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让文化交流旅途多一盏文学之灯

时间:2011-12-12 13:07:22     作者:胡军      浏览:9581   评论:0   

让文化交流旅途多一盏文学之灯

《人民文学》杂志推出英文版试刊号

  为了推进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扩大中国文学在西方特别是英语世界的影响,为世界提供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窗口,《人民文学》杂志新近推出英文版《PATHLIGHT》试刊号,获得了文学界的广泛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国家级文学杂志《人民文学》正在尝试走出国门,更加直接地提升中国文学的全球影响力。《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表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增强国家软实力,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文学在这一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李敬泽说,中国当代文学在欧美国家的影响正在逐步增加,西方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兴趣与日俱增,但是他们了解中国文学的渠道有限,不少人只对莫言、余华等几个作家比较熟悉,很多外国朋友迫切希望知道中国文学的新作者、新动向,《人民文学》创办英文版正是回应了这样的客观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有1000余部作品被译介到海外。从体裁上看,被翻译成外文介绍到国外的作品中数量最多的是小说,占90%以上,散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的译介数量相对较少。《人民文学》创办英文版,则力图在中国文学推介方面有新的作为。这一点也得到了不少文学界人士的积极肯定。作家刘醒龙说,近年来,中国文学界大量新作品、好作品不断涌现,但没有一个好的向外推介的平台,不能不说是遗憾。“仅仅依靠国外出版社、媒体来推介我们自己的作品是不可取的。中国作家一定要有自己发出声音的平台,用自己的眼光评判作品、推介作品。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文学》英文版推出的意义就十分深远。”作家李洱说,韩国和日本主动推介本国文学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效果。现在《人民文学》来承担这个工作,可以充分保证推介作品和作家的专业性、代表性。

  《人民文学》英文版杂志取名为“PATHLIGHT”,汉语为“路灯”之意,寓意是“中西文化交流道路上的灯”,运行初期计划以季刊的形式出版。试刊号共160页,双色印刷,共分为5个栏目:第1个栏目是本期重点推荐,刊发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刘醒龙、莫言、毕飞宇、刘震云的访谈、自述和作品片段。第2个栏目介绍了蒋一谈、七格、笛安、向祚铁、李娟等新锐作家的短篇小说和非虚构作品。第3个栏目是诗人新作,包括了内地和香港的诗人侯马、西川、雷平阳、宇向、孙磊、王良和等人的作品。第4个栏目是压卷小说,发表了李洱的短篇小说《斯蒂芬来了》。最后是新书介绍,共介绍了8本文学新书。另悉,下一期《人民文学》英文版将于2012年3月初出版,届时将集中介绍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中受邀的中国作家群。

  据主编李敬泽介绍,《人民文学》英文版编辑队伍由中国编辑、外籍编辑、国内顶级英语专家共同组成。为了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传播,英文版杂志在装帧、设计和编排上与国际通行习惯接轨,在翻译上主要依靠母语是英语的外籍翻译家。李敬泽认为,翻译力量不足,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瓶颈之一。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组织对外翻译优秀学术成果和文化精品”。“我们要培育新的翻译力量。我们组织了热爱中国文化、中文水平较高的英、美、澳等国家的20多位翻译家,希望译文能够符合目标人群的阅读习惯。”“他们多为常年研究中国文学的中青年翻译家,是对中国文学最有感觉的外国人。”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人士也表示,《人民文学》英文版为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作家作品、创作理念,了解当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户,希望它也能为中国出版物“走出去”作出良好示范。(胡军)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