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张之路:现在的年轻人最缺理想

时间:2011-12-25 19:33:50     作者:中国新闻网      浏览:9569   评论:0   

   近日,曾创作《霹雳贝贝》、《羚羊木雕》等文学作品的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集团一级编剧张之路推出新作《因为有你》。这部小说中,十七岁少年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生活挫折,张之路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希望通过高中生的生活把这些现实中确实存在的困难写下来,让读者了解真正的社会和生活。” 

  

  记者 张晓媛

 

  谈新作

  《因为有你》和《霹雳贝贝》想告诉读者的东西不一样。我想让读者了解真正的社会和生活。

  不同于《霹雳贝贝》的童趣,小说《因为有你》让十七岁少年主人公经历一连串的生活困境。谈及这样的转变,张之路告诉记者,“《因为有你》和《霹雳贝贝》相比,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小说中主人公的年龄段也不同,前者描写的是高中生的生活,而后者描写的是小学生的生活。最主要的是想告诉读者的东西不一样。”

  张之路说,引发创作《因为有你》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自己在电影厂工作的亲眼所见。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工作在摄制组里的青年人,他们都怀揣当演员的梦想,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充满了艰辛。第二,我作为艺术类考试的评委看到过很多年轻人前来考试,有的令人感叹、有的令人可悲,甚至可笑。”张之路说,“这些亲眼看到的青年人的种种事情,就是我创作的来源之一。所以我要写写这些事,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出当代青少年的辛酸苦辣。”

  《因为有你》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有困境解决。当今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靠国学的心灵鸡汤还是成功学励志?“读国学对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有用的,但是不能全部寄托于国学,比如说可以继承《弟子规》中优秀的文化,但不好的就不要吸收。”张之路说。“一味励志也有偏颇,应该首先让孩子懂得正直、正义,学会感恩。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出人头地,缺失了道德教育,这是非常狭隘的。在孩子的成长中,除了顽强不息,还要做个好人,做个正直的人。”

  “青少年在成长中会碰到种种挫折和困境,而在挫折和困境面前,他们经常手足无措。我希望通过高中生的生活把这些现实中确实存在的困难写下来,让读者了解真正的社会和生活。”张之路这样告诉记者。 

  谈教育

  现在的青少年最缺‘三想’——理想、梦想和幻想。

  张之路坦言,自己想通过文学作品,给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一些“预警”。“是指提前让青年人通过阅读了解到生活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平坦,充满掌声和鲜花,相反,真正的生活其实很严峻,充满了挑战和困难。有人说生活是由一个又一个小快乐组成的,其实生活也是由一个又一个小困难组成的。看过《因为有你》的读者,如果遇到了生活的困境,就会想到书中主人公陆见川也曾遇到很多困境,这样心里就会感到一些释然,因为他们在阅读中逐渐明白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这是在给青少年打预防针,让他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生活、家庭的困难。”

  张之路回忆说,自己成长的年代遇到的困难多来自物质方面,“比如说冬天没有暖和的衣服穿,屋子里没有暖气,吃饭吃不饱,这就算是一种困难。而当代青少年遇到的更多是精神层面的困难,对于青少年来说,面对就业的日益严峻,他们会感到前途迷茫,感到迷失了人生的目标或者失去对未来的期望,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说。“有些青年人把欲望和理想混为一谈,这也是我们文学创作工作者很焦虑的事情。” 

  谈儿童文学

  一本好的儿童文学应该是既有意义也有意思!

  张之路的作品《羚羊木雕》一文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为一代代读者所熟知。“我在博客和微博中了解到,有很多人都学过《羚羊木雕》,即使现在到了三四十岁,仍然记得这篇文章。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我感到非常欣慰。”张之路说。“很多老师的教案中,都提到《羚羊木雕》中的家长‘重财轻义’。其实,我创作的初衷并没有强调重什么轻什么的意思。但同情是有的。我只是通过描写,反映出一个少年在生活中经历的矛盾、纠结的心理状态,这只是文学层面的东西,并不是在评判谁对谁错。”

  “当代的儿童文学更加多元化、娱乐化,娱乐因素增强。更加商业化,也就是取得了很大的市场效益。”谈及当前的儿童文学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大的不同时,张之路说。“我以为好的文学作品应兼具文学性、教育性、娱乐性和思想性。儿童文学作品不能一味的为了让大家花钱买书,就一味地取悦儿童。要让智慧、做人的道理融于作品之中。寓教于乐也要有思想。一部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一定要有教育的因素,表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有文学性的作品,应该让读者可以反复回味,值得思考。”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