怪了他几句,当老总得知他的家庭情况和强烈的求知欲,特别同情他,理解他。老总坚决把子纬推介到山东菏泽新闻学院新闻系就读。老总给他交了学费,他在学院勤奋好学,他主编了《记者摇篮  延河》,得到了全院师生的好评,他以优异的考试成绩和良好的品德,乐观的心态从山东菏泽新闻学院毕业了。他被山东菏泽新闻学院推荐到西北信息报社参加工作,在报社工作期间他兢兢业业,写出了大量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文章,得到了报社领导和同事的赞同。

 

 

刘子纬的文章和人品像开得红艳艳的山丹丹花一样,深入每个老百姓的心里,相信刘子纬的作品将来会得到更多读者朋友的厚爱,相信刘子纬的作品更好的为广大老百姓服务。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