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也说“贯索犯文昌”

时间:2007-12-21 21:40:49     作者:徐尚瞻      浏览:9520   评论:0   

    贯索即是牢狱,文昌便是文运,所以《儒林外史》第一回文人王冕说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照书中说的,王冕是元末一个“◎(上山下钦,期音反)崎磊落”的人,看破了功名的。这第一回中,写他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家贫时去给邻居放牛,省下钱来便买书读,后来又学画没骨的荷花,渐渐有了名气,不太愁吃穿用度了。跟着有个达官老先生赏识他,头役,知县都上门来请,亏他是早看破的,不屑随了去盘剖百姓,索性逃匿得远远的。后来朱元璋统一了天下,定了取士之法,王冕便说出上引一句话来,指摘他这条科举仕途,遗毒不小。偏太祖和他有过些交谈,也要授他官职,只好一发归隐了。到此便是全书一个楔子,妙在“隐括全文”也。

    这样的故事不免也有些虚妄处。你想他既然看破了功名,为甚么要去读得功名的书呢?若是说真正喜好,又为甚么定要显露出来才学?所以作者也很心虚,开场先道世人都是一般,只这一人怪胎些。但说到“贯索犯文昌”,那是确确实实的有的。开科举是陷文人,梦想金榜题名是文人自陷,后来兴起文字狱,又陷文人,稍清平下来文人又自陷,文化大革命又陷文人,自由开放了,官僚体制化的教育又使文人陷进去。所以教育马虎不得,一旦开头,不论体制抑人都要深陷。

    “儒林”,局限的还是知识分子范畴,但文昌兴衰,向来不止受教育的影响。政治上说保障言论自由,但所保障的却只是有利统治者的言论,对文学的自由未尝没有干扰。何况文学的体制本是官样的架构,一不小心,就要“贯索”之了。我们看新闻,也不觉看出点陷人的苗头。自“彭水诗案”,安徽省五河县“短信案”到高唐“侮辱”县委书记事件等,虽然遭害的不都是文人,姑不论其事底细,但已经有相当的对我们标榜的自由的打击了。因言获罪,所谓言者,在公民自是必需,在文人却是一切。

    号称“乾隆三大家”之一的随园老人袁枚,与《儒》书作者吴敬梓是有过些争执的,有一回他见到读者们热衷光顾一本书,正是吴刚出版的《儒林外史》,随手翻阅,看到了那句“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不免惊道:“这意思不是说朝廷迫害文人吗?”这还得了,只是这下文没甚么说明。所以文人之间也很有些压力,这倒是文人自陷了。另一方面时下文人互捧也实在离奇。据说贾平凹书画作品展出,某知名画家夸耀说贾之成就可比肩苏东坡,这便十分裸露了。自古难得有清高者,没有些特立独行的品质,自陷竟难免了。文学之难,“贯索”之外,文人自心有一把枷。这日与同学行走,说到万历年间的名士李渔,据说他看到哪个人不顺眼,便将之写进黄色小说去当主角,好几个当官的都进去了,只好都来巴结,李渔这才把他们请出去。但既然嫖了一回,还能是清白之身么?言罢我们都很佩服李渔,“贯索”已经掌握在他的手里了。

    文人有厄,谁来解救?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