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记大冶文化名人李相淦:用一辈子爱文学

时间:2012-03-23 11:30:12     作者:佚名      浏览:9672   评论:0   

 

  有客人登门拜访,他的言行举止中显示出恭谦待人的仁者风范。

  有文友虚心求教,他以师者的宽怀和智者的严谨坦诚以待。

  他扎根基层教育多年,也担任过部门要职数载,丰富的生活阅历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灵感和素材。

  他,就是李相淦,大冶文坛的常青树。在茶香与烟雾的氤氲中,他徐徐讲述着历经50年文学朝圣之路上发生的故事。

  那一晚

  与文坛“偶像”秉烛长谈

  李相淦第一次在《黄石日报》发表作品是一首小诗,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第一笔稿费是3元钱。他是大冶四棵公社湖山小学的一名公办老师,平时喜爱写写诗歌。“于我个人来说,当时爱好文学不外乎三种原因,一来是个人的兴趣使然;二来自己是语文老师,要想教好学生写作文,首先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三来能挣点稿费补贴点家用。” 

  当时李相淦以为,自己已经触摸到文学创作的门槛了,直到与当时担任大冶县文化馆文化创作辅导干部汪明群老师的一夜秉烛长谈,他才知道自己的作品有多么稚嫩。

  汪明群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冶文化界的名人,他的文章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也是李相淦钦慕已久的偶像,只是一直无缘识荆。

  一天,李相淦所在的四颗小学放农假,学生和老师全都回家干农活了,就剩他一人值班。傍晚时分,有一位过客来学校敲门,他说是来四棵采访一位民间说书艺人的,现在天色已晚,没车回去,也没旅店可住,希望能在学校借宿一晚。

  “你就是文化馆的汪明群老师呀!”过客自报家门后,李相淦一下愣住了,“当时的心情,就像是美国人见了华盛顿一样,太兴奋了。” 李相淦把汪明群安排在自己的宿舍,然后开始交谈。

  “你是教语文的,平时写点东西吗?” 汪明群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李相淦点点头,拿出自己写的两首诗给他看。

  “除了写诗,你还写些什么?”汪明群问道。

  李相淦这才不好意思地拿出自己正在创作的小说,他本以为他会夸赞两句的,没想到汪明群看完以后,竟说得一无是处,“这只能算是作文!根本算不上文学创作,你按我指导的思路重新再写。”

  两人围绕着文学创作的话题整整畅谈了一夜。也就是这一夜,李相淦真正开启了文学朝圣之路。

  那一幕

  永远在脑海中铭刻下来

  十年动乱期间,学校停办,学生停课,李相淦一直不敢动笔写文章,“要是谁被发现在搞文学创作,是要被被剃头的。”

  直到拨乱反正以后,李相淦才重新拿起笔杆子。每次创作完一篇好的作品,他都会从四棵赶到大冶文化馆,将稿子交给汪明群老师修正。

  一次,李相淦刚踏进汪明群的办公室,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汪明群咳嗽得很厉害,还不时的大口吐血。后来得知,他得了严重的肺病。

  “你今天带稿子来了吗?给我看看。”汪明群边擦拭嘴角的血迹边问李相淦。

  “我今天没带稿子,就是专程来看看你的。”眼前的情形,让李相淦不得不说谎。他心想,老师都病成这样了,还怎么好意思让他费神呢。

  汪明群当然不相信,要知道从四棵来一趟县文化馆路,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程,李相淦肯定是带着稿子来的。

  李相淦拗不过汪明群,最终还是拿出了稿子。看着老师一边吐着血一边仔细审稿,李相淦的心里五味杂陈——敬佩、不忍、心痛、心酸……

  后来,汪明群走了,李相淦的创作之路日渐成熟,但这一幕始终印记在他脑海中,同时激励和鞭策着他,对待自己的文学创作要执着与严谨,对待学生的求教要亲和与耐心。

  那三载

  一度赴京八易其稿

  2002年7月,大冶作家李相淦、查代文根据大冶民间传奇而创作的8集电视剧《寡妇堤》在央视播出。这是一部真正取材于大冶、由大冶本土作家编剧的在央视播出的高规格电视剧,是大冶文学创作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后,荣誉的背后,浸淫着作家查代文、李相淦的几多汗水,几多心酸,几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1998年,李相淦担任电视剧本《伍修权》创作小组组长,剧本初稿完成以后,一行人赴京给伍修权的女儿看,遗憾的是,她不同意拍摄这部电视剧。回来途中,李相淦心想,既然这个剧本拍摄不成,那就另起炉灶,再创作另外一个剧本。

  2000年,李相淦、查代文正式开始写《寡妇堤》的剧本,两人出资租了一套房子,作为创作室潜心写作。李相淦当时已从大冶一中校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每天准时到创作室上班。

  半年后,《寡妇堤》剧本初稿完成,但剧组的导演换过几任,每位导演对剧本的要求不一样,李相淦、查代文两人曾经专程赶到北京,当面聆听导演意见修改剧本。而且剧本是手写出来的,每修改一次,都得一个字一个字手写,然后再打印出来。剧本前后修改8次,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电视剧《寡妇堤》终于拍摄完毕,可在播出上又遇到资金的难题,离央视签订的合同资金还有40万的缺口,后经协商,资金缺口基本谈妥了,但他们两人应得的8万元稿费也搭进去了。这还不包括创作室三年的租金、打印稿件及往返京城等费用。

  电视剧《寡妇堤》正式在央视播出在时刻,守在电视机前的李相淦久久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三年了,修改剧本的艰辛,经济收入的损失,远赴京城的劳累等,都在此刻化作一声喜悦之余的叹息:“不容易呀!人家怀胎十月,我们‘怀胎’三年,总算是把‘孩子’生出来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已经71高龄的李相淦仍然在大冶文联《铜草花》杂志从事编辑工作,这于他来说,更多是出于一份责任和爱好。“从爱上文学的那一刻起,我就做好了与她打交道一辈子。”

  记者 李雯/文 殷乐源/摄

  李相淦简历

  1941年出生大冶。1959年—1975年,就教于湖山小学;1976年,在大冶市文化馆工作;1981年就职大冶县委宣传部;1985年—1989年,担任《大冶日报》副总编辑;1990年—1996年担任大冶教委主任;1993年—1998年兼任大冶一中校长;1998年—2010年担任大冶市作协主席。

  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等。代表作有小说《育苗人》、《金秋嫂》,散文《君山游记》获全国报纸副刊文学作品评选一等奖;《香樟流韵》获中国校园文学一等奖;参与创作的小楚剧《车奔大道》、《机械迷》参加全国、全省大型文艺汇演;与查代文合作的八集电视连续剧《寡妇堤》在央视播出;与曹树莹、王全豫合写的电视连续剧《风雨海棠》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立项。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